书城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14754100000052

第52章 农村信用社改革回顾与展望(14)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广东省农信社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绩效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关系,并从中得到以下结论与启示:

1、样本期内广东农信社总资产有了明显增加,但广东农信社的整体绩效较差。其中,总资产收益率的总体变化和波动幅度并不大,而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相对比较大;其次,广东农信社的不良贷款规模也比较大,样本期内的不良贷款率平均值为36.85%,同时,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距也相当大。这也从一定侧面反映了广东农信社的贷款投向不很理想,有相当一部分的贷款成为不良贷款。

2、在影响农村信用合作社绩效的相关因素分析中,我们发现农村经济增长水平与农村信用合作社资产规模对其绩效产生正面影响,而法律诉讼费用与其绩效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体现出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所处法律环境较差,发生案件较多,诉讼费用相应就多,从而对绩效起到负面作用。在农村信用合作社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中,我们比较难以确定的指标是不良贷款比率,前面也进行了说明,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较少或是不良贷款本身特性等因素引起的,还有待今后做进一步分析。

3、本文在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计量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绩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尽管由于变量的选择、模型的设定以及数据等方面原因,有些结果不是很理想,但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实证分析也是一种值得尝试和努力的方向。

二十多年的我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伴随着滞后的金融改革,农村金融呈现出量性增长有余、质性发展不足的格局。其中,农村金融服务缺失、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效率低下、农村信用环境较差等问题都是其具体表现。农村信用合作社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其绩效是充分发挥其功效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农村金融稳定的价值基础,这就要求我国农村金融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改善农信社的管理机制以及外部法律环境等,切实推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竞成,姚先国,市场结构还是治理结构?——两种银行改革思路之检讨和中国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04,2.

2.何广文,合作金融组织的制度性绩效探析[J].中国农村经济,1999,2.

3.刘汉涛,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DEA方法的应用[J].经济科学,2004,6.

4.卢锋,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1.

5.秦宛顺,欧阳俊,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J].经济科学,2001,4.

6.魏煜,王丽,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一种非参数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0,3.

7.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3

8.朱南,桌贤,董屹,关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与改革策略[J].管理世界,2004,2:18-25.

9.Gunter Lang,Peter Welzel.Efficiency and Technical Progress in Banking Empirical Results for a Panel of German Cooperative Bank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9,.20:1103-1023.

10.Franklin Allen&;Douglas Gale.Optimal Currency Crises.Center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orking Papers.2000:00-23.

11.John Coffee Jr.Privatiz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Lessons from

72.Securities Market Failure,Columbia Law School,Working Paper,1999.

12.La Porta et al.Law and Fin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106:1113-1155.

13.La Porta et al.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1999,54:471-517.

14.Shleifer and Vishny.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737-783.

15.A.Saunders,I.Walter.Universal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第十节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研究

张勇兵

摘要:优秀的企业都有其核心竞争力,根据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和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我们确定遍布城乡的农村信用社网点作为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层次结构,从产权关系、金融技术、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品牌创新等各个方面培育和提升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农村信用社经营水平和业绩的提升,为我国的“三农”政策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企业;金融

金融业作为经济的核心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6年12月我国金融业向国外开放后,金融企业面临市场消费主体、市场供求关系、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不断变化。从目前我国金融企业竞争力的实际情况看,国家控股的银行“大而不强”,股份制商业银行“强而不大”,城市商业银行“小而不强”,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没形成合力”。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我国银行业也加快了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的步伐,农业银行准备重返农村市场,邮政储蓄银行扩大农村的经营范围,民间金融活动也风生水起,核心竞争力缺乏的农村信用社如何面对这种兵临城下的局面呢?因此,进一步确立与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信用社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乃至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成败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实践课题。

一、核心竞争力及四大国家控股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比较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使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企业不仅要关注其外部市场的变化,更要目光向内,积累自身独特的资源,造就其特有的、可以推而广之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概念正是对这种转变的积极响应,其突出表现是创造性地把“核心”的概念与“竞争能力”的概念结合起来,从而使竞争力这种特殊的无形资产能够为人们所关注和应用。

竞争力的概念源于分工,而经济学上分工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亚当·斯密的传世名著《国富论》中,其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马歇尔的集聚优势理论分析了国际分工体系下国家间绝对和相对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这是竞争力概念的最早雏形。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间先后产生了独特竞争力学派、结构学派、能力学派、资源学派以及核心竞争力学派等颇具影响的竞争力研究流派。这些竞争力理论中,尤以美国管理学家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于1990年提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具代表性。核心竞争力是蕴藏在企业内的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规则资源背后的一种能力,是企业在长期内比竞争对手能够更加卓有成效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解决各种难题的能力,是决定企业能否长期生存下去的根本因素。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可拓展为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动态性、长期培育性、难以模仿性、难以替代性和不可交易性八个方面。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一个企业能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并且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

2.我国四大国家控股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比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容乐观,银行的核心产品更多地体现在政策垄断性产品,这些产品的业务优势还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存在。

(1)中国工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电子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占绝对优势,拥有最大的法人客户群和自然人客户群,在中国境内以24129家营业网点成为名符其实的“您身边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存款、融资、结算、代理、银行卡等核心产品中均体现出人民币业务的核心优势,并在多项业务上保持着国内最大的市场份额。这种优势的形成取决于多年来的专业化经营,以及众多的营业网点。工行电子银行的增收节支优势正在逐步得到显现:电子银行账面收人显著增长,电子银行还有效降低了整体经营成本。电子银行重点发展自助式的中间业务、资产业务和信息业务,而机构柜面则主要为优质客户提供个人理财等全方位服务,销售个性化的高附加值产品。

(2)中国建设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综合业务实力

中国建设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率最低的一家,除了在国际业务逊色于中国银行外,建行的综合业务实力在国内银行中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多年来在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专业化经营中,形成了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和房地产金融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培养了一批项目咨询、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中国建设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先进的本币清算系统。在对公业务方面,该行自行设计、开发了人民币多边净额资金清算系统,它集汇款、对账、清算、查询、监控、财务核算等多项功能于一体,资金汇划与清算同步进行,具有快捷、安全、方便的特点;在对私业务方面,该行开发了个人电子汇款品牌产品“速汇通”,无论客户将款项汇到全国各地建行的任何通存通兑活期储蓄存折、储蓄卡及信用卡均能即时到账。

(3)中国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外汇业务优势

中国银行的盈利水平连续多年位居首位,资本充足率在国内同业中最高,资产质量较好,不良贷款率仅高于建设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中最具竞争力。凭借多年在外汇业务的垄断经营以及广泛的海外分支机构,中国银行把外汇业务优势逐步培育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将这种核心竞争力应用到包括融资、存款、结算、清算、资金、银行卡等多种核心产品,根据客户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出最终产品。多年的跨国经营,使中国银行更容易学习和掌握国际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金融技术,中国银行将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了强大的创新能力,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4)中国农业银行缺乏核心竞争力

中国农业银行是国家控股银行中经营最为困难的一家。中国农业银行在过去的专业化经营中并未形成自己的优势业务,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打破垄断经营后,农业银行在发展战略上一直未能进行准确定位,一方面,传统业务领域一时难以压缩,另一方面新开拓的业务领域又与其他银行雷同,在产品、服务、手段、措施上也无过人之处。所以就谈不上具体的核心竞争力了,或者说农行在乡镇企业贷款等领域有一点优势。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定位

1.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劣势与潜在的竞争压力分析

(1)网络科技劣势

农村信用社电子化网络建设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相比存有很大的差距。他们已形成了全国网络的综合业务系统,为客户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电子化金融服务,以其网络优势与信用社争夺优质客户。近几年,农村信用社电子化网络建设加快,但只覆盖到全省,仅与个别省市农村信用社合作,实现跨省通存通兑,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仅靠遍布城乡的机构及其人员无法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快速、便捷的基本要求,客户分流严重。

(2)业务缺乏创新、产品单一缺少互补,服务效率不高

一方面,信用社主要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收入来源靠贷款利息收入。思想观念落后,对存贷款等客上门思想严重,对边缘信贷市场开发不力,住房贷款、教育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没有真正形成品牌优势开办起来。另一方面,业务创新不够,服务功能不全,不能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依靠金融服务吸引的服务性存款缺乏。没有完全为优质客户提供存贷款、结算、理财等一条龙的配套服务。

(3)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决策缺乏有效监督

有些地方还没形成县市的一级法人结构,一盘散沙。按照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规定,信用社应设股东代表大会、监事会、理事会,并按照各自分工独立行使职权。但实际上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监督和参与作用;监事会、理事会与信用社经营负责人职位互设,职责不清,无法有效考核经营者的实际经营水平和业绩,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4)品牌劣势

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不明确,缺乏长期发展目标,依靠品牌信誉吸引的自然性存款少。农村信用社发展五十多年,仅有少部分符合条件的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虽然近几年农村信用社在国有商业银行撤出农村市场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取得了业务快速发展,效益提高的良好业绩,这是农村信用社垄断农村贷款市场的情况下获得,一旦竞争局面形成,农村信用社的品牌劣势即将显现。

(5)人员数量较多,整体素质不高

信用社员工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系统培训,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金融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