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14752700000049

第49章 项目投入物和厂址分析(1)

研究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必然要涉及项目的内、外部因素分析。如果把市场需求作为拟建项目的外因来考虑,那么生产建设条件如何就属于建设项目要考虑的内部因素。对这种内部因素的分析,主要是看有关的物质、技术条件是否具备,这对于乡镇拟建项目来说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先讨论投入物和厂址问题,这是两个比较重要的生产建设条件问题。

15.1投入物分析

所谓投入物,就是指拟建项目需要的原料、材料、燃料、动力、运输及其他公用设施投入。投入物分析,就是对原材料等各种投入物进行合理选择与论证。对于乡镇建设项目来说,由于多数是就地兴办起来的,投入物的状况如何,就是一件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过去一些乡镇建设项目不重视这个问题,看到一点资源就盲目办厂,结果不是项目失败,就是投资效益差,究其原因,就在于未对拟建项目需要的各种投入物进行充分论证和合理选择。

为了对投入物进行分析,有必要先明确一下投入物的分类。通常,投入物包括以下几类:

(1)原料,指经过人类劳动发生了变化的劳动对象。乡镇加工工业需要的原料,一般包括农副产品和各种矿产品。乡镇矿业的劳动对象不称为原料,一般称为资源。

(2)材料,指经过加工工业进一步加工后的原料。如钢材、水泥。

(3)辅助材料,相对于主要材料而言,是生产过程中必需的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劳动对象。如各种防护材料、添加剂、包装材料、设备维修用料等。

(4)制造件,指零配件、部件、半装配件等,是装配性工业的主要劳动对象。

(5)公用设施,指电、水、燃料、运输、风、气及废水、废气处理等设施。

15.1.1投入物分析的原则

项目论证中,投入物的分析将牵涉到许多因素。对于乡镇建设项目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以下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系统分析取得足够投入物的可能性。在我国,原材料、能源、交通紧张仍是目前突出的矛盾,能否获得必需的全部投入物,这是乡镇拟建项目必须系统分析的重要问题。这种分析,一般应注意到这样两方面:一是投入物供应的质与量,即可能取得的投入物的质量性能和数量究竟如何;二是与投入物供应相关的因素分析,这主要指投入物的加工和运输能力如何,因为不具备一定的加工和运输能力,要想获取必需的投入物也是不可能的。

第二,认真考虑投入物取得的经济合理性。所谓经济合理性,简单地讲,就是要求投入物取得的费用必须尽可能低。因为,投入物费用一般在产品的可变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较低的投入物费用才能使拟建项目今后的产品成本较低,从而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因此,分析投入物时,必须认真考察与其经济合理性有关的因素,尽可能选择经济合理性较好的投入物。

15.1.2投入物分析的内容

投入物分析的内容,一般要具体反映在项目论证报告之中。根据乡镇建设项目的特点,一般要注意对以下几类重点投入物进行分析与评价。

15.1.2.1原料

乡镇工业的原料包括农副产品和矿产品。对原料的评价,主要应注意:种类和质量、可供数量和年限、开采方式和供应方式、优势利用和综合利用、投入费用。

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项目,分析中主要是依据以往的产量和按销售部门、地理区域及最终用途分布的数据,对有关农副产品的目前供应及今后可能获得的品种、数量做出估计。另外,对必需的储存和运输费用也要进行估计。

以矿产品为原料的项目,如果是自己采矿,就与以矿产资源为劳动对象的项目一样,主要是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包括:矿藏的位置、类型、规模(总储量、工业储量、可采储量)、深度、质量,伴生的有用或有害元素,埋藏条件及自然经济地理环境,开采的方式、技术和加工条件,储存条件,资源开采的单位投资、可采年限、生产成本,综合利用价值等。

15.1.2.2材料

广义的材料,包括辅助材料和制造件在内。这方面的分析,应着重在供应数量、质量、价格、来源、运距、仓储这几大要素上。

在供应数量上,拟选择的材料应满足项目生产能力的需要,这包括生产所需的数量和损耗的数量。要根据需求分析以及由此确定的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同时结合技术方案,预测目前和长远所需材料的数量及其供应来源。

对材料的质量,应认真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能和技术规格,要能适应生产工艺的要求,满足设计产品功能的需要。

材料的价格是确定项目经济合理性的关键因素,要认真比较材料的价格,预测其变动趋势,估计材料的供应弹性和互补性。要在保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注意选用价廉物美的代用品。

对材料的供应,要就近取材,选择合理的供应距离和运输方式,同时对运输原材料的能力和运输费用进行计算分析。

对材料供应条件的分析,还要包括确定合理的材料储备量、所需存储设施及其规模,以及仓储设施的投资费用和其他仓储费用。

所需要进口的材料,除了说明所需材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外,还要认真比较价格,注意分析材料供应的长期稳定性和运输环节。

15.1.2.3燃料、电、水

燃料、电、水是投入物分析的一个重点,尤其在能源紧张的情况下,应认真进行分析评价。

燃料。目前主要有煤炭、天然气等。其分析评价主要包括:根据生产要求,选择和计算燃料的种类、数量、质量、价格;分析供应方式、运输方式和距离以及有关储存问题。

电力。由于供需矛盾特别突出,现在规定办厂之前必须先申请供电。因此,项目论证中要详细说明和估算电源、最大需电量、高峰负荷、备用量、按生产工艺要求和班次计算的日耗电量和年耗量。同时,还要估算全部费用,包括电费、供电线路的施工、配电室费用以及其他电器费用。

水。工业用水包括原料用水、锅炉用水、冷却用水、工艺用水、冲洗用水等。项目论证中,要根据不同项目要求,分析水源、水质,计算用水量,考虑是否需要节水的循环设施和污水净化设施,估算水源、供水泵站及管网等供水设施的费用,分析供水价格及其对成本的影响。

15.1.2.4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条件评价,包括:厂内外的运输方式、运输设备的选择;运输量大小、运输距离的考虑;运输中装、卸、运、储各环节间的能力协调及组织管理;运输成本及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在可行性研究中,厂内运输方式和设备的选择一般放在厂内总图和工艺设计中考虑,投入物分析时重点是评价厂外运输问题。

15.1.2.5其他公用设施

其他公用设施分析,对于乡镇建设项目来说,涉及较普遍的是蒸气和废水、废气处理。评价时,要估算需要量和处理量,分析供应方式和处理方式,选择蒸气锅炉和有关处理装置,考虑所需设施的规模、管网布置以及全部投资费用。

概括以上投入物分析的内容,一般地讲,投入物分析明显具有下列特点,或者说应包括下列几点基本内容:

(1)质量性能。对这方面的分析,主要取决于投入的性质及其在拟建项目中的用途。分析包括:投入物的物理、化学性能;投入物在项目中的用途;各种投入物的有机一致性,如在造纸业中,应当分析竹子和蔗渣以及其他原料的混合比。其中,物理、化学性能的分析应包括:物理性能,如尺寸、体积、形状、密度、粘度、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熔点和沸点;机械性能,如可模锻性、可切削性、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弹性、刚度、疲劳强度、硬度和退火;化学性能,如形状(乳剂等)、成分、纯度(水的硬度等)、氧化与还原能力、可燃性和自灭性能;电气和磁力性能,如磁化、电阻、电导、介电常数。例如:拟建一个陶瓷厂,仅仅说明所需黏土的种类还不行,还必须对黏土做化学分析,查明其碳、硅、矾土、氧化铁、石灰、氧化镁、二氧化钛、碳酸钠以及钾、硫的含量,必须分析研究其含碳物质和二价铁的煅烧效果,了解黏土的可用性、可塑性、熔点及收缩特性。

广义的质量分析还包括规格,这方面的分析主要应结合所选用的技术与设备来进行。

对质量性能的分析,除通过直接的试验得到有关数据外,还可借助国家颁发的各种评价标准,以及科研、质量检验部门的鉴定材料和鉴定意见。

(2)数量及其来源。投入物的来源及其经常可得数量,对于确定大多数工业项目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可行性及其规模具有关键意义。在研究初期阶段,为了确定满足当前和长远需要的来源和可行性,应对可能需要的基本投入物数量进行估计。至于投入量的最后估算,一般在确定了工厂生产能力和所用技术与设备之后才能明确起来。

对数量的分析,包括不同种类、规格、质量的投入物究竟需要多少,可以得到的数量究竟有多少。尤其是可得数量的多少,应认真分析。这种分析,要注意到这样几种可能性:一是供应的可能性,包括能否从市场上取得必需的投入物,纳入国家计划以及需要进口的投入物是否有取得的可能,是否和大厂争原材料和能源;二是技术上加工的可能性,即加工技术是否有可能达到需要的标准,如果不具备这种可能性,自然也就谈不上投入物获取的可能性;三是运输的可能性,如果运输上不能保证,投入物的取得及其数量自然也就不可靠;四是时间保证的可能性,即是否有可能均衡且稳定地获取足量的全部投入物。

对投入物来源的分析,通常不外乎两方面:一是本地或国内其他地方;二是来自进口。对国内来源,应说明产地或供应地点、供应范围、生产规模、产量、种类、规格、质量、数量,以及有关的运输问题。如有几个来源可供选择,应通过比较分析,择优选定。对来自进口的投入物,则首先必须确定国别或地区、公司,其次应当说明可能与进口投入有关的不确定因素。此外,对国内外生产和进口管理对进口投入物可能造成的影响也应有所考虑。

(3)单位成本。为了评价投入物的经济合理性,必须分析其单位成本。影响单位成本的因素,一般有价格、运输费用及投入物的合理与综合利用等。其中,价格和运费是关键因素。

运费的分析,主要涉及运输距离、运输方式(公路、水运、航空、铁路、人力)、运输工具及相关运输条件(如季节、气候)等因素。评价运费的合理性,要同对产品单位成本大小的影响结合起来考虑,一般来说,能相对降低产品单位成本的运输费用就是经济合理的。

对价格的分析,如果是国内投入物,除了考虑运费外,应着重注意两点:一是联系过去的趋势和今后的预测,比较现价和估计未来价格;二是从供应弹性方面加以考虑,如对于某种需求量日益增长的材料来说,其供应弹性越低,则价格就越高。如果是进口材料,其价格及分析就应包括下列各项:到岸价格、港口费用、关税及国内运输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