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9000000032

第32章 菜部(5)

子仁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做成饭或磨成面食,可杀虫。

土芋

【释名】叶像豆叶,像鸡蛋大小。南方人叫做香芋,北方人称为土豆。又名土豆。

【性味】味甘、辛,性寒,有小毒。

【主治】解诸药毒,如生研水服,吐出恶物就止。煮熟了吃,则味道甘美,养人肠胃,去热嗽。

百合

【释名】百合只有一茎向上,叶向四方伸长。五六月时,茎端开出大白花,花瓣有五寸长,花有六瓣,红蕊向四周垂下,颜色也不红。开红花的叶子像柳叶,叫做山丹。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治邪气所致的心痛腹胀,利大小便,补中益气。除浮肿胪胀,胸腹间积热胀满、阻塞不畅全身疼痛、乳难和咽喉肿痛,吞口涎困难,止涕泪。辟百邪鬼魅,涕泣不止;除膈部胀痛,治脚气热咳。还可安心、定神,益志,养五脏,治癫邪狂叫惊悸,产后大出血引起的血晕,杀血吸虫,胁痈、乳痈发背的各种疮肿。也可治百合病,温肺止嗽。如心下急黄,宜将百合同蜜蒸食。

【主治】将百合花晒干后研成末,和入菜油,可涂天气引起的小儿湿疮,治疗效果非常好。

【主治】加酒炒至微红,研成末用汤服,可治肠风下血。

【附方】

治天泡湿疮:生百合捣烂涂搽,一二日即安。

治肺病吐血:将新鲜的百合捣成汁,和水饮或煮食。

治百合病:可用百合知母汤。因为此病是因伤寒引起的,百脉一宗,全身受邪,行、住、坐、卧不安,像有鬼神附身似的。如已发汗的,可将百合七枚,用泉水浸泡一夜,次日凌晨再取泉水二升煮至一升,然后将知母二两,同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再同百合汤煮取一升半,分次服下。百合鸡蛋汤:可治百合病已经呕吐的人。用泉水将百合七枚浸泡一夜,次日凌晨再用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加入鸡蛋黄一个服用。百合代赭汤:治百合病已经恶化的。用百合七枚,按上面的方法浸泡后煮取汁,然后将代赭一两,滑石三两,水二升,煮取一升后,再同百合汤煮取一升牛,分次服下。百合地黄汤:治百合病人未发汗、呕吐泻泄的。依照上述方法,加入地黄汁一升,同百合汤煎取一升半,分次服下。

藕丝菜

【释名】藕丝菜又名鸡头菜,也就是芡茎。

【性味】味咸、甘,性平,无毒。

【主治】生吃、熟吃都可。能解烦止渴,除虚热。

【主治】煮食,主治小腹结气胀痛。

桃竹笋

【释名】竹刚生长时,奇形怪状。竹皮黄色,光滑;竹茎很细,有犀纹,每隔四寸左右长有一个节。

【性味】味苦,有小毒。

【主治】如家畜长疮,生蛆,可把笋肉捣碎入进去,蛆就会全部爬出。

莫菜

【释名】茎有筷子那样大,茎上有红色的节,每一节上长一片叶子,叶子像柳叶却更厚长,有毛刺,可做羹。初生的莫菜还可以生吃。它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性味】味酸,性滑。

【主治】可去皮肤风热。

黄芽菜

【释名】与各种荤、素之物同煮食都很好。同萝卜相似。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可益元气,补胃,悦容颜。

竹笋

【释名】竹笋十天之内为笋,嫩而能食,而十天之后则成竹了。各种竹笋中,苦的味道也特别苦,也有不中吃的。

诸竹笋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消渴,利尿,益气,可经常食。还利膈下气,清热消痰,爽胃口。

苦竹笋

【性味】味苦、甘,性寒。

【主治】主治失眠,去面目及舌上热黄,消渴,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解酒毒,除热气,使人健康。理心烦闷,益气力,利尿,下气化痰。理风热脚气,治出汗后伤风失音。将干的苦竹笋烧研后加盐,可擦牙疳。

淡竹笋

【性味】味甘,性寒。

【主治】主治化痰,除狂热壮热,头痛头风,及妊妇头晕,颠仆惊悸,瘟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

冬笋

【性味】味甘,性寒。

【主治】可解毒,治小儿痘疹不出。

青笋

【性味】味甘。

【主治】可以治愈慢性肺病、吐血和出血。还可治五痔及妊娠反应。

菰笋

【释名】它生长在水中,叶子很像蒲苇,春末、秋仲时白如笋,又名交白,可生吃、熟吃。

【性味】味甘,性冷、滑,无毒。

【主治】和盐、醋煮食,利五脏邪气,红脸酒糟鼻,白额,颈淋巴结结核溃烂,目亦热毒风气,突发心痛。又可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同鲫鱼做羹食,可开胃口,解酒毒,压丹石毒发。

【释名】二月生芽,形状卷曲。长成后则像展开的凤尾,有三四尺高,生长在山中。

【加工】蕨茎嫩时可采,在石灰汤里煮去涎滑,然后晒干作蔬菜,味道甘美滑。也可以和醋食用。蕨的根呈紫色,皮内有白粉,捣烂后再三洗净,待沉淀后,取粉做饼,或刨掉皮做成粉条吃,粉条颜色淡紫,味道非常滑美。

【性味】味甘,性寒、滑,无毒。

【主治】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补五脏不足,气壅塞在经络和筋骨间。

蕨根

【主治】烧成灰后和油调匀,敷蛇咬伤。但不能经常食用,否则令人目暗、落发。小儿食后,会脚软没有力,不能行走。而且长期吃会使妇女脐下长硬块。吃得过多,消阳气,使人昏昏欲睡,脚软没有力。

蒲公英

【释名】蒲公英生长在平原沼泽的田园之中。它的茎、叶都像莴苣,折断后有白汁流出,可以生吃,花像头饰金簪头,也叫金簪草,形状一只脚立地的样子,也叫黄花地丁。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治妇女乳房痛和水肿,方法是:煮汁饮用和封贴在患处,立刻消肿。解食物中毒,驱散滞气,化解热毒,消除恶肿、结核及疔肿。放入牙中,可以使胡须、头发变得乌黑,滋壮筋骨,用蒲公英的白汁涂在恶刺上立即治愈。这草属土,开黄花,味道甘美。可进入阳明和太阴经,所以能滋阴壮阳。对化解热毒,消肿核有奇妙的功用。蒲公英加忍冬藤煎汤,再混入少量的酒调佐服用,可以治乳腺炎。服用后想睡,这是它的一个作用,入睡后感觉出汗,病就治愈了。

【发明】主治恶刺的方法,出自孙思邈的《千金方》。书中序上说:孙思邈在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因左手中指触碰了庭木,到天亮时已疼痛难忍了。十几天过去后,伤处痛得更加厉害,疮一天天地肿大。经常听长辈说有这个药方,于是用了这个药来治疗。疼痛被止住,疮也好了,没到十日,手就恢复了原状。

【附方】

用蒲公英一斤,连根带叶将它洗干净,不要让它见阳光,阴干后放入斗中,将一两盐、五钱香附研细成末,加入蒲公英里腌上一夜,然后做成二十个药丸。用牛皮纸包三四层,捆好扎紧,用六十一条蚯蚓屎把药丸敷贴牢固,再放入灶内烘干,至药丸通红时再取出来,去掉表面蚯蚓泥后把药丸研细为末,早晚用来擦牙漱口,吐出来,咽下去长期使用才有效。此方能稳固牙齿,强筋壮骨,滋润肾脏。

治肠痈:用蒲公英二两、忍冬藤二两,将它们捣烂,加两盅治背脊肿痛,用蕺菜捣汁涂肿痛处,留一小孔宣泄热毒,待冷后即换掉。

治小儿脱肛:先用朴硝水洗脱出的肛肠,然后将鱼腥草捣烂,用芭蕉叶托住药,再让小儿坐在上面,脱肛便自然缩回。

治虫牙痛:用鱼腥草、花椒、菜籽油各等分,捣匀,加入泥少许,做成豆子大的小丸。随左右牙痛塞入相应的耳内,两边轮换,不可一起用,恐闭耳气。塞一日一夜,取出看,如有细虫,就有效。

治疟疾:紫蕺一把,捣烂用绢布包裹,抹擦全身,睡觉时得汗即愈。每次发病前一小时实施。

治蛇虫咬伤:用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决明草,一同捣烂,敷伤处甚有效。

翻白草

【释名】生在沼泽水田的地方,高不足一尺。三、四月长出幼小的根,一枝茎上有三片叶子,叶子长而厚,叶子上有皱纹,边上有锯齿,叶面呈青色,叶背呈白色。四月开黄色小花。又名鸡脚根,也叫天藕、鸡腿根。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主治】主治吐血和阴道流血等症,以及疟疾、痈疮。

【附方】

治疗毒,不论成熟与否:用翻白草十棵,加酒煎服,直到出汗即可以治疗。

治臁疮溃烂:端午节采翻白草,洗净后收藏。每次要用时拿一把,煎水后用盆子装,先熏后洗,有效果。

治女子阴道流血:用鸡腿根一两捣碎,酒两盏一起煎,煎到酒只有一盏时再服用。非常有效。

治吐血不止:翻白草每次用五至七棵,嚼烂,加水两盅煎,直煎到水一盅时,空腹服用,立刻见效。

鸡侯菜

【释名】像艾草,二月生苗,适于同鸡肉煮羹吃,所以命名。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长期食用,可温中益气。

孟狼菜

【释名】叶的形状像升麻叶,茎是方的,冬季常有。

【性味】味苦,性温,无毒。

【主治】主治妇女阴内结血,羸瘦;男子阴囊湿痒,壮阳道。令人行走矫健,补虚。去痔漏,颈淋巴结结核和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释名】薇的茎蔓、茎、叶的气味都同豌豆的一样,所以又叫野豌豆。

【性味】味甘、苦,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久食不饥,调中,利大小肠,利尿,去水肿,润大肠。

翘摇

【释名】因它的茎叶柔轻,有摇动之状,所以得名。又名野蚕豆。

【性味】味辛,性平,无毒。

【主治】主治破血,止血生肌。捣汁服用,疗五种黄病,以病好为宜。利养五脏,明耳目,去热风,令人轻健,久食不厌,很补人。止热疟,活血平胃。煮食很好,如生吃,令人吐清水。

【附方】

活血,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漂洗后的野蚕豆捣为末,每次用甘草汤服二钱,每日二次。

热疟不止:取翘摇汁,口服。

零余子

【释名】是薯蓣的一种零余,它的形状像鸡蛋大小,生长在叶下。把它晒干后,它的功用比薯蓣强。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主治补虚损,强腰脚,益肾,吃了不饥饿。

甘薯

【释名】二月栽种,十月收采。甘薯的根似芋根,头很大。大的像鹅蛋,小的像鸡蛋、鸭蛋。

【加工】把它的紫皮剥去,里面的肉则纯白如脂肪。南方人把它当作粮食、水果,蒸烤后味道十分香美。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效同薯蓣一样。

豆芽菜

【释名】在夏秋二季之间,将绿豆浸泡三天,绿豆便发一寸左右长的芽,它是蔬菜中最清洁的。

【性味】味甘,性凉,无毒。

【主治】可解毒,清脏腑积热,利肠胃。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常食。

睡菜

【释名】叶子像慈姑,根像藕条,夏天生长在池塘沼泽中,据说人吃了常觉思睡,所以也叫冥菜。又叫醉草。

【性味】味甘、苦,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心膈邪热不能入眠。

藏菜

【释名】在八、九月长得特别茂盛,胜过冬仲。它的茎是白色,如果茎是青色,那么味则更香美。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调和脾胃,利于脏腑,把它煮吃或腌制食用,即使吃多了也不会伤害身体,因为它在生长之时已得阳气,有的人把它蒸后晒干作干菜食用,更好。

蕹菜

【释名】它的叶子像菠菜,味不好,它的茎柔软像蔓一样,而且中间是空的,必须同猪肉一同煮成紫色才好。

【加工】煮熟了服用,也可以用生的捣碎来服。取蕹菜的汁加酒一起服用,可以治难产。南方人先吃蕹菜,再吃野葛,这两者的物性互相制约,所以没问题。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解胡蔓草,即野葛毒。

莴苣

【释名】正、二月下种,它的叶像白苣呈尖形,颜色比白苣稍轻点,折断后有白汁流出粘手。四月抽苔,苔有三四尺高,削去莴苣的皮生吃,味像胡瓜。也可以腌制食用。又名莴菜。

【性味】味苦,性冷,微毒。

【主治】利五脏,通经脉,开利胸膈。种气,壮筋骨,去除口臭,使牙齿变白,使眼睛明亮。又有催乳汁的作用。利小便排泄,解虫毒和蛇咬之毒。但经常食用又令人眼睛浑浊不清。患寒病的人不宜食用。莴苣有毒,食用害人,各种各样的虫不敢靠进它。

【主治】催乳汁,又可利小便,治阴部肿胀、痔漏出血和扭伤。

醍醐菜

【释名】醍醐菜形状像牛皮蔓,掐它有乳汁出来。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将菜汁和酒煎服一杯,主治月经不调。治伤中崩赤,用醍醐杵汁拌酒煎沸,空腹服一盏。

【释名】芋的种类很多,有水、旱二种:旱芋可种在山地上,水芋可种在水田中,叶都相似,但水芋的味更佳。芋茎也可以吃。芋不开花,有偶尔在七八月间开的,抽茎开黄花,很像半边莲花。芋又名土芝。

芋头

【性味】味辛,性平、滑,有小毒。

【主治】可宽肠胃,养肌肤,滑中。吃冷芋头,疗烦热,止渴。令人肥白,开胃,通肠闭。破淤血,去死肌。产妇吃了芋头,破血;饮芋头汤,止血渴。和鱼煮食,很能下气,调中补虚。白色的芋吃来没有味,紫色的芋吃了破气。煮汤饮,止渴。十月后将芋晒干收藏,到冬季吃不会发病。但在其他的季节却不能吃。

【附方】

芋和鲫鱼、鲤鱼一同煮羹很好。但长期吃芋会令人虚劳、没有力。将煮芋的汤用来洗脏衣,会使衣服洁白如玉。

茎、叶

【性味】味辛,性冷、滑,无毒。

【主治】主治除烦止泻,疗妊妇心烦迷闷,胎动不安。另外,将茎叶和盐一同研碎,敷蛇虫咬伤和痈肿毒痛及毒箭处。

【主治】用来擦蜂刺毒特别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