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8900000036

第36章 耳鼻喉科(1)

耳炎灵治外耳道炎

【组成】枯矾8克,黄柏2克,黄连、猪胆汁粉各1.5克,冰片0.2克。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装入广口瓶中,紫外线照射45分钟备用。使前用3%双氧水清洁外耳道,拭干后将药末撒于患处,隔天1次。

【临床】此方治疗外耳道炎症186例,全部治愈。一般3~5次可愈。

【来源】吕韶光等,《陕西中医》。

芩柏滴耳液治外耳道炎

【组成】黄芩、黄柏12克,枯矾6克,冰片3克,麻油500毫升。

【用法】将黄芩、黄柏放入麻油中浸泡24小时,置入铁锅煎炸变为黑黄色,取出后研末,与枯矾、冰片细末同时放入麻油煮沸,过滤装瓶备用。使用时用棉签蘸药液局部涂抹或入塞外耳道,每天1~2次。

【临床】此方治疗外耳道炎96例,痊愈93例,无效3例。

【病例】朱×,男,3岁。1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耳检查疼痛,夜间烦躁哭闹不能入睡,右耳廓牵拉痛,外耳道急性充血、肿胀。鼓膜边缘充血。以此方治3疗次后症状消失,检查外耳道皮肤正常。

【来源】谷志平,《辽宁中医杂志》。

桑叶滴耳剂治中耳炎

【组成】新鲜桑叶数片。

【用法】上药洗净捣烂取汁,每次将桑叶汁滴入耳内1~2滴,每天3次。

【临床】此方治疗化脓性中耳炎,一般2~3天即愈。

【病例】朱×,男,3岁。患儿耳内发炎,有脓液流出20天。诊为脓性中耳炎。经此药滴入耳内,3天即愈。

【来源】朱培忠等,《四川中医》。

中耳炎方

【组成】鲜蒲公英全草适量。

【用法】上药用清水洗净晾干,剪成碎片,捣成糊状,用双层消毒纱布裹住用力拧挤取汁,干净器皿盛接。每天早、午、晚用滴管吸取药汁滴入耳孔。滴药前,先将耳道脓血消除干净。3~5岁每天用鲜蒲公英3株,6~10岁每天用5株,10岁以上每天用7株。

【临床】此方治疗化脓性中耳炎5例,全部治愈。

【病例】张××,女,17岁,患者从7月初双耳道疼痛,继之流脓,伴头痛、听力减退、口苦、小便黄赤。检查双耳道周围红肿,耳孔满是脓血,面色红赤,舌苔黄厚、边尖赤,脉弦数;颈部可触及2~3个淋巴肿块。以此方治疗6天后痊愈。

【来源】谷下本,《中医杂志》。

葱蜜滴耳液治中耳炎

【组成】葱白5根,蜂蜜20毫升。

【用法】将葱白捣烂用蜂蜜浸泡半天,用一层纱布滤过,药液装瓶备用。使用前用双氧水冲洗患耳外耳道,用消毒干棉签揩干,用小玻璃管或麦秆吸上药滴入3~4滴,每天2~3次。滴药后用手轻轻按压患耳屏。

【临床】此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疼痛者有较好的疗效。

【病例】刘××,男,8岁,右耳患脓耳,虽打针服药而痛不止,改用此方治疗2次后病除。

【来源】黄宇康,《四川中医》。

止聋方治耳聋

【组成】新鲜连根仙鹤草150克。

【用法】每日1剂,加水浓煎频饮。

【临床】此方治疗肌肉注射链霉素致耳失聪者,收效满意。

【病例】段××,女,42岁。患者因浸润性肺结核,每天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1克,连续1个月,耳渐失聪,近日加剧,听觉丧失。停用硫酸链霉素,以此方治疗,连服10剂,听力复常。

【来源】陈寿永,《中医杂志》。

菖蒲甘草汤治耳鸣

【组成】石菖蒲6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病久者同时服六味地黄丸或汤剂。

【临床】此方治疗耳鸣者26例,均获愈。

【病例】邱×,男,45岁。2年来耳内常闻蝉鸣之声,由微渐重,以致虚烦不眠,听力减退,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食欲不振,舌偏红、少苔,脉细弱。症属肾精亏损,耳窍失养。初以六味地黄汤加五味子煎剂服5天,耳鸣未见减轻,即服此方药10剂而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来源】李孝君,《陕西中医》。

止晕方治美尼尔氏综合征

【组成】生姜10克。

【用法】上药嚼后咽下。

【临床】此方治疗脾胃虚寒型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有效。

【病例】董×,女,43岁。原有内耳眩晕史,因劳累突发眩晕呕吐,频繁发作,投西药降脑压、脱水、镇静止呕无效。诊见:呕吐10分钟左右1次,饮水即吐即止,眩晕不能起床,行立则欲仆地,舌淡、苔白,脉沉迟弱。遂用此药嚼后咽下,服后呕吐,眩晕顿减,3天后晕未再发作。

【来源】任大昌,《四川中医》。

白姜散治美尼尔氏综合征

【组成】白果仁60克,干姜12克。

【用法】上药焙干研细末,分成8份,每份9克。每天饭后以红枣12克,黄芪20克,煎水早、晚各服1份。体虚不甚者,用温开水送服也可。

【临床】此方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有效。

【病例】肖××,女,38岁。有眩晕史5年,经常反复发作。此次2天前发病。曾服西药治疗不显。诊见:头目眩晕,如坐舟船,耳鸣如潮;目不敢睁,睁目则旋转尤甚,闭目卧床症稍轻,但头身不能随意转侧,转侧则呕吐;行走站立不稳,胸闷,恶心;血压比发作前低,微汗出,神倦无力,舌淡、苔白滑。诊为内耳性眩晕症,经此方治疗4天获愈。随访1年末再发作。

【来源】汤平,《江西中医药》。

参萸止晕汤治美尼尔氏综合征

【组成】党参、生姜各12克,吴茱萸10克,大枣4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伴恶寒、四肢不温者加炮附子、桂枝各10克;伴呕甚、多痰涎者加代赭石15~30克,法半夏10~15克;气虚甚者加黄芪30克。

【临床】此方治疗美尼氏综合征6例,取得满意效果。

【病例】李××,女,40岁。患者眩晕症3年,每到年底发作1次,既往进中药效不显,诊见:双目紧闭,不敢言动,蜷卧于床,如坐舟车,干呕频作,时吐痰延,伴耳鸣、恶寒、四肢欠温,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微腻,脉沉迟。以此方加炮附10克,法半夏12克,服4剂呕吐眩晕止,随访3年未复发。

【来源】聂峰,《江西中医药》。

杏仁散治鼻疮

【组成】杏仁适量。

【用法】上药研末,乳汁和敷患处。

【临床】此方治疗鼻中生疮10余例,均1~2次即愈。

【来源】马新风,《浙江中医杂志》。

黄连膏治鼻疮

【组成】黄连、黄柏、姜黄、黄蜡各10克,当归17克,生地33克,麻油40克。

【用法】除黄蜡外,余药用麻油文火炸枯,过滤去渣,加黄蜡微火熔化尽,待冷装瓶备用,使用前以温开水擦净鼻腔后,用消毒棉签蘸膏少许外涂,每天3~4次。

【临床】以此方治疗鼻前庭炎30例,痊愈25例,好转4例,无效1例。

【病例】解××,女,46岁,感冒3天,鼻塞流涕,涕止后鼻腔干燥,灼热痛难忍。检查鼻前庭皮肤弥漫性红肿。诊断为鼻前庭炎。用此膏外涂3天,症状消失而痊愈。

【来源】谢美兰,《浙江中医杂志》。

芪术苍辛汤治过敏性鼻炎

【组成】黄芪20克,白术10克,苍耳子9克,防风、辛荑各6克,炙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伴头痛者加白芷5克,蔓荆子9克。

【临床】此方治疗过敏性鼻炎130例,痊愈47例,好转6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86.5%。

【病例】张××,女,35岁。鼻塞、鼻痒、流清涕、打嚏、头痛头晕已2年余,曾经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显。检查鼻黏膜呈灰白色,双下鼻道有水样分泌物。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以此方加白芷、蔓荆子,服药8剂,诸症减轻,再服8剂而愈。随访半年病未复发。

【来源】陈仁华,《浙江中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