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9000000004

第4章 主治(3)

虚损

【气虚】方一:人参加柴胡煎水服;方二:莲实用酒浸泡后放入猪肚中煮熟,制成丸服;方三:鲫鱼、鲥鱼、鳖肉、淡菜烧烤食用;方四:猪肚加人参、粳米、姜、椒煮食。

【血虚】方一:地黄加人参、茯苓煎汁,用来酿酒或煮粥食用;方二:可饮食牛骨髓、牛乳或羊乳;方三:羊肉食用,或羊肝同枸杞根制成羹食用。

【精虚】方一:肉苁蓉加羊肉煮食;方二:食用猪或羊的脊髓。

溲数遗尿

【虚热】方一:香附研成末用酒调服;方二:牡丹皮水煎服;方三:雌黄加盐炒的干姜,制成丸服。

【虚寒】方一:补骨脂加茴香制成丸服;方二:韭子同糯米煮粥食;方三:莲实放入猪肚中煮后,再加醋糊成丸服;方四:黄雌鸡或雄鸡肺、肠、嗉煮食;方五:羊肺或羊肚做成肉羹食用;方六:猪脬烧烤食用,或在猪肚和猪脬中盛糯米煮食。

【止塞】方一:酸石榴烧研成末冲服,或以榴白皮煎汤服,每次二钱,每日二次。

赤白浊

【湿热】方一:稻草煎浓汁,露置一夜饮服;方二:神曲、萝卜酿吴茱萸,再熏蒸后,制成丸服;方三:冬瓜仁研成末,用米饮服;方四:清明日采摘的柳叶水煎替代茶饮服。

【虚损】方一:黄芪用盐炒后,加茯苓研成丸服;方二:五味子研成末,用醋糊成丸服;方三:羊骨研成末用酒调服。

痔漏

【内治】方一:黄连用酒煮后制成丸服,大便干燥者加枳壳;方二:赤小豆用苦酒煮后晒干制成末服;方三:莴苣子水煎服;方四:杏仁汁煮粥食;方五:鲫鱼酿白矾后烧研成末冲服;方六:狗肉煮食。

【洗渍】方一:冬瓜、鱼腥草或马齿苋水煎汁洗患处。

【涂点】方一:黄连汁或旱莲汁敷于痔处;方二:蜈蚣焙研成末后,加片脑敷于痔处;方三:鸡胆涂搽患处,或鸭胆、鹅胆、牛胆加片脑涂搽患处。

【熏炙】方一:猪悬蹄烧成烟熏患处。

脱肛

【内服】方一:茜根加石榴皮酒煎服;方二:鳖头烧研成末冲服并涂于患处。

【外治】方一:曼陀罗子加橡斗、朴硝水煎汁洗患处;方二:蜘蛛烧研成灰涂于患处;方三:龟血、鳖血、鲫鱼头灰涂于患处。

大便燥结

【通利】方一:牵牛加大黄粉末水冲服;方二:桃花水煎服,或桃叶捣汁饮服。

【养血润燥】方一:地黄、羊蹄根水煎服;方二:甘蔗、桃仁加陈皮水煎服;方三:食用梨、柿子、蜂蜜;方四:柏子仁加松仁、麻仁制成丸服;方五:田螺敷脐部;方六:食用牛乳、猪血、羊胆和猪胆;方七:头发烧成灰用水冲服。

【导气】方一:萝卜子炒后擂水饮服;方二:陈橘皮加白酒煮后焙研成末,每次用酒调服二钱,老人加杏仁制成丸服。

【虚弱】方一:胡椒二十一粒调芒硝半两煎服。

阴痿

【湿热】方一:天冬、麦门冬、知母煎汤服;方二:丝瓜汁调五倍子末敷于阴部,加柴胡、黄连水煎服。

【虚弱】方一:人参煎熬成膏食服;方二:鲤鱼胆加雄鸡肝制成丸服;方三:虾米加蛤蚧、茴香及盐煮食;方四:雀卵加菟丝子或雄鸡肝制成丸服。

强中

【伏火解毒】方一:知母、地黄、麦门冬煎汤服。

【补虚】方一:补骨脂和韭子各一两,研成末,水煎服,每次三钱,每日三次。

阴囊痒

【内服】方一:茯苓、五加皮,水煎服;方二:黄芪用酒炒研成末,猪心蘸食。

【熏洗】方一:荷叶加浮萍、蛇床子煎水洗阴部。

【敷扑】方一:五倍子同茶研成末外涂。

腰痛

【虚损】方一:补骨脂研成末,用酒调服;方二:菊花水煎服;方三:山楂加鹿茸制成丸服(用于老人腰痛);方四:鳖甲烧烤后研成末,用酒调服;方五:猪肾包杜仲末煨食,或羊肾加杜仲末烧烤食用。

【湿热】方一:青木香加乳香泡酒服;方二:甜瓜子制成末,用酒浸泡饮服。

【血滞】方一:丝瓜根烧研成末,用酒调服;方二:冬瓜皮烧研成末,用酒调服;方三:西瓜皮干研成末,用酒调服;方四:橙核炒研成末,用酒调服;方五:青橘皮水煎服;方六:鳖肉煮食。

【外治】方一:桂用醋调后,涂搽患处;方二:大豆、糯米一起炒热后熨患处;方三:天麻、半夏、细辛同煮汁,熨患处。

【寒气】方一:橘核炒研成末,用酒调服;方二:桃仁炒研成未,用酒调服;方三:乌骨鸡加生地黄蒸后,取汁饮服;方四:鸡蛋黄温水搅服;方五:雀同茴香、缩砂、椒、桂煨熟后,饮酒食用。

【湿热】方一:莴苣子研成末水煎服;方二:丝瓜烧研成末,用酒调服;方三:梨叶水煎服;方四:代赭石火煅后,用醋淬禾,食服。

【痰积】方一:牵牛加胡椒、茴香放入猪肾中煨食;方二:青橘皮水煎服。

【阴】方一:牡蛎粉加干姜粉外敷患处;方二:马齿苋捣汁涂搽小儿阴肿。

胁痛

【木实】方一:黄连炒猪胆食用,或加姜汁炒研成末,制成丸服;方二:青橘皮水煎服。

【痰气】方一:当归、牡丹花煎水服:方二:桃仁加槟榔煎酒服;方三:韭菜煮食。

【虚陷】方一:黄芪、人参水煎服;方二:黑大豆炒焦后,用酒煎服;方三:茴香加枳壳末,用盐、酒煎服。

【外治】方一:生姜、葱白、韭菜和艾叶加盐同炒后热敷患处。

心腹痛

【温中散郁】方一:木香水煎服或研成末,用酒调服;方二:艾叶捣汁饮服或研成末同香附、醋煮后制成丸服;方三:葱白捣成膏,用麻油送服;方四:橘皮煎服;方五:猪心加胡椒十粒煮食。

【活血疏气】方一:当归水煎服;方二:高粱米加桃仁汁煮粥食;方三:丝瓜烧研成末,用酒送服;方四:自然铜火煅后,用醋淬服,或自然铁火烧后,用酒淬饮。

【痰饮】方一:当归水煎服;方二:青粱米加桃仁汁煮粥食;方三:丝瓜烧研成末,用酒送服;方四:自然铜火煅后,用醋淬服,或自然铁火烧后,用酒淬饮。

【火郁】方一:黄连水煎服;方二:荞麦粉炒黄,用水煮服;方三:粳米、高粱米一起煮汁服;方四:茶和醋同服;方五:兔血加茶末、乳香制成丸服。

【中恶】方一:豌豆、大豆、白豆煮食;方二:桃花、桃仁研成末服;方三:乌骨鸡加醋、麝香、珍珠煮汁服,或同研煮汁服。

肠鸣

【肠鸣】方一:橘皮、杏仁水煎服;方二:食用鳝鱼。

淤血

【破血散血】方一:大黄用酒煎服;方二:当归、丹参用水煎服;方三:赤小豆、米醋、黄麻根用煎服;方四:韭汁饮服;方五:葱汁、莱菔、生姜、干姜水煎服;方六:山楂、荷叶、藕、蜀椒水煎服;方七:食用鱼鳞或鳖甲。

眩晕

【风虚】方一:天麻水煎服或加川芎,用蜜制成丸服;方二:兔头骨及肝、羊肉、猪脑食用。

【痰热】方一:橘皮水煎汁加竹沥饮服。

眼目

【赤肿】方一:黄连水煎服,或浸鸡蛋清点眼,或浸蒸人乳点眼,或同干姜、杏仁煎汁点眼;方二:艾叶加黄连煎水后,洗赤目;方三:西瓜晒干研成末,冲服;方四:甘蔗汁加黄连煎汁点眼;方五:乌鸡胆、鸭胆、鸡蛋清点赤目;方六:人乳汁点眼。

【昏盲】方一:赤小豆、白扁豆、腐婢煮食;方二:食用荠菜、冬瓜仁、木耳;方三:五加皮浸酒饮服;方四:鲫鱼做成鱼羹食用;方五:鲤鱼脑和胆点眼,治青盲;方六:雄鸡胆加羊胆、鲤鱼胆点眼,治眼外伤;方七:食用鸡肝、猪肝、牛肝、兔肝等。

【翳膜】方一:白菊花同蝉衣末冲服,或加绿豆皮、谷精草末、煮干柿子食;方二:鲤鱼胆、青鱼肝一并点翳膜;方三:炉甘石煅红后,用童尿淬七次,加少许龙脑点眼。

【补虚】方一:熟地黄、当归或枸杞子水煎服;方二:鸡蛋浸酒,再与醋炒食;方三:干柿加粳米、豆豉煮粥食,每日一次;方四:猪肾煮粥食。

【解郁】方一:香附炒研成末,用莱菔子汤送服;方二:金蝎末,用酒服一钱,以听到声音后为限度。

【外治】方一:木香浸麻油煎后,滴耳,每日四五次;方二:海螵蛸加麝香末吹入耳中。

【耳痛】方一:木鳖子加小豆、大黄研成末,用油调后涂疼痛的部位。

【虫物入耳】方一:半夏浸麻油,或百部浸油滴耳;方二:葱汁、韭汁、姜汁或人乳、人尿滴耳;方三:菖蒲塞耳,治蚤、虱入耳,或稻秆灰煎汁滴,治虱入耳;方四:薄荷汁滴耳,治水入耳中。

【风热】方一:菟丝子浸酒服;方二:牛蒡根研烂酒煎成膏贴患处。

【齄疱】方一:天门冬同蜜捣丸,日常洗面,去黑;方二:马齿苋汁洗,治面郊及瘢痕;方三:李花、梨花、木瓜花、杏花、樱桃花研成末并入面脂,悦颜;方四:桃花同冬瓜仁研成末,用蜜调后涂面,祛雀斑,同丹砂末服,治粉刺如米;方五:半夏焙研成末,用醋调涂面部,祛面上黑色;方六:冬瓜仁制成丸服,使人面白如玉。

【面疮】方一:桃花末冲服;方二:何首乌水煎后以汁洗面;方三:鲫鱼头烧研成末,加酱汁涂面上黄水疮。

【渊鼽】方一:防风加黄芩、川芎、麦门冬、人参、甘草研成末,冲服;方二:外治,白芷加硫磺、黄丹滴入。

【窒息】方一:天南星加甘草、姜、枣水煎服;方二:干柿同粳米煮粥食;方三:槐叶同葱、豉煎服;方四:外治,菖蒲加皂荚末塞入。

【唇裂】方一:昨叶何草加姜、盐捣烂涂擦。

【唇噤】方一:天南星擦牙或煎服;方二:白僵蚕煎汁服,或竹沥饮服。

狐臭

【内治】方一:花蜘蛛二枚,捣烂酒服。

【外治】方一:苏子捣成末涂擦;方二:自己的小便热洗,每日数次。

须发

【内服】方一:菊花加剧胜、茯苓研成末,用蜜制成丸食;方二:黑大豆、白扁豆、大麦、胡麻九蒸九晒后煮食;方三:干柿同枸杞子研末,制成丸服;方四:常食鳖肉可长须发。

【发落】方一:甜瓜叶的汁涂发;方二:榧子同胡桃、侧柏叶浸水沐发;方三:桐叶用淘米水煮淋沐发。

【发白】方一:五倍子炒研成末加赤铜屑染须发。

牙齿

【风热湿热】方一:鸡肠草加旱莲、细辛水煎服;方二:松叶、松节同煎水取汁,加盐后漱口。

【虫】方一:桔梗加薏苡根,用水煎服;方二:桃仁、柏枝烧烙。

声音

【邪热】方一:羌活用酒煎饮;方二:天南星同苏叶、生姜煎服;方三:橘皮煎呷;方四:杏仁用蜜、酥煮丸食。

咽喉

【降火】方一:桔梗、知母水煎服;方二:石蟹磨汁并涂喉外。

【风痰】方一:粳谷奴研成末服;方二:生姜汁和蜜服,治诸禽中毒导致的肿痹;方三:鸡内金烧研成末,吹入咽喉。

口舌

【舌胀】方一:芍药同甘草煎水服;方二:冬青叶煎浓汁含。

【舌衄】方一:生地黄加阿胶研为末,用米汤饮服;方二:赤小豆绞汁服。

【口糜】方一:内治,桔梗加甘草水煎服;方二:含漱,黄连加干姜末掺在溃疡面,并用酒煎呷含;方三:赤小豆用醋调后,涂在小儿鹅口疮上;方四:萝卜汁、姜汁漱口;方五:牛、羊乳口含,或蜜涂口疮。

【口臭】方一:细辛加白豆蔻含;方二:橘皮、橙皮嚼后含。

诸气

【郁气】方一:香附解一切气郁,宜水煎服;方二:赤豆有缩气、散气作用,宜水煎服;方三:莱菔子、葱白、胡荽、蒿苣有化积、开胸、顺气的作用,可以食用;方四:青橘皮同茴香、甘草末同服。

【痰气】方一:半夏、桔梗或苏子煎服;方二:荞麦、生姜、山楂、橘皮、橙皮或柚皮煮食或煎汤服;方三:枇杷叶、杨梅煎汤服;方四:龟甲加酒烧烤后,与柏叶、香附制成丸服。

【血气】方一:当归、姜黄煎汤服;方二:乳香、没药水煎服。

【冷气】方一:艾叶捣汁饮服;方二:豆蔻或五味子煎水服;方三:食用胡蒜、芥、干姜、茴香、蜀椒、胡椒和旱菜;方四:鳢鱼与胡椒、大蒜、小豆、葱同煮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