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旅游文化
14744200000016

第16章 旅游聚落文化(5)

二、特色城镇聚落的主要类型及特色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特色城镇聚落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地域和景观风格成为划分特色城镇聚落的主要依据。

(一)按其所属地域划分

1.北方古镇

北方古镇,以山西、山东、河南等地为代表。其主要风格体现在封闭性、等级性、坚固性和审美性等几个方面。例如,山东省栖霞城北古镇,主要建筑代表是胶东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裔居住的牟氏庄园。这座庞大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年),终建于20世纪初,其设计布局、建造工艺以及居住分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鲜明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制度下的思想政治和民俗文化。

2.南方古镇

南方古镇多分布在四川和重庆一带,其风格极具巴蜀韵味。龚滩镇是乌江连接重庆的黄金口岸,也是崇山峻岭中保存完好的一座千年古镇,有“重庆第一历史文化名镇”之称。龚滩千年古镇最具特色的便是吊脚楼和青石板铺就的老街古巷。从1700余年的风雨沧桑中走来的龚滩古镇,建筑格调独具魅力,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展示出璀璨夺目的历史画卷。2000米长的石板街青幽如玉、蜿蜒崎岖,盘亘在乌江东岸,悬空托起气势恢弘的土家吊脚楼群,国画大师吴冠中曾写道:“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其著名国画《老街》便诞生于这个地方。

而主要分布在湖南和贵州的湘黔古镇,其风格体现为清秀灵逸。以贵阳青岩镇为例。贵阳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层层岩石堆垒,突起处即为山。山多石便多,石又厚厚薄薄,逐一分层,使用极为方便。因此,贵阳城郊民居多以石片当瓦、石块垒墙。大石屋连着小石屋,青苍苍一片,是当地山乡一道特别的风景。青岩镇依山傍岭,城门城墙全用石头建造而成。

(二)按其景观风格划分

1.徽派风格

徽派风格以安徽和江西为代表。徽州村镇受多种因素影响,地理环境、风水追求和观念意识都对村落布局产生了影响。其中风水追求和观念意识又作用于地理环境因素之上,形成徽州村落布局特色。其代表古镇有婺源等。

2.水乡风格

水乡风格古镇以浙江和江苏为代表。这个区域的特色村镇小巧精致,所谓“人家尽枕河”。其典型代表古镇有乌镇和周庄等。

3.南诏古文化风格

南诏古文化风格的古镇主要分布在云南一带。由于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融,这里形成了特有的古镇风貌。如云南的和顺古镇就是典型的代表。和顺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4000米处,四面火山环绕,湿地、龙潭、峡谷,鹭鸶、野鸭、老牛,梅花、茶花、稻花,造就了恬静的世外桃源。600余年来,以中原文化为主流的和顺,兼收并蓄,成为了中华文明与南亚、西方交融的窗口。2005年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中,和顺以独特的六大魅力——面向南亚的第一镇,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西南丝绸古道上的最大侨乡,6000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征服了由全国一流专家组成的评委团,入围全国十大魅力名镇并荣获唯一的年度大奖。

三、特色古镇的文化体验

1.一座古镇一首诗:南浔

南浔镇是江南水乡名镇之一,也是驰名中外的“辑里湖丝”的故乡,文化悠久,人才辈出,风景优美。现总面积34.27平方千米,其中镇区为3.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4万多。

南浔早名浔溪,后称南林。自南宋淳祐末年(1252年)建镇,改名南浔,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明万历至清代中叶为南浔经济繁荣时期。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南宋时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南浔之所以一跃成为江浙雄镇,主要是因为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万历至清中叶,所产的辑里湖丝闻名遐迩;近代史上,辑里湖丝在全国出口贸易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附近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织绸”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据《江南园林志》记载,“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为江南所仅见”。历史上南浔镇上出了一批靠经营蚕丝发迹的大贾巨富。在清代时南浔人根据当地人家财富的多少,以动物形体大小形容为“4象8牛72黄金狗”,财富在1000万银两以上为象,100万银两以上为牛,30万银两以上为狗。所以南浔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罕见的巨富之镇。

南浔名胜古迹众多,名列浙江省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之首。自然风光浑然天成,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般的神韵。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绝。南浔是“中国名人第一镇”,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就出了进士41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江南水乡自然风光造就的南浔古镇,记录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沟通,也反映了现代文化的发展轨迹。

南浔是江南古镇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依河成街。多少年过去了,它基本上完整地保存了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在江南这片柔美的土地上,它宛如一颗镶嵌在江南湖畔的明珠。不由得让人想起元代名句:“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这颗江南明珠是都市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远离都市喧嚣的宁静。

2.离世博最近的江南古镇:西塘

西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它作为江南水乡的典范,有着原生态的水乡文化、便利的交通优势等特色,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上千年的古老建筑文化和人文习俗,并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2003年11月,它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早在春秋战国时,西塘就是吴越相争的交战处,故又有“吴根越角”之称。唐开元年间西塘有了村落,宋代形成集镇,明清时期西塘成为一个热闹繁华的集散地,现在所保留的建筑绝大部分是那个时期留下的,所以,专家们把西塘形象地概括为“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

西塘,以千年古镇而著称,不仅完整地保存了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大片明清建筑群,更是继承了传统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目前,古镇里的居民还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廊棚下老人晒着太阳拉拉家常;俏丽的女子拎着水桶,款款摆摆地到河边浣洗;有人在窄窄的弄堂里走过,转过身又不知在哪里消失了,偶尔隐隐约约从弄堂里传出清悠婉丽的越剧声;西塘人多舞文弄墨,爱养鸟种花,西塘人都爱杜鹃花,家家种、户户栽,品种多、名品多。西塘这座人文历史古镇,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个供专家研究“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基地、艺术家描绘“江南水乡风貌”的净土、游客尽情享受“江南水乡风情”的胜地。

3.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乌镇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接江苏吴江县,在两省三市交界处。

乌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的水乡古镇。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唐代即为小镇,距今已有1300年的建镇历史。这座小镇在历史上曾经出过64位进士、161位举人。现代中国的文学巨匠——茅盾,也诞生在这个小镇上。乌镇虽历经千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观。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揭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4.岭南文化古镇:赤坎镇

赤坎古镇位于广西省江门市辖的开平市中部。赤坎镇主要由司徒族人和关族人兴建,距开平中心城区12千米,有35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有浓郁岭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潭江横贯全镇,总人口4.8万人,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共7.2万人,是著名的侨乡,境内保留有大量的中西合璧式的华侨建筑。

当年,移民欧美的赤坎华侨,从国外带回建筑图纸,采用进口的建筑材料,结合本地建筑艺术,在这里建成了大批商铺式的楼房,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群。这些建筑楼顶造型丰富,墙面装饰也多种多样,有的融合了西方装饰风格,有的采用岭南特色的佳果与吉祥纹饰。

在赤坎镇有近600座的骑楼,总长约3000米。在窄窄的街道两旁,一幢幢房子好像长了脚,被柱子架在半空。再仔细看,底层的房子似乎往里掏空两米左右。骑楼是侨乡人将西洋建筑和岭南建筑结合的产物,据说当时人们为了充分运用马路空间,同时又针对南方潮湿多雨、炎热高温的气候特征,于是在马路两旁搭建起两三层的砖木混合结构的骑楼式楼房。

赤坎骑楼连绵成一片,比较集中的是在堤西路、堤东路、中华路、牛圩路等几个路段,几乎均是同一色彩的骑楼群。堤西、堤东路是最气派的骑楼街,构造也极为讲究,绝大部分是一楼一顶,各式的西洋屋顶壁面后是传统中式“金”字型瓦顶。有的骑楼高达三层,长达四五十米,气势不凡。如此大规模的骑楼群在广东的小镇中非常罕见,足以印证其当年的繁华。

赤坎镇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两座家族图书馆,司徒氏图书馆位于堤东路,1925年建成。整体建筑具有比较鲜明的葡萄牙建筑风格。其后,关族人不甘落后,于1925年成立了关族筹备委员会,邀请了香港一家建筑公司承建关族图书馆,并在1931年落成。两家大的家族图书馆为赤坎镇人开启民智、提高文化水平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古镇古村落往往见证了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历史,包括文明史、经济史等。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中国3000年的农业文明史。古镇古村落是民族文化的源头根基,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信息和历史演变的密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各种历史信息的真实遗存,其意义不仅在于对文化遗产的抢救,更在于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持续建设。

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总称聚落,包括、和乡村聚落等。

2.历史文化名城大致可分为类、类、类、类、类、类、类七种类型。

3.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

4.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和石雕工艺精湛。

5.镇是江南水乡名镇之一,也是驰名中外的“辑里湖丝”的故乡,文化悠久,人才辈出,风景优美。

二、单项选择题

1.聚落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资源

D.交通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B.原始的氏族形式的居住地被称为聚落

C.欧洲是世界上没有乡村,只有城市的地方

D.亚洲相对落后,所以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村落

3.下列属于城市聚落景观的是()。

A.农田

B.牧场

C.池塘

D.高楼

4.关于影响乡村聚落分散与集中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的支配

B.住宅形式的不同

C.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

D.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5.下面有关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聚落即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C.聚落是一种地表上的人文景观,受该地地理环境影响

D.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三、复习思考题

1.请简述聚落景观的特点。

2.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呢?

3.如何结合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来进行现代城市的开发和保护?

4.城镇聚落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实训拓展

实训内容通过对福建土楼的了解,分析地域对聚落产生的影响实训目的掌握聚落产生的条件;

体会聚落文化与中国农耕文化的关系实训准备阅读理解相关聚落文化的内容,做好理论知识的准备;

通过网络或图片了解一些聚落的类型和产生的背景实训过程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分析讨论以上实训任务,初步形成对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的认识;

形成小组结论,相互进行交流实训地点教室、实训场所、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小结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实训报告实训作业尽可能多地实地考察各种类型的聚落景观,写出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