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9300000032

第32章 清代名医(著)方(3)

方九酒煮共连丸

【组成】黄连(去须)360克,好酒2.5千克。

【用法】将黄连以酒煮干,研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6~9克,空心,熟水送服。

【功效】祛暑热。

【主治】伤暑。

【来源】《医碥》。

方十槟榔丸

【组成】槟榔9克,木香、人参各6克,陈皮15克,甘草3克。

【用法】上研为末,蒸饼丸。每服4.5~6克,食前,白汤调服。

【功效】行气导滞。

【主治】伤饮食。

【来源】《医碥》。

方十一固真汤

【组成】升麻、柴胡、羌活各3克,炙甘草、泽泻各4.5克,龙胆草(炒)、知母(炒)、黄柏各6克。

【用法】锉如麻豆大,水210毫升,煎至70毫升。稍热空腹服,更以食物压一下。

【主治】阳痿。

【来源】《医碥》。

谈金章方

咳嗽

方一百部散

【组成】百部、贝母(煨)、紫菀、葛根各30克,石膏6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取9克,加淡竹叶14片,水煎服。

【功效】润肺清止咳。

【主治】烦热顿嗽。

【来源】《诚书》。

方二痰嗽方

【组成】杏仁(制)、莱菔子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和粥丸服。

【功效】宣肺化痰宁嗽。

【主治】痰嗽。

【来源】《诚书》。

痰症

方一防风温胆汤

【组成】半夏、枳壳(麸炒)、茯苓各15克,橘红、防风各7.5克,炙甘草3克。

【用法】上加姜3片,紫苏7叶,水煎服。

【功效】消痰、顺心、疏风。

【主治】痰饮。

【来源】《诚书》。

方二清凉散

【组成】黄连(姜炒)、薄荷、陈皮、甘草、天花粉、连翘、丹皮、荆芥穗、黄芩各适量。

【用法】加姜衣、灯芯,水煎服。

【主治】痰热烦闷口渴。

【来源】《诚书》。

方三陷胸汤

【组成】枳实、玄明粉、栝楼霜、桔梗、甘草、紫苏、茯苓、陈皮、杏仁各适量。

【用法】加韭汁、灯芯,水煎服。

【功效】宽胸化痰导滞。

【主治】痰食壅滞。

【来源】《诚书》。

伤食

方一快膈消食丸

【组成】三棱(煨)、蓬莪术(煨)、缩砂(去壳)、白术、神曲(炒)、麦蘖(炒)各15克,香附(炒)30克。

【用法】研为末,蒸饼丸,生姜汤调服。

【功效】行气活血,消食导滞。

【主治】宿食停滞,肚胀腹痛。

【来源】《诚书》。

方二枳实丸

【组成】白术60克,枳实、半夏、山楂肉、姜黄、神曲、麦芽、陈皮各30克,木香4.5克。

【用法】研为末,薄荷蒸饭为丸,姜汤调服。

【功效】消食化积。

【主治】食积。

【来源】《诚书》。

脐风

方一保生汤

【组成】防风2.1克,积壳(炒)1.5克,橘红1.2克,茯神0.6克,荆芥穗0.9克,远志1.2克,南星(姜炒)1.5克,桔梗0.9克,甘草0.6克。

【用法】上药水煎,加灯芯服。

【功效】祛风行气,通络。

【主治】脐风、锁肚、口噤。

【来源】《诚书》。

方二驱风汤

【组成】荆芥穗0.6克,贝母1.5克,僵蚕(炒)2.1克,防风2.1克,龙脑0.3克,蝉壳0.3克,红花0.9克,甘草0.3克,牛蒡子(炒)0.9克。

【用法】上方加姜衣数片,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驱风清热,清心平肝。

【主治】脐风、口噤、啼热。

【来源】《诚书》。

方三一字金

【组成】僵蚕(炒)、威灵仙各12克,明矾(生用)6克,细辛3克,甘草7.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姜汁汤调服0.3~1.5克。

【功效】驱风通络。

【主治】7日外脐风。

【来源】《诚书》。

鼻塞

方一苏风汤

【组成】紫苏、枳壳、小柴胡、陈皮、甘草、葛根、天花粉、麦门冬、贝母、桔梗各适量。

【用法】上加生姜,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鼻塞干渊。

【来源】《诚书》。

方二菊花散

【组成】甘菊、防风、前胡各15克,细辛、桂心各7.5克,甘草5克。

【用法】上为末,临服加麝香少许,荆芥汤调服。

【主治】鼻塞多涕。

【来源】《诚书》。

沈金鳌方

中风

方一铁弹丸

【组成】五灵脂60克,川乌30克,乳香、没药各15克,麝香3克。

【用法】水丸,如弹子大。每1丸,薄荷以酒调服。

【功效】散寒祛风,活血能络。

【主治】此方专治中风斜,瘫痪,涎潮语涩,筋挛骨痛。

【来源】《杂病源犀烛》。

方二定风饼子

【组成】天麻、川乌、南星、半夏、僵蚕、川芎、茯苓、生甘草等分。

【用法】姜汁丸,芡子大,作饼子,朱砂为衣。每服1饼,细嚼,姜汤调服。

【功效】祛风化痰通络。

【主治】中风,防再发。此方亦能预防风疾。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

血症

沈氏止衄丹

【组成】香附60克,川芎30克,黑山栀、黄芩各15克。

【用法】共为末,每服6克,开水下。不过1服即止,重者二三服亦可止。

【功效】清热祛淤止血。

【主治】衄血。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

方二大蒜丸

【组成】煨大蒜2枚,淡豉10枚。

【用法】同捣为丸,梧桐子大。香菜汤送服6克,日2服,乃止,永绝根本。无所忌。

【主治】便血。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

方三沈氏犀角汤

【组成】犀角(磨汁)、黄连、荆芥炭、小蓟各3克,龙骨(生研)2.4克,黄芩4.5克,人参1.5克。

【用法】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入侧柏汁80毫升服。

【主治】九窍出血。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

呃逆

方一茅葛汤

【组成】茅根、葛根各250克。

【用法】水250毫升,煎50毫升。每服温饮25毫升。哕止即停。

【主治】热呃。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

方二姜橘汤

【组成】橘皮120克,生姜30克。

【用法】水煎,徐呷乃止。

【功效】行气和胃降逆。

【主治】病后呃逆。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

赵学敏方

感冒

方一发汗散

【组成】绿豆粉、麻黄(去根节)、甘草各适量。

【用法】研为极细末。用无根水半茶杯调服。惟服时须量强弱加减,壮者4.5克;次者3克;10岁以下儿童减半。

【功效】发汗解表。

【主治】一切感冒风寒。

【来源】《串雅内编》。

方二椒杏丸

【组成】杏仁、白胡椒各适量。

【用法】2药各31粒共捣为末。生姜汁为引,将丸握手心中饮服。

【主治】虚损人之大感冒风寒。

【来源】《串雅内编》。

郁症

方一交感丹

【组成】香附1千克(用瓦器炒,令黄色,取净末500克),茯神(去皮)12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空心细嚼,白流滚汤或降气汤调服(降气汤方:香附15克如前法制,加茯神60克、炙甘草45克,为末,点汤服前药)。

【功效】调气安神。

【主治】一切名利失意,抑郁烦恼,已情所伤,不思饮饮,面共形羸,胸膈诸症。

【来源】《串雅内编》。

方二化痒汤

【组成】天花粉、栀子(炒)、柴胡各90克,白芍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即愈。

【主治】火郁结不散。

【来源】《串雅内编》。

癫痫

方一启迷奇效汤

【组成】人参30克,南星9克,鬼箭9克,半夏6克,附子3克,肉桂3克,柴胡9克,白芍9克,菖蒲6克,丹砂末6克。

【用法】将上药熬400毫升,分作2次服。丹砂一半调入药中。

【主治】癫痫经年不愈。

【来源】《串雅内编》。

方二回癫汤

【组成】人参9克,白术30克,茯神15克,山药9克,薏苡仁15克,肉桂3克,附子3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羊癫症。忽然卧倒,作羊马之声。口中吐物如涌,痰迷心窍,因寒而成,感寒则发矣。1剂即愈,永不复发。

【来源】《串雅内编》。

鼓胀

方一虫臌方

【组成】雷丸9克,当归30,鳖甲30克(醋炙),地栗粉60克(鲜者取汁100毫升),神曲9克,茯苓9克,车前子15克,白矾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虫消臌。

【主治】虫臌。症见小腹作痛,四肢脬胀,面色带红如虫蚀之象,眼下无卧蚕而有微肿之形。

【来源】《串雅内编》。方二血臌方

【组成】水蛭9克(炒黑,大约30克炒黑后能取末9克),当归60克,雷丸、红花、枳实、白芍、牛膝各9克,桃仁40粒(去皮尖捣碎)。

【用法】水煎服。服后下血600~800毫升,再服,血尽自愈。

【功效】活血利水。

【主治】血臌。

【来源】《串雅内编》。

痿症

方一起废神丹

【组成】麦门冬250克,熟地500克,元参210克,五味子30克。

【用法】上药加水4000毫升,煎成1200毫升。早晨服600毫升,下午服400毫升,夜半服200毫升。连服2日,必能起坐。

【功效】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主治】痿症。

【来源】《串雅内编》。

方二仙桃丸

【组成】生川乌120克,五灵脂120克,威灵仙150克。

【用法】洗晒研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10丸,盐汤调服。忌饮茶。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手足麻痹或瘫痪疼痛,腰膝痹痛或打扑伤损,闲肭痛不可忍。

【来源】《串雅内编》。

小儿惊风

方一探生散

【组成】雄黄、没药各3克,乳香1.5克,麝香0.75克。

【用法】共研为末,用少量吹入鼻中,有眼泪鼻涕可治。

【功效】祛风通络,开窍镇惊。

【主治】小儿急慢惊风。诸药不治,以此定其死生。

【来源】《串雅外编》。

方二中分散

【组成】螳螂1个,蜥蜴1条,赤足蜈蚣1条。

【用法】上药研末。男左女右,以15~20毫升吹鼻内,右即右定,左即左定。

【功效】祛风通络镇惊。

【主治】惊风抽搐。

【来源】《串雅内编》。

方三神穴丹

【组成】紫色蛇黄120克(煅),猪屎60克(以泥固煅过),铁粉30克,朱砂15克,麝香3克。

【用法】共研为末,糯米粉糊丸如芡实大。漆盘晒干。细看每丸有一小孔,故名神穴。每服1丸,薄荷酒冲服,立苏。如疳热,冷水调服。

【功效】通利痰热,镇惊宁心。

【主治】惊风痫疳。

【来源】《串雅内编》。

难产

方一难产仙方

【组成】蓖麻仁7个(取白仁),麝香0.9克。

【用法】共捣如泥,用绢帛包裹,勒在脐中,即时产下。如倒生者,由稳婆送进,片刻即可产下。

【主治】难产。

【来源】《串雅外编》。

方二如神丹

【组成】巴豆3粒(去壳),蓖麻7粒(去壳),麝香少许。

【用法】研成一饼贴脐上即产,产下即去。

【主治】难产。

【来源】《串雅外编》。

乳痈

方一一醉消

【组成】石膏,白酒各适量。

【用法】石膏煅红出火毒研细,每服9克,温酒调服。尽醉为度,睡觉前再进1服。

【功效】清热消痈。

【主治】乳痈。

【来源】《串雅内编》。

方二泥豆敷方

【组成】泥鳅,生豆浆各适量。

【用法】泥鳅1尾,捣极烂。入生豆浆搅匀,涂敷患处即消。

【主治】乳痈。兼治肿毒初起。

【来源】《串雅内编》。

跌打伤

方一黑药方

【组成】松木桴炭10块,红糖60~90克。

【用法】松木桴炭烧红乘热于石臼内杵细,另用红糖60~90克在铜铫内化烊,将炭末和入调匀,摊于布上。乘热贴于伤处,须温热得中不可过热,以帛扎好,2~3后,解开察看,如不青黑,即用原药熨热贴之。倘或血淤结肿,用白药方,仍用原布包好。如系骨损,须7日后方可解动。

【功效】止痛止血。

【主治】刀斧损伤、跌打打碎,敷上立时止痛止血。

【来源】《串雅内编》。

方二接骨至神丹

【组成】羊踯躅9克(炒黄),大黄9克,当归9克,芍药9克,丹皮6克,生地15克,土狗10个(捶碎),土虱30个(捣烂),红花9克,自然铜末3克。

【用法】先将前药酒煎,然后入自然铜末,调服3克,连汤吞之。一夜即能合愈,不必再服。

【功效】活血祛淤,续筋接骨。

【主治】跌伤,打伤,手足断折。急以杉板夹住手足扶正凑合,再用此药。

【来源】《串雅内编》。

瘿瘤

方一破瘿点药方

【组成】水银、硼砂、轻粉、鸽粪、鹰粪各3克,冰片1.5克,樟脑1.5克,绿矾3克,皂矾3克,麝香0.9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用针将瘿刺一小孔,然后乘其出血之时,将药点上则粘连矣。约用0.3克,以人乳调。点上大如芡实。1日点3次,第二日必流水,流水之时不可再点,点则过疼,转难收口矣。3日后水尽而皮宽如袋。后服煎方,自然平复如故矣。

【功效】破瘿。

【主治】瘿瘤。

【来源】《串雅内编》。

方二破瘿煎方

【组成】人参9克,茯苓1.5克,薏苡仁30克,泽泻6克,猪苓3克,黄芪30克,白芍15克,生甘草3克,陈皮3克,山药9克。

【用法】水煎服10剂,全消如故。忌房事半年。若犯忌必破不能收口,终身成漏矣。

【功效】消瘿。

【主治】瘿瘤。

【来源】《串雅内编》。

瘰疬

方一三妙散

【组成】夏枯草、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

【用法】水酒各半,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主治】结核瘰疬遍满脖项。

【来源】《串雅内编》。

方二瘰疬奇方

【组成】石灰250克,大黄120克,洗碱120克,枇杷叶3.5千克,蛇含石60克,芫花15克,蟾酥0.6克,麝香0.6克。

【用法】石灰研极细末,与大黄同入锅炒通红,去大黄取石灰备用。将洗碱、枇杷叶用水1500毫升同煮,候水干至一半,入前石灰,搅匀再煮,水将干备用。又以蛇含石醋煅7次为末,和芫花末渐渐加入并搅匀成膏。每膏30克,加蟾酥,麝香为丸,如胡椒大。未破者,将1丸粘核上,其丸自入。以淡猪肉汤洗过,又粘又洗,如此3次,其核自动将皮绷开,以银钩取出核。再贴生肌膏即愈。

【功效】化痰散结,清热。

【主治】瘰疬。亦可消瘤去痣。 【来源】《串雅内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