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8900000023

第23章 外科(8)

复方软坚药酒治阴茎硬结症

【组成】橘络18克,法半夏24克,橘红、炒白芥子、炮穿山甲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入白酒300毫升中,密封浸泡7天后,滤出酒液;加水500毫升浸泡药渣1天,滤出药液。二液合并放砂锅内煮沸2分钟(勿使药液溢出,否则仍会起火),待冷却后加入碘化钾5克,溶解后装入瓶中。每天服3次,每次2毫升(外对入适量开水),于饭后服下。

【功效】此方治疗阴茎硬结症确有疗效。

【病例】刘××,男,54岁。1年前每于阴茎勃起时觉有不适,后发现阴茎向右变曲,勃起觉疼,影响性生活。经某医院泌尿外科检查,在阴茎海绵体可触及绿豆大小硬结2枚,边缘清楚,质地较硬,按之微痛,皮色如常,确诊为阴茎硬结症,经治未效。诊其面色微黄,皮色如常。确诊为阴虚气滞痰凝,结于阴茎。治宜化痰软坚,活血通络。处以上方,1料后症状明显好转,检查硬结较前缩小;续服1料,阴茎疼痛消失,勃起时已无弯曲畸形,检查阴茎海绵体未扪及硬结。随访3年未复发。

【来源】吴震西,《浙江中医杂志》。

龟头炎方治龟头炎

【组成】洋金花、生地榆、鱼腥草、苦参各50克,防风15克,冰片2克。

【用法】上药加上1000毫升,煎30分钟后滤出药液,待稍凉后熏洗患处20分钟,每次洗完后的药液可留下与原药渣复煎再用。每剂药可用2天,每天洗3~4次。

【临床】此方治疗龟头炎12例,均在2~5天内痊愈。

【病例】梁×,35岁。龟头红肿糜烂、渗流黄水20余天,用多种抗生素治10多天无效。症见龟头连及包皮浸润样糜烂,局部触痛,予上方2剂熏洗后,龟头红肿消失,糜烂愈合,连洗4剂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来源】庞俊群,《四川中医》。

蜂白散治早泄

【组成】露蜂房、白芷各10克。

【用法】将2药烘干发脆,共研细末,醋调成面团状,临睡前敷肚脐(神阙穴)上,外用纱布盖上,橡皮膏固定,每天敷1次,或间日1次,连续3~5次。

【临床】此方治疗早泄43例,经敷5~7次全部有效。

【病例】顾××,24岁。婚后半年,每次同房早泄,无法进行性生活。阳举不坚,腰酸膝软,面色萎黄,舌苔薄、脉弦细而弱。曾服中药月余无效,改用上法,5次成功,后以秘精汤(生龙牡、生芡实、生莲子、五味子、麦门冬、生熟地、盐知母)调治月余以巩固。

【来源】张春林,《浙江中医杂志》。

苏叶枯矾煎治鞘膜积液

【组成】苏叶、蝉蜕各15克,枯矾、五倍子各10克。

【用法】上药用纱布包,加水1500毫升,煎沸10分钟,把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至微温进将阴囊放入药液中浸泡,每天2次,每次10~30分钟,再次用药时,需将药加热至微温。每2天用药1剂,连用3剂为1个疗程。

【功效】此方治疗睾丸鞘膜积液24例,痊愈21例,有效3例;精索鞘膜积液8例,痊愈6例,有效1例,无效1例;精索鞘膜积液4例,痊愈3例,无效1例。

【病例】刘×,男,6岁。其父代诉:患儿左侧阴囊肿胀光亮,当地医院诊为疝气,服中药10余剂无效;后转某医院认为睾丸鞘膜积液,需手术治疗,因害怕手术治疗转院。检查患儿左侧阴囊肿胀光亮似鸡蛋大,质软,无痛,按压肿物不能纳还腹内,触之有囊性感,透光试验阳性。用上方治疗1个疗程后,左侧阴囊肿胀已缩小半,2个疗程后左侧睾丸鞘膜积液全部消失,阴囊复常。经随访2年无复发。

【来源】张半旺等,《浙江中医杂志》。三叶煎剂治阴囊湿疹

【组成】桉树叶80克,艾叶90克,柳树叶100克。

【用法】将上洗净,放入砂罐内加水500毫升,煮沸20分钟后滤取药液。每剂药可服3次。用于净纱布蘸药液洗患部,每天早、晚各1次。

治疗期间保持患部清洁,忌用冷水洗患部,忌食易动风及油腻食物。

【临床】此方治疗急性阴囊湿疹54例,痊愈40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无效2例。

【来源】郭筱宝,《辽宁医杂志》。

五子洗剂治阴囊湿疹

【组成】地肤子、蛇床子、苍耳子、五倍子、黄药子各30克。

【用法】上药加水1500毫升,用砂锅煎煮。取药液,乘温热(以不烫手为宜)外洗患处,早、晚各1次,每次15~20分钟,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病例】李××,男,58岁,干部。阴囊瘙痒已5年,经多方治疗,仅暂时止痒,停药后又复发。近1年来病情加重,奇痒难忍,彻夜不眠,抓破出血后方止痒。检查阴囊暗红,皮肤粗糙、干燥、肥厚、血痂。诊为阴囊湿疹。投五子洗剂水洗患处,7剂后瘙痒大减,部分皮损消失;再进7剂,诸症悉除。随访3年未复发。

【来源】龚景林,《四川中医》。

艾叶千里光煎剂治阴囊瘙痒

【组成】艾叶、千里光各30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后,取药液温洗患处10~15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避免局部搔抓和用肥皂。

【临床】此方治疗阴囊瘙痒20例,仅2例无效。

【来源】余土根,《浙江中医杂志》。

贯众合剂治外伤性睾丸肿痛

【组成】贯众90克,川牛膝10克,云南白药1克。

【用法】前2味药水煎,取药液4次,每隔6小时服1次,空腹送服云南白药。

愈后1个月内宜戒房事,并少吃辛辣之品。

【功效】此方治疗7例,其中儿童3例(用量减半),服10剂肿痛消失;成人4例,服5剂肿痛消退,硬度变软,15剂恢复正常。

【来源】何德昌,《浙江中医杂志》。

疏肝活血汤治附睾淤积症

【组成】柴胡、郁金、白芍、赤芍、茯苓各15克,当归、王不留行、水蛭粉(分3次冲服)各12克,白术、枳实、甲珠、川楝子、黄皮核各10克,青皮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早、午、晚服。服药停用其他药物。

【临床】此方治疗附睾淤积症48例,均痊愈。

【来源】刘成柱等,《浙江省医杂志》。

檫树根煎剂治前列腺肥大症

【组成】檫树根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临床】此方治疗前列腺肥大症4例,均显效。其中3例服药1剂,1例服药5剂,小便即通,前列腺明显缩小。

【病例】周××,男,78岁。小便点滴不通,前列腺肿大如鸭蛋,予导尿、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口服乙蔗芬片效不显。改用鲜檫树根15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5剂后小便通畅,前列腺明显缩小。减量为100克,续服7剂以资巩固。10个月后随访,小便一直通利,前列腺仅大如麻雀蛋,质偏中,无触痛,亦无结节。

【来源】周一祥,《浙江中医杂志》。

地元白头翁汤治前列腺肥大症

【组成】生地、元参、白头翁各30克,白芍、蓄各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临床】此方加味治疗前列腺肥大,疗效较好。

【来源】王明阳,《中医杂志》。

黄芪甘草汤治前列腺炎

【组成】生黄芪50克,生甘草12克,丹参、赤小豆各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周为1个疗程。

【临床】此方加减治疗前列腺炎12例,均获痊愈。

【病例】周×,男,52岁,农民。因寒战发热、尿急尿频、尿道刺痛10天后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炎,用抗生素治疗后发,热虽减,尿频依然,尿后淋浊,尿道刺痛有灼热感,小腹和会阴部胀痛。检查体温37.5℃,耻骨上压痛,肛门指诊前列腺肿胀,触痛明显;前列腺镜检卵磷脂小体(++),白细胞10~20个,红细胞4~6个;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细数。症属湿热下注,治宜清热化浊,利水通淋。上方去赤小豆加萆薢、滑石各15克,服1个疗程后诸症消失而愈,前列腺镜检查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来源】刘康平,《陕西中医》。

猬皮散治遗精

【组成】刺猬皮100克。

【用法】上药焙细末,分成7包,每天1包,甜酒汁对服。

【临床】此方治疗肾虚性遗精11例,均获痊愈。

相火旺盛所致的梦遗患者,不宜用此方。

【来源】胡达坤,《湖南中医杂志》。

固精丹治遗精

【组成】密陀僧、五倍子各3克,海螵蛸4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筛去粗末备用。每晚临睡前,用少许撒龟头上,即用凡士林少许擦龟头上,微润后,再撒药末,其夜精不遗。

【病例】许××,男21岁,未婚。1年以来经常遗精,中西药迭进无效。用上方治疗,经用数次,效果良好。

【来源】陈洁,《四川中医》。

酸枣仁散治不射精症

【组成】酸枣仁30克,细茶末60克。

【用法】上药研细,每天服2次,每次6克,以人参须6克煎汤送服。

【临床】此方治愈不射精症4例。

【病例】王××,男,31岁。结婚5年,性交勃起正常,但从未射精,平日神疲嗜睡,阴囊湿痒,有梦遗,舌淡红、苔根微黄,脉寸弱尺滑。先以知柏地黄汤合二妙散,阴囊湿痒及遗精好转,但仍未射精,遂按心胆虚证治疗,用上法治疗,14天射精成功,妻怀孕。

【来源】徐家驹,《浙江中医杂志》。

解毒益精汤治脓精症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30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克,天花粉、当归、杭芍药、锁阳、紫车(研末冲服)、韭菜子各15克,贝母、黄柏各12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此方治疗脓精症150例,痊愈108例,显效37例,有效5例。

【病例】白××,33岁。精液化验脓球(+++),舌暗、苔白厚腻,脉沉细而数。诊为脓精症。治以清热解毒、化湿排脓。方用解毒益精汤去韭菜籽加滑石15克,服10剂后复查精液,脓细胞(+);再服10剂后,复查脓细胞消失,舌苔薄白,脉沉缓。原方再服巩固疗效。

【来源】顾春生,《辽宁中医杂志》。

脐痛舒治痛经

【组成】山楂100克,葛根浸膏10克,甘草浸膏5克,白芍150克。

【用法】诸药共干为粉,再加乳香、没药浸液70毫升,烘干,另加入鸡矢藤挥发油4毫升、冰片少许即成。取0.2克用醋或黄酒调成糊状,敷于脐处;月经来潮前2天应用,或初感痛时应用。

【功效】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气滞血淤,寒湿凝滞。

【病例】徐××,女,32岁,已婚,职工。痛经已19年。13岁初潮,周期30天左右,经期7天,月经第1天即腹痛,痛2天左右,一般能忍耐。15岁后症状加剧,有时剧痛床上打滚。28岁生第一胎后仍在月经第1天出现腹痛,伴有腰痛,量不多,无血块,有时不能坚持上班。用“脐痛舒”敷脐治疗,第2天痛即止,以后月经来潮时亦未再发生疼痛,经量比以往稍多。

按:此药应用简便是其一大优点。一般小卫生所或是医院门诊,均可配制备用,遇有病人,给以药物回去自用即可,既省钱省事,且见效又快。

(河南李忠)

散淤见喜汤

【组成】制香附10克,五灵脂10克,延胡索10克,阳春砂仁6克,晨童便50毫升(对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行气活血,化淤通经。

【主治】气滞血淤,壅塞胞宫。

【病例】管××,女,29岁,工人,于1958年元月2日初诊。患者14岁初潮,每于经前、经期小腹胀痛,偶有针刺样痛,其痛常向腰背部、外阴、肛门等处辐射。经期尚准,经量较少,每次仅约30~40毫升,色黯红有块,行而不畅,延至婚后,诸症不减,同居八载,未曾受孕,另诉经前、经期头昏乏力,心烦欲吐,经后则得以缓解。在某院行妇科检查后,诊为“原发性痛经并不孕症”。屡投以镇痛剂、雌激素、睾丸素等西药治疗,疗效不理想。诊见:面容憔悴性情抑郁不乐,不喜言笑,脉象弦缓带涩,舌质淡红有紫点,苔薄白。脉症合参,乃多年月经失调,肝气郁结,气滞血淤,闭阻胞宫,所以痛经不孕。治拟行气活血,化淤通经。方用“散淤见喜汤”。患者连进药30余剂,其后行经色正且无块,经量中等,诸症悉除,经后受孕,于当年年底足月顺产1女。继又于1962年、1968年各生1子,月事正常,诸症未见复发。

按:此例病人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而下,但初讯起即有痛经以及月经量、色、质的异常,延至婚后,诸症未衰,多年不孕,又经西医检查,排除了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故根据痛经久治不愈,久痛入络,久痛必淤之理,结合患者经前、经期小腹痛胀,并有针刺样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量少,有块,脉象涩等特点,疑由气滞血淤,壅塞胞宫所致;气血淤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伴见经前、经期头昏乏力,心烦欲吐诸症,经后气血暂时通畅,故诸症缓解,投以行气活血,化淤通经之“散淤见喜汤”,调治月余,病愈受孕。方中制香附善走血道,行血中之气,为妇科调经之要药;五灵脂、延胡索能化淤通经以止痛;阳春砂仁入脾胃,醒脾以助生化气血之源;取童尿50毫升服以清肃下焦,合之则能使气顺、淤去、痛止、经调,故而受孕。

(湖南方庚孚)

小柴胡汤加减治月经期发冷发热

【组成】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甘草5克,大枣5枚,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口干者加生地、麦门冬;痛经加山楂、玄胡;呕逆加竹茹;腹胀加川楝子、郁金;热重者选加青蒿、丹皮、地骨皮等。

【功效】和解少阳,佐理血分。

【主治】经期血海空虚,邪热最易内陷,热入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