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9100000101

第101章 灵枢译注卷七(1)

阴阳系日月篇第四十一

【原文】

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岐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为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为阳。

黄帝曰:合之于脉,奈何?岐伯曰: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左足之少阳;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阳。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阳;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阳。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阳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阳明。此两阳合于前,故曰阳明。申者,七月之生阴也,主右足之少阴;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阴;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阴;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阴;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阴;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此两阴交尽,故曰厥阳。

甲主左手之少阳;己主右手之少阳;乙主左手之太阳,戊主右手之太阳;丙主左手之阳明,丁主右手之阳明,此两火并合,故为阳明。庚主右手之少阴,癸主左手之少阴,辛主右手之太阴,壬主左手之太阴。

故足之阳者,阴中之少阳也;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也。手之阳者,阳中之太阳也;手之阴者,阳中之少阴也。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

【译文】

黄帝说:我听说在上的天为阳,在下的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它们怎样与人相应的?岐伯说:人体的腰以上称为天,属阳,腰以下称为地,属阴。故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足的十二经脉,分别与一年中的十二个月相应,因月生于水,属阴,所以在下的属阴;手的十指,分别与十日相应,日生于火,属阳,所以在上的为阳。

黄帝说:上面所说的十二月和十日,怎样与经脉相配合?

岐伯回答说:正月建寅,是阳气生发的月份,应合于左足的少阳经;六月建未,应合于右足的少阳经;二月建卯,应合于左足的太阳经;五月建午,应合于右足的太阳经;三月建辰,应合于左足的阳明经;四月建巳,应合于右足的阳明经。因三四月所应合的经脉夹在太阳、少阳经之间,而为两阳合明,所以叫阳明。七月建申,是阴气生发的月份,应合于右足的少阴经;十二月建丑,应合于左足的少阴经;八月建酉,应合于右足的太阴经;十一月建子,应合于左足的太阴经;九月建戌,应合于右足的厥阴经;十月建亥,应合于左足的厥阴经。因为九、十两月所应合的经脉夹在两阴的中间,两阴交会,所以称为厥阴。

甲日与左手的少阳经相应,己日与右手的少阳经相应,戊日与右手的太阳经相应,丙日与左手的阳明经相应,丁日与右手的阳明经相应。丙丁都属火,丙、丁日两火合并,所以称为阳明。庚日与右手的少阴经相应,癸日与左手的少阴经相应,辛日与右手的太阴经相应,壬日与左手的太阴经相应。

足在下属阴,所以足的阳经,为阴中的少阳;足的阴经,为阴中的太阴。手在上属阳,手的阳经,为阳中的太阳;手的阴经,为阳中的少阴。腰部以上属阳位,腰部以下属阴位。

【原文】

其于五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阴中之少阴,肝为阴中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黄帝曰:以治之奈何?岐伯曰: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七月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阴。

黄帝曰:五行以东方为甲乙木主春。春者,苍色,主肝,肝者,足厥阴也。今乃以甲为左手之少阳,不合于数,何也?岐伯曰:此天地之阴阳也,非四时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

【译文】

以五脏来说,心脏为阳中的太阳,肺脏为阳中的少阴,肝脏为阴中的少阳,脾为阴中的至阴,肾脏为阴中的太阴。

黄帝说:如何将这些应用在治疗上呢?岐伯说:在正月、二月、三月,人的阳气偏重在左,不要针刺左足的三阳经;四月、五月、六月,人的阳气偏重在右,不要针刺右足的三阳经;七月、八月、九月,人的阴气偏重在右,不要针刺右足的三阴经;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的阴气偏左,不要针刺左足的三阴经。

黄帝说:五行中东方甲乙木与春季相应,春季的颜色为青色,在内与肝脏相应,肝的经脉是足厥阴经,现在以甲日作为左手的少阳经,不就与五行配天干的规律不符了吗?岐伯说:这是根据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来说明手足经脉的阴阳属性的,不是按照四时五行的次序来划分阴阳的。并且阴阳是抽象的概念,是有名无形的,所以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事物,可以由一到十,也可以由百到千,推演至万,就是这个意思。

病传第四十二

【原文】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焫、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岐伯曰: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尽行也。

黄帝曰: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今余已闻阴阳之要,虚实之理,倾移之过,可治之属,愿闻病之变化,淫传绝败而不可治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要乎哉问也,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与俱成,毕将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着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

黄帝曰:何谓日醒?岐伯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黄帝曰:何谓夜瞑?岐伯曰:瘖乎其无声,漠乎其无形,折毛发理,正气横倾,淫邪泮衍,血脉传溜,大气入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黄帝曰:大气入脏,奈何?岐伯曰: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译文】

黄帝说:我从先生这里学习了九针的知识后,自己又阅读了一些方书,得知治疗方法上有导引行气、按摩、灸、熨、针刺、火针及服药等,但不知这些方法是只采取一种呢,还是综合使用呢?岐伯说:这些疗法是为适应治疗各种疾病的,不是全都用在一个病人身上的。

黄帝说:这就是掌握了一个总的原则而不轻易放弃,就能解决各种事情。现在我已经懂得了阴阳的要点,虚实的理论,因失于调护而造成的疾病,以及治愈疾病的各种方法,我希望了解疾病变化的情况,以及病邪传变致使脏气败绝而不易救治的道理,你能告诉我吗?岐伯说:这个问题至关重要。这些医学道理,明白了它就像白天一样头脑清醒,如不明白就像在黑夜中闭上眼睛,什么都难以察觉,所以不但要接受和掌握这些道理,还要按照它去实际运用,聚精会神地体验和探索,就能达到全部理解的境地,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就会抓住要领,出神入化,得心应手,对这些理论,应当写在竹帛上传于后世,不应据为私有而只传给自己的子孙。

黄帝说:什么是日醒?岐伯说:明白了阴阳的道理,就好像迷惑的难题得到明确的解答,又像在酒醉后清醒过来一样。黄帝说:什么是夜瞑?岐伯说:病邪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内部变化,既没有声音,也没有形象,看不见、摸不着,就像在黑夜闭上眼睛一样,什么都看不见,常在不知不觉之中出现了毛发毁折、腠理开泄多汗,若正气大伤,而邪气弥漫,可经过血脉传到内脏,就会引起腹痛,脏腑功能逆乱,到了邪盛正虚的严重阶段,就不易救治了。

黄帝说:大气侵入内脏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病变?岐伯说:邪气入脏,若疾病先发生在心,过一天就传到肺,三天就传到肝,五天就传到脾,如再过三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于半夜,夏天死于中午。

若疾病先发生在肺,过三天就传到肝,一天就传到脾,五天就传到胃,如再过十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日落的时候,夏天死在日出的时候。

【原文】

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蚤食。

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

病先发于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肠,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病先发于膀胱,五日而之肾,一日而之小肠,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间一脏及二、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译文】

若疾病先发生在肝,过三天就传到脾,五天就传到胃,三天就传到肾,如再过三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日落的时候,夏天死在吃早餐的时候。

若疾病先发生在脾,过一天就传到胃,两天就传到肾,三天就传到脊背和膀胱,如再过十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夜晚,人们刚入睡的时候,夏天死在吃晚饭的时候。

若疾病首先发生在胃,过五天就传到肝,三天就传到脊背和膀胱,五天就上传到心,如再过两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半夜,夏天死在午后。

若疾病首先发生在肾,过三天就传到脊背和膀胱,三天就上传到心,三天就传到小肠,如再三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天亮的时候,夏天死在黄昏的时候。

若疾病首先发生在膀胱,过五天就传到肾,一天就传到小肠,一天就传到心,如再过两天不愈,就会死亡,冬天死在鸡鸣的时候,夏天死在午后。

各种疾病都是依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转移的,像以上传变,都有一定的死亡时间,所以不可用针刺治疗;只有一日间隔一脏,或二三四脏的,才可以用针刺治疗。

淫邪发梦篇第四十三

【原文】

黄帝曰:愿闻淫邪泮衍,奈何?岐伯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气淫于腑,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气淫于脏,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

黄帝曰:有余不足,有形乎?岐伯曰: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

【译文】

黄帝说:我想听听邪气弥漫体内的变化情况。岐伯说:正邪(指能够刺激身心正常活动的各种因素,如情志活动、饥饱、劳逸等。——译注)从外侵袭体内,有时没有固定的部位,却流窜于内脏,也不固定处所,而与营卫之气一起流行,随着魂魄一起游荡,使人睡卧不宁而多梦。如果它侵扰于腑,在外的阳气就有余,在内的阴气就不足;如果它侵扰于脏,在内的阴气就有余,在外的阳气就不足。

黄帝说:有余与不足,有什么表现呢?岐伯说:如阴气盛,就会梦见趟渡大水而害怕;如阳气盛,就会梦见大火而感到灼热;如阴阳二气俱盛,就会梦见相互格斗残杀。如上体的邪盛,就会梦见自己飞腾向上;如下体的邪盛,就会梦见自己向下坠堕。过度饥饿时,会梦见索取食物;过饱时,会梦见予他人食物。肝气盛的人,会梦见发怒;肺气盛的人,会梦见恐惧、哭泣;心气盛的人,会梦见喜笑或恐怖畏惧;脾气盛的人,会梦见歌唱、欢乐或身体沉重不能举动;肾气盛的人,会梦见腰和脊背分离不相连属。这十二种因气盛引起的病,治疗时可分别根据梦境察知邪的所在而用针刺泻之。

【原文】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客于胃,则梦饮食;客于大肠,则梦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客于项,则梦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客于胞,则梦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也。

【译文】

如邪气侵犯到心脏,就会梦见山丘烟水;如侵犯到肺脏,就会梦见飞扬腾越,或见到金铁制成的奇怪的东西;如邪气侵犯到肝脏,就会梦见山林树木;如邪气侵犯到脾脏,就会梦见丘陵大泽和被风雨损坏的房屋;如邪气侵犯到肾脏,就会梦见自己身临深渊,或浸没在水中;如邪气侵犯到膀胱,就会梦见自己到处游荡;如邪气侵犯到胃,就会梦见饮食;如邪气侵犯到大肠,就会梦见广阔的田野;如邪气侵犯到小肠,就会梦见拥挤的交通要道;如邪气侵犯到胆,就会梦见与人争斗诉讼,破腹自杀;如邪气侵犯到生殖器,就会梦中性交;如邪气侵犯到项部,就会梦见自己被斩首;如邪气侵犯到足胫,就会梦见自己行而不前,以及被困于窖苑之中;如邪气侵犯到大腿和肘臂,就会梦见行跪拜的礼节;如邪气侵犯到膀胱和直肠,就会梦见自己小便和大便。根据上述十五种因气虚而导致的梦境,针刺时可分别察知气虚的所在而施以补法,就能使疾病很快痊愈。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第四十四

【原文】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