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桃花得气美人中
14747500000010

第10章 梦江南·怀人·其四

人去也,人去小池台。道是情多还不是,若为恨少却教猜。一望损莓苔。

【却教猜】

从来都是许仙胜白蛇,哪管她有千年的道行?人也好,仙也罢,从你深爱上那刻起,就失去了无边的法力。因此,动什么都别动感情。

这世界上有一味最为无用的物质,与维持生命的空气、食物、水等绝无关联,却又令许多人如醉如痴、如梦如幻、如珠如宝地守护着,不愿意舍弃。

不用我再赘述,便能猜出,这最无用的荷尔蒙产品,就是爱情。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最无用,却又令人放不下,时时刻刻随身携带的东西。因此,也可以说,爱情就是一种精神盲肠,对身体虽无什么作用,进化了数亿年,却仍然没有淘汰掉。一旦发作犯病,不受一番疼痛是不能够割除掉的。

《梦江南》,原名《望江南》,其他名称还有《忆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望江梅》等,原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据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在那月满怀的凄清之夜,那个伟岸的男人独自在月下徘徊,看云起云涌,看缺月如钩,可那莲脸嫩体红香的佳人,却已阴阳两隔了,令人好不伤感,发出了“圆缺几时休”的感叹。

真不敢相信,这首《望江南》竟然出自叱咤风云、斗奸党、除妖魔的晚唐名相李德裕之手,而且是为他出身卑微的小妾谢秋娘所作。在李德裕写下此首《望江南》之前,词林中并未有这一曲牌,它是李裕德因谢秋娘而创,从这一斑可窥出李郎情深几许。

想必,那位叫做谢秋娘的女子定然长得花容月貌,歌喉甜美如莺啼,舞蹈轻盈赛飞燕,才引发了英雄李德裕的满腹柔肠,一腔思念。

无情未必真豪杰,多情何尝不丈夫?最令人欣赏的,就是这种男人——侠骨深处,藏着柔情似水。在铮铮的铁骨里,流淌着深情的血液。这种男人,是天下女人都想嫁的。但这种男人,却是一万年也难以出一个的,只有文学作品里还小面积零星地存在。遍翻书帛,可以与李郎相媲美的男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有金庸老爷子笔下的乔峰了。

总感觉,操笔杆子的文人爱情,没有戎马倥偬的马背式男人和能文能武的综合型男人的爱实在。历史上“多情女子负心汉”的剧情,总喜欢在“才子”与痴情小女子身上上演。

元稹与莺莺之恋,元大才子不仅舍弃了莺莺,最后还厚颜无耻地将这段旧情写成书来褒扬自己,贬斥莺莺。元稹是第一位出卖隐私赚取眼球和知名度的前男友。看来靠出卖隐私来出名,并非现在社会才有的怪诞现象。“一脱成名”这个词的鼻祖,应该是元稹。如果元大才子生在现在,莺莺或许就是第二个“兽兽门”,或“艳照门”的受害者。

司马相如,为了追求卓文君,使出了吃奶的劲头。功成名就包养了二奶后,就想将大奶一脚踢开。还好,大奶卓文君比他更有壮士断腕的魄力,使这位至贱男才蓦然回了头。

自诩为文人雅士的男人,最擅长玩弄文字技巧,随口开出空头支票。真到兑现时,就会大打折扣,完全缩水蒸发掉也不无可能。

柳如是用了《梦江南》这个词牌来追忆旧情,有自比谢秋娘的含意,希望得到陈子龙的一腔怜爱。就算她真如秋娘般花凋叶落,也心甘情愿。

无奈,李德裕只有一个,谢秋娘也只有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男人的泪总是更能让人动容,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柔软,继而引起更多的同情。而男人的深情,就更了不得了,简直是山崩地裂催人泪下的旷古绝代。古今中外,就那么几个痴情男人,总被人们挂在嘴边津津乐道地传诵——比如,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王子,因爱而亡的梁山伯公子,就连公公扒灰强娶儿媳的唐玄宗似乎也被人说成“情圣”。可见,男人一旦有那么丁点的“情根”,是多么了不得的事情。

在男权社会里,男人们总得举着道德的放大镜找寻“道德楷模先生”,为自己推出个模范人物来代表自己才行。李德裕为谢秋娘写下《望江南》而被推广成深情的经典珍藏版,也就不足为怪。

江南,繁华似烟,风景宜人,本就是一个酝酿爱情、产生爱情、发展爱情、盛开爱情,令人惊艳的地方。人们无不向往之,才“梦”、“忆”江南。

自李郎为词林添了《梦江南》这一词牌新丁后,它就被广大痴情男女拿来当作追思爱情的红豆。

与李德裕同一时代的刘禹锡的那首《忆江南》也是千古的绝唱版。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刘郎用拟人的手法,不写人惜春,却从春恋人着笔。杨柳依依,丛兰洒泪,写来婉转有致,耐人寻味。最后,以惜春收束全词,更增添了抒情色彩。读完整篇,才知那谜面其实逶迤在那里许久了,只待最终的那“独坐亦含颦”。如同一部开放式结尾的电影,剧终,只是一只青花杯灿然地一地碎裂,让你凭空去猜测:是怎样的情在牵动着那个美丽的洛阳少女,让她如同一株幽兰般,独坐着,微蹙眉头,我见犹怜?

“人去也,人去小池台。道是情多还不是,若为恨少却教猜。一望损莓苔。”

据陈寅恪先生于《柳如是别传》记载:“‘一望损莓苔’,离去南园之意。刘文房《寻南溪常道士隐居》诗:‘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见《全唐诗》第三函《刘长卿》二)‘南溪’即‘南园’也。‘道是情多还不是,若为恨少却教猜’者,言其离去南园,可谓非多情。但若以为于卧子有所憎恨,则亦未合。”

小池台,虽未见得就在南园之内,但柳如是既伤感、又怀念的感慨是千真万确的。

纵观柳如是那具柔软的女儿身里,包裹的是一颗自由不羁的灵魂。她喜欢儒服素冠行走在男人中间,高谈阔论,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如果她有一着一颗甘愿受束缚的心,说不定,她与陈子龙那段感情就会春花秋实,而非有花无果。在三纲五常的道德象牙塔下,女人追求自由有点不太现实,纵然陈子龙再爱她,也会望却不前,甚至产生转身离去的想法,并不奇怪。

可见,陈子龙鼓励柳如是走出青楼,走到男人中间去,和他们一字并肩谈古论今只是“叶公好龙”式的。一旦她真的要向自己索取那半边天时,他给她的,却是一个背影。

陈子龙的华丽转身和退却,将柳如是的世界关在了背后。爱情是有阶级的。爱得深一点的,是被统治阶级;爱得浅一点的,是统治阶级。

爱情死亡以后,人分三种:愚者多怨,把被负、被伤、被弃的憾、恨、怒,化为逢人便说的故事,若有雷同,绝对共鸣。仁者不言,保持缄默,是自我尊重的表现。智者不记,唯有淡忘,才能在大悲大喜之后炼成牵动人心的平和;唯有遗忘,才能在绚烂已极之后炼出处变不惊的恬然。

柳如是与陈子龙的爱情,收得无迹可求滴水不露。他们的革命爱,仿佛真的被同志情所替代了。

在松江时,对柳如是有好感的,并非只有宋徵舆和陈子龙这两大杰出青年,还有另外一位神仙佳公子———李待问。李待问,字存我,工文章,善书法,其书法号称“压倒董其昌”。柳如是曾拜他为师,书法大有长进,两人情谊颇深。

客来何所贻?贻我菖蒲石。菖蒲皆九节,石是珊瑚色。怀之有怿梦,灼灼同心臆。金闺自流耀,馨香难雕刻,持此歌白纻,逶迤鸾照日。

在这首《客从远方来》中,柳如是将李待问比作“菖蒲石”,菖蒲石是象征纯洁友谊的石头,柳如是这一招,是在试探李郎——你对我真的只是一瓶友谊的纯净水,还是富含其他感情成分的矿泉水呢?可惜,李待问这只呆头鹅,没有领会其中的意味。当时围在柳如是身边的精英太多,谦谦君子李待问始终没敢突破情之围城,与她保持着“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安全距离。只到最后分别,才悄然送她一枚刻有“问郎”两个字的玉章。柳如是明白这呆头鹅是点化不开了,只好将这枚玉章小心珍藏着,十多年后又归还了他,因为,她已经做了钱谦益的尚书夫人。

李待问,是一个将爱情埋在心间,温暖成琥珀的男人,值得女人珍惜一生。只是,在爱情争夺战中,勇敢地冲锋陷阵,比被动地防守、或守株待兔,要事半功倍许多。

男人的爱,要让女人听见。

李待问对柳如是的那段情,就像提琴上的最后一个和弦,渐弱了,然后,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历史的笔锋总是随时会来个华丽的转折。崇祯十一年,在归家院的柳如是,突然出现在杭州西子湖畔。从盛泽到杭州,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如果明末的官道是高速公路的话,四个轮子的马车狂奔,时速最快不过三十公里,从盛泽到杭州也要三四个小时才可以到达。柳如是不惧人困马乏赶到此,是因为另一个人已经在这里了。

自崇祯八年,柳如是和陈子龙分别之后,三年来,这是他们首次相见。这三年中,沧海桑田,陈子龙已考取了进士,同时外放做官,因继母病逝,在家守孝时去余杭拜望恩师,路经杭州。旧情人相见,自是感慨万千。对于文艺青年陈子龙和柳如是来说,当然会写下不少小资情调的诗,可是在柳如是的第一本诗集《戊寅草》里,只有五首诗是在杭州这段时间所作的,未免有些奇怪。

细推之下,就不为怪了。此时陈子龙已是“官员”身份了。明法律规定,官员严禁狎妓。就算此时有诗作,为了前情人的仕途,柳如是也不会把它们刊印出来,授人以柄。

如果说三年前在松江时,陈、柳之不能厮守终身是因为陈的妻子反对和家庭经济出现了危机,三年后,状况则大有不同。此时,陈子龙已混迹官场,家庭经济出现好转,他在家里的地位也大有提高。他想堂堂正正把柳如是娶回家,已不是什么难事。可是,他却始终没有开这个口。可见,陈对柳的感情,把玩大过于爱,根本就没有想娶她的意思。

如果说恋爱是散文的话,婚姻就是小说。小说当然要比散文世故得多,不然不会有红尘滚滚白水青菜柴米油盐。这点从陈子龙与柳如是分开后另纳家世清白的两房小妾就可以看出,他对柳如是的感情,只是想要一个可以上床的红颜。红颜可以是别人的老婆,可以是卖春的妓女。而居家的女人,必须是他人没有染指过的。

可见,男人对那层薄膜,有着变态的嗜好。可见,女人的失足,是不能让男人晓得的。就算失了足,也要修补完整,用假面去赢得幸福。因为,这世界上,最虚伪的男人,只配拥有虚假的贞节。

毕竟,柳如是曾是陈子龙心头的胭脂痣。毕竟,柳如是不是霍小玉,他陈子龙也不是一万年才可能出一个的极品男人李益。对她,他始终有一份愧疚。于是,他决定利用赋闲的这段时间,主持编撰柳如是的第一本诗集《戊寅草》来偿情债。

这段原汁原味的情感,到这时候,已经变成兑水的酒,淡而无味了。陈子龙亲自为《戊寅草》撰写了长序“……然余读其诸诗,远而恻荣枯之变,悼萧壮之势,则有曼衍漓械之思,细而饰情于潴者蜿者,林木之芜荡……则有寒澹高凉之趣,大都备沈雄之致,进乎华骋之作者焉……”在序中,陈子龙不吝墨宝美词,洋洋洒洒赞扬柳如是的才华。

反正只是夸夸人,又不会掉块肉,又不是娶她回家,还可以哄哄她开心,何乐而不为呢?陈子龙的序,是用华丽的词藻在文学的T型台上作秀。柳如是原本清水出芙蓉的文字,被涂脂抹粉的序娇艳了,令原来的婀娜走了样。

抱着破镜重圆的期望而来,带着覆水难收的失望而去。此次杭州行,柳如是万般怅然地离开了。

烟苞衰柳馀晴媚,日蔼江篱落照黄。

在《秋尽晚眺》里,20岁的柳如是发出了衰柳残照的感叹。此时,她剩女恨嫁的心思更重了。

但春花秋月,冬去春来,都是自然规律,谁又可以轻易改动?正如电影《胭脂扣》中的台词那样: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

爱情,并无想象中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