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8500000048

第48章 综合病症(19)

方二

【主治】健脾渗湿,益气通窍。

【组成】苍耳子15克,石菖蒲12克,扁豆10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芩6克,陈皮9克,淮山药12克,莲子肉15克,薏苡仁15克,砂仁12克,桔梗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湿重者加泽泻、车前草;暑湿者,加藿香、佩兰、香薷;兼有热象者,加黄芩、山栀、银花、连翘;有寒象者,加荆芥、细辛。

方三

【主治】清肺降火,宣肺通窍。

【组成】黄芩15克,知母15克,生石膏25克,紫苏10克,苍耳子15克,辛夷12克,石菖蒲9克,玉米须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鼻息肉

方一

【主治】宣肺通窍,清化湿浊。

【组成】辛夷12克,细辛4克,藁本10克,川芎12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升麻12克,木通15克,甘草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风盛的病例。

方二

【主治】清热宣肺。

【组成】羌活10克,防风12克,苍术9克,甘草10克,黄连15克,黄柏12克,猪苓9克,泽泻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湿盛病例。

方三

【主治】温肺益气,化淤散结。

【组成】生黄芪12克,茯苓10克,细辛4克,丁香6克,苍术12克,三棱10克,红花6克,昆布12克,辛夷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萎缩性鼻炎

方一

【主治】养胃生津,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组成】桑叶15克,沙参30克,麦门冬12克,生石膏30克,石斛12克,阿胶(冲)12克,杏仁10克,麻仁15克,黄芩10克,熟地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

方二

【主治】止血,化淤,消肿,补血。

【组成】菌灵芝30克,三七粉6克,沙参15克,益母草15克,当归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蜂蜜为引。

鼻出血

方一

【主治】疏风清热。用于风热鼻衄。

【组成】银花12克,连翘15克,竹叶12克,薄荷6克,豆豉15克,荆芥6克,桔梗12克,牛蒡子15克,芦根15克,茜草根15克,山茶花10克,甘草10克,生地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出血多者选加蚕豆花、白茅根、蒲黄炭、墨旱莲;血热者选加生地、丹皮、犀角或羚羊角;咽喉肿痛甚者选用马勃、玄参;咳重者,用杏仁、象贝母;口苦苔黄者加用山栀、黄芩等;风热见征轻者也可用桑菊饮加减。

方二

【主治】清肝泻火,凉血止血。用于肝火鼻衄。

【组成】龙胆草15克,山栀15克,柴胡15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泽泻15克,薏苡仁15克,丹皮12克,侧柏叶15克,生槐米12克,墨旱莲15克,茜草12克,生甘草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火气上逆,证见喷泉样出血者,可去柴胡,改用郁金,再加降气药如沉香、代赭石之类,或者生镇药如磁石、牡蛎、龙齿等;大便燥结者,配以通下法,生川军、元明粉或火麻仁等可供选用。

方三

【主治】平肝潜阳摄血。用于阳亢鼻衄。

【组成】羚羊角3克,钩藤15克,滁菊花10克,霜桑叶15克,绿豆衣10克,白蒺藜12克,夜交藤15克,茯神15克,鲜生地20克,生槐米15克,茜草12克,蚕豆花20克,白芍10克,合欢皮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肝阳上亢显著者,去菊花、桑叶,加用石决明、龙骨、牡蛎;肝火旺者,加用夏枯草、龙胆草。肝阳渐平,鼻衄一止,则立去羚羊角,选用女贞子、旱莲草、桑葚子、蒲黄炒阿胶、麦门冬等。

方四

【主治】养阴清肺。用于肺燥鼻衄。

【组成】生地15克,丹皮12克,麦门冬12克,白芍10克,贝母15克,玄参10克,甘草10克,南沙参10克。

【附注】衄血继续不止者,去甘草,选用旱莲草、白芨;鼻干重者可加沙参、首乌、阿胶;肺热咳嗽者可用前胡、马兜铃。

慢性化脓性副鼻窦炎

方一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窍。

【组成】辛夷花12克,白芷20克,柴胡12克,黄芩12克,防风9克,荆芥9克,龙胆草12克,银花12克,鱼腥草30克,薄荷10克,桔梗9克,川芎10克,麻黄9克。

【用法】将诸药浸泡30分钟,然后煎30分钟,连煎2次,将药液混合备用,每日早晚1次。

方二

【主治】清湿热,通鼻窍。

【组成】苍耳子15克,黄芩12克,葛根12克,桔梗9克,蒲公英20克,车前草12克,白芷6克,甘草12克,辛夷12克。

【用法】将诸药浸泡30分钟,然后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所煎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服。

方三

【主治】活血引气散结,通利开窍。用于鼻渊。

【组成】牛黄0.5克,麝香0.5克,雄黄1.5克,鹅不食草1.5克,冰片少许,菊花心1.5克。

【用法】将鹅不食草和菊花心研成极细面,然后用乳钵将药研细调匀,装入容器封严备用。用食指蘸少许塞鼻,每日3~4次。急性喉炎方一【主治】辛温散寒,疏风解麦,宣肺开音。用于风寒性急性喉炎。

【组成】桔梗10克,甘草10克,薄荷3克,荆芥6克,防风9克,僵蚕12克,苏叶15克,生姜6克,杏仁10克,蝉衣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二

【主治】疏风清热,利喉开音。用于风热型喉喑。

【组成】荆芥10克,防风9克,牛蒡子15克,金银花10克,甘草10克,连翘15克,桑白皮15克,赤芍12克,桔梗10克,黄芩15克,天花粉15克,玄参9克,浙贝15克,蝉衣6克,千层纸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三

【主治】祛风清热,退肿开音。用于暴喑。

【组成】桑叶15克,菊花9克,金银花10克,炒僵蚕15克,连翘15克,黄芩15克,蝉衣6克,胖大海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分日2次服。

【附注】热重加大青叶、芦根;咳嗽者加紫菀、冬花;痰多者加象贝母、生蛤壳;咽干者加瓜蒌、花粉、玄参。

方四

【主治】清热解表,解毒消肿,利喉开音。用于喉喑。

【组成】穿心莲15克,野菊花15克,五指柑15克,小金锁匙15克,苦地胆15克,土牛膝30克,羊蹄草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慢性喉炎

方一

【主治】养阴清肺,润喉清音。用于久喑。

【组成】生地15克,麦门冬12克,生甘草10克,玄参9克,丹皮12克,薄荷3克,白芍12克,南北沙参各15克,知母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滋养肺肾,利喉开音。用于喉喑。

【组成】生地15克,熟地15克,麦门冬12克,生甘草10克,蝉衣6克,百合6克,贝母15克,当归12克,白芍10克,玄参9克,桔梗10克,沙参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虚火旺者加黄柏、知母;咽干痒伴咳嗽者加天门冬、石斛、黄芩、枇杷叶。

方四

【主治】行气活血,化痰开音。用于久喑。

【组成】桃仁6克,红花6克,甘草10克,桔梗12克,生地15克,当归15克,玄参15克,柴胡15克,枳壳9克,赤芍12克,射干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痰多者加川贝、蒌仁、海浮石。

方五

【主治】活血化淤,软坚散结。用于喉暗。

【组成】防风10克,羌活12克,独活6克,赤茯苓10克,当归15克,杏仁10克,黄芩12克,秦艽10克,葛根15克,麻黄3克,肉桂15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大枣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六

【主治】养阴益气,和中开音。用于久喑。

【组成】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9克,甘草10克,当归15克,南北沙参12克,凤凰衣10克,木蝴蝶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梅核气

方一

【主治】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组成】半夏9克,厚朴12克,茯苓6克,苏梗12克,郁金12克,陈皮9克,旋复花12克,竹茹10克,金铃子9克,白术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胁痛加延胡索;气逆明显者加代赭石;湿重者加薏苡仁、泽泻、车前子;痰黏不畅加八月扎、绿萼梅;失眠者加合欢皮、夜交藤;食欲不振者加焦六曲;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

方二

【主治】疏肝解郁,滋阴利咽。

【组成】柴胡15克,黄芩15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白芍10克,沙参9克,郁金12克,陈皮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少津燥甚者去柴胡,加紫草或蒲公英;食欲不振者加谷麦芽、焦六曲;失眠者加用茯神、酸枣仁、五味子;大便干燥者加炒枳壳、天花粉、瓜蒌仁。

急性咽炎

方一

【主治】疏风散寒,解毒利咽。

【组成】荆芥9克,防风10克,薄荷3克,僵蚕12克,桔梗12克,甘草10克,黄芩12克,川贝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附注】重症者可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如挟湿见胸闷、纳呆、身重、口淡、苔腻等症,可加陈皮、藿香、神曲;咳嗽加杏仁;体虚加黄芪、白术、甘草,以益气扶正,并促进荆、防等充分发热,使汗出而不伤正气。

方二

【主治】疏风清热,消肿利咽。

【组成】银花9克,连翘15克,桔梗10克,牛蒡子15克,薄荷3克,竹叶12克,荆芥6克,生甘草10克,淡豆豉10克,芦根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附注】热甚加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头痛加桑叶、菊花;肺热加桑白皮、黄芩;咳嗽加紫菀、款冬花、白前、远志;痰多加杏仁、象贝母;咽痛加射干、挂金灯;大便干结加瓜蒌仁、天花粉;胃热盛加石膏、知母;挟湿者加茯苓、泽泻;暑湿者加鲜藿香、佩兰、鲜荷叶、桑白皮。

方三

【主治】清热解毒,化痰利咽。

【组成】挂金灯9克,山豆根15克,牛蒡子15克,甘草10克,桔梗12克,射干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表象未解者加荆芥、防风、薄荷;热重加黄芩、山栀、知母;解毒加银花、连翘;便秘加瓜蒌仁、天花粉、元明粉;咳嗽加前胡、杏仁;黏痰多者,加贝母、炒僵蚕、瓜蒌皮、天花粉;痰黏不爽,加竹沥、冬瓜子;清血分热,加赤芍、丹皮。

方四

【主治】清热解毒。

【组成】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银花15克。

【用法】上药浸泡30分钟后,水煎25~30分钟,每日1剂,早晚服。

【附注】用红糖适量为引。

方五

【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组成】山豆根15克,射干15克,二花10克,连翘15克,玄参10克,板蓝根20克,牛蒡子15克。

【用法】上药浸泡30分钟后,煎20~30分钟,每日1剂,早晚服。慢性咽炎方一【主治】温肾扶阳,引火归原。

【组成】附子10克,肉桂10克,熟地15克,山药15克,萸肉12克,茯苓9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健脾加党参、白术、扁豆衣;补肾加枸杞、女贞子;和胃加焦楂曲、炙甘草。如有阳虚见证,应取肾气丸;如有血虚见证,宜取四物汤;如有气虚见证,宜取补中益气汤;如有怔忡失眠,取归脾丸。

方二

【主治】滋阴降火,利咽润喉。

【组成】熟地黄15克,元参12克,麦门冬12克,枸杞子12克,青果15克,桔梗12克,知母15克,土牛膝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

【附注】本方除治疗一般慢性咽炎以外,还可治疗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至耳鸣、耳聋、失眠、盗汗等症。

急性扁桃体炎

方一

【主治】疏风清热,清热消肿。

【组成】象贝母15克,霜桑叶15克,菊花10克,银花9克,连翘15克,板蓝根15克,山豆根15克,黄芩12克,芦根15克。

【用法】每日1剂,早晚各1次。

【附注】扁桃体上出现假膜,于上方中去桑叶、菊花,加生地、绿豆衣;扁桃体红,红肿胀明显,具有渗出物者,在上方加赤芍、丹皮;痰涎稠黏、咯吐不清者,加淡竹沥;口臭宜加生石膏;大便干结不爽者,加瓜蒌仁、生大黄;肝旺口苦者,加石决明;女性经来时,应加赤芍、泽泻等行经药。

方二

【主治】清热宣肺,化痰利咽。

【组成】挂金灯10克,牛蒡子15克,山豆根15克,荆芥6克,桔梗12克,生甘草10克,赤芍10克,僵蚕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附注】痰涎壅盛、咽部梗塞感者,加土牛膝、地骷髅、炒僵蚕、象贝母等;里热甚、扁桃体小窝内白腐多者,加马勃、赤芍、丹皮等;小便短赤者,加竹叶、芦根等;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瓜蒌仁或大黄;咳嗽有痰者,加杏仁、款冬花、前胡等。

方三

【主治】清热解毒。

【组成】山豆根15克,牛蒡子15克,玄参10克,甘草10克,胖大海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慢性扁桃体炎

方一

【主治】滋阴降火,清利咽喉。

【组成】知母15克,黄柏12克,生地15克,白芍10克,茯苓19克,丹皮12克,女贞子12克,石斛15克,玄参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附注】大便干结不爽者加瓜蒌仁、天花粉;大便溏薄者加淮山药、白扁豆;纳谷不香者加鸡内金、谷麦芽;夜寐不佳者,加首乌藤、合欢花;神疲乏力者,加太子参;热甚者,加银花、泽泻;肝旺口苦者加石决明;虚火上炎、口干咽燥者加五味子;扁桃体肿大者,加穿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