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9300000024

第24章 明代名医(著)方(3)

方三观音散

【组成】全蝎10个(去毒炒),天麻(煨)、防风、白芷、黄芪、甘草、白茯苓各7.5克,人参6克,扁豆4.5克(姜汁炒)。

【用法】上药为末,枣汤下。

【功效】祛风通络镇惊,健脾益气化痰。

【主治】慢惊。

【来源】《幼科发挥》。

伤食

方一家传养脾消积丸

【组成】白术30克,陈皮22.5克,苍术15克,厚朴(姜汁炒)15克,枳壳(面炒)15克,半夏15克,山楂15克,炙甘草9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蒸为丸黍米大。每服20~30丸,米饮送下。

【功效】消宿食,去陈积,神效。

【主治】食积停滞。

【来源】《幼科发挥》。

方二三棱消积丸

【组成】三棱(炮)、莪术(炮)、神曲各3克,青皮、陈皮、小茴香、巴豆(和米炒焦黑去米)各15克,益智仁、丁香各5克。

【用法】上醋面糊为丸,如麻子大。量大加减,生姜汤调服。

【主治】伤生冷,一切硬物冷积。

【来源】《幼科发挥》。

口舌生疮

方一洗心散

【组成】大黄、麻黄、白术、当归、芍药、荆芥穗、甘草、薄荷叶各适量。

【用法】上药锉,水煎服。

【主治】满口舌生疮,乳食不得者。

【来源】《幼科发挥》。

方二柏连散

【组成】生黄柏、生黄连、生地黄各适量,白槟榔减半。

【用法】研细末,后搽。

【主治】舌上生疮,此心脾二经有热。

【来源】《幼科发挥》。

张时彻方

咳嗽哮喘

方一久嗽方

【组成】好蜜600克,真麻油300克,姜120克(取汁),井水360克。

【用法】各味调匀,用大砂锅文武火熬至水干,蜜如水裂带黄色,黑色其如漆色,滴水成珠,是其候也,收入瓷器内埋土一宿取出。服时先取沸水300毫升候稍温,以茶匙取糖20克,放在碗水底,待油浮散水面,去水用沸水送下,用乳和蜜水下更佳。

【主治】劳嗽、痰嗽,皆验。

【来源】《摄生众妙方》。

方二痰喘哮经验方

【组成】孩儿茶30克,片黄芩18克,防风12克,栀子6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米饭捣和为丸,如黄豆大,朱砂为衣。每夜噙1丸,舌下待其白化。久嗽候药消尽,再用1丸极效。

【主治】痰喘哮嗽。

【来源】《摄生众妙方》。

妇人恶阻

方一集验青竹茹汤

【组成】竹茹(弹子大)1枚,橘皮4.5克,生姜6克,白茯苓4.5克,半夏6克。

【用法】上药锉,水1000毫升煎到700毫升,去渣。温服。忌羊肉汤、鱼等物。

【功效】清痰止呕。

【主治】妇人恶阻。

【来源】《摄生众妙方》。

方二保生汤

【组成】人参2.5克,甘草1.5克,白术3克,橘红3.5克,乌药3克,香附3克。

【用法】上药锉,水750毫升,生姜5片煎至500毫升,去渣。温服不拘时。呕吐加丁香。

【功效】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妇人恶阻。

【来源】《摄生众妙方》。

杨梅疮

方一痛风杨梅疮方

【组成】当归、防风、牛膝、羌活、甘草、木瓜、金银花、皂角、熟地、川芎各3克,硬饭120克。

【用法】上药用水2500毫升至煎1500毫升。空腹晨服500毫升,午服500毫升,晚服500毫升。渣再加水1500毫煎至750毫升,作茶用。

【主治】痛风杨梅疮,此方平和而效速。

【来源】《摄生众妙方》。

方二杨梅疮立效方

【组成】轻粉、雄黄各6克,冰片、麝香各0.2克,辰砂1.8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无灰酒调服6克。

【主治】杨梅疮。

【来源】《摄生众妙方》。

痔疮

方一蜗牛膏

【组成】片脑0.3克,熊胆0.6克,蜗牛(大者,去壳研烂)1个。

【用法】上药3味共研成膏。入水一二滴涂痔处。禁忌:酒及动风发物。

【功效】消痔。

【主治】痔疮。

【来源】《摄生众妙方》。

方二八仙散

【组成】白术120克荆,芥穗60克,黄柏、甘草各40克,黄连54克,升麻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空腹饮下。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解毒。

【主治】痔漏。

【来源】《摄生众妙方》。

王肯堂方

中暑

方一玉龙丸

【组成】硫磺、硝石、滑石、明矾各30克。

【用法】用水滴为丸。

【功效】清暑解毒。

【主治】一切暑毒,伏暑腹胀疼痛神效。

【来源】《证治准绳》。

方二水葫芦圆

【组成】川百药煎90克,人参6克,麦门冬、乌梅肉、白梅肉、干葛、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鸡头实大。含化,每服1丸。

【功效】清暑毒,养阴生津。

【主治】冒暑毒,烦渴。

【来源】《证治准绳》。

咳嗽

方一治嗽得效方

【组成】人参、款冬花、白矾、佛耳草、甘草各6克。

【用法】上药锉碎作1服,用水1000毫升,生姜3片,枣1枚,乌梅半个,煎至700毫升。食后服。

【功效】补虚肃肺止咳。

【主治】诸嗽久不瘥。

【来源】《类方准绳》。

方二白术丸

【组成】南星、半夏各30克,白术4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食后生姜汤下。

【功效】燥湿化痰止咳。

【主治】湿痰咳嗽。

【来源】《类方准绳》。

方三小黄丸

【组成】南星、半夏、黄芩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2克,生姜汤下,食后服。

【功效】清热化痰宁嗽。

【主治】热痰咳嗽。

【来源】《类方准绳》。

胸痹

方一枳实散

【组成】枳实、白茯苓、前胡、陈皮各30克,木香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50毫升,姜3片,煎35毫升去渣。食前温服。

【功效】通阳化痰,行气消痞。

【主治】胸痹心下坚痞,胸背拘急,心腹不利。

【来源】《类方准绳》。

方二熨背散

【组成】乌头、细辛、附子、羌活、蜀椒、桂心各30克,川芎37.5克。

【用法】上药捣筛以少醋伴,帛裹,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取瘥乃止。禁忌:生冷如常法。

【功效】温阳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胸痹,心背疼痛、心闷。

【来源】《证治准绳》。

血症

方一圣金散

【组成】黄药子30克,青黛7.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食后用新汲水调服。日2服。

【主治】舌上出血不止。

【来源】《类方准绳》。

方二黄连散

【组成】黄连、白龙骨、马牙硝各30克,龙脑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日少许,敷牙根下。

【主治】齿龈间出血,吃食不得。

【来源】《类方准绳》。

泄泻

方一四神丸

【组成】肉豆蔻60克,补骨脂120克,五味子60克,吴茱萸(炒)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生姜240克,红枣100枚,煮熟取枣肉,和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空腹或食前白汤送服。

【功效】温肾暖脾止泻。

【主治】脾肾虚寒,症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来源】《证治准绳》。

方二龙骨散

【组成】龙骨、炒当归、肉豆蔻(面裹煨)、木香各30克,厚朴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食前用粥调服。

【功效】行气燥湿,活血止痛。

【主治】水泻腹痛,不纳饮食。

【来源】《类方准绳》。

悬壅肿痛

方一三因干姜散

【组成】干姜、半夏(汤洗)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以少许着舌上咽津。

【主治】悬壅热,卒暴肿大。

【来源】《类方准绳》。

方二射干丸

【组成】射干、炙甘草、杏仁各15克,川升麻、川大黄、木鳖子各7.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常含1丸咽津。

【主治】悬壅肿痛,咽喉不利

【来源】《类方准绳》。

口臭

方一地骨皮丸

【组成】地骨皮、黄芪、桑白皮、山栀子、马兜铃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甘草膏和丸,如芡实大,每服1丸,食后噙化。

【功效】清热泻热除臭。

【主治】肺热口臭,口中如胶,舌干发渴,小便多。

【来源】《类方准绳》。

目痒

方一驱风一字散

【组成】炮川乌、川芎、荆芥各15克,羌活、防风各7.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每服6克。食后薄荷汤调服。

【功效】疏风活血止痒。

【主治】目痒极难忍。

【来源】《类方准绳》。

方二杏仁龙胆草泡散

【组成】龙胆草、当归尾、黄连、滑石(另研取末)、杏仁、赤芍药各3克。

【用法】以白沸汤泡炖,蘸洗,冷热任意服,不拘时。

【功效】清热养肝,熄风止痒。

【主治】风上攻眊,赤痒。

【来源】《类方准绳》。

酒皶鼻

方一硫磺散

【组成】硫磺(生)、轻粉各3克,杏仁27个。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唾津凋,临卧涂鼻上,早晨洗去。

【功效】解毒散结。

【主治】酒皶鼻,鼻上生黑粉刺。

【来源】《类方准绳》。

方二冬瓜子散

【组成】冬瓜子仁、柏子仁、白茯苓、葵子、炒枳实各30克,栀子仁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食后米饮调服。

【功效】利湿泻火解毒。

【主治】鼻面酒皶如麻豆,疼痛黄水出。

【来源】《类方准绳》。

翳膜外障

方一道人开障散

【组成】蛇蜕、蝉蜕、黄连各15克,绿豆30克,生甘草6克。

【用法】上药锉细,每服6克,食后,临卧新水煎服。

【功效】清热明目退翳。

【主治】诸障翳。

【来源】《类方准绳》。

方二五退散

【组成】蝉蜕、蛇蜕、蚕蜕、猪蹄蜕、鲮鲤甲、防风、菊花、草决明、石决明、甘草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分为细末,每服6克,食后薄荷煎汤调服。

【功效】疏风开郁,清肝明日。

【主治】眼中翳障。

【来源】《类方准绳》。

外科诸疾

方一黑虎膏

【组成】大黄、黄芩、黄连、黄柏、当归各30克,木鳖子15克,穿山甲9克,乱发1丸,蛇蜕1条,麻油500克,黄丹(水飞炒)240克,乳香30克,没药15克,阿魏4.5克。

【用法】将前9味锉碎入油浸5~7日,煎熬微黑,滤去渣,入黄丹慢火熬成膏,候冷入乳香、没药、阿魏末搅匀,油纸摊贴。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主治】瘰疬诸疮。

【来源】《证治准绳》。

方二桑皮饮

【组成】桑白皮6克,干葛、柴胡、枯黄芩、元参各3克,地骨皮、天门冬、麦门冬各4.5克,甘草、木通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150毫升,姜3片,葱3厘米,煎50毫升。食远服,取微汗。

【功效】养阴泻肺。

【主治】皮肤痛不可以手按。

【来源】《类方准绳》。

方三截疳散

【组成】白芨、白蔹、黄丹、密陀僧各30克,黄连15克,轻粉3克,冰片、麝香各0.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用或掺或红疮中,以膏药贴之。

【主治】年深疳瘘疮。

【来源】《证治准绳》。

方四立消散

【组成】全蝎(炒)、核桃(去壳肉只用隔膜炒)各适量。

【用法】研为末,空腹酒调服9克,下午再服,3日痊愈。

【功效】消便毒痈肿如神

【主治】便毒,痈肿。

【来源】《证治准绳》。

方五止痛妙绝饮

【组成】人参、大黄各15克。

【用法】上药用酒、水各500克毫升,煎至500毫升入乳香、没药各3克,空腹食前服。

【功效】扶正攻热解毒。

【主治】便毒肿硬不消不溃,疼痛无已。此方1服立能止痛。

【来源】《证治准绳》。

吴方

方一清气化痰丸

【组成】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黄芩(酒炒)、栝楼仁(去油)、茯苓各30克,胆南星、半夏各45克。

【用法】姜汁为丸服。每服6克。

【功效】清热化痰,下气止咳。

【主治】痰热内结。

【来源】《医方考》。

方二玄黄丹

【组成】硫磺(制)300克,青黛(水飞)48克。

【用法】用硫磺为丸,青黛为衣。

【功效】服此方,去痰延年。

【主治】老人寒痰内盛。

【来源】《医方考》。

方三口糜散

【组成】黄柏、黄连各30克,雄黄、没药各6克,牛脑1.5克。

【用法】5件共为细末,每用少许着于疮上。

【功效】清热泻火。

【主治】口疮糜烂者。

【来源】《医方考》。

方四木香豆蔻丸

【组成】青木香、肉豆蔻各适量。

【用法】枣肉为丸,每服梧桐子大6克。

【功效】畅气燥湿止泻。

【主治】久泻脾虚,中气必寒,肝脾必乘其虚而克制。

【来源】《医方考》。

方五三五七散

【组成】细辛45克,防风120克,干姜(炮)60克,附子3枚,山茱萸(去核)、茯苓各90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温酒食前调服。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

【主治】大寒中于风府,令人头痛,项筋紧急者。

【来源】《医方考》。

方六如神散

【组成】当归、官桂、玄胡索各适量。

【用法】为末,酒调下3克。

【功效】活血祛淤止痛。

【主治】血滞腰痛者。

【来源】《医方考》。

方七椒汤洗法

【组成】川椒30克,葱3根,姜如掌大1块(捶碎)。

【用法】水1盆,煎汤洗之。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

【主治】凡人患寒湿脚气,疼痛不仁者,内服煎剂,外宜以此熏洗之。

【来源】《医方考》。

陈实功方

瘰疬

方一防风解毒汤

【组成】防风、荆芥、桔梗、牛蒡子、连翘、甘草、石膏、薄荷、枳壳、川芎、苍术、知母各3克。

【用法】水1200毫升,灯芯20根,煎960毫升,食后服。

【功效】祛风解毒,化痰散结。

【主治】风毒瘰疬,寒暑不调,劳伤凑袭,多至于足少阳分布的耳、颈结肿,或风寒内热,痰凝气滞者并效。

【来源】《外科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