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8500000045

第45章 综合病症(16)

方三

【主治】凉血。使不受孕。

【组成】夏枯草50克。

【用法】取上方1剂,浸泡于冷水中30分钟,煎30分钟,每晚服1次,连服3日。

儿科病

新生儿败血症

【主治】清热解毒,清气凉营。

【组成】夏枯草3克,金银花3克,蒲公英2克,野菊花3克,一见喜3克,黄芩3克,黄连2克。

【用法】上药以煎,分2次服。

小儿营养不良

方一

【主治】杀虫消疳。用于小儿虫积、疳热。

【组成】蟾蜍

【用法】将蟾蜍连骨肉去内脏,焙干研末。每次2~3克,糖水调服,每日服3次。

方二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慢性腹泻所致营养不良。

【组成】爵床(又名疳积草)15克,猪肝50克。

【用法】爵床、猪肝同煎去渣,食肝饮汤,每日1剂。

方三

【主治】行气宽中,消积导滞,促进食欲。用于消化不良所致的营养不良。

【组成】饭焦锅巴适量,砂仁1克,蜂蜜适量。

【用法】以上药物研碎,温开水调服,每日1次。

方四

【主治】小儿肠道寄生所致的营养不良。

【组成】使君子、槟榔各15克,苦楝根第2层皮30克。

【用法】共研成末,每日服3克,开水冲白糖服。

方五

【主治】小儿疳积,腹胀腹泻。

【组成】莱菔子(炒熟)9克,芒硝(碾碎)18克。

【用法】用布袋装,贴在中脘部。

方六

【主治】小儿疳积。

【组成】鲜萹蓄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也可将上药焙干研末,炼蜜为丸,每日服3~6克。

小儿夜盲症

【主治】夜盲症。

【组成】胡萝卜6根

【用法】上药以水煮,服10日,也可分次生食。

小儿牙出血

方一

【主治】牙出血。

【组成】生大枣若干。

【用法】洗净后生食;婴幼儿可将生枣捣碎,以温开水浸泡10分钟,以后饮水。

小儿佝偻病

方一

【主治】用于佝偻病。

【组成】鸡蛋壳50个。

【用法】将鸡蛋壳炒黄研末,每日服3克。

方二

【主治】滋汗敛汗,强心壮骨。用于佝偻病活动早期及活动期之症。

【组成】苍术9克,海螺壳30克,龙骨30克,五味子3克。

【用法】上药共研成细末,每日服2~4克。小儿支气管炎方一。

【主治】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适用于风寒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组成】麻黄3克,杏仁9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适用于风热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组成】鱼腥草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适用于风热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组成】桑白皮、枇杷叶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小儿肺炎

方一

【主治】解毒散寒,止咳平喘。用于风寒型肺炎。

【组成】麻黄3克,杏仁6克,茯苓6克,苏子1克,陈皮3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方二

【主治】清热宣肺平喘。用于风热型肺炎。

【组成】麻黄3克,杏仁9克,生石膏12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附注】表热者加银花、连翘、牛蒡子各6克;口渴甚者加天花粉6克,芦根12克;热重甚者加黄连4.5克;气促痰鸣者加葶苈子、川贝母各4.5克,胆南星、天竺黄各3克;舌红少苔者加生地、石斛各9克;高热惊厥者加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神错者加局方至宝丹;若内闭外脱,高热气促,肢厥面晦,脉微弱者加党参12克,熟附子4.5克,白芍4.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2克,远志、菖蒲各3克。

小儿腹泻

方一

【主治】温中利湿止泻。用于寒湿腹泻。

【组成】北沙参或党参9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炮姜6克,桂枝6克,猎苓6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附注】四肢不温加制附片6克;腹痛甚加吴茱萸3克,煨木香3克。

方二

【主治】清热利湿。用于湿热腹泻。

【组成】藿香6克,厚朴6克,陈皮6克,茯苓6克,苍术6克,泽泻3克,木香3克,黄芩6克,焦三鲜6克,六一散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方三

【主治】健脾和胃。用于脾虚腹泻。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山药9克,肉果3克,扁豆9克,炙鸡内金6克,炮姜炭2.5克,炒楂曲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附注】久泻不止加炙诃子9克,禹余粮9克,石榴皮9克;脱肛加升麻3克,炙甘草3克。

眼病

睑缘炎

方一

【主治】祛风除湿。用于睑缘炎。

【组成】荆芥、防风、黄芩、连翘、银花、赤芍、薄荷各12克,牛蒡子、淡豆豉、蝉蜕、甘草各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2次分服,每日服1剂。

【附注】若赤痛溃烂眵泪胶粘湿热偏盛加滑石、车前子、木通、茯苓,减薄荷、蝉蜕、牛蒡子、淡豆豉;若眦部糜烂甚者,皮肤破烂出血,乃心火上炎,加黄连、生地、山栀子。

方二

【主治】祛风除湿,清热凉血。用于赤烂眼缘,胎风赤烂。

【组成】羌活、当归尾、防风、薏苡仁、泽泻、赤芍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2次分服,每日服1剂。

【附注】若红赤糜烂较甚者,眦部睑缘破裂出血加山栀子、黄连、川军、甘草。

睑腺炎

【主治】疏风清热,活血通络,化痰散结。用于睑腺炎。

【组成】川黄连、山栀子、连翘、黄芩、甘草、荆芥、防风、陈皮、枳壳、半夏、茯苓、归尾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2次分服,每日服1剂。

【外治】

①初起局部按摩或湿热敷,促其消散。

②生南星磨醋,加冰片少许,调匀涂患处皮肤。

睑外翻

【主治】祛风化痰,清热解毒。用于睑外翻。

【组成】银花、防风、荆芥、白芷、川贝、半夏、云苓、桔梗、山栀子、连翘、赤芍、牛蒡子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2次,分2次内服,每日1剂。

睑内翻与倒睫

方一

【主治】清火解毒,活血化淤。用于胞肿目赤,眵泪交流之睑内翻,倒睫。

【组成】当归、生地、山栀子、桑白皮、黄芩、厚朴、桃仁、连翘、红花、枳壳、甘草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2次,分2次内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补益气血,祛风。用于睑内翻倒睫毛,兼见目胞张合乏力,沙涩不适。

【组成】玄参、知母、赤芍、生地、当归、防风、川芎、白芷、荆芥、茯苓、连翘、甘草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2次,分2次食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祛风热,消肿毒。用于因风邪入脾经,风痒之极,不断揉擦,日久赤烂,倒睫毛入内。

【组成】木鳖子仁。

【用法】将木鳖子仁捶烂以丝帛包作条,左患塞右鼻,右患塞左鼻,其毛自分上下,次服蝉蜕药为炒。

睑板腺囊肿

方一

【主治】清热化痰散结。

【组成】黄连、半夏、枳壳、陈皮、连翘、茯苓、赤芍、归尾、甘草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2次分2次内服,每日1剂。

【附注】脾胃不健去黄连,加党参、白术;日久不消去甘草,加昆布、海藻;术后复发加防风、红花。

方二

【主治】清热祛痰,活血通络,消滞散结。用于上下胞睑生核。

【组成】炒川、连、半夏、当归、花粉、炮穿山甲、茯苓、川贝、陈皮各45克,甘草32克。

【用法】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30粒,每日早晚各服1次。

泪囊炎

方一

【主治】祛风清热,消肿排脓。用于外观内眦皮色如常,微赤或见下稍隆起,无痛感,无时泪下,按之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窍溢出之漏睛症。

【组成】羌活、防风、白蒺藜、银花、连翘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次,2次分服,每日服1剂。

方二

【主治】疏散风邪,清热解毒,消淤散结。用于急性泪囊炎。

【组成】羌活、防风、牛蒡子、薄荷、黄连、栀子、黄柏、连翘、银花、当归、赤芍、炮穿山甲、甘草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每日服1剂。

方三

【主治】排脓。用于经久不溃不收口之急性泪囊炎。

【组成】当归、人参、赤芍、黄芪、川芎、云苓、甘草、金银花、防风、桔梗、白芷、麦门冬、连翘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煎二汁,2次分服。

眶蜂窝织炎

方一

【主治】清热泻火,解毒散邪。

【组成】黄连、归尾、黄苓、赤芍、栀子、大黄、连翘、枳壳、银花、车前子、野菊花、桔梗、紫背天葵、甘草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

方二

【主治】清热解毒,清心开窍。用于火毒内附陷之眶蜂窝织炎。

【组成】犀角、麦门冬、丹皮、玄参、黄连、生地、银花、丹参、连翘、桔硬、竹叶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煎二汁,早晚服。

急性结膜炎

方一

【主治】疏散风邪,兼以清热。用于病初起、症状轻、无全身症状的急性结膜炎。

【组成】防风、牛蒡子、薄荷花、羌活、连翘、山栀子、甘草、赤芍、当归、草决明、冬桑叶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2次。

方二

【主治】清泻肺胃积热,解毒散邪。适用于白睛丝满布,眵泪黏稠,有点状或片之溢血的急性结膜炎。

【组成】知母、黄芩、石膏、桑皮、山栀子、连翘、生地、木通、防风、白芷、赤芍、丹皮、枳壳、车前子、川芎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分2次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泻火解毒,祛风止痛。用于急性结膜炎。

【组成】大黄、当归、防风、羌活、栀子、川芎、连翘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分2次服,每日1剂,以利为度。不利,加大川芎剂量。

方四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退赤。用于暴发火眼,红肿热痛。

【组成】黄丹60克,黄连15克,薄荷花120克,黄芩24克,大黄60克,黄柏30克,龙脑少许。

【用法】共研细粉,用葱汁浓茶调敷两侧及眼眶,以茶调之。

慢性结膜炎

方一

【主治】滋肺阴,清伏火,健脾利湿。

【组成】桑皮、黄芩、菊花、地骨皮、玄参、麦门冬、甘草、丹皮、生地、贝母、薏苡仁、茯苓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补益肝肾,滋阴养血。

【组成】熟地、当归、山药、白芍、山萸肉、玄参、泽泻、寸冬、茯苓、西杞果、丹皮、菊花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沙眼

方一

【主治】疏散风热,通络消滞。用于沙眼。

【组成】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牛蒡子、甘草、赤芍、黄芩、当归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2次分服。

方二

【主治】清肝泻热,疏风散邪,凉血化淤。

【组成】黄芩、连翘、山栀子、元参、知母、荆芥、防风、当归、赤芍、红花、川芎、生地各适量。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2次分服,每日1剂。

结膜干燥症

方一

【主治】滋阴清热,养阴生津。

【组成】玄参、生地、麦门冬、党参、五味、花粉、天门冬、石斛各12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2次分服,每日1剂。

攀睛

方一

【主治】祛风清热。主治胬肉初生,痒涩羞明,多眵多泪。

【组成】蔓荆子、决明子、蒺藜、蝉蜕、菊花、木贼草、荆芥、防风、山栀子、黄芩、甘草、桔梗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2次分服,每日服1剂。

方二

【主治】祛风清热,泻火解毒兼燥湿。用于胬肉攀睛。

【组成】防风、黄芩、薄荷、大黄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入蜜少许,食后服。

方三

【主治】去翳膜除障遮。治眼生胬肉攀睛。

【组成】珍珠末、熊胆、龙脑各0.3克,石决明、琥珀各1克,水晶、贝齿各1.5克。

【用法】上药各研极细,再研匀以无声为度,备用。每夜临卧点眼眦中。

角膜炎

方一

【主治】疏风,清肝,泻火解毒,通腑泻热,明目退翳。

【组成】龙胆草、防风、山栀子、羌活、荆芥穗、苏薄叶、菊花、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赤芍、黄芩、桔梗、车前子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每天2次食后服,每日服1剂。

【附注】待临床症状消失,视力提高,角膜溃疡愈合,荧光素染色阴性,可用黄芪、防风、草决明研粗粉,开水冲泡作茶饮,每日2~3次,服2~3周。

方二

【主治】祛风清热,泻火解毒,明目退翳。

【组成】犀角、玄参、防风、木通、制大黄、生地、黄连、白蒺藜、当归、谷精草、木贼、蝉蜕、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剂6克,食后煎羊肝汤送服,早晚各1次。

角膜溃疡

【主治】疏风清热。用于黑睛四围白翳起,无腑实便秘之症,相对病势较缓之角膜溃疡。

【组成】防风、菊花、薄荷、木贼、白蒺藜、山栀子、黄芩、金银花、连翘、当归、赤芍、丹皮、桑皮、地骨皮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每日1剂,早晚分服。

方一

【主治】泻热通腑。主治角膜溃疡。

【组成】龙胆草、知母、黄芩、桑皮、车前子、羌活、防风、玄参、当归、赤芍、丹皮、芒硝、大军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每日1剂,2次分服。

基质性角膜炎。

方一

【主治】调和胃气,祛风清热。用于温睛症。

【组成】大活、防风、白芷、前胡、荆芥、桔梗、薄荷、柴胡、川芎、黄芩、羌活、白术、枳壳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每日1剂,2次分服。

【附注】若由梅毒所致者,重用土茯苓。

方二

【主治】泻肝解毒。用于肝胆热毒炽盛之温睛症。

【组成】龙胆草、黄芩、桑皮、麦门冬、花粉、银花、蒲公英、连翘、枳壳、大黄、蔓荆子、蒺藜、虫蜕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二汁,每日1剂,2次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