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8900000014

第14章 内科(14)

云南白药治舌糜

【组成】云南白药(市售)适量。

【用法】点撒于舌面溃疡上。

【病例】葛××,26岁,女,1988年2月21日诊。5天前舌尖部泛起大小不等的黄泡,疼痛,口流黄涎,次日黄泡溃破遍布三分之二舌面,仅以流质为食。初用西药消炎止痛,痛虽暂止而溃疡不见愈合。后改用冰硼散和锡类散外敷溃疡创面,虽有所好转,但溃疡犹存,且又泛起新的黄泡。乃以云南白药外敷溃疡创面,次日晨起疼痛减轻大半,溃疡面减少。继敷2次(早、晚),疼痛消失,舌面溃疡愈合。随访至今未复发。

【来源】《四川中医》1988年第8期。

止呕验方

【组成】粳米20~30克(炒黄),煨姜15~20克(将生姜从中剖开放入少量食盐,用湿纸包裹煨熟),蜂蜜30克(用纱布过滤),食盐1~2克(炒爆为宜)。

【用法】先将炒好的粳米放入器皿中加水250毫升,用文火煮至米粒开花,将煨姜切成姜米伴煮至稀粥样,再加入炒好的食盐,使稀粥有点咸味,将蜂蜜加入调匀,即可服用。令患者先进3~5克,待10分钟后,再徐徐服,药后一般30分钟左右呕吐可止。

【临床】治疗20余例各种呕吐患者,疗效较好。

【病例】颜××,男,60岁,农民。素患哮喘,每次发病则呕吐频繁,先为食物残渣,后为大量涎沫及胃液,食入即吐,每用鲁米那、氯丙嗪等药均未效。改用上方而止呕效果显著。

【来源】《新中医》1984年第12期。

乌及散治血症

【组成】乌贼骨、白芨各适量。

【用法】上药为末,各服3克,每天3次,或作汤剂。

【病例】彭××,男,60岁。因小肠大部分坏死,在市某医院作广泛小肠切除术。术后1周,因应用激素而出现应激性溃疡并大出血(2次约300~500毫升),日4~5次,用西药止血未效。后用中药治疗。症见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头晕心悸,汗出黏手,口苦口干;便血量多,色红质稠;舌淡无苔,双脉濡数。病情危笃,即投乌及散。处方:乌贼骨、蒲黄炭各10克,白及15克,红参5克(另蒸对服),田三七粉3克(冲服)。药进1剂,下血减少,续服1剂下血顿止。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第2期。

百合汤治胃脘痛

【组成】百合30克,乌药9克。

【用法】水2杯,煎服。

【病例】陈×,男,44岁。脘痛而胀,按之痛减,嘈杂,嗳气,泛酸,知饥纳少,舌淡红、苔微黄,脉弦细。曾服理气止痛诸方,初尚有效,继则脘痛如故。因思此症痛而胀,必属气痛;嘈杂泛酸,知饥纳少,服辛温行气之药不效,其病偏热无疑。故用百合汤。服3剂之后,痛胀减轻大半,继服数剂而愈。

【来源】《中医杂志》1982年第8期。

归芍莱菔汤治肠道疾病

【组成】当归120克,白芍60克,甘草、槟榔、枳壳、车前子各10克,莱菔子30克。

【用法】养阴清热,健脾利湿,疏肝理气,行血止痛。

【病例】临床上根据疾病的情况,可随症加减,该方对慢性阿米巴痢疾、霉菌性肠炎、肠管硬化症、血吸虫病并直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滴虫性肠炎等均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现举例验案如下:王×,男,34岁,农民,1980年8月5日初诊。患泄泻下痢4年,每于夏秋反复,经治疗无效。检查:下痢糊状大便,味腐臭,时呈红棕色豆瓣酱状,挟带少量脓血,里急后重。日夜两行,脐周及左下腹钝痛,舌红、苔淡黄,脉沉细滑。大便镜检红细胞(++++),脓细胞(++),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方予归芍、莱菔汤、加马齿苋30克,并配用鸦胆子3克,用桂元肉包裹成胶囊状,用上药液送服。9剂诸恙皆除。再以原法配香砂六君子丸调理而愈。随访至今9年,无复发,多次检查大便常规均正常。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1990年第5期。

便秘验方

【组成】黑芝麻500克,糯米250克。

【用法】先将黑芝麻炒熟,糯米炒至黄色,混合研成粉末。然后对药粉10克,加白蜜5克,于空腹时用开水冲服。每天1次,连服1月。

【临床】用于大便燥结(习惯性便秘)、产后及热性病后期便秘,一般坚持服用1月可愈。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90年第2期。

达原饮加味治疗便秘

【组成】厚朴8克,槟榔10克,草果6克,知母、黄苓各12克,白芍、玄参、石斛各15克,甘草5克,桑椹、花粉、麦门冬各20克。

【临床】用该方治疗大便秘结1年以上者31例,均获痊愈。并经1年后随访,均未复发。

【病例】刘××,女,36岁,1985年9月来诊。自述于1984年7月起,大便干燥,需三四天才能大便1次。每当临厕,虽然用力排便,但觉干硬难下,实为痛苦。曾多方求治,其病仍不得解。现已6天未大便,故来就诊,就诊时,其脉弦且微数,舌苔黄腻,面色少华,口干。此症属外邪留于膜原所致。遂投上方16剂后,每天傍晚大便1次,呈条状软便。1年后随访,未曾复发。

【来源】《中医杂志》1990年第4期。

四神丸加味治疗遗尿

【组成】取猪膀胱1具(去尿、洗净),补骨脂、熟肉蔻、吴茱萸、益智仁各5克,五味子4克,此为小儿量,成人酌加。

【用法】将以上中药装入猪膀胱内,并将其口扎好,用粗针头将猪膀胱刺数孔,放入锅内,加水3000毫升,煮沸后1小时左右,去渣及汤液,取猪膀胱切片食之。成人1次食完,小孩可分2~3次食完。如10岁以下小儿服食困难者,可取汤服之亦佳。

【临床】经治20例,均获痊愈。服药最多者4剂,少者1剂,一般以2~3剂获效者较多。均随访年余,疗效巩固,从未复发。

【病例】赵××,男,22岁,1980年5月6日就诊。患者自幼迄今始终遗尿,幼时家长夜间频呼无效,经常遭受父母斥责,致精神恐惧,夜寐不安。经多方医治疗效不显,现参军入伍,夜间至少遗尿1次,甚则2~3次,苦恼异常。脉证合参,此乃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失职所致。投此方2剂获效,4剂痊愈。

【来源】《中医杂志》1982年第2期。

白矾通关散外治小便不通

【组成】白矾、生白盐各7.5克。

【用法】上药共研匀,以纸圈围脐,填药在内,滴冷水药上。

【主治】小便不通。

【病例】石某,七旬,初患小便不通。当地医院用导尿法及八正散等均无效。后经某医院诊为前列腺肥大,建议手术治疗。因年老恐不胜负担。住院观察1周后,认为前诊正确,仍须手术。当前之计,插管排尿。诊得六脉尚匀和,略有大意。现惟排尿不得急。再望其面色,神色不败。急返医院病房后,翁躺床上,其女如法操持,术将全已,而腹不耐,觅容器时,尿已大排。翁就此时,索性大尿为快,一鼓作气,插管亦自脱而出。

【来源】《中医杂志》1983年第1期。

蜈蚣鸡蛋治疗慢性肾炎

【组成】蜈蚣1条,新鲜鸡蛋1个,黄芪20克,党参、生地、泽泻、车前子、益母草各15克,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丹皮各10克,蝉蜕6克,赤小豆30克。

【用法】蜈蚣焙干为末;在新鲜鸡蛋气室端打一小洞,纳入蜈蚣末搅匀,外用湿纸及黄泥包裹,放灶内煨熟,每日服1个,1个月为1个疗程,隔3~5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一般服2个疗程停药。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2~3个疗程后改为2日1剂,巩固疗效,须3~4个疗程善后调理。

【临床】以本法治疗40例慢性肾炎,缓解(临床症状消失,小便常规正常,尿蛋白定性连续6个月阴性,尿素氮、肌酐正常)13例,显效17例,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尿蛋白减少,定性+~++,肾功能有改善)6例,无效4例。

【病例】黄××,男,33岁,干部。1982年2月开始颜面及下肢反复浮肿,小便短少,在××医学院诊为慢性肾炎,先后住院2次,病情稍为好转,但水肿消退未尽,尿蛋白定性保持在(++~+++)之间,从未转阴。1983年8月中旬浮肿再次复发,即入院就诊。诊见:面浮肢肿,神疲乏力,腰酸腿软,胃纳不香;小便短少,每天尿量约250毫升;舌稍红、边有淤斑、苔薄白,脉沉细数。血压19.5/13.1千帕。尿蛋白定性(++++);尿蛋白定量15.75克/24小时。尿素氮21.42毫米ol/L肌酐265.2毫米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7.03毫米ol/L。辨为水肿,气阴两虚,水湿内聚,脾运受遏,气滞血淤之候。先宜健脾利水,活血化淤治其标,兼以益气养阴治其本。

(1)药用:蜈蚣鸡蛋,生服1个。

(2)处方:黄芪20克,益母草、赤小豆各30克,生地、丹参、车前子、猪苓、云茯苓各15克,蝉蜕6克,丹皮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强的松:开始每天30毫克,每8小时服10毫克。服上药3日后,尿量逐渐增多,1周后尿蛋白(++),水肿全消。再以上方加减治疗2周,尿蛋白转阴。综上法治2个月,血压16/11.5千帕,尿蛋白定量0.21克/24小时,尿素氮9.5毫米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2.45毫米ol/L。停用蜈蚣疗法。强的松于第2个月起每周递减5毫克,于第5个月停用;中药以上方进退,于第3个月起改为每2日1剂,出院后至第8个月停药。停药至今5年,病无复发,各项检查正常,恢复全日工作。

【来源】《新中医》1989年第7期。

芪戟地黄汤治疗蛋白尿

【组成】黄芪、巴戟天、熟地、淮山药各10~30克,山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各3~10克。

【临床】完全控制40例(治疗3个疗程后,尿检阴性、无浮肿,一切正常,已持续半年以上者);基本控制12例(治疗3个疗程后,尿检阴性,无浮肿不足半年,或尿检蛋白土持续两个月以上者);好转20例(治疗3个疗程后,尿蛋白消白退(±)以上。持续半年以上者);无效6例(治疗3个疗程尿蛋白无变化,或只有短暂消退,又恢复原状者)。

【病例】王××,男,4岁,1988年6月3日初诊。症见纳食甚少,进食后胃胀满,恶心,大便隔日1行,尿甚少,舌淡胖无苔、有齿痕、脉沉细数。检查:营养发育差,面目肿甚,眼成一细缝,腹水明显,阴部及腿均肿;心率112次/分,双肺呼吸音粗糙,血压16.0/10.7千帕。中医辨证:脾肾两虚,水湿壅盛。治宜健脾益肾,利水消肿,以芪戟地黄汤加味。共服药3个月。病情完全缓解,停汤剂。以原方为基础,配散剂常服,现已2年,一切正常。

【来源】《河南中医》1991年第4期。

鲤鱼汤治水肿

【组成】鲤鱼为主。配合桑白皮、茶叶、葱白;脾阳不振者配党参、白术、干姜等;肾阳虚衰者加附片、肉桂等。

【病例】吴××,男,32岁。自述3天前始觉头痛不适,畏风发热,全身酸痛;继则颜面浮肿并波及四肢,肤色鲜明;气促胸闷,舌略红、苔薄白,脉浮滑而紧。尿检:蛋白(++),红、白细胞少许。症属风水泛滥,肺气失宣。治宜宣肺利水。处方:鲜鲤鱼约250克1尾(刮鳞,去肠杂),茶叶、桑白皮各30克,葱白8根。4药加水同煎约15分钟去渣,温服汤汁与鱼肉。7剂后,浮肿大减,但觉疲倦乏力。再续原方7剂,浮肿消退,尿检正常。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6年第9期。

千层楼汤治肺心病

【组成】千层楼15克(鲜品可用至25克)。

【用法】上药煎水,对入紫云英蜂蜜2匙,分上下午服,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间隔3~4天可重新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