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我与沟通(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14741800000014

第14章 人格,做人的魅力所在(1)

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格的力量,是最可靠的事业资本,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在自己的生命中,应当有着宝贵的人格和自尊。高尚的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任何代价也不能买去。把我们的人格铭刻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上,这才是我们生命中最真实的欢愉。要记住,人格比“名”更崇高,比“利”更伟大。

古时,有一位修行极高的老禅师。一天傍晚,他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摆放着一张椅子,上面布满脚印。禅师心下明白,一定又有贪玩的小和尚翻墙出去了。他挪开椅子,一声不响地站在墙角。

过了一段时间,偷跑出去的小和尚翻墙回来、双脚落地时,发现自己刚才踩的竟然是师傅的肩膀,顿时魂飞魄散。出乎意料的是,老禅师并没有对小和尚严加斥责,而是和颜悦色地劝说道:“夜深天凉,快去加件衣服,小心着凉。”小和尚立即羞愧难当。从那以后,他再也不翻墙出去玩儿了。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与其他人发生冲突。当有人在背后恶语中伤你的时候,你是想“以牙还牙”,用同样的坏话攻击他呢,还是泰然处之,保持缄默?当平日的挚友背叛你的时候,你是选择伺机报复呢,还是选择默默承受,宽容他呢?宽容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只有能够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才能达到这种宠辱不惊的境界,同时也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宁的心境。

退一步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万事不要做得太圆满,不妨给自己留点遗憾。

在事业上留点遗憾。干事业如登山,一步一重天,一步一道景,只要不懈登攀,就能不断进步。但登峰造极了,就该走下坡路了,况且,山外有山,峰外有峰,事业是无止境的,人生却是有限的,所以,要量力而行,不必急于求成,不求穷尽到顶,只要尽力而为了,留点遗憾也很正常,相信后人会继承我们的事业,并后来居上。曹雪芹没写完《红楼梦》留下遗憾,彭加木没走完罗布泊留下遗憾,陈景润没有算完“1+1”留下遗憾,但后来者不是都在成功接班,甚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

在情感上留点遗憾。如胶似漆的爱情,固然让人羡慕,但太恩爱的夫妻,太融洽的家庭,天天如此,年年这般,也会让人变得麻木;反倒是那些阴差阳错错过的爱情,失之交臂被引为憾事的姻缘,会使人无限神往,终生难忘,“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试想,如果宝黛婚姻成功,有情人终成眷属,那《红楼梦》还有什么好看的,与街头地摊上的爱情小说有什么两样?如果唐玄宗能与杨贵妃白头到老,那还值得写什么《长恨歌》?

在荣誉上留点遗憾。人不能穷尽荣誉,要适可而止,尽管你很出色,功劳很大,那也不妨让出点荣誉,这或许会有点遗憾,但不要忘了,功高震主,乐极生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荣誉过多也会伤人。我有一旧日同事,生性好强,什么荣誉都争,大小都不放过,闹得心力交瘁,终于积劳成疾,身染绝症。真让人扼腕叹息。

在容貌上留点遗憾。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靓的姑娘,再帅的小伙,脸上都会多少有点毛病,或眼睛小点,鼻梁低点,或皮肤黑点,嘴巴大点,都是白玉微瑕,小有遗憾,大可不必自惭形秽,更不必再去动刀动剪,做美容手术,搞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古代四大美人尚且人人都有缺陷,但仍被称为国色天香;我等凡夫俗子,既不需要以色事人,对容貌又何必苛求,还是身心健康最重要,好脸蛋又不能出大米。

旅游时留点遗憾。游山玩水,景不必看尽,看透,留一两处没有看到,就是下次再来的最好理由。大画家刘海粟曾十上黄山,每次都有新发现,每次都能重新激发创作激情,直到实在年老无力上不去了,还感到留有许多遗憾,此事成了画坛美谈。由此看来,我们匆匆忙忙、走马观花般地看过那么多名胜古迹,正不知留下多少遗憾,只是自己不觉悟罢了。当然,留点遗憾,并非刻意去留,本来能圆满的事,也要故意留点尾巴,那就是矫情了。留点遗憾,就是说要淡泊一点,平和一点,欲望不必太盛,名利心不能太强,有时要去据理力争,不让寸分;有时也要随遇而安,正视、认可那些无法改变的遗憾。正是东坡居士那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懂了遗憾,就懂了人生,遗憾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所以人生不妨时时给自己留一点遗憾。

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前,有一个盲人,他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在夜间出门时,经常会提着一盏明晃晃的灯笼。对此,人们十分的不解。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忍不住上前问道:“大哥,您眼睛看不见,打这个灯笼有用吗?”“有用!有用!”盲人说道:“这是为了让别人看到我,以免在黑暗中把我撞到。”

盲人的聪明聪明之处在于,他懂得从正常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为他人行方便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的利处。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以自己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别人,却很少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去顾及别人的感受。我们总是要求别人太多,反思自己太少,苛责的多,宽容的少。

事实上,我们更需要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一种将心比心的理解。毕竟,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宽容了别人,也就是解脱了自己。

有一个人在沙漠中迷路了,他行走了两天,眼看就要被渴死了,突然他发现了一间破旧不堪的小屋,那人走进屋子,发现了一座抽水机,在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子里有满满的一瓶水,上面还贴着一张已经泛黄的纸条:“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那个人犹豫了起来,在经过了几番思想斗争后,他按照纸条上的去做了,最终那人将水喝足后,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道理却很深刻: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如果反过来想一想,如果那个人当时自私的将那一小瓶水喝掉了会怎么样,在茫茫的沙漠,谁也不知道要走多久才能走出去,光靠那一小瓶水,又能坚持多久呢,最终也许他会死在沙漠里,而且,后来的人也会因为没有水灌进抽水机,而抽不出水来而丧命,反之,不但那个人活着走了出去,而且以后的人也能幸存下来。

读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敌人的飞机俯冲下来,在离上尉不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里,很有可能被炸弹炸死,上尉这时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把那个小战士扑倒在地,然而,当他回头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就在刚才自己站的地方,已经被炸弹炸成了一个大坑。

这两个故事虽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不同,但是,如果仔细地想一想,他们的道理是一样的,他们都是考虑到了别人的处境,从而使自己也逃过了一劫。事实上,我们更需要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一种将心比心的理解。毕竟,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宽容了别人,也就是解脱了自己。

有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长老,向他请教生活与成功之道:“我怎样才能让自己得到幸福,同时又能带给别人快乐呢?”

长老看了看他说:“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

少年想了想,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是这样的吗?”

长老点点头,说出了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在别人不幸的时候,”少年皱着眉头道,“真正用心去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难处,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

长老微微一笑,又说出一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你的意思是让我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要根据别人特点和需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说得很好!”长老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说出了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

想了一会儿,少年遗憾地说:“这句话的意思,我一时还悟不出来。而且这四句话之间也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长老说道。

少年沉思良久,叩谢而去。

无论穷困潦倒,还是春风得意,我们时刻都不要忘了换位思考,想想别人,反思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理解和宽容对待每一个人,才能把敌人变成朋友,把朋友变成手足。

在工作中,面对客户、同事和上司,我们是否具备一种换位思考能力,时刻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思索自己怎样去做呢?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是否都能够像关心自己和亲人一样去关心他们的利益、满足他们的需求呢?所有这些,都直接决定着我们工作的效率和业绩。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我们才能由己度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由此及彼,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摒弃消极情绪

你是否有时会觉得生活乏味无聊,是否间或认为自己不快乐,是否常常询问自己生命的意义何在,不知你曾有过这些悲观的想法吗?若有,偶尔有,这些悲观的想法很正常,但是生活并会不因此而能轻松些。要是你任由消极的思想蔓延,你就会陷入严重的沮丧情绪。但是,你想过吗?只要你能舍弃消极情绪,只要你能从精神困境中超脱出来,幸福快乐就是在自己眼中,天堂和地狱只是转念间的区别。

做人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其次才是想办法克服消极的情绪。这里首先讲一个古代书生赶考做梦的故事。

从前,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墙上种菜不是高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这是一个颇具启发性的故事,因为同样一个梦,不同的解读会造成截然相反的效果,对秀才的心理影响是可想而知的。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重要的是,我们有选择的自由,怎么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就会获得一个怎样的心境,成就一段怎样的人生。

在太平洋的一个岛屿上,这天来了两个分别属于英国和美国的皮鞋厂的推销员,他们在岛上分头跑了一圈,发现岛上竟无人穿鞋,于是第二天分别给工厂发了电报,英国推销员的电文说:“此岛无人穿鞋,我于明天飞返。”而美国推销员的电文却是:“此岛无人穿鞋,皮鞋销售前景极佳,我拟驻留此地。”

第二天,英国推销员飞离此岛,美国推销员则留下来张贴“广告”。他的广告没有文字说明,只是画着一个当地人模样的壮汉,脚穿皮鞋,肩扛虎、豹、狼、鹿等猎物,威武雄壮,煞是好看。当地的土著看了这张广告,纷纷打听在哪儿能弄到那广告画面上的壮汉脚上穿的东西,于是美国推销员所推销的皮鞋逐渐打开了销路。

上述故事中的英国推销员为什么没有成功?答案是很明显的,那就是缺乏良好的心态,囿于常人的定向思维,为什么没有想到去改变岛上居民的习惯呢?为什么看到无人穿鞋后那么失望地离开呢?这就是消极情绪在作怪,人们往往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哪怕与自己的猜测与期待就会抱怨牢骚一通,而不去想事情的反面看一看,把情况往好的方面思考,以转变糟糕的境况。美国推销员就是好样的,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他一个转念,就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可行化了,可以想见他将拥有多么大的一个新市场和多么源源不断的倾销地。转变心态,摆脱消极思想,从而开辟了市场,打开了销路。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国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上,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尔马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