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神医药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8800000004

第4章 皮肤科(4)

苦参散

【来源】《外科精义》卷下引《野夫多效方》。

【主治】遍身疮疥,经年不效。

【组成】苦参、蔓荆子、何首乌、荆芥穗、威灵仙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以酒调服,一日2服。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发风物。

硫磺丸

【来源】《千金翼方》卷十七。

【主治】脚气,疥疮。

【组成】硫磺150克。

【用法】将硫磺,研为细粉。用牛乳1.5升,煮稠制成丸,如梧桐子大,晒干。每次30丸。用酒送服,一日3次。疗效不佳,则渐加至100丸。

三物浴汤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主治】遍身疮疥瘙痒。

【组成】山牡丹(枯叶)1千克,鹿梨根1千克,生姜500克。

【用法】上药咀。以水50升,煮三五沸,浴之。久患疮疥者,不过三五次浴即可见效。

绣球丸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功用】燥湿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一切干湿疥癣,脓窠烂疮,皮肤瘙痒,及黄水疮湿烂浸、淫者。

【组成】樟冰、轻粉、川椒、枯矾、水银、雄黄各6克,风子肉100枚(另碾)。

【用法】以上共为细末,同大风子肉,再碾和匀,加柏油30克,化开,将药粉和入搅匀,做成丸子,如龙眼大。用时于疮上擦之。

桦皮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功用】祛风润燥,杀虫解毒。

【主治】肺脏风毒,遍身疮疥,及瘾疹瘙痒,搔之成疮;又治面上风刺,及妇人粉刺。

【组成】杏仁(去皮、尖,用水250毫升煎至125毫升,取出候冷)、荆芥穗各60克,枳壳(去瓤,用炭火烧存性,取出,于湿纸上令冷)、桦皮(烧灰称)各12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除杏仁外,余药皆研为末;将杏仁别研令极细,次用诸药未徐徐加入研匀。每服6克,食后用温酒调下,日进3服。疮疥甚者,每日频服。

扫疥散

【来源】《疡科选粹》卷三。

【主治】疥疮。热疮,遍身疮疖。

【组成】大黄、蛇床子、黄连、金毛狗脊、黄柏、苦参各15克,硫磺、水银(以茶末捣匀)各12克,轻粉3克,雄黄、黄丹各10克,大风子(去壳)、木鳖子(去壳)各15克。

【用法】先将前六味共研为细末,再加入后八味捣匀。用时以生猪油调匀,洗浴后搽疮上。

当归饮子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主治】心血凝滞,内蕴风热,皮肤疮疥,或肿或痒。

【组成】当归(去芦)、白芍药、川芎各30克,生地黄(洗)、白蒺藜(炒,去尖)、防风、荆芥各30克,何首乌、黄芪(去芦)、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参椒汤

【来源】《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主治】疥疮。

【组成】苦参30克,花椒9克。

【用法】用米泔水煎,待温洗之。洗后避风,拭干搽去药渍。

疥灵丹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五。

【主治】疥疮。

【组成】白芷30克,枳壳(麸炒)21克,连翘21克,白蒺藜(炒)30克,羌活21克,栀子(炒)21克,当归21克,荆芥穗21克,苦参(糯米泔浸一日,晒干)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温开水送下。

疥疮散

【来源】《青囊秘传》。

【主治】疥疮。

【组成】白椒、樟冰、硫磺、槟榔、生明矾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末。猪油调搽。

秦艽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

【功用】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主治】风湿热毒外侵,遍身生疥,干痒,搔之皮起。现用于脓窠疮,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寻常性狼疮,盘状性红斑狼疮。

【组成】秦艽60克(去苗),黄芪60克(锉),漏芦45克,乌蛇12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防风45克(去芦头),黄连45克(去须),苦参60克(锉),川大黄60克(锉碎,微炒)。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炼蜜捣丸,丸如梧桐子大。每次饭后,以温酒送服30丸。

【禁忌】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茹散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三。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疥疮经久不愈者。

【组成】水银3克,好茶6克,茹9克,轻粉少许。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次不拘多少,用油调搽患处。

一上散

【来源】《兰室秘藏》卷下。

【主治】疥癣。

【组成】雄黄(通明,手呵破者)、黑狗脊、蛇床子(炒)、熟硫磺各15克,寒水石18克,斑蝥13个(去翅、足、毛,研碎)。

【用法】雄黄、硫磺、寒水石研碎如粉,次入斑蝥、蛇床子和黑狗研脊研为细末,调匀。先洗疥癣,使泡透去痂,麻油调手中擦热,擦患处,可一上即愈。

臭灵丹

【来源】《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主治】脓湿疥。

【组成】硫磺末、油核桃、生猪脂油各30克,水银3克。

【用法】上药捣匀成膏,用擦患处。

加减何首乌散

【来源】《卫生宝鉴》卷九。

【主治】紫白癜风,筋骨疼痛,四肢少力,眼断白人,鼻梁塌陷,皮肤疮疥及手足皲裂,睡卧不稳,步履艰辛。

【组成】何首乌、蔓荆子、石菖蒲、荆芥穗、甘菊花、枸杞子、威灵仙、苦参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9克,以蜜茶调服,不拘时。

犀角饮子

【来源】《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主治】砂疥。心经火盛,痒疼色赤者。

【组成】犀角(镑)、赤芍、甘菊花、元参、木通、赤小豆(炒)、石菖蒲各4.5克,甘草(生)3克。

【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温服。

消风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功用】养血祛风,清热燥湿。

【主治】风湿侵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偏身云斑点,乍有乍无者。

【组成】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3克,甘草、木通各1.5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服用。

千金散

【来源】《青囊秘传》。

【主治】疥疮。

【组成】升药底、西丁各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用板猪油去膜,和药打烂,裹于布中,不拘时擦之。

椒艾汤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功用】祛风除湿止痒。

【主治】遍身生疮疥、或下部湿痒、脚气等。

【组成】石菖蒲30克(锉),川椒7.5克,艾叶7.5克(锉),葱白7克。

【用法】上药用水1.8升,煎数沸,淋洗。

椒术丸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功用】除湿止痒。

【主治】疥疮。

【组成】苍术60克,蜀椒30克(去目,炒)。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如小儿病,丸如黍米大。

荨麻疹

四圣散

【来源】《阎氏小儿方论》。

【异名】四圣汤(《鸡峰普济方》卷二十四)。

【主治】疮疹出而不快及倒靥。

【组成】紫草茸、木通(锉)、甘草(锉,炒)、枳壳(麸炒,去瓤)、黄芪(切,焙)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3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不拘时。

四物消风饮

【来源】《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主治】素体血虚,风热外客,皮肤游风,瘾疹瘙痒;及劳伤冒风,身热口燥。

【组成】生地黄12克,归身、赤芍各6克,荆芥、薄荷、蝉蜕各4.5克,柴胡、川芎、黄芩各3.6克,生甘草3克。

【用法】以水煎服。

加味败毒散

【来源】《寿世保元》卷四。

【功用】疏风祛湿,凉血解毒。

【主治】风热客于肌肤,气滞血凝,发为瘾疹;感冒风湿,以致发斑者。

【组成】羌活、独活、前胡、柴胡、当归、川芎、枳壳(去瓤)、桔梗、茯苓、人参各15克,薄荷、甘草、白术、防风、荆芥、苍术(米泔水浸)、赤芍、生地黄各1.5克。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

白癜风

三黄散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五。

【主治】白癜风。

【组成】雄黄、硫磺各15克,黄丹、天南星、枯矾、密陀憎各9克。

【用法】先以姜汁擦患处,再用姜片蘸药擦,后渐黑,次日再擦,黑散则愈。

商陆散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五引《古今录验》。

【主治】白癜风。

【组成】生商陆根(切)270克,白蔹、天雄(炮)、黄芩各90克,干姜120克,附子(炮)30克,踯躅花270克。

【用法】上七味,捣筛为散。每服1.5克,酒送下,每日3次。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

【附注】方中附子原无用量,现据《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补。

苦参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

【主治】肺脏久积风毒,皮肤生白癜不止。

【组成】苦参90克(锉),露蜂房60克(微炒),松脂60克,附子60克(炮裂,去皮、脐),栀子仁60克,乌蛇90克(酒浸,去皮、骨,炙微黄),木兰皮60克。

【用法】上药捣细为散。每服6克,不拘时候,以温酒调下。宜常吃萝卜菜。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鸡、雀、猪、鱼、大蒜、湿面等。

胡麻丸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主治】癜风初起,皮肤作痒,后发癜风,渐至开大者。

【组成】大胡麻120克,防风、威灵仙、石菖薄、苦参各60克,白附子、独活各30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用酒调成丸子。每服6克,形瘦者4.5克,食后临睡以白开水送服。

【禁忌】服药期间,忌动风发物、海腥、煎炒、鸡、鹅、羊肉、火酒,愈后戒百日。

追风丹

【来源】《瑞竹堂经验方》卷五。

【异名】追风丸(《寿世保元》卷九)。

【主治】白癜风。

【组成】何首乌、荆芥穗、苍术(米泔浸一夜,焙干)、苦参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用肥皂角1.5千克(去皮、弦),于瓷器内熬为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酒或茶送服。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一切动风之物。

白屑风

玉肌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主治】一切风湿雀斑、酒刺、白屑风、皮肤作痒者。

【组成】绿豆500克,滑石、白芷、白附子各6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用30克,早晚洗面时,冲洗患处。

祛风换肌丸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主治】白屑风及紫白癜风,顽风顽癣,湿热疮疥,瘙痒无度,日久不绝,愈而又发。

【组成】威灵仙、石菖蒲、何首乌、苦参、牛膝、苍术、大胡麻、天花粉各等分、甘草、川芎、当归减半。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以酒调和为丸,绿豆大。每服6克,白开水送下。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牛肉、火酒、鸡、鹅、羊等发物。

鹅掌风

二矾汤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异名】二矾散(《医宗金鉴》卷六十八)。

【主治】鹅掌风,皮肤枯厚,破裂作痛,症情较重者。

【组成】白矾、皂矾各120克,孩儿茶15克,柏叶250克。

【用法】上药用水2.5升,煎数滚候用。先以桐油搽抹患处,再用浸透桐油的纸捻,将其点燃,以烟焰向患处熏片刻,次用前汤乘热贮净桶内,将患手架上,以布将手连桶口盖严,以汤气熏之,勿令泄气。待微热时将汤倾入盆内,再行蘸洗,一次可愈。

【禁忌】鹅掌风轻症不宜;熏洗后,7日内不可下水。

三油膏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八。

【主治】鹅掌风,手掌叠起硬厚白皮,干枯燥裂,瘙痒者。

【组成】牛油、柏油、麻油、银朱各30克,官粉、麝香(研细)各6克。

【用法】先将三油混合用火化开,入黄蜡30克,熔化尽离火;再入朱、麝、官粉等末搅匀成膏。搽擦患处,用火烘之,以油干滋润为度。

小枣丹

【来源】《疡医大全》卷二十八。

【主治】鹅掌风。

【组成】防风、白僵蚕、荆芥、何首乌、全蝎、蔓荆子、羌活、牛蒡子、独活、威灵仙、黄芩、赤芍药、生地、大风肉、大黄、苦参各60克,薄荷、枸杞子、明天麻、天南星各30克,柏枝、山栀各120克,甘草15克,两头尖3克,白术50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与枣肉拌匀制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0丸,用薄荷汤送服。

砒油

【来源】《外科证治全书》卷三。

【主治】鹅掌风。手足掌心燥痒起皮,坚厚枯裂者。

【组成】红砒3克(敲细)。

【用法】用麻油30克,煎至砒枯烟尽为度,去砒留油听用。凡患风之处,先以火烘皮热,以油擦之,每日3次,至愈乃止。

透骨丹

【来源】《外科大成》卷四。

【主治】鹅掌风,多年顽癣。

【组成】青盐、大黄、轻粉、儿茶、胆矾、铜绿、雄黄、枯矾、皂矾各1.2克,杏仁7个,麝香0.3克,冰片0.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用苏合油调匀,擦患处,用炭火烘之,以透为度,5~6次即愈。

肾囊风、阴囊肿痛

腰子散

【来源】《仁斋直指》卷十八。

【功用】补肾,散寒,逐水。

【主治】水湿下注致成阴囊水肿,状如水晶,重坠而胀,阴汗时出,或痛或痒,苔薄腻,脉弦。

【组成】黑牵牛(炒熟)、白牵牛(炒熟)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9克,猪腰1副,薄切开,缝入川椒50粒,茴香100粒,以牵牛末遍掺入腰子中,以线系之,再用湿纸包裹数层,煨香熟,出火气尽后,空腹嚼吃,好酒送下,少顷就寝。天明取下恶物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