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8900000019

第19章 外科(4)

梅叶酊治疗烂脚丫

烂脚丫是霉菌性皮肤病,以趾缝间潮湿、糜烂、奇痒为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梅雨季节更易发。笔者根据民间验方,试制梅叶酊治疗烂脚丫,效果甚佳。

【组成】腊梅树鲜叶(嫩叶更佳)100克,60%酒精适量。

【用法】嘱患者临睡前用温水将烂脚趾丫洗净,然后用消毒棉签蘸取药液,涂擦在烂脚丫缝内,最好1日用药1~3次,直至痊愈。

【临床】共治11例,全部治愈。

【病例】余××,男,58岁,干部。右脚趾缝间潮湿糜烂,覆盖白皮,渗出黏液较多,将表皮除去后,露出红色底面,见一个个小孔,伴剧烈瘙痒,且有一股难闻的特殊臭味。曾用2%碘酊和癣药水先后治疗月余,痛难忍,无疗效。后改用梅叶酊涂擦患部,每日2次,涂擦1周而获痊愈。追访2年,未见复发。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11期。

(黄岩胡金曼)

复方藿香洗剂治疗手足癣

手癣,又称鹅掌风,足癣又称足湿气,都是浅部霉菌性病,有的长年不愈,极为顽固。笔者获一验方,经多年临床运用,疗效较好。

【组成】藿香25克,生大黄2克,黄精、明矾各10克,白醋500毫升。

【用法】以白醋浸泡上药24小时,经煮沸冷却后,将患部浸洗3~4小时。用药期间,5日内不用肥皂或接触碱性物质,一般1~2剂即可告愈。

【病例】张×,女,50岁,1974年7月初诊。患手、足癣,局部起水疱,奇痒,历时三四年,经多方治疗病情反复不愈,后用上方2剂而愈。迄今无复发。

【来源】《广西中医药》1982年第2期。

大黄花椒洗剂治脓疱疮

【组成】生大黄50克,花椒15克。

【用法】将上药煎水200~300毫克。先将渗出物阳脓痂用药液洗净,再用纱布浸药液贴敷患处,每日3~5次,每次10~20分钟。

【临床】此方治疗脓疱疮,一般3~4日疮愈。

【病例】李×,男,10岁。额部初起红色粟粒状丘疹,继而出现黄豆大小水疱,瘙痒。抓搔疱破后有黄色脓液出,并很快向周围蔓延。用本洗剂治疗3日,丘疹脓疱消退而愈。

【来源】李光荣,《四川中医》。

龙骨糊剂治黄水疮

【组成】龙骨15克,蝉蜕30克,四环素0.25毫升×6片,强的松5毫克×6片。

【用法】上药研细,用凡士林适量调成糊状,装入瓶内备用。用前将结痂的皮肤用淡盐水擦洗干净、涂擦药糊。

【功效】此方治疗黄水疮,一般1~2日痊愈。

【病例】刘××,男,12岁。头面部黄水疮20余天,经用抗生素片剂、膏剂,仍不见好转。涂此药糊1次好转,2次痊愈。

【来源】李怀珍,《四川中医》。

猫油治冻疮

【组成】猫油(即家猫腹腔内的脂肪)适量。

【用法】将猫脂肪油放锅内加热,熬取清油,装入消毒过的容器内,待凝固后取少许涂擦患处。

【病例】王×,女,64岁。每年冬季两耳翼均患冻疮,红肿疼痛并破溃。用上方涂擦患处,每日4~5次,3日后肿痛明显消退,1周后破溃处亦完全愈合。

【来源】吴自强,《四川中医》。

冻疮验方治冻疮

【组成】茄梗、辣椒梗、荆芥各60~80克。

【用法】上药加水2~3千克,煮沸后热洗患处,每日1次。

【功效】此方治疗冻疮,一般3~4日痊愈。

【病例】薛××,男,12岁。手指及足趾患冻疮红肿疼痛10余天,晚上奇痒,经敷冻疮膏等无效。用上方外洗4日,肿痛消失痊愈。

【来源】谢成焯,《四川中医》。

紫草油治褥疮

【组成】紫草10~15克,麻油100克。

【用法】将麻油煎沸,入紫草浸泡,放置4~6小时装瓶备用。将紫草油涂敷在褥疮面上,每日2~6次。对中期有坏死、感染、渗出的褥疮,在皮损处外敷云南白药粉,每日2~3次。

【临床】此方治疗早期褥疮3例、中期褥疮12例,均获痊愈。

【病例】黄×,男,63岁。患者过度负重引起胸腰段脊髓横贯性损伤。经中西医结合治疗1周病情稳定,由于大小便失禁,氏恬骨处发现中期褥疮,面积10厘米×6厘米大小,多处渗出及坏死,用上方治疗1周痊愈。

【来源】李雪梅等,《陕西中医》。

枇杷清肺饮治痤疮

【组成】枇杷叶15克,党参、桑白皮各10克,黄柏、黄连、甘草各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饭后服。

【临床】此方治疗痤疮96例,痊愈58例,好转35例,无效3例。

【来源】孙刚,《辽宁中医杂志》。

清上黄芩汤治痤疮

【组成】黄芩、金银花、荆芥、玄参、生地、白芷、牛蒡子各10克,粉葛15克,红花3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用虎杖、苦参各30克,蛇床子20克,徐长卿、文蛤各10克,水煎外洗,早、晚各1次。

【临床】此方治疗痤疮40余例,皆获满意效果。

【病例】邓×,男,28岁。痤疮色赤而痒,挤压破出粉汁并有少数脓疱和结节,曾多次服用己烯雌酚、维生素B6、四环素等西药未效。后用上方治疗,内服清上黄芩汤12剂,外洗方9剂后痊愈。

【来源】舒友艺,《陕西中医》。

加味凉血利湿汤治丹毒(足背部)

【组成】金银花30克,蒲公英24克,紫花地丁30克,赤芍9克,生地15克,大青叶30克,黄柏9克,牛膝9克,生石膏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凉血解毒,利湿清热。

【主治】湿热下注。

【病例】王××,男,18岁。于1972年4月17日初诊。患者自前天晚上开始,右脚面靠外侧部感觉疼痛,未曾介意。于昨天开始突然发冷发烧,体温38℃以上,局部红肿,疼痛,伴头痛,食纳不佳,大便不干,尿黄。过去未曾有类似病史。检查体温38.7℃,右中背靠外踝处有8厘米×6厘米大小区域皮肤为鲜红色,边界清楚,中央有少量水疱,明显触痛,白细胞计数为1.75万/毫米3,中性粒细胞84%,淋巴细胞16%。脉弦数,舌苔薄白,西医检查能断为足背部丹毒。此乃为温热下注。治宜凉血解毒,利湿清热。投以“加味凉血利湿汤”。外用药以“如意金黄散”水调敷患处配合治疗。服药至4月20日,体温已恢复正常,局部红肿已消退,疼痛已止,局部皮色已转黯,压痛减轻,白细胞计数为5300/毫米3。此当清余热,解余毒,用方如下:金银花15克,紫花地丁15克,黄柏12克,赤芍9克,紫草9克,茜草9克,生地15克,牛膝9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后诸症皆除,病获痊愈。

按:丹毒之称首见于祖国医学,此乃因发病时突然局部发红,如染丹脂,伴有发冷发烧,且又为火毒所诱发,故名曰之丹毒。此病发无定处,上白头面,下至足趾皆可发生。然因其发生部位不同,祖国医学命名亦不一样。加发生于头面者称为抱头火丹;发于躯干者称为丹毒;发于两大腿者称为游腿风;发于胫踝者称为流火。在治疗方面,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急性期以清热解毒为主,凉血为辅。一般常用药为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野菊花、紫花地丁、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丹皮、赤芍;伴有高热者可加生石膏、生玳瑁。发于颜面者加以菊花;发于胸胁者加以柴胡、胆草;发于下肢者加以牛膝、黄柏、防己。水疱明显者加车前草;若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热入营血症状,即应按照温病的辨证法则清热解毒,凉血清营,常用药物为犀角、黄连、生地、金银花、连翘、麦门冬、丹皮、栀子等。

慢性者经常复发之丹毒(尤多见于下肢),主要是因为湿热之毒蕴于肌肤,缠绵不愈,使之下肢肿硬,治疗此类性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时还是要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在急性期过后则加些活血透托的药物,如山甲炭、皂刺炭、没药、乳香、葛根、贝母、白芷、天花粉、当归等。湿重者加生薏米、猪苓。

无论急性者或慢性者,在内服药治疗的同时,均可适当配合用些外用药物,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缩短治愈时间。

该例病人为初发之急性丹毒,发生在脚面,伴有发烧。因而重用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以清热解毒;赤芍、生地凉血;黄柏苦寒燥湿偏于下焦;牛膝引诸药下行;生石膏清气分热。故而药后热得以解,局部红肿逐渐见退。再诊时用紫草、茜草、赤芍凉血活血,兼解余毒,收以全功。

(北京赵炳南)

大解毒汤治梅毒

【组成】土茯苓9克,川芎3克,木通4.5克,金银花9克,茯苓6克,大黄4.5克,防风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外感毒邪,浸袭肌肤。

【病例】梅毒患者服“大解毒汤”,其症状可见减轻或得以治愈。若与搜风解毒散配合交替服用,其效果更佳。搜风解毒散方为:土茯苓9克,薏苡仁9克,金银花9克,防风6克,木瓜6克,白藓皮6克,皂荚子3克。

按:梅毒病人当前由于青霉素特效药的广泛应用,加之社会发展的原因,已较少见到。但中医中药治疗之法,也实不可失,此予以简介,必要时亦可用。

(台湾林端昌)银屑病①号、②号方治银屑病

【组成】①号方(用于血热型):茺蔚 子15克,炒荆芥10克,板蓝根15克,金银花15克,紫草皮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白藓皮15克,甘草30克。

②号方(用于血燥型):生地15克,丹皮15克,丹参20克,莪术15克,红花10克,乌梅30克,煅牡蛎60克,茯苓15克,茺蔚子15克,赤芍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5次服。

【功效】清热除湿、凉血散风(血热型),养血活血散风(血燥型)。

【主治】湿毒内蕴,血热受风(分血热、血燥型)。

【病例】曾用①号、②号方共治疗14例银屑病患者,疗程最短者为1个半月,最长者为3个半月。其中2例由于尚未完全治愈而停药,分别在半年及1年后又发展,继续治疗3个月痊愈。另有4例不明原因复发,又来进行第二次治疗而愈。

(四川张正华)

如意黑白散治白癜风

【组成】旱莲草90克,白芷60克,沙蒺藜60克,何首乌60克,刺蒺藜60克,紫草45克,重楼30克,紫丹参30克,苦参30克,苍术24克。

【用法】诸药共为细末,收贮勿泄气,每日服3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

【功效】祛风治血,除清热,补益肝肾。

【主治】风邪侵犯皮肤,袭入毛孔,致使气血淤滞,毛窍闭塞,血不荣肤。

【病例】李××,女,29岁,学生。于1963年9月就诊。患者颈项、面部、臀骶肩臂等处皮均有边界清楚大小不等的圆形白斑,并且逐渐发展。两年来,曾多方求治,较长时期服用过维生素B、菸酸,外擦适合浓度的酒精,亦曾经以中医治疗,均未见效。患者前来此诊治,见其片状白斑于上述部位外,胸腹亦有白色小斑点,其白斑区内之毛发亦呈白色,其他无异不适。诊后即投以“如意黑白散”内服。另外以外用药配合治疗,其方为:肉桂30克,补骨脂90克,以水酒各半混匀后泡2药,1周后用之,使用时患处洗净,外擦即可。

其患者共服“如意黑白散”2料,使用外用药一料,病获痊愈。按:此方疗白癜风,乃家传验方,临床实践证明,屡用多效。其方中之旱莲草能补肾固齿止血,《本草纲目》谓其“乌髭发,益肾阴”,睦芒香通窍,能散风除湿,《本草》谓其“长肌脸,润泽颜色”;重楼有消炎止痛,清热解毒之功;保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治血虚白发及遗精腰酸;紫丹参活血养血,去淤生新;紫草专入血分,能凉血解毒;苦参清热燥湿,能祛风杀虫,尚治周身风痒,对于多种皮肤病用之皆可收效;苍术除湿发汗,散风疏郁;刺蒺藜祛风散结,平肝开郁,治皮肤风痒。沙蒺藜补肾强阴,此味即可单方研末蘸着猪肝服食,能治本病。诸药相伍具有祛风活血,除湿清热,补益肝肾之功。外用药肉桂辛温益火消阴,补骨脂补肾益阳,二药配伍,命名阴从阳化,兴奋活络,以利祛邪外出,肌肤得荣。故内外兼治,使以此病得治。而如上之方,实践体会到,对治疗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酒糟鼻等皮肤病尚有较好效果。

(云南来春茂)

加味玉屏风散(汤)治荨麻疹

【组成】生黄芪15克,生白术12克,防风6克,生地9克,玉竹12克,地肤子9克,豨莶草9克,连翘壳12克,金银花9克,红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固表,滋阴清热,佐以化湿。

【主治】血虚生风,表卫不固。

【病例】杨××,女,26岁,职工。于1963年8月16日初诊。患者半年来每入夜时风疹频发,此起彼伏,瘙痒不已,夜难成眠,且伴头晕,月经量增多,而饮食尚佳。检查舌质红,脉细。脉症合参,此血虚生风,表卫不固。即投用以“加味玉屏风散”方。患者连进7剂,病去七八,嘱其再进7剂,药尽病除,追访亦来见复发。

按:其例所治用“玉屏风散”加红枣以益气固表;生地、玉竹、金银花、连翘等以滋阴清热;加地肤子、豨莶草以清化皮肤之湿。故疗效卓著。

(上海黄文东)

荨麻疹汤治慢性荨麻疹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如舌苔黄腻,偏于湿热,可去茯苓,加入土茯苓30克,地肤子15克,白藓皮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