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偏方单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8600000012

第12章 内科(10)

减肥方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防己15克,白术15克,首乌30克,泽泻60克,山楂30克,茵陈30克,水牛角30克,仙灵脾30克,大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燥湿化痰,消食理气。

【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来源】四川名医贾河先验方。

蛔虫病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所造成的疾病,除肠道症状外,有时蛔虫可钻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虫证”范畴。

驱蛔汤

【组成】美舌藻30~50克。

【用法】煎汤睡前或早晨空腹1次服下,连用3天为1个疗程,小儿用量酌减。

【功效】驱蛔止痛。

【主治】蛔虫病。有吐蛔虫史,或便蛔虫史,或大便化验蛔虫卵阳性者。

【来源】北京名老中医陈树森教授验方。

乌梅大白汤

【组成】使君子6克(炒香),炒榧子9克,乌梅3克,鹤虱6克,胡黄连6克,槟榔9克,香附6克,厚朴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驱虫,理气解痉止痛。

【主治】肠道蛔虫症。

【来源】河南名老中医孙一民主任医师验方。

楝根皮汤

【组成】鲜苦楝根皮15~20,干品量减半。

【用法】取鲜苦楝根皮,刮去表面粗皮用白皮,煎汤睡前或晨起空腹1次服完。

【功效】驱虫止痛。

【主治】蛔虫病。

【来源】北京名老中医陈树森教授验方。

利胆排虫汤

【组成】木香15克,金钱草或茵陈30克,郁金9克,苦楝皮15克,槟榔9克,枳壳9克,乌梅12克,黄芩9克,使君子15克,大黄9克(后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利胆排虫。

【主治】胆道蛔虫。

【来源】辽宁中研院名医贺瑞麟验方。

驱虫定痛汤

【组成】乌梅15克,川楝子12克,川椒10克,槟榔6克,木香8克,细辛1克,黄连2克(此为成人量,小儿酌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安蛔,驱虫,行气定痛。

【主治】胆道蛔虫症。症见脘腹疼痛,或剧痛、绞痛、钻顶样痛,痛时辗转不安,时痛时止,呕吐蛔虫等。本方对胆道蛔虫病有特效,且无不良反应,经献方人多年临床实践,一般药1~2剂后,即能缓解疼痛。

【来源】名中医谢兆丰验方。

清热安蛔汤

【组成】茵陈30克,黄芩10克,银花30克,柴胡10克,白芍16克,延胡索10克,槟榔10克,苦楝皮10克,板蓝根30克,黄连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热安蛔。

【主治】胆道蛔虫病继发感染,伴发烧,严重时可出现黄疸者。

【来源】四川名医贾河先验方。

绦虫病

绦虫病,属于寄生虫病的一种,大多由于吃了没有煮熟的含有囊虫蚴(涤虫的幼虫)的猪肉或牛肉所引起。患者可有轻度肛痒,约有半数病人有上腹部或全腹隐痛。祖国医学中归属于“虫证”。

复方槟榔煎

【组成】槟榔60~80克,南瓜子仁粉50~90克(如带皮则用80~125克)。

【用法】先服南瓜子粉,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60~80克,打碎或切片,加水500毫升,煎到至150~200毫升,再过半小时服玄明粉20克,开水和服。一般3~4小时内即有完整活动的虫体排出。

【功效】泻下驱虫止痛。

【主治】绦虫病。

【来源】北京名老中医陈树森教授验方。

二味驱虫汤

【组成】南瓜子60克,槟榔60克。

【用法】先将南瓜子去皮捣烂,加入少许糖水,研成浆液,空腹顿服。隔2小时后,再服槟榔煎剂(槟榔60克,加水浓煎),服药后5小时左右,即见大便排出虫体,如不大便,可冲服玄明粉10克。

【功效】驱虫行气止痛。

【主治】绦虫病。

【来源】四川重庆中医研究所名医贾河先验方。

排虫汤

【组成】生南瓜子仁120克,槟榔煎剂200~300毫升。

【用法】清晨空腹,将南瓜子于15~20分钟内嚼碎服完,1~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槟榔120~150克,加水500毫升,煎1小时),再过1小时服50%硫酸镁30~40毫升。

【功效】驱虫止痛。

【主治】肠道绦虫病。

【来源】名中医李玉幸验方。

癌痛

癌痛,见于各种癌症晚期,可参考中医“胁痛”、“黄疸”、“胃脘痛”、“腹痛”等症治疗。

退黄消肿方

【组成】石见穿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丹参15克,八月札15克,平地木15克,广郁金9克,小金钱草15克,半枝莲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消肿止痛。

【主治】肝癌出现黄疸,肝区胀痛者。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名老中医潘国贤教授验方。

消肿止痛膏

【组成】制乳香、没药各30克,龙胆草15克,煅寒水石60克,铅丹15克,冰片15克,密陀僧30克,干蟾皮30克,公丁香15克,雄黄15克,细辛15克,大黄30克,姜黄50克,生南星20克。

【用法】各为细末,和匀。用时取酌量药粉调入凡士林内,摊于纱布上,贴敷肿块部位,隔日一换。

【功效】消肿止痛。

【主治】肝癌,肝肿大,肝区疼痛。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名老中医潘国贤教授验方。

化淤止痛散

【组成】生鳖甲18克,人参18克,花椒9克。

【用法】共为细粉,分为6包,每晚服1包,开水送下。连服3包后腹痛可减轻,连服24包为1个疗程。

【功效】化淤止痛。

【主治】宫颈癌腹痛。

【来源】河北省名老中医王鸿儒验方。

抑痛散

【组成】白术30克,半夏30克,木香9克,血竭9克,雄黄6克,瓦楞子30克。

【用法】将上述6味混和研粉,分成30份,每次1份,用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并同时服蛋白吸附斑蝥素1剂。蛋白吸附斑蝥素的制备:取鲜鸡蛋1个,将蛋一端打一个0.5厘米直径的小洞,将一只筷子插入洞内,把蛋内容物搅散,后放入7只去足斑蝥虫,用潮湿草纸把整个蛋包裹,然后再包上一层黄土浆,最后置炭火上烘,估计烘到黄土干裂蛋熟为度。服用时打开蛋,去掉斑蝥虫,服之蛋内容物,每日3次,每次1个。

【功效】活血化淤止痛。

【主治】晚期胃癌疼痛。

【来源】福建名老中医陈孝明验方。

加味推气散

【组成】姜黄、枳壳、桂心、当归、红藤、厚朴、蜈蚣、郁金、柴胡、丹参各30克,制南星、半夏、大黄各18克,白芍60克,炙甘草12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白参、生姜各6克,白术、桃仁各9克,大枣9枚,水煎送服本品,每日3次,每次12~16克。

【功效】活血理气止痛。

【主治】各种癌症引起之疼痛。治疗44例患者,服上药2~6日后疼痛均消失。

【来源】浙江名中医胡安黎验方。

镇疼汤

【组成】干燥鼠妇60克。

【用法】加水适量,煎2次,取汁240毫升,口服每日4次,每次60毫升。

【功效】通络止痛。

【主治】肝癌剧痛。

【来源】宁波市名中医姚善业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