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生活与生态(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14741700000017

第17章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低碳生活(4)

实施绿色包装势在必行

实施绿色包装是我国包装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绿色包装日益成为发达国家普遍应用的一种新型包装方式,环境友好和健康有益成为世界各国包装业的普遍共识。实施绿色包装,可以极大程度地助推我国印刷业实现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的目标,改善与提高我国包装业的环境保护水平,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实施绿色包装是我国实现由包装大国迈向包装强国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我国包装业所面临的集约化程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实施绿色印刷,就是要充分利用“绿色”这个手段,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大中型环保包装材料企业,引导其通过技术升级达标,跻身强企之列;而对那些污染严重的落后包装材料企业,通过不断扩大绿色包装的品种将其淘汰出局,从而最终实现包装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加快我国由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的迈进步伐。

绿色低碳生活小窍门——绿色办公

绿色办公是指在办公活动中使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产生、排放,可回收利用的产品。它是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升油、每一件办公用品。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其实可以用很多废旧的东西重新组合,或改装,会为你的生活增添很多情趣。

采购办公室用品时,选择耐用品,而不是那些便宜的用几次就坏的商品。购买家具、电子产品时尤其要注意;按需订购,最好不要剩余。

购买大包装的办公用品,不要购买小包装的同类商品。

购买能够重复使用的商品,比如,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水杯和碟子,而不是购买很多瓶装水或一次性水杯。鼓励员工自带餐盒和水杯。

不要随便打印电子邮件,就让它以电子的形式存在吧;如果必须打印,可以删掉邮件签名和长长的邮件链条,也就是之前反复回复和转发的邮件,只打印需要的内容。

如果确实需要打印文件供多人阅读或签字,可以打印一份,然后附上一个签字表格,每人传阅后签字,而非每人打一份。

考虑是否需要定期“更新”个人物品,比如手机、汽车——如果还能使,就不要买新的。

鼓励员工出差时自带洗漱用品。自己的沐浴液、洗发水往往比酒店的要好用哦。

组织会议活动时,要求酒店不要使用塑料瓶矿泉水,而使用水杯,让服务员加水。如果不得不适用塑料瓶水,考虑使用本地生产的产品。

重复使用

把不想要的办公用品转卖交易给旧货商店、或赠送给社区、学校、慈善机构,而不是当成废品扔掉;重复使用包装材料:例如,玻璃容器可用来插花,美化办公室环境;可以在公司内部重复使用信封,用过的信封可以用来装发票、便签等;将废纸用作草稿纸尽可能采用双面打印,非正式文档使用单废纸(用过一面但另一面还可以使用的纸张)就够了;可以制定一个打印机或制定一个纸盒专门放单面打费了的纸。

办公室可购买笔芯,签字笔用完后不用整支笔都扔掉,而是换笔芯。出差住酒店,不用每天更换床单和毛巾。酒店一般也有相关的提醒。

回收利用

回收是指用旧的东西制作新的东西,例如,用旧杂志的纸印报纸。虽然回收再利用也需要消耗能源和水,但比新制作消耗的少。回收再利用还能减少对原材料的消耗。因此,在购物时请选择用可回收包装材料包装的商品。

收集并分类废弃物:将可回收的部分出售给回收者,再由这些人员出售给垃圾回收站。或者直接出售给垃圾回收站,从而达到回收再利用。

购买可回收的商品

回收并非停留在将垃圾分类上。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购买可回收的物品,使购买-回收-再利用这个回收再利用的链条运转起来。在购物相同产品时,我们应该选择可回收的那种。如在制作名片、宣传册或公司礼品时,考虑使用环保纸或回收纸制作的产品或包装。

办公室节电

能源的使用不仅与气候变化相关,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还可以节省办公室开支,特别是当燃料价格攀升时,提高能源利用率将帮助你节省开支。以下是一些减少办公室能源的方法如何合理节省地使用打印机?

使用经济打印模式。喷墨打印机如果有“经济打印模式”功能,尽量使用,可节约至少30%的墨水,并能大幅度提高打印速度。

选择实用的打印模式。根据具体需要自行设置较为适当的打印模式,既能保证打印质量符合打印的实际要求,又能充分降低墨水的耗费。

巧妙设置页面排版。打印文件内容尽量集中到一个页面上,合理使用页面排版,然后再结合经济模式,墨水就省得更多。

尽量集中打印。打印机每启动一次,都要进行初始化、清洗打印头并对墨水输送系统充墨,这个过程要对墨水造成浪费,所以如果能够将需打印的东西集中到一起进行打印,既保养了机器,又能节约墨水。

正确选用兼容墨水。如果墨水用完了,将兼容墨水填充到原装墨盒里,而不要换掉墨盒,这样就能避免非原装墨盒对机器存在的潜在损坏风险。

如何节约办公用纸?

公文用纸、名片、文宣品及其他用纸尽量采用双面印刷,并印刷适量。

在打印机旁备一个废纸储存箱,可以重复利用的打印纸定重复利用,不能再利用的各种废纸一定要交给回收商,不管钱多少,节约最重要。

尽量使用电子文件、电子书刊,减少纸的用量。

用过的牛皮纸袋尽量反复使用。

打印电子邮件时考虑是否真的需要打印出来。打印前可将邮件签名以及不需要打印的之前往来的历史邮件删掉后再打印。

照明

用节能型灯泡代替常用的白炽灯

减少照明用电使用量

每次长时间离开房间时记得关灯,在白天及时调整窗帘和百叶窗,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然光照明。

其他办公设施

在电灯开关、门口附近张贴清晰的环保标识,督促大家注意节电;打印机、饮水机、复印机等电器,请开启休眠功能;合理使用电器插座如果有可能的话换上节能的智能电源插座,它能在电脑开机或者关机的时候减少不必要的耗电。让多个电器使用一个插座,在夜间可以关闭这个插座,让其与电源断开,这样可以减少电器在不使用时,由于插电而消耗的间接用电量。

最后离开办公室的同事记住关掉所有的灯和电器,也可请清洁人员或保安人员帮忙,在每天办公室的人员都离开后,检查灯是否都关掉。夜间关闭办公室的饮水机。

办公室饮水机在全天24小时开机的情况下,年耗电约600度,但一般单位需要饮水机的工作时间只占1/3,另有2/3的时间都是白白耗在了夜间和周末。夜间和周末关闭饮水机,每年节省用电400度。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保护地球首先要自己不再破坏绿色,我们要做到时时刻刻都注意保护绿色,把每一块绿地都当作自己的家园来对待。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如果看到别人在破坏绿色,也应该及时劝阻,若他(她)们不听从,不改正,应该及时报告当地环保部门。

另外,如果自己破坏了绿色,而这块绿地是属于个人的,那应该向主人赔礼道歉,并进行赔偿;若你暂时找不到这块绿地的主人(或这块绿地没有主人),你应该进行补偿。

正因为绿色是我们的生命颜色,所以我们才需要保护好我们的绿地。这也就是我们国家提倡植树造林的最大原因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植树造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有春天植树的风俗,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里有“夸父追日”的故事,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拄杖,化为森林,造福于人类,反映我们祖先植树造林的美好愿望。《礼记》也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说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为。在4000年前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虞舜时代,就设立了执掌山林的官员“虞官”。夏禹时代,就出现了保护林木的行政法规,《周书·大聚篇》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殷商时期,甲骨文上已记载人们在房前屋后栽花植树的情景;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国家就成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机构,负责掌管种植、护林等事务,为动员群众植树,甚至做出“不种者,无椁”就是不种树的人死后不给棺材的规定。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大力提倡在城镇街巷和大道两旁种绿化树,这是我国古代城市绿化的先声,贾山《至言》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于青松”,便是证明。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取消山泽之禁,给百姓分田植树,而且对种树作了具体规定:“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限三年种毕”,可见当时已经给农民规定植树指标。据《开河记》记载,隋炀帝虽然是个穷奢极欲的皇帝,但他亲自种柳,赐柳为杨,下令在开挖大运河的同时,要在河旁植柳,并给予奖励:“柳一株,赏一嫌”即绢一匹,后来出现了千里运河岸绿柳成荫的景观。

唐代曾下令所有的驿站之间全种上行道树,城乡植树之风也是年盛一年,正如孟浩然诗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到了宋代,宋太祖为鼓励植树,下令凡是垦荒植桑枣者,不缴田租,对于规劝百姓植树成绩卓著的官吏,晋升一级,因而植树的范围更广泛,当时从福建古田县直至海南,除种上苍翠松桧之外,还杂种荔枝,远远望去恰似一片连绵不绝的茂林。《元史·食货志》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诏书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食以农桑为本”。并颁布了《农桑之制》,规定每丁每岁种桑枣20株,如土性不宜,可改种榆、柳,均以种活长成为数;他还要求各级官吏督促实施,如失职或申报不实,须按法律论罪。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著名的游记中称赞元代的植树。明清时代,植树造林规模更大,明太祖布衣出身称帝后,以农桑为国之本业,令天下广植桑、枣、柿、栗、桃,仅京都金陵的钟山,就种了50余万棵。

我国正式规定的植树节是在近代,1915年,当时政府颁令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928年4月,民国政府把孙中山逝世之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示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植树造林,将绿化中华列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新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1979年2月经全国五届人大会通过,又正式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一方面是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另一方面,3月12日是在惊蛰之后,春分之前,气温明显回升,树木根系开始活动旺盛,这阶段植树容易成活,农谚云:“伏天栽树株株死,惊春栽树棵棵生”,所以,这时候植树,就在全国而言,最为适宜。

在我国古代,就有植树造林、绿化山河的优良传统,留下了许许多多开展植树的逸闻趣事,值得人们记取和效行。

远在西周时期,“常胜大将军”沙浚其,每打完一次胜仗,都要命令全军将士在沙场上“人种一树,以庆武功”。从此,这种庆功栽种杨树伴随着这位用兵如神的将军,遍种崇山峻岭。

治病种杏

三国东吴名医董寿,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1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由10万余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寿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从此,“杏林”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据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生儿育女,要给每个婴儿栽20株树。等到结婚年龄,树就可做车轱辘,按一棵树可做三副轱辘,一副值3疋绢计算,20棵树共值180疋绢,够结婚费用。为婴儿植树,是当时盛行的风俗。时至今日,贵州的侗族等少数民族还有为出生子女种“女儿杉”的习惯。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