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8500000042

第42章 综合病症(13)

方三

【主治】健脾渗湿,调气和中。用于功能性闭经(脾胃虚弱型)。证见闭经不行,形体消瘦,心悸气短,食欲不振时有胃痛等。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佛手10克,陈皮9克,白豆蔻9克,炙甘草6克,鸡内金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方四

【主治】补脾养血调经。用于血虚型功能性闭经。证见月经量逐渐减少,经色淡红,渐致经闭不行。

【组成】党参12克,焦白术9克,茯苓9克,当归9克,川芎9克,赤芍3克,炙甘草3克,大枣3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方五

【主治】燥湿化淤,行滞通经。用于痰湿阻滞型功能性闭经。证见月经数不行,形体肥胖,面色浮黄,胸闷脘胀,乏味食少,嗜卧多寐,头晕如裹,带下量多而滑。

【组成】苍术10克,香附10克,陈皮6克,茯苓12克,枳壳10克,半夏10克,甘草6克,制南星6克,生姜6克,当归10克,丹参12克,牛膝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六

【主治】温化痰湿,调气活血通络。用于寒湿凝滞型功能性闭经。证见闭经不行,畏寒,骨节疼痛,手足不温,小腹冷痛,食少消瘦等。

【组成】法半夏10克,麻黄10克,苍术10克,白芷10克,赤芍1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枳壳6克,桔梗6克,干姜6克,茯苓6克,陈皮6克,厚朴6克,甘草3克,生姜3片。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倒经

方一

【主治】清热凉血,引血下行。用于血热倒经。

【组成】益母草10克,瓦楞子20克,川牛膝10克,当归10克,炙卷柏10克,侧柏炭10克。

【用法】经前3~5日,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清热凉血,引血下行。用于血热倒经。

【组成】当归10克,黄芩10克,红花3~6克,白茅根12克,赤芍12克,香附12克,益母草12克,川牛膝12克,代赭石20克,珍珠母20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

【用法】经前1周开始服药,水煎服,每日1剂,服至月经来潮。连服2个月经周期。

方三

【主治】清热凉血平肝,引血下行。用于实热或肝火上逆而致的倒经。

【组成】鲜生地30克,丹皮炭12克,焦山栀9克,荆芥炭15克,牛膝炭15克,炒黄芩9克,珍珠母(先煎)30克,生甘草3克。

【用法】于月经周期前5日开始服用,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清胃泻肝,凉血止血,引血下行。用于胃火偏盛型倒经。

【组成】黄芩10克,炒山栀10克,生石膏24克,茜草10克,生地20克,茅根12克,丹皮10克,益母草12克,牛膝6克,生大黄6克。

【用法】经前3~5日开始服用,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方一

【主治】泻火涤痰,养血宁神。用于月经前狂躁。证见心火内炽,阴阳失调者。

【组成】天竺黄10克,炒枣仁10克,生铁落30克,小麦30克,胆星6克,甘草6克,莲心6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百合24克,琥珀末3克,大枣4枚。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疏肝理气,散结止痛。用于肝郁、经行乳房胀痛。

【组成】柴胡10克,枳实10克,芍药10克,橘叶15克,橘核15克,甘草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健脾温肾,调肝止泄。用于经行泄泻或兼腹痛。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2克,炮姜6克,炙甘草6克,菟丝子12克,补骨脂9克,吴茱萸3克,木香6克,狗脊12克,寄生15克。

【用法】经前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消胀通乳。用于经行乳房胀痛。

【组成】陈皮15克,鹿角霜10克。

【用法】水、黄酒各半煎服。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方一

【主治】温经止血,固冲止崩。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肾阳虚之崩漏。证见经血不止,有时暴如注,色黑或夹有块,平时月经不调,四肢不温等。

【组成】当归20克,白芍20克,杜仲15克,鹿角霜15克,桑螵蛸15克,川续断15克,地榆炭10克,海螵蛸10克,木香5克,升麻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温肾固冲,止血调经。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肾阳虚崩漏,月经过多。证见经行如崩,色淡红,继则淋漓不尽,头晕欲呕,形寒肢麻,口淡等。

【组成】熟附子(先煎)、党参、赤芍、白芍、阿胶(烊化)、紫石英、栀子、菟丝子各9克,炮姜3克,炙甘草4.5克,花蕊石12克,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补气摄血,养血止血,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脾不摄血之漏下,月经淋漓不尽,腰酸,面色萎黄,精神不振等。

【组成】红参、炒白术、茯苓、生地、益母草各9克,炙甘草、当归、白芍、川续断、茜草、香附各6克,川芎3克,乌贼骨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益气固冲止崩。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气虚血崩,月经过多。

【组成】黄芪30克,白术10克,醋柴胡10克,陈皮炭10克,仙鹤草10克,甘草10克,党参15克,芥穗炭15克,当归15克,炒川续断15克,升麻4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出血量多加血余炭10克,乌梅炭5克。

方五

【主治】清热止血,活血散淤。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血热夹淤崩漏。

【组成】熟地24克,地骨皮12克,青蒿12克,白芍12克,云苓10克,丹皮10克,黄柏12克,黄连6克,生蒲黄10克,炒灵脂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坤草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六

【主治】止血治崩。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

【组成】党参15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山萸肉10克,香附10克,茜草10克,地榆炭20克,海螵蛸20克,侧柏炭20克,益母草2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偏气虚者,加黄芪,生地易熟地;血热者,加丹皮炭、山栀炭;血淤者,加参三七、桃仁;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

带下病

方一

【主治】健脾益气,升阳除温。用于脾虚带下。

【组成】党参10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海螵蛸10克,柴胡3克,陈皮3克,甘草3克,升麻4克,生姜3片。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健脾益气,固肾止带。用于脾肾两虚白带。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山药30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莲子肉10克,菟丝子15克,巴戟天10克,炙甘草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健脾升阳,固涩止带。用于脾虚气弱,肝肾不足之带下。证见月经经常过期,经前7~8日带色青白如涕,量多如注,腰酸腹痛,肛门下坠,食欲不振等。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砂仁6克,小枣3枚,烧姜3片,升麻6克,苍术9克,莲须10克,山药10克,柴胡6克,当归10克,臭椿根皮6克,诃子肉6克,煅龙骨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补肾调肝束带,用于肾虚肝郁带下,证见少腹疼痛,牵引小腹,拒按,阴道频流浊液,小便灼热赤涩,大便燥结等。

【组成】盐龟板10克,酒当归10克,酒白芍10克,火麻仁10克,茯苓10克,乌贼骨9克,炒金铃子7克,丹皮5克,制香附5克,醋五灵脂3克,延胡索3克,木香3克,肉桂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慢性子宫颈炎

方一

【主治】解毒消炎,生肌润肤。用于宫颈糜烂。

【组成】紫草根9克,黄柏15克,大黄15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芝麻油150克中,浸泡半天,倒入锅中,炸枯去渣,待降温后装瓶,再将带线消毒棉球,放入药液中浸泡1日后备用。每晚临睡前取药棉球1个,塞入阴道内部宫颈处,长线留在外面;并用消毒棉球塞入阴道口,以月经带护之就寝,次晨拉出棉球。

方二

【主治】清热解毒,生肌止痛。用于宫颈糜烂。

【组成】儿茶25克,苦参25克,黄柏25克,枯矾20克,冰片5克。

【用法】上药洗净焙干,共研为细末,过200目筛,后加冰片研匀,密封保存,用时以麻油调成糊状。上药方法,先用干棉球拭清阴道后,再将带线棉球蘸上已调好药糊放在糜烂面上,24小时后将棉球取出,每隔2日上1次药,10次为1个疗程。

方三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化淤。用于宫颈炎。

【组成】土茯苓30克,鸡血藤20克,忍冬藤20克,薏苡仁20克,丹参15克,车前草10克,益母草10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滴虫性阴道炎

方一

【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用于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

【组成】苦参30克,黄柏20克,土茯苓50克,当归尾20克,枯矾10克,冰片9克。

【用法】先将苦参、土茯苓、黄柏、归尾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过滤;另将冰片、枯矾溶化后对入药汁中,作阴道冲洗,每日2次,连续1周。

【附注】滴虫性阴道炎加蛇床子15克,生姜皮30克,花椒10克;霉菌性阴道炎加木槿皮30克,白鲜皮30克。

方二

【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用于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

【组成】苍术15克,百部15克,蛇床子15克,黄柏15克,苦参15克,连翘15克,木槿皮15克,荆芥10克,枯矾5克。

【用法】浓煎成250毫升,作阴道冲洗,每日1~2次,6日为1个疗程。

方三

【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用于霉菌性、滴虫性阴道炎。

【组成】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龙胆草20克,生百部15克,木槿皮15克,黄柏15克,花椒15克,地肤子15克。

【用法】上药加水2~3千克,煎30~40分钟,去渣熏洗坐浴,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另用重约1.5克的带线的消毒纱球浸透药液,于坐浴后送入阴道后穹窿部,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方四

【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痒。用于滴虫性阴道炎。

【组成】蛇床子15克,苦参15克,花椒15克,明矾15克,生百部15克。

【用法】煎汤取汁坐浴,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霉菌性阴道炎

方一

【主治】燥湿杀虫止痒。用于霉菌性阴道炎。

【组成】苦参30克,土茯苓30克,蛇床子30克,生百部30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5克,土槿皮15克,花椒10克,龙胆草9克,明矾9克。

【用法】上药加水2千克,煮沸20~30分钟后,去渣取浓汁,用纱布或棉球蘸药涂搽外阴及阴道,早晚各1次,每日1剂。

方二

【主治】解毒杀虫。用于霉菌性阴道炎。

【组成】虎杖100克。

【用法】加水1.5千克。煎取1千克,过滤,待温坐浴10~15分钟,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方三

【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痛。用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

【组成】黄连60克,黄芩60克,黄柏60克,紫草根60克,枯矾120克,去水硼砂120克,冰片2克。

【用法】将黄连、黄芩、黄柏、紫草根烘干研粉,再将枯矾研粉分别过120目筛。再将硼砂置于铁锅内烤干去水后过筛。最后将冰片研末过筛。然后将各种粉末混匀过筛,装瓶密封备用。

用窥阴器扩开阴道,以1∶1000高锰酸钾液冲洗阴道、外阴,擦干阴道、外阴,用药匙取三黄粉2克,撒布阴道内,再用棉签蘸取药粉撒在外阴口、小阴唇皱及大阴唇沟。每日治疗2次,5~7日为1个疗程。

老年性阴道炎

方一

【主治】补益肝肾,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组成】生地15克,熟地30克,山药30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土茯苓30克,地榆15克,白术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杀虫。

【组成】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黄柏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取汁熏洗,每日1~2次;或将药液用纱布过滤,作阴道冲洗,每日1次。

方三

【主治】清热燥湿,滋阴生肌。

【组成】黄连5克,黄柏5克,姜黄5克,当归8克,生地18克,麻油180克,黄蜡8克。

【用法】用麻油浸上药2~3日,文火煎枯去渣,趁热入蜡成膏。用带线消毒棉球蘸药膏纳入阴道内,隔日更换1次。

外阴瘙痒症

方一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杀虫。用于湿热内蕴之脾虚血少,阴痒。证见阴部瘙痒,白带量多,腰膝酸软等。

【组成】淮山、焦白术、生地、陈皮、茯苓、黄柏、蛇床子、炒枳壳、杜仲、鸡冠花各9克,银花12克。

【用法】水煎服3次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杀虫。用于阴痒,红肿疼痛,渐而剧等。

【组成】

内服方:龙胆草、木通、甘草各30克,车前子、当归、泽泻、生地、白鲜皮各10克,柴胡2克,黄芩5克,丹皮6克,连皮茯苓15克。

外用方:苦参30克,蛇床子15克,大黄、黄柏各12克,黄精10克。

【用法】内服方,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外用方,煎汤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