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9000000035

第35章 菜部(8)

【主治】主治益气不饥,轻身强志,还能断谷疗痔。生长在古槐、桑木上的很好,柘木上的其次。其余树上生的木耳,吃后令人动风气,发旧疾,肋下急,损经络背膊,烦闷。凡是有蛇虫从下面经过的木耳,有毒,尤其是枫木上生的木耳,有大毒,如误食会令人狂笑不止。采来的木耳如颜色有变,就有毒,夜间发光的木耳也有毒,欲烂而不生虫的也有毒,食用害人。如吃木耳中毒,可生捣冬瓜藤汁解。

【发明】张仲景说:木耳赤色和仰生的,都不能吃。按《生生编》载:柳蛾补胃,木耳衰精。是说老柳树上的蛾,吃了能补胃理气;而木耳由朽木所生,得一阴之气,所以有衰精冷肾之害。

桑耳

【性味】味甘、性平,有毒。

【主治】主治女子漏下赤白,血病腹内结块、肿痛,阴痛,阴阳寒热,不孕。疗月经不调。黄熟陈旧色白的,可以治愈久泄,益气不饥。金色的,可治饮食失节引起的两胁之间的结块,腹痛金疮。治女人崩中带下,月闭血凝,产后血凝,男子胸腹结块。还可以治愈鼻出血,肠风泻血,妇女心腹痛。利五脏,宜肠胃气,排毒气,压丹石热发,可和葱、豉做羹食。

槐耳

【性味】味苦、辛,性平,无毒。

【主治】能治五痔脱肛,下血疗心痛,妇女阴中疮痛。治风破血,益力。

柳耳

【主治】补胃理气。治反胃吐痰,取柳树上的耳五七个,煎汤服即愈。

柘耳

【主治】主治肺部痈疡,咳唾脓血,且脓血腥臭。

【附方】

不论脓血形成与否,用一两柘耳研末,同百齿霜二钱,糊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和米饮下三十丸,效果迅速。

杨栌耳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治淤血结块,可破血止血。煮来服用。

【附方】

治女子崩中下血:将桑木耳炒黑为末,用酒送服,每日三次,有效。

治血崩:木耳不论多少,将其炒至见烟后,捣为末,每服二钱一分,发灰三分,每日服后取汗。

治鼻出血:用桑木耳炒焦为末,塞入鼻中有效。

治痔疾:将桑木耳煮羹,空腹饱食,每三日一次。待患处痛如鸟啄时,取大豆、小豆各一升合捣,再用布包好做成两个布囊,然后蒸到极热,取出来更换而坐,即愈。

治小便血淋疼痛:用桑木耳、槲白皮各二钱,煎水服用。

治血痢:将木耳灰五钱用酒服下。或将木耳煮熟后,和盐、醋吃,用汤送下。

治杖责棒伤:被官府棍棒责伤,可预先将木耳灰用酒服三钱,便不至于危及生命。

治颈淋巴结结核溃烂,日久不愈:用桑耳五钱,水红豆一两,百草霜三钱,青苔二钱,冰片一分,共研为末,用鸡蛋清调敷后,再将车前草、艾叶、桑皮煎汤洗患处。

治脏毒下血:取槐树上木耳灰、干漆减半,每次一钱,温酒服下。

去面上黑斑:将桑耳焙研,饭后用热汤送服一钱,一日三服,有效。

治咽喉痹痛:在端午时,收桑树上木耳白如鱼鳞的,临时捣碎,用棉布包成弹丸子大小,放在蜜汤里浸泡后,取出来含在嘴里,立即有效。

天花蕈

【释名】天花蕈又名天花菜。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治益气,杀虫。

舵菜

【释名】舵菜即海船舵把上所生的菌。不多见。

【性味】味咸、甘,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甲状腺肿大结气,水饮病。

石耳

【释名】它的形状像地耳。把石耳洗去沙土,做食,胜过木耳,是佳品。石耳也叫灵芝。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长期吃益人面色,到老时,容颜依旧。令人不饥,大小便少,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益精。

【附方】

治泻血脱肛:取石耳五两炒,白枯矾一两,蜜陀僧半两,共为末,蒸饼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吃二十丸。

青芝

【释名】青芝又名龙芝。

【性味】味酸,性平,无毒。

【主治】主治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补肝气,安精魂,能使人具有宽容仁恕的胸怀。经常食用,可轻身不老、延年成仙,增强记忆力,增长志气,养筋。

紫芝

【释名】紫芝又名木芝。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通耳聋,利关节,保精神,益精气,坚筋强骨,令人面色好。

葛花菜

【释名】葛花菜又名葛乳。秋霜满地时,葛花菜便涌出地面,就像芝和蕈。它的颜色脆红,生长在山中。

【性味】味苦、甘,无毒。

【主治】能醒神,治酒积。

鸡菌

【释名】因它的味道像鸡肉而得此名。是生长在沙地间的丁蕈。鸡菌的柄很高,顶部像伞。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益胃清神,治痔。

地耳

【释名】春夏在雨中生长,雨后应及时采取,因为它一见阳光就不能食用了。生长在地上,形状如木耳。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益气,令妇女有孕。

竹蓐

【释名】生长在朽竹的根节上,形状像木耳,红色。又名竹肉,也叫竹菰、竹蕈。

【性味】味苦、咸,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一切赤白痢,可和姜、酱食用。

苦竹肉

【主治】经灰汁消过毒后吃,可杀三虫及毒邪气,破积血。

土菌

【释名】生在地上的为菌,生在木上的耳。山间茅草中长期阴湿便会生土菌,极多。但它的良毒不可不知。土菌又名杜蕈。

【性味】味甘,性寒,有毒。

【主治】烧成灰,可敷疮疥。冬春两季没有毒,夏秋有毒,食用害人,因为夏秋有蛇虫从它下面经过。菌子有以下几种:槐树上的良;田野中的有毒,食用害人,能杀人;夜间有光的、欲烂没有虫的、煮不熟的、煮后浑浊照人没有影的、上面有毛下面没有纹理的、仰卷赤色的,都有毒,食用害人,能杀人。凡中土菌毒的人,可用地浆及粪汁解。煮菌时,放入姜屑、饭粒,若姜屑、饭烂变黑则说明菌有毒,食用害人,反之,则无毒。

【发明】《菌谱》记载:杆菌生长在土中,与山中的鹅膏蕈混淆。民间说杜菌受毒虫之气而生,吃后会中毒。凡中毒的人,必定笑而不止。可将茶茗、白矾,同一勺刚从井里汲上来的水咽下,没有不立愈。因胡蔓草能毒死人,南方少数民族便将它悬挂在门外的树上,胡蔓草的汁滴到地上,不久便生菌。南夷人将菌收回,叫做菌药,有很强的毒性。

蘑菰蕈

【释名】长有二三寸,头小顶大,白色,柔软,中间空虚,形状如未开的玉簪花。它的味道很美。蘑菰蕈又名肉蕈。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益肠胃,化痰理气。但也能发瘸疾,不可经常食。

杉菌

【释名】形状像菌,时时均可采到。生长在老杉树上。

【性味】味甘、辛,无毒。

【主治】主治心脾气疼及心剧痛。

白芝

【释名】白芝又名玉芝。

【性味】味辛,性平,无毒。

【主治】主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使人意志坚强,勇猛决断,安魄。

灵芝

【释名】生长在坚硬地方的叫菌,生长在阴柔地方的叫芝。芝的种类很多。和菌类是一物。也叫瑞草。黄芝【释名】黄芝又名金芝。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使人忠信和乐。

黑芝

【释名】黑芝又名玄芝。

【性味】味咸,性平,无毒。

【主治】可治尿闭或排尿困难、下腹胀满,利尿,益肾气。通九窍,使人聪明灵敏细心。经常食用,令人轻身不老,延年成仙。

香蕈

【释名】香蕈生在深山中的烂枫木上,比菌小而薄,黄黑色,味特别香美,最为佳品。生在偏僻之地的,有毒,食用害人。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治益气不饥,治风破血。

松蕈

【主治】主治尿浊不禁,吃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