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妙的鱼类世界
14753500000013

第13章 中国濒危鱼类(3)

异龙鲤多栖息于湖中深水无草处。主要以浮游生物等为食。产卵期为每年的4~5月,喜欢将卵产于草上。

异龙鲤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云南异龙湖。历史上曾为异龙湖的习见种类。在1952年和1971年先后两次开河放水,造成湖中水位下降达4米以上,水面大为缩小,湖岸大面积的浅滩、石砾场及湖湾干涸,鱼类栖息和繁殖场所遭到严重破坏;1979年和1980年又发生了连续两年的干旱;到了1981年4月,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湖20余天干涸的旱情,最终致使异龙湖的特产鱼类异龙鲤绝灭。

红尾勾叶结鱼

红尾勾叶结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结鱼属。俗称五涧鲮、红尾勾、高鲮。

红尾勾叶结鱼体长而侧扁;背部隆起,腹面平,尾柄细;头大;吻稍尖;前眶骨前缘具缺刻和裂纹;口下位,呈马蹄形;唇肥厚,紧贴于颌的外表,上唇不分叶;下唇明显向下卷,在颏部有发达的舌状中叶,后端卷缩稍尖,末端超过口角;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须2对,吻须细弱,口角须长。

红尾勾叶结鱼的鱼体侧线鳞有44~50个;背鳍刺粗壮,具锯齿,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臀鳍长,后伸达尾鳍基;尾鳍深分叉。

红尾勾叶结鱼的鱼体呈浅橄榄色;背部鳞片具黑边;体侧有5条带状垂直斑纹,其间具大黑点;背鳍膜末端微黑;尾、臀鳍通常呈橘红色。

红尾勾叶结鱼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栖息于多岩石的深水底层,尤其喜欢在清澈的激流中生活。健泳,常集群活动。以底栖动物为食。生长速度较快。一般3冬龄达性成熟,每年的3~4月在激流滩头产卵。

红尾勾叶结鱼主要分布于我国西江水系干支流中。由于捕捞过度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水质恶化等原因,对鱼类正常生活和繁殖产生很大影响,使其资源量显著减少。目前,在西江水系中尚存一定数量的个体,但与以往相比数量已减少大半。

大理裂腹鱼

大理裂腹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俗称弓鱼、竿鱼。目前是中国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濒危物种。

大理裂腹鱼体细长,稍侧扁;头小且短;吻短,与眼径等长;口端位,口裂微倾斜;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唇细窄,唇后沟在下颌前会合处中断,下颌边缘没有角质化;眼大;须2对,颌须比吻须稍长。

大理裂腹鱼的鱼体覆有细鳞,其排列不整齐,形状也不规则;腹部自鳃峡到腹鳍基部裸露无鳞,或仅有少数埋入皮内的鳞片痕迹;侧线微弯,侧线鳞为96~108个,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1行大鳞;背鳍具一硬刺,其后缘具细小的锯齿。

大理裂腹鱼的体背部呈浅褐色或黄褐色,腹部灰白色或略带淡黄;生殖期雌体肛门处特别膨大,带淡红色,臀鳍长且肥厚;雄体吻部出现发达的珠星。

大理裂腹鱼与其他裂腹鱼类不同,是一种适应于静水环境中生活的种类,通常是在湖中敞水区域的上中层活动。

大理裂腹鱼喜欢摄取动物性食料,以浮游动物为主,尤以枝角类为最多,其次是桡足类和昆虫以及少量昆虫幼虫、虫卵,偶尔也见食绿藻和丝状藻类。

大理裂腹鱼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云南洱海及其附属水系。

大理裂腹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重要经济价值。

由于洱海引入外来种与大理裂腹鱼之间的竞争剧烈,同时山溪小河筑堰引水,大部分产卵场遭到破坏,致使其数量锐减,成为濒危物种。

此外,自20世纪70年代后,洱海水位下降,数十条鱼沟、鱼洞全部干涸,再加上人们酷渔滥捕,造成资源破坏极其严重。这也是大理裂腹鱼濒危的原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加强保护并积极驯养繁殖以恢复其数量。

墨笔鱼

墨笔鱼又名长麦穗鱼。属鲤形目鲤科亚科麦穗鱼属。目前已经被列为易危物种。

墨笔鱼体纤细,近长圆筒形;头小,甚尖,几近楔形;吻尖细,平扁;口极小,上位,口裂几近垂直;唇薄、无须,鼻孔小,近眼;眼大,位偏上;墨笔鱼的侧线平直,侧线鳞43~45个;背鳍起点位于体中央,其他鳍均短小。墨笔鱼的鱼体呈银灰略暗,中轴宽黑纹自吻端达尾,其上方具4条细黑纵纹,背中央1条;背、尾鳍具零散小黑点,尾鳍基具1大黑斑。

墨笔鱼一般生活于河流上层,多栖息在小支流,以清澈的缓流水环境最为相宜。生殖季节为5~6月份。

墨笔鱼为我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西江水系的桂林、阳朔等地以及浙江富春江、安徽秋浦河等。

墨笔鱼的种群较小,其在原产地漓江几乎已经不见踪迹。其他分布区也因水利工程的修建致使水文条件发生变化而引起墨笔鱼生活环境的改变;再则水体污染及毒、电鱼的影响,造成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现仅在浙江、安徽部分江河中可发现少量个体。

黄河鸽子鱼

黄河鸽子鱼又名沙嘴子、尖嘴水密子、黄头鱼、北方铜鱼。属鲤形目鲤科亚科铜鱼属。目前已经被列为濒危物种。

黄河鸽子鱼体长,粗壮,前端圆筒形,尾柄部高,稍侧扁。

黄河鸽子鱼头小,稍平扁,头后背部稍隆起;吻尖而突出;口下位,马蹄形,略宽;唇较发达,口角处稍游离;须1对,粗长,末端超过前鳃盖骨的后缘。鼻孔大于眼径;眼小;侧线鳞55~56个;

黄河鸽子鱼的胸、腹、尾鳍基部具有不规则排列的小鳞片,背、臀鳍基部具鳞鞘;背鳍位于体中央的前部;胸鳍宽长,但不达腹鳍基;尾鳍上叶略长。

黄河鸽子鱼体轻灰略带黄色,体侧具青紫色斑,腹部银白色略带黄,背鳍灰黑色,其他鳍灰黄色。

黄河鸽子鱼属于中下层生活鱼类,喜欢栖息于河湾及底质多砾石、水流较缓慢的水体中。常成群活动。冬季潜伏于深水处的岩石下或深沱中。

黄河鸽子鱼通常在春天溯游产卵,生殖期为每年的5~7月。成小群或不分群产卵,产漂流性卵。每年9~10月份时,黄河鸽子鱼会退至下游。

黄河鸽子鱼幼鱼食其他鱼类的卵和苗,成鱼主食底栖动物,亦食水生昆虫、小鱼虾、植物碎屑、谷物、小螺蚌等。多在混浊的深水区觅食。繁殖期间仍保持一定的摄食强度。

黄河鸽子鱼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河水系,以兰州、宁夏的青铜峡一带的中上游河段为多,是宁夏、甘肃等地的珍贵经济鱼类之一。但在长期无节制的开发中,严重捕捞过度,资源急剧下降。三门峡等水利枢纽的建设阻断了黄河鸽子鱼的洄游通道,加之水文条件的改变,影响产卵场的生境,诸多因素的作用,导致黄河鸽子鱼面临濒危。

裸腹叶须鱼

裸腹叶须鱼又名裸腹重唇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叶须鱼属。目前属于易危物种。

裸腹叶须鱼体长,略呈圆筒形;头锥形;吻突出;口下位,马蹄形;下颌前缘无角质,内侧微具角质;下唇发达,分2叶,无中叶,两侧叶前部相连,后缘内卷;须1对,位于口角,粗壮而长;体被细鳞,体侧近腹部处鳞片退化,埋于皮下或胸、腹部裸露;侧线鳞98~117个,其大小约为体鳞的2倍;臀鳍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