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偏方单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8600000018

第18章 妇科(2)

阴痒

阴痒即指妇女外阴部及****内瘙痒,痒痛难忍,甚至波及****周围,或伴有带下增多或时出黄水。临床以前阴瘙痒,甚至波及后阴及大腿内侧为特征,现代医学的滴虫性****炎、霉菌性****炎及妇女外阴白斑症等均属本病范畴。

苦参外洗方

【组成】苦参、白藓皮、蛇床子各30克,冰片3克,防风15克,荆芥10克,花椒20克,透骨草35克。

【用法】上药除冰片外,煎取药液,再入冰片1.5克,乘热外熏外阴10~20分钟,待药液稍凉后,徐徐洗涤患处,每日1剂,早、晚各1次。

【功效】祛风清热,胜湿止痒。

【主治】阴痒。

【来源】浙江名老中医彭云辉验方。

止痒合剂

【组成】生、熟地各10克,麦门冬、天门冬各10克,当归10克,白芍、赤芍各10克,鸡血藤15克,黄芪12克,防风10克,刺蒺藜15克,苦参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主治】****瘙痒,属血虚风燥型。

【来源】全国著名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加减全虫方

【组成】全虫6克,皂刺6克,刺藜15克,苦参10克,白藓皮15克,泽泻10克,当归10克,首乌藤30克,生地15克,生槐米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祛风利湿,养血润肤。

【主治】****瘙痒,症属风湿蕴阻型。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阴痒洗剂

【组成】蛇床子30克,黄柏12克,枳壳10克,紫草30克,苦参30克,明矾10克,椒目20粒。

【用法】煎水外洗。

【主治】阴痒。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王渭川教授验方。

归白止痒汤

【组成】当归、白藓皮12克,贝母、牛膝各10克,苦参15克,连翘、蒲公英各20克,蝉蜕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头煎内服,2煎加枯矾6克,熏洗。

【主治】阴痒属湿热型者。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王法良验方。

治痒方

【组成】内服:生白芍20克,黄芩18克,香附15克,白芷12克,蛇床子21克,丹参15克,龙胆草12克,荆芥10克,防风12克,泽泻15克,车前子12克,炙甘草15克;外洗:花椒15克,白矾12克,苍耳子21克,蛇床子30克,黄柏15克。

【用法】内服方:水煎服,每日1剂;外洗方:水煎熏洗,每晚1次。

【主治】妇女阴痒。连用3~7天,即可痊愈。

【来源】河南郑州名医牧书奇验方。

外阴瘙痒方

【组成】大生地30克,粉丹皮9克,马鞭草30克,地肤子12克,黄柏9克,玄参12克,龙胆草9克,川楝子9克,鹿衔草30克,炙鳖甲15克,苏木9克,石苇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配合外用方(密陀僧6克,龙骨4.5克,煅石膏4.4克,炮山甲3克,飞滑石7.5克,制南星4.5克,肥皂荚4.5克(去子筋)。将上药共研细末,凡士林调匀,搽于外阴痒处。)【功效】养血凉血,清肝止痒。

【主治】外阴瘙痒,延及****作痒。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名老中医沈仲理验方。

妊娠恶阻

妊娠恶阻是指妇女妊娠初期,出现恶心呕吐,头重眩晕,心中烦闷,四肢倦怠沉重、欲多睡卧,择食嗜酸晨起泛恶,或食入即吐者。恶阻属妊娠期最常见的疾病反应。轻者,经一段时间即可逐渐恢复,重者,可影响母体健康及胎儿发育,或诱发多种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孕后出现恶心、呕吐、懈怠嗜睡、择食嗜酸等症,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

益气和胃汤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当归、藿香各10克,陈皮、半夏、竹茹各6克,白芍12克,川朴5克,砂仁、生姜各3克,伏龙肝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血,和胃止呕。

【主治】妊娠恶阻,属气血两虚型者。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秦继章验方。

泻痞通阻汤

【组成】太子参18克,法半夏12克,干姜3克,黄连5克,黄芩5克,甘草3克,大枣3粒,竹茹8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泻痞止呕。

【主治】妊娠恶阻,症见胸闷作呕,难以进食,口苦目眩,心烦失眠,二便皆少,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数。

【来源】湖南省名医赵志壮验方。

沙参橘皮汤

【组成】沙参9克,橘皮9克,竹茹9克,茯苓9克,麦门冬9克,砂仁6克,紫苏梗9克,细辛0.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虚理气降逆。

【主治】妊娠脘腹闷胀,胃气上逆,食入辄吐,或呕吐清水,舌淡、苔薄日,脉缓滑。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教授王渭川验方。

调肝和胃汤

【组成】戊已丸(包煎),紫苏梗、炒甘菊、陈皮各4.5克,姜半夏、桑寄生、姜竹茹各9克,春砂壳、乌梅各2.4克,枇杷叶(去毛)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者。

【来源】著名妇科专家陈大年验方。

香砂六君加味汤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柿蒂各10克,炙甘草、陈皮、木香、砂仁、姜汁、炒竹茹各6克,生姜3克,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和中健胃,顺气开阻。

【主治】妊娠恶阻。

【来源】广东老中医蔡仰高验方。

加减解肝煎

【组成】当归9克,炒杭芍9克,半夏6克,生白术9克,炒黄芩4.5克,苏梗1.5克,砂仁3克,续断9克,香附4.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和中养血安胎。

【主治】妊娠恶阻,属肝胃不和,脾虚血少,胎之失养者。

【来源】山东济南著名老中医吴少怀验方。

崩漏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出血的总称。其出血量多,来势急者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临床以****出血为其主要特征。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出血,都属于崩漏范畴。

归经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北黄芪20克,当归10克,大枣5枚,桂元肉12克,炙远志2克,枣仁10克,灵脂炭10克,蒲黄炭10克,荆芥炭5克。

【用法】上药用冷水浸泡后煎服。文火煎煮3次,每次150毫升,分3次服用。

【功效】益气宁神,化淤止血。

【主治】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

【来源】本方是湖南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刘炳凡验方。

补血冲任汤

【组成】小茴香3克,炒当归9克,鹿角霜6克,女贞子12克,沙苑蒺藜9克,党参15克,淡苁蓉9克,紫石英12克,枸杞子9克,旱莲草9克,补骨脂12克,淡竹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2个月。

【功效】补冲任,益肝肾。

【主治】崩漏久治不愈。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教授何任验方。

清热止崩汤

【组成】黄芩10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丹皮6克,旱莲草15克,白茅根15克,乌贼骨10克,血余炭6克,茜草根6克。

【用法】上药除茅根、旱莲草用鲜者外(干品亦可),黄芩、白芍、乌贼骨宜微炒用,茜草根、血余、丹皮炒炭用。上药先用水浸泡30分钟,然后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日服3次。病重者可日服2剂。

【主治】血大下如崩,或淋漓不止;月经不调或经期错后,或经来不断,对症见血色较鲜,心烦口干,夜眠不安,舌质红、苔黄等阳盛阴虚及血热偏重的患者最为适宜。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名中医李培生验方。

逐淤止崩汤

【组成】益母草30克,贯众炭12克,茜草12克,生山楂15克,炒红花10克,枳壳10克,三七粉3克(另冲)。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逐淤止血。

【主治】崩漏,属血淤所致者。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褚玉霞副教授验方。

治崩汤

【组成】党参30克,川七粉5克,肉桂6克,人中白5克。

【用法】水煎,分3次冲川七粉服,隔2小时服1次。

【功效】益气活血,温宫散寒。

【主治】崩漏。

【来源】福建省名老中医沈国良验方。

宫血灵

【组成】益母草30克,贯众炭15克,茜草12克,生山楂15克,炒红花10克,旱莲草30克,藕节30克,三七粉3克(另冲)。

【用法】每日1剂,早、晚各服1煎,若出血量多,可日服2剂,分4~6次,每日4~6小时服1次,趁热温服。

【功效】祛淤止血。

【主治】崩漏。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名中医李文忠验方。

归地桃红汤

【组成】当归12克,生地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枳壳10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淮牛膝15克,党参15克,桔梗10克,麦门冬10克,五味子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属血淤者。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专家方药中教授验方。

流产

流产属现代医学病名,即指妊娠不满28周,胎儿尚未具有独立生存能力而中断。其发生在妊娠12周之前者,称为早期流产;发生在18~28周者,称为晚期流产;对连续发生自然流产3次以上者,称习惯性流产。对此,祖国医学分别称为堕胎,小产及滑胎。临床以****出血、腰酸腹痛,继而胎儿产出为特征。是妇女妊娠常见病之一。

保胎丸

【组成】党参、熟地、当归各150克,土炒白术、续绝、炒黑杜仲各90克,川芎、姜制厚朴各15克,醋制祈艾75克,枸札、杞子、菟丝子、酒制黄芩、砂仁炒黑、荆芥各30克,炙甘草45克,炙黄芪、炒阿胶珠各60克,升麻18克。

【用法】上药用米酒湿透1夜,蒸熟,捣烂、晒干、研细末,炼蜜为小丸如绿豆大。每次6克,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服。

【主治】习惯性流产

【来源】广东汕头市名老中医蔡仰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