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14752700000001

第1章 序言

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基本发展方略和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本书紧密结合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较系统地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的形成、本质要求、基本内容、主要任务、发展路径与方法等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和方法指南,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操作参考。

记得胡锦涛同志曾讲过,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就协调发展而言,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当前,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我国突出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在诸多不平衡现象中,城乡发展不平衡最为突出,在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统筹城乡发展也明显摆在了“五个统筹”的首位。研究和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和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全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八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要求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稳步地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样,“三农”问题即新农村建设问题,就成为了统筹城乡发展从而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能得到突破和解决。

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形成具有很多历史原因,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异很大,统筹城乡发展,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地处西部地区的专门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理所应当把统筹城乡发展问题作为重大研究课题内容之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知道,这几年来蒋华东先生花了大量的时间深入县、乡(镇),在对有关县、乡(镇)所做的一系列调研中,在帮助县、乡(镇)搞发展规划中,他不断总结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并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写成了这部专著。可以说,这部著作是作者理论联系实际的心血结晶,也是我院科研人员多年来研究“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众多成果之一,它体现了一名社会科学工作者知难而上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也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应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根本方向,值得肯定和继续发扬光大。

从理论探讨的角度来看,该书的一大特点,不是对统筹城乡发展问题泛泛而谈,而是抓住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力求别开一枝,既推进了这些重大、难点问题的解决,又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体系与架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就深入阐发了农业产业化及其与农民的各种利益连接机制问题。强化政府作为统筹主体的职能,则突出了科学制定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财政支农的先导作用与方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重点研讨了统筹发展中尤其是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资金瓶颈问题。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主要讨论了以农产品流通为先导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又集中在了义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中小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农村养老保险这四个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上。统筹城乡工业发展,强调了大力发展农副产加工业以及工业园区化和园区产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主要研究了县、乡(镇)城镇的建设问题。总之,作者对涉及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都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较系统深入的阐述,研究中或在视角上转换基点,或在方法上另辟蹊径,或在观点上见解独到,体现出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该书的另一大特点,是在全书的结构上把一般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和方法指南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证、理论与方法、一般与特殊、内容与形式等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既创新了全书的结构模式,也提升了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价值。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县、乡(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全书将主要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了县、乡(镇)的统筹发展上,尤其是第二篇通过六个县、乡(镇)实例,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构想,再加上第三篇的建设项目论证方法的讨论,使得全书具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但囿于作者调研和实践的范围,作为该书研究对象的县、乡(镇)在代表性上可能并不全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待作者今后继续不懈探索。

在全国人大、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同志在回答关于“三农”问题时曾讲到: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叫舒尔茨的经济学家的一句话,他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深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蒋华东先生以研究穷人的经济学为己任,我们期待他有更多更新的收获。

侯水平

2006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