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9000000059

第59章 味部(2)

【释名】醋有十几种:米醋、麦醋、曲醋、糠醋、糟醋、饧醋,桃、葡萄、大枣、婴奥等各种杂果醋,也很酸烈。

【加工】李时珍说:米醋。三伏天用仓米一斗,蒸成饭,与晒干淋净的饭和匀装入瓮中,用水将其淹没,密封后放置在温暖处,二十一天就做成了。糯米醋。八、九月,用糯米一斗,淘洗后蒸饭,用六月六日造成的小麦曲与之和匀,再用水二斗,放入瓮中封酿,二十一天就可做成。粟米醋。用陈年粟米一斗,淘浸七天,再蒸熟,入瓮密封,早晚搅拌,七天就可酿成。小麦醋:将小麦一斗,水浸蒸饭庵黄,晒干水淋,再用麦饭二斗混匀,放进水中封好,二十一天就酿成了。饧醋。用饧十斤,水四十斤,和匀后放入瓮中,此醋应在立夏后至处暑前这一段时间酿制。每天早晨太阳刚要升起时,用杨枝旋搅四五十转,再用干净的布浸渍水封闭瓮口。数日后加入糯米饭,趁热放进一大盎,四十天后,味道甘酸香烈便酿成醋了。其他糟糠等都可酿醋,不再尽述。

【性味】味酸、苦,性温,无毒。

【主治】主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调诸药。治产后血晕,除脸部色块坚积,消食,杀恶毒,破结气,心中酸水和痰饮。下气除烦,止金疮出血,昏晕,杀一切鱼肉菜毒。磨青木香,止胸痛、血气痛;浸黄柏含服,治口疮;调大黄末,涂治肿毒;煎生大黄服,治胸腹胀痛很好。散淤血,治黄疸黄汗。

【发明】按照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说,有一个奴婢抱着一个小儿,不慎落在炭火上被烧伤,用醋泥涂在烧伤了的地方,不久就好了,没留什么痕迹。醋有治痈杀邪毒的作用。大抵醋能治各种疮肿积块,心腹疼痛,痰水血病,杀鱼、肉、菜及各种虫的毒气,取醋的酸收敛消淤的功用。李廷飞说:饮少量的醋,可驱寒,比酒还好。

【附方】

治转筋疼痛:以旧绵浸醋中,在甑中蒸热后裹患处,冷了就更换,病即愈。

治腋下狐臭:用三年酿醋,和石灰敷腋下。

治痈疽不溃:用苦酒和雀屎如小豆大,敷疮头上即穿。

治木舌肿强不消:以糖醋时时含漱,或用醋和釜底墨,厚敷舌之上下,脱了又敷,不久即消。

治砒霜毒:饮酽醋呕吐即愈,不可饮水。

治汤火灼伤:即以酸醋淋洗,并以醋泥涂伤处,很妙,也不留疤痕。

治死胎不下:大豆煮醋,服三升立便分解。

治鬼击卒死:吹醋少许入鼻中,大有效果。

治乳痈坚硬:以瓦罐盛醋,烧热石投入二次,待温,以患处渍之。冷则又烧石投入,不过三次即愈。

治疗肿初起时:用面围住,以针乱刺疮上,铜器煎沸醋倾入围中,令容一盏。冷即更换,三次后,疔根即出。

石蜜

【释名】凝结成饼块像石头的是石蜜,轻白像霜的是糖霜,坚白像冰的是冰糖。石蜜也叫白砂糖。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心腹热胀,口干渴,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与枣肉、巨胜末做成药丸含在口中,可润肺气,助五脏,生津液。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发明】李时珍说:石蜜甘甜,喜入脾,多吃后病害易产生于脾。西北地势高又干燥,食用它有益于人体;东北地势低下多潮湿,食用它没有不生病的,这是因为气候不同的缘故。李时珍说:石蜜、糖霜、冰糖与紫砂糖相比性稍平和,功用相同。如果长期食用,就会有助热、损齿生虫等害处。

豆豉

【释名】用大豆蒸熟,每一斗加盐四斤,花椒四两,春季三天时间,夏季两天时间就可做成。

淡豉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懑闷,虚劳气喘,两脚疼冷,没有六畜胎子诸毒和时疾热病发汗。捣未能止盗汁,除烦;生捣为丸服,治寒热风,胸中生疮;煮服治血性腹泻腹痛;研末涂阴茎生疮。另治疟疾阴虚发热,解毒除胀和犬咬。下气调和,治伤寒温毒,发斑呕逆。

蒲州豉

【性味】味咸,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解烦热热毒,寒热虚劳,调中发汗,通关节,杀腥气,伤寒鼻塞。陕州豉汁也能除烦热。

【发明】陶弘景说:豆豉是常见的食物。春夏之气不调和,蒸炒后用酒浸渍服用效果最佳。依照康伯的方法,先醋、酒浸泡蒸熟晒干,用麻油和匀,再蒸晒,总共三遍。用椒、姜末调和后进食,效果远比今天的油豉好。脚有疾病的人经常用酒泡豆豉渴,再用剩下的豆豉滓涂抹在脚上,脚病就都会治愈。李时珍说:陶弘景谈的康伯制豉法,《博物志》中说这种方法是出自外国,中国称为康伯,是传播这种方法的人的姓名。这种豆豉调中下气最妙。黑豆性平和,做成豆豉则性温和。因经蒸罨,所以能升能散。

【附方】

治伤寒,发其汗:《肘后方》上说,伤寒有数种,不能分别时,现用一药可兼治。凡刚觉头痛、身热、脉洪一二日地,便以葱豉汤治疗。用葱白一握,豉一升,棉布裹好,水三升,煮一升,顿服取汗。再次制作,加葛根三两;再不出汗,加麻黄三两。治鼾喘痰积,凡天雨便发;坐卧不得,饮食不进,是因肺窍久积冷痰,遇阴气触动而发。用此药一服即愈,服至七八次,即出顽痰数升,药性也随之而出,就断根了。用江西淡豆豉一两,蒸捣如泥,加入砒霜末一钱,枯白矾三钱,做成绿豆大的药丸,每次用冷茶或冷水送下。

饴糖

【释名】古人的零食大都为饧。饴糖是用麦曲或谷芽同各种米熬煎而成的。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主治补虚,止渴去血,益气力,止肠鸣咽喉痛。治吐血、消痰、润肺止嗽,健脾胃补中。治疗吐血跌打损伤淤血的人,将饴糖熬焦用酒服用,能下恶血。治疗伤寒引起的咳嗽,将饴糖放在蔓菁、荞头汁中煮沸,马上服下去,治疗效果非常好。脾弱食欲不振的人食用少量的饴糖能和胃气。也可以作配药,解附子、乌头之毒。凡是腹胀、呕吐、便秘、龋齿、眼红忌用,小儿消化不良也不要食用,因为饴糖生痰动火最厉害。甘属土,所以患肾病要少吃甜的,甘伤肾,骨痛而齿落,都指的是这一类病。

【发明】《集异记》中说:邢曹进是河朔这个地方的猛将,因为飞箭头却留在了眼中,夹住箭头往外拔却拔不动,痛苦不堪等待着死。忽然梦见一个僧人叫他用米汁灌入眼中,就一定会好。他到处向人询问,没有一个人知晓其中道理。有一天,一个僧人前来化缘,这个僧人像梦中所见的那个,于是邢曹进向僧人打听其中的原因,僧人说:用饧涂在眼中就行了。按照这个办法去治眼睛,又酸又痛,到了晚上,疮痒,用力夹住箭头一拔就拔出来了,眼睛立刻感到清凉,不久就完全好了。

【附方】

治鱼骨鲠咽不能出:用饴糖丸加鸡蛋黄用力吞下,不下再吞。误吞竹、木、稻芒及铜、铁等物,俱用饧糖一斤,慢慢服完后便排出。

治服药过剂闷乱:服饴糖后即安。

治蛟龙症病:凡人正、二月食芹菜,误食蛟龙精的,为蛟龙病。病发则似痫,面色青黄。每次服饧五合,每天三次,吐出蛟龙,有两头可验证。吐蛔虫的不要服用。

砂糖

【释名】让蔗糖汁流入樟木槽,取起来煎成糖。清的就是蔗饧,凝结成沙的是砂糖。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心腹热胀,口干渴。润心肺和大小肠热,解酒毒。腊月间用瓶封好,窖在粪坑中,得了风热毒气的病人,绞汁服用治疗效果非常好。砂糖有和中助脾缓肝气的作用。吃多了,会使人心痛,生长虫,肌肉瘦消,损牙齿并导致牙龈肿痛。和鲤鱼一起食用,会消化不良,生蛔虫;与葵同吃,生流癖;与笋同吃,不易消化,身重不能行。

【发明】李时珍说:砂糖性温和,不同于蔗浆,所以不能多吃。和鱼、笋等同吃,都对人体没有益。现在的人往往用它来做调料,只是取它适口的一面,却不知会暗受它的害。但是砂糖能和脾缓肝,所以治脾胃及泻肝的药可用它为先导。

【附方】

主治下痢噤口用砂糖牛斤,乌梅一个,水二碗,煎至一碗,时时饮服。

【释名】醋糟以三伏天造的最好。糯、秫、黍、麦,都可以酿酒、醋,或熬煎饧、饴,化成糟粕。酒糟须用腊月和清明、重阳所制的,将其沥干,放少量的盐在里面加以保藏。用酒糟保存物品可使物品不坏,搽在物品上可使物品变软。如果是榨干的,就没有酒味了。

酒糟

【性味】味甘、辛,无毒。

【主治】主治温中消食,除冷气,杀腥,去草、菜毒,润皮肤,调脏腑。治跌损淤血,浸水洗冻疮,捣烂敷蛇咬,蜂叮之毒。

【发明】李时珍说:酒糟保持了酒曲之性,能活血行经止痛,因而治疗伤损很有功效。许叔微在《本事方》中说:治腕折,伤筋骨,痛不可忍的,用生地黄一斤,藏瓜姜糟一斤,生姜四两,将它们炒热,用布裹好罨伤外,冷了再换。

大麦醋糟

【性味】味酸,性寒,无毒。

【主治】如果气滞风壅,手背脚膝痛,将醋糟炒热后用布裹好热敷患处,换上两三次便可以治疗。

干饧糟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主治反胃吐食,暖脾胃,化饮食,益气缓中。李时珍说:饧是靠酒曲做成的,暖而消导,所以它的糟能化滞缓中,养脾止吐。

【发明】继洪在《澹寮方》中说:甘露汤能治反胃呕吐不止,服食此汤可利胸膈,养脾胃,进饮食。用干饧糟六两、生姜四两,二味药一起捣烂做成饼,或者焙干或者晒干,再加入烤甘草末二两,盐少许,做汤服用。

【释名】面酱有大麦、小麦、甜酱、麸酱等种类;豆酱有大豆、小豆、豌豆及豆油等种类。

【加工】豆酱法:用大豆三斗,水煮烂,加面二十四斤拌匀发酵成黄色。每十斤,加盐八斤,井水四十斤,搅晒成油即可。

【性味】味咸,性冷,无毒。

【主治】除热止烦,杀百药及火毒,杀一切鱼肉、菜蔬、蕈毒,并治蛇、虫、蜂、蝎等毒。酱汁灌肠,治大便不通;灌于耳中,治飞蛾、虫蚁入耳。涂在狂犬咬伤及烫伤、烧伤还没成疮的部位,很有疗效。中砒毒的,调水服即可解除毒性。如果吃得过多会使小儿不消化,生痰动气。妊娠期间与雀肉同吃,会使胎儿面黑。麦酱和鲤鱼同吃,易生口疮。

榆仁酱

【加工】取榆仁同水浸十天左右,用袋装好,揉洗去掉它的涎水,再用蓼汁拌晒,这样反复七次,用发过的面曲一起按照一般的造酱法酿造,再加盐晒制。每一升加曲四斤、盐一斤、水五斤。这就成了榆仁酱。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主治利大小便,心腹恶气,杀诸虫。不宜多吃。

附:诸酱法

大豆酱法

用黄豆一斗,煮糜烂,搓揉如泥,用麦面二斗拌匀,在竹笆若芦席上摊开发酵三昼夜,等到其热如火,湿气尽出,色黄如金时,将盐十斤、井水四十斤一同放入缸内,在三伏天的烈日下暴晒,一月的时间味道就好了。

小豆酱法

将豆磨碎,和面庵黄,第二年又再将它的磨细。每十斤加盐五斤,用腊水淹没,然后晒出味道即可。

豌豆酱法

将豌豆用水浸泡蒸软,晒干去皮。每一斗,加小麦一斗,磨面和匀,蒸过庵黄晒干。每十斤,加盐五斤、水二十斤,晒出味道即可。

麸酱法

用小麦麸蒸热庵黄,晒干磨碎。每十斤,加盐三斤、熟水二十斤,晒出味道即可。

甜面酱

用小麦面和剂切成片,蒸熟庵黄,再装在簸箕中晒干。每十斤,加盐三斤,熟水二十斤,晒出味道即可。

小麦面酱

用生面加水混匀,用布包好踏成饼庵黄,再用大麦面二十斤拌匀,筛出面粉,用煮豆的水汁与筛下的面粉和剂切成片,蒸熟庵黄,晒干捣细,每一斗加盐二斤、井水八斤,晒成黑色,味道甜而水清时即可。

麻滓酱

将麻枯饼捣烂蒸熟,加面和匀庵黄,按照一般方法加盐加水晒制而成,颜色味道都很好。

二、调饪类

高良姜

【释名】穗状花,嫩味卷住花,颜色淡红色。三四月长出茎叶,有姜苗大,高有一二尺左右。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主治积冷气,止呕吐反胃,帮助消化,能宽膈进食。去白睛翳膜,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润皮肤,解酒毒。

山胡椒

【释名】形状像胡椒,颗粒的大小和颜色都像黑豆。

【性味】味辛,性热,无毒。

【主治】主治心腹冷痛,通气。

胡椒

【释名】叶子像扁豆、山药等类植物。依附在树上攀缘到高处,现架成棚引藤。正月开黄白色的花,结出的胡椒子很多,缠绕在藤蔓上,形状像梧桐子,也没有核,生的时候是青色,熟后变为红色,青的更辣。四月熟透,五月开始收,晒干后变小。它是现在最常见的调味品之一。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主治下气温中,能去痰,除脏腑中的冷气,去胃口的虚冷气,积食不消化,霍乱气逆,心腹疼痛,冷气上冲。可调和五脏,壮肾气,治冷痢,杀死一切鱼、肉、鳖、蕈中的毒。能治冷积阴毒,牙齿肿痛。吃多了,眼花、头昏、生疮。对肺部的损伤大,严重者还会吐血。

【发明】李时珍说:胡椒大辛热,纯属阳性物,肠胃寒湿的人不适宜吃胡椒,每年都得眼病,但从来没有怀疑是它的原因。后来渐渐认识到它的弊端,所以下决心要断绝吃它,随后眼病也好了。有的才吃一两颗,便立即昏迷,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吃过的人。大概也是辛味走气,热又助火,胡椒的火气味道都很重,所以,有咽喉肿痛、口齿生疮的病人,应当忌食。

【附方】

治心腹冷痛:胡椒二十一颗,用清酒送服。

治蜈蚣咬伤:把胡椒嚼碎,涂在伤口处。

地椒

【释名】树苗贴近地面蔓生,茎叶很小,花也是小朵的,颜色呈紫白色,顺着旧枝长出新的枝叶,味道带有点儿辛。

【性味】味辛,性温,有小毒。

【主治】主治疗淋病引起的肿痛,可作杀蛀虫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