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开普勒把小扇形换成为小三角形以后,小三角形面积的和,就是圆面积的近似值了。小扇形越小,相应的小三角形也越小,它们相差得也越小。这样,小三角形面积的和,也就越接近圆面积了。
在细分圆的过程中,小三角形面积的和组成了一个无穷数列,圆面积就是这个无穷数列的极限。
卡瓦利里用“不可分量”的方法求面积和体积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同样可以用极限把它说清楚。
巧妙的方法
极限和无穷小紧紧相连,是无限过程的结果。要是把极限比做一曲动听的交响乐,那它的每一个乐章,都离不开无限这个主题。
π等于多少
π等于多少?
你回答:π等于3.1416。
3.1416是π的近似值,π的精确值等于多少?
你回答:π是一个无理数,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因为无限而又不循环,所以需要没完没了地写下去,并且永远也别想把它写完。
答得很好。既然π的值需要没完没了地写下去,永远也写不完,你怎么知道π一定存在呢?
你问道:这……这是什么问题呀?
这个问题很重要。看来,你还没想到过这个问题。
整数和分数的存在是不容怀疑的。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成分数,它的存在也是不容怀疑的。一个永远写不完、又没有循环规律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怎么能肯定它的存在呢?
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实在有认真研究的必要。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胡同里捉鸡
不知谁家的鸡跑到胡同里来了。
忽然,从一家院子里跑出来了一个小男孩,他想捉住这只鸡。只见鸡在前面,一会儿快跑,一会儿慢走;小男孩一个劲在后面追,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捉住鸡。
这时候,从胡同的另一头,走来了一个小女孩,两个人一人把住一头,一步一步地逼近鸡。当两个小孩碰面的时候,鸡无处可逃,终于被捉住了。
小胡同里捉鸡启发了我们。如果把数轴当作一条小胡同,把π当作跑进胡同里的鸡,看看我们能不能用胡同里捉鸡的办法,去捉住π这只鸡。如果能够捉住,当然就可以肯定π的存在了。
在捉π的时候,我们通过圆内接正多边形和外切正多边形,可以不断地算出π的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用这两串数把π夹在中间:
3<π<4
3.1<π<3.2
3.14<π<3.15
3.141<π<3.142
…………
如果把这两串数值画在数轴上,我们会发现这两串数越来越靠近,就像两个小孩从胡同的两头,一步一步地逼近鸡似的。既然两个小孩碰面的时候,鸡被捉住了;那么,这两串数“碰面”的时候,就应该能捉住π。
数学上已经证明,用捉鸡的方法,在数轴上捕捉实数时,一定能捕捉到一个,绝不会叫你扑空。
对于任意给定的无穷数列
x1,x2,x3,…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两列有共同极限的无穷数列:
a1,a2,a3,…的极限为M,
b1,b2,b3,…的极限也为M,
把所给的数列夹持在这两个数列之间,即
a1≤x1≤b1,a2≤x2≤b2,a3≤x3≤b3,…
那么,所给的数列一定也以M为极限,即
x1,x2,x3,…的极限为M。
这个确定极限存在的方法,是用已知去逼近未知,用处广泛,十分重要。
死胡同捉e
e和π一样是一个无理数,一样很有用。
e是怎样得到的呢?原来人们在研究无穷数列
(1+11)1,(1+12)2,(1+12)3,…(1+1n)n,…时,证明这个数列肯定有一个极限存在,可是这个极限的数值等于多少呢?
观察这个数列的变化规律:
(1+11)1=(1+1)1=2
(1+12)2=(32)2=2.25
(1+13)3=(43)3=6427≈2.37
(1+14)4=(54)4=625256≈2.44
……
这个数列的数值从第一项起,一项比一项大。但是,不管你怎么往下算,它的数值永远小于2.8。这就好比在一条死胡同里捉鸡。
在死胡同里捉鸡,就不再需要两个小孩了,只要一个小孩就可以把鸡捉到。2.8就好比是胡同里堵死的一端。这个数列的极限,就好比是要捉的鸡;一项一项的数值,就好比是步步逼近鸡的小孩。当鸡跑近胡同的一头,无处可逃时,也终于让小孩捉住了。
人们就是用类似死胡同里捉鸡的方法,去捕捉这个极限,发现它是个无理数。数学家用e来表示它,e=2.718281828459045…在数轴上捕捉实数,当发现一端是“堵死”的时候,只要从另一端步步逼近就可以了。
电工找断线
在具体使用两边夹逼的方法时,怎样才能找到两串数,由两边来逼近所求的值呢?使用较多的是“二分逼近法”。电工找断线,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电线AB,不知什么地方断了。请来电工,他首先找到AB的中点C,测试一下,如果AC之间通电,断线肯定在BC中间;如果AC之间不通电,那一定是AC中间断了。假定是AC中间断了,他再找到AC的中点D,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断线是在AD之间,还是在DC之间。假定是DC之间断了,他再找出DC的中点E。这样一次一次地测试,测试的电线一次比一次短,经过几次测试,就可以把断头找出来了。
电工寻找未知点,总是把断线一分为二,然后步步逼近。现在,我们用二分逼近法来捕捉无理数3:
因为12<3<22,
所以3必然在1和2之间。
找到1和2的中点1.5,
因为1.52=2.25<3,
所以3必然在1.5和2之间。
再找到1.5和2的中点1.75,
因为1.752=3.0625>3,
所以3必然在1.5和1.75之间。
这样继续下去,范围越来越小,所得到3的近似值,也就越来越精确了。
当然,根据需要,采用别的分法也可以。
逼近曲边形
由曲线OB的端点B,引垂直于OX轴的直线BA,得到一个曲边三角形OAB。怎样求曲边三角形OAB的面积呢?
乍一看去,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因为没有现成的公式可用。要是我们采用小孩捉鸡的方法,去逼近曲边三角形OAB,很快就可以把它的面积求出来。
先把OA分成四等份,假设作出三个小矩形1,2,3。我们用这三个小矩形面积的和S3,来代替曲边三角形OAB的面积,相差的就是其中的斜线部分。S3可以计算出来:
S3=1+2+3=A1B1×A1A2+A2B2×A2A3+A3B3×A3A=OA4×(A1B1+A2B2+A3B3)。
你可能会想,这样近似代替的误差不是太大吗?的确太大了,但是可以想办法使误差小一些。方法是把OA多分几份,比如分成十等份,作出九个小矩形。用九个小矩形面积的和S9,来代替两边三角形OAB的面积,这时相差的面积就小多了。
我们如果再多分下去,分得越多,相差的面积也越小。也就是说,所有小矩形面积的和,与曲边三角形OAB的面积越接近于相等。你看,在无限等份过程中,所有小矩形面积的极限,就是曲边三角形OAB的面积了。
在一般情况下,当我们还不知道另一边是不是“堵死”的时候,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应该从两边去逼近它。求曲边三角形OAB的面积,也可以用两边逼近法如图。
当我们等分OA的份数越来越多时,里面小矩形面积的和越来越大,外面小矩形面积的和越来越小;当里外“碰面”的时候,就捉住了曲边三角形OAB的面积这只“鸡”。
神秘的无限
在极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一门十分重要的数学分支叫做微积分。它专门和无限打交道。
在一般人看来,无穷、无限就是没完没了,没有尽头,没有止境。过去,有人把无限看成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东西;也有人把无限看成是崇高的、神圣的东西。诗人哈莱曾写诗颂扬无限:
我将时间堆上时间,世界堆上世界,将庞大的万千数字,堆积成山,假如我从可怕的峰巅,晕眩地再向你看,一切数的乘方,不管乘千来遍,还是够不着你一星半点。
也有人觉得无限是不可理解的。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曾经为无限苦恼过。他说,无限像一个梦,一个人永远看不出前面还有多少路要走。看不到尽头,尽头是摔了一跤或者晕倒下去。但是,尽管是摔了一跤或者晕倒下去,也不可能到达无限的尽头。
微积分恰恰是运用这种被看作是不可理解的无限,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数学方法,为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十分宝贵的贡献。
现在,微积分这棵参天大树,已经是枝叶繁茂,果实累累,正在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惊人的预言
自牛顿和莱布尼兹创立微积分到现在,已经三个世纪了。恩格斯说: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什么像17世纪下半叶微积分的发明那样,被看作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
下面,讲几个早期的例子,看看微积分是怎样推动自然科学向前发展的。
地球的模样
18世纪的欧洲,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有一点扁,是一个扁球体。地球是怎样扁法的呢?在那时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学派。
一派是以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卡西尼为首的法国科学家。他们根据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宇宙学说,认为地球在南北两极是伸长的,像一个直立的鸡蛋。但是,牛顿利用力学原理,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对地球的形状进行了计算,算出地球的形状在两极是扁平的,扁平率为1230。这就形成了另一派。两派争论激烈,谁也说服不了谁。
为了让事实作出回答,1735年,法国巴黎科学院同时派出两支测量远征队,进行大地测量,以便判定谁是谁非。一支测量队到南美秘鲁的别鲁安,另一支测量队到北方的拉普兰德。测量的结果,表明了地球是扁平的。
地球扁平形状的确定,是牛顿力学的胜利,也是微积分的胜利。
哈雷的功绩
彗星是一种特殊的天体。它有一颗明亮的彗头,拖着一条美丽的彗尾。在很长的时期里,人们不了解彗星是什么东西,以为它在天上一出现,地上就要发生大灾大难。
科学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是反对迷信的。1682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那一年出现的一颗彗星进行了计算,又整理了从1337年以来有关彗星的记录。他根据微积分计算出来的结果,宣布这颗彗星在1758年还要回来的。
1743年,法国数学家克雷罗,考虑到木星和土星对这颗彗星的影响,用微积分重新进行了计算。克雷罗指出:这颗彗星由于受木星和土星的影响,将不在1758年,而是在1759年再一次出现。到了1759年,这颗美丽的彗星果然又一次出现在夜空中。
这颗彗星的按期出现,证实了哈雷预言的正确,为了表彰哈雷的功绩,后来,人们就把这颗彗星叫做“哈雷彗星”。
在我国史书上,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最早和最完整的记载,第一次是在公元前611年。
把数算错了
细心的科学家有时也会算错数。根据推算,哈雷彗星将于1910年再一次出现。可是,因为在计算哈雷彗星轨道时算错了数,他们曾预言在1910年,哈雷彗星会与地球迎面相撞,一起毁掉。于是,教会乘机大作文章,说什么1910年是“人类的末日”。有的人害怕地球与哈雷彗星相撞,赶忙卖掉财产,吃喝玩乐之后,跳楼自杀了。后来科学家发现轨道计算错了,又重新进行了计算,结果是地球并不会与哈雷彗星迎面相撞,而只是穿过哈雷彗星的尾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人造谣说哈雷彗星的尾部是由剧毒气体组成,人类即使不被哈雷彗星撞死,也会被剧毒气体熏死。有人出主意,让每家准备好大水缸,装好水,等哈雷彗星一到,人立刻钻进水缸里去。还有的药店,兜售什么“彗星药丸”,说吃了就可以不被毒死。
1910年,人们怀着紧张的心情,等来了哈雷彗星。可是,除了看见美丽明亮的哈雷彗星外,全世界安然无恙。
根据计算,哈雷彗星下一次将于1985年末出现。
发现海王星
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由里往外数,最外面的三颗,依次是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这三颗行星,因为离地球越来越远,不容易看到,所以一个比一个发现晚。
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用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在研究天王星运行轨道时,发现实际观察的轨道,与根据力学原理,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计算出来的轨道不相符合。这是为什么呢?当时就有人预言:在天王星的外面,可能还存在着一颗尚未发现的新行星。可是,在无边无际的天空,到哪儿去找这颗新行星呢?
64年过去了。到了1845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系学生亚当斯,根据力学原理,利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进行了一系列困难的计算,算出了这颗新行星的轨道。这年10月21日,他把计算的结果,寄给了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艾利,可惜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人用望远镜去寻找这颗新行星。
比亚当斯稍晚,法国巴黎天文台青年科学家勒威耶,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计算了由几十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算出了这颗新行星的轨道。1846年9月18日,勒威耶写信给当时拥有详细星图的柏林天文台的伽勒。他在信中写道:“请你把你们的天文镜指向黄经326°外的宝瓶座内的黄道的一点上,你就将在离此点的1°左右的区域内,发现一个圆面显明的新行星。”伽勒于1846年9月23日夜间,就在离所指点相差52′的地方,发现了这颗新行星。人们给它取名海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