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情绪与健康
14741600000020

第20章 巧妙处理人际关系(5)

周处于是就去找当时很著名的陆机、陆云,请示做人之道,并对陆云说,“像我现在到了这么大的年龄,如何才能改过自新呢?”陆云对他说:“从现在做起,还不算晚。”于是周处就投奔军队,因作战勇敢而很快被提升为将军,后来在一次抵抗外来侵略军的战斗中英勇战死,受到了人们的称烦,时年才46岁。最后,周处不但改变了他在乡人们心目中的“嫌弃儿”地位,而且成为备受人们称颂的“人缘儿”。周处为何能够从万人唾弃的“嫌弃儿”一跃而成为“人缘儿”,由乡村“一霸”而成为世人敬仰的爱国将军呢?那是因为他首先是有了自知之明,知道了自己原来在众乡人心目中的地位;其次是因为他下定决心从良,并且注意发挥他的长处——骁勇善战,从而改变了他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

而如何知道自己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呢?一是你可以凭自我感觉,感觉一下自己是否受人关注,是否受人欢迎。二是通过一次或两次以你为中心而发生的事件观察众人的反映,就像周处通过众人搞庆祝活动而明白自己的形象一样。这样得到的结论要客观得多。但具体通过什么事件,那就不一而定了,因为生活中的事件大多,你随时随处都可灵活应用,然后客观地观察众人的反应。

其次,在明确了自己在众人(即某个特定的组织内部的成员,当然,你也是组织中的成员之一)心目中的形象以后,就可以针对现状,采取措施。

具体又分以下三种情况:

1.如果你在人们心目中是个“人缘儿”形象,那你就应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即我是因为什么才被多数人肯定或喜欢;还有没有比我更受人们欢迎的“人缘儿”;如果有的话,如何采取措施,使自己更受人们喜爱,成为组织中的最受欢迎的“人缘儿”,而不是“次人缘儿”;如何充分利用自己是“人缘儿”的有利条件,多结交几个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等等。

2.如果你是个“嫌弃儿”,那么情况是非常严峻的。人人都不想成为“嫌弃儿”,但有时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嫌弃儿”。你应分析一下自己成为“嫌弃儿”的原因。若是自身的原因,那是因为什么,是性格上大内向不被人了解还是有某些不被人接受的习惯?是自身之外的原因吗?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某某人在单位一向受人尊重,但是由于某一次事件而被人们误解或损害了人们的利益而成为“嫌弃儿”,那么你就应该找机会向人们澄清一切。知道了不受人们欢迎的原因之后,你就应该采取措施,或者改掉自身的某些缺点和不良习惯,或者为大家切切实实地做几件有益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靠自己努力能做到的,就靠自己,自己难以做到的,你可以真诚地找别人帮助,我想别人是不会拒绝你的要求的。周处不就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吗?

3.如果你是个“中间型”,平时不太受人们关注,那么你就应该设法引起人们对你的兴趣。按照公共关系学上的术语说,“人缘儿”就是既有知名度又有美誉度,而“嫌弃儿”则是有知名度而无美誉度,“中间型”则是既无知名度又无美誉度。但是切记一点,在你设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在人们逐步地把目光投向你的同时,你必须时刻注意你自身的形象。因为成为“人缘儿”和“嫌弃儿”有时往往就是一步之差。

如何才能设法引起人们对你的关注呢?人们总是欣赏那些美的事物,如果你能突出你在某一方面的美,不论是外在美还是内在美,你就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使你成为众人注目的中心。

打造你的吸引力

“希望被人爱的人,首先要爱别人,同时要使自己可爱。”富兰克林的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使别人注意你,必须要使自己可爱起来。

汉代有一首乐府诗叫《陌上桑》,其中写道:

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

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耕

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罗敷以其纯真的自然美,不仅吸引了小伙子,就连那些耕田或锄地的农夫,过路的行人,甚至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要放下担子去观赏一番,她则成为了众人瞩目的中心,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吸引的例子。如果罗敷肯乘机交几个朋友的话,那么她的朋友肯定会有一大堆了。如果你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姑娘,或者是一位潇洒幽默的男士,你也大可以像罗敷那样,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如果再加上你的内在美,何愁找不到知心的朋友呢?

由此可知,一个人所产生的吸引力大小,直接关系着你受众人关注的程度是否密切。在人群中,尤其是在那种陌生的社交场所,怎样才能够使自己惹人注目,成为被选择的目标,这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新颖

在一群中国人中,突然出现一个非洲黑人,或者在一群身着朴素的人群中,突然出现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或一位衣着入时的小姐,都会立刻吸引周围的视线,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新颖。在社交场合中也是一样,如果你的衣着、言谈、举止、行为给别人带来一种新鲜感受,也会很容易地引起别人的注意。

屠格涅夫《初恋》中的齐娜伊达周围经常有一群枯燥无味的男子,她一个也瞧不上,可是当彼得·瓦西里伊奇以“能支配我”的新奇魅力出现时,她立刻感到了他那与众不同的新鲜处,从而一见倾心,坠入情网,甚至被鞭打也觉得幸福。屠格涅夫在他的另一篇小说《罗亭》中,也塑造了一个同样的角色。娜塔莉娅听厌了皮加索夫、潘达列夫斯基之流味同嚼蜡的谈话,一见罗亭出现时,就为他那新鲜的话题,新鲜的内容,新鲜的姿势所着迷而一见钟情了。

现实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例子。“五·四”运动以前,北大的学生认为听那些老先生们讲中国哲学史的课程是一件最为挠头的事情,而当留学回来的年轻的胡适登上讲台,用白话文,结合西方哲学,深入浅出他讲授中国哲学时,立刻就受到了学生们热烈欢迎。

在服饰上的新颖得体,也颇能抓住他人的视线。《血疑》上演后,那简洁明快。活泼大方的“信子服”在大街上是很引人注目的,过往行人总是禁不住回头张望。

如果你到了一个新的社交场合,不能带给人们一点新颖之气的话,那么你就失去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有利的条件。但是,如何把握新颖,做到新颖而又得体,新鲜而又沉稳,长久地抓住众人的注意力,这就是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过分地标新立异,不顾个体特点和时空条件,或者虽然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但举止轻姚,或者言语浅薄,虽然也能一时引起众人的关注,但那种关注不会持久,而且以后你再试图以此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那么就难免有哗众取宠之感,再也难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来了。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吉蒂与安娜同时出席一次作为重要的社交场所的舞会,吉蒂为了引人注目而精心修饰了一番,打扮得雍容华贵,她企图用服饰去压倒群芳。虽然,她的出场赢得了“齐刷刷”的目光,但当安娜芽着平时最喜爱的黑色鹅绒裙步人舞厅时,立刻大受青睐。吉蒂被冷落一旁,掉下了伤心的眼泪。

变化

一个惯留长辫的姑娘,突然,一天烫成了卷发,你见面的第一眼就会注意到这一变化。原因在何处?心理学上说,变化的刺激容易被人感知。一个人容易引人注意的变化有两个方面,装饰变化与思想变化。前者是很能吸引人的,《庐山恋》中的周骛前后换过几十套衣服,一天一个样,总结人以新奇感,当然是很引人注目。不过,像周筠那样“变化多端”的后面,人们自然会想:此人终日追求打扮,想必轻浮肤浅,除了对服装感兴趣外,腹中恐怕再无他物。而后者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头脑中不断地产生出新观点、新见解,给人以取之不尽,掘之不竭之感。同你接触,对方总能有新收获,同时也体味到你的思想和性格的深度,让人产生一种探究欲,而把注意力集中于你,你这时便具有了魅力。

如果一个人头脑简单,才思枯竭,魅力便不复存在了。电影《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初会凌吉士,见他风度洒脱,谈吐不凡,很是倾慕于他。可是接触不久,发现他除了那几句应酬之语外,其实脑子里毫无思想,莎菲终于离他而去。

活动

仲夏之夜,持杯把盏,品茗凉台。是时,冥冥夜空,群星闪烁,突然一流星划过,马上引起了你的注意。满天星斗,为何独见流星?这是因活动容易引起知觉所致。在知觉对象时,刺激物以活动方式出现,就容易被注意,而静态刺激常会被人排除于意识之外。所以,那些喜欢活动,爱好交际,常“抛头露面”之人,很容易受人青睐。而终日紧锁秀阁,足不出户,虽然“小楼藏佳丽”,终也“皓首无人识”。大学同学某君,虽然来自北方,但却身材矮小,相貌平平。大学一年级时,他就喜欢上了同年级某系女同学C。在追求几次婉遭拒绝之后,正无计可施,苦思冥想之际,有同学点拨他说:“那是因为你名气不大。”某君恍然大悟,于是在以后的时间里,他暂时放弃了追求女同学C的行动,而是积极地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学生活动,借以扩大他的影响。他参加了学校学生演讲团,几次在公开的演讲赛中表现突出;还加入了校报记者行列,其名字频频出现在校广告栏和校报上。一年过后,某君已是该校学生中名气很大的活跃分子了,一些女学生也是经常提起他。此时的某君已经不是一年前的某君了,他信心十足,重新展开了追求女同学C的行动,C也觉得他才华横溢而且积极上进,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成为“出人头地”的活跃分子,你就会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无形中就大大增加了你的社交往力。在这方面,那些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榜样。

对比

左拉的名作《陪衬人》,写的是那些长相平平和不具吸引力的男女,只要花钱,就可租到一个外貌丑陋的陪衬人同行。对比之下,他们被衬托出来,令人注目,从而使他们在情场或社交场合中赢得别人青睐。读罢小说,除了好笑之外,不得不承认这其中还有一点科学道理。这里体现了心理学中的知觉对比律——对比强烈的刺激容易被感知。

事实上,人们每天总是在拿对比的眼光观察别人。大街上迎面走来两个人,你就会不自觉地在心中衡量一下:哪个高些?哪个矮些?哪个长相好看些?谁的穿着打扮更为得体?在一个单位中,人们也总是爱比较,谁最有钱?谁最令人尊敬?而谁又最令人讨厌?一个人的外貌、衣着、打扮、身材等与众不同,容易引人注意。言谈举止、学识才智与人相异,也同样令人瞩目,而且这种对比感在人们心中造成的印象反差更强烈,更持久。小说《小厂里来了个大学生》中的大学生,初到工厂时,迎接他的是一片惊讶、好奇而又冲动的目光,他成了注意的中心且不算,女工还以能给他献媚为荣,甚至不顾他人议论,而要与大学生私语,这不是因众星捧月、衬托所致么?

在情场上,对比律是被频繁的应用的。两个小伙子同时在追求一个姑娘,姑娘肯定就会拿他们两人互相比较一番。如果你是两个小伙子其中之一,而又能够突出一方面或几方面明显优于对方的地方,恰当地运用姑娘的对比心理,那么你就会在这样的情战中占据上风。在社交场上何尝不是如此。在生活中,我就常听说过这样的话,“我的朋友比你的朋友强多了!”“我的朋友是在这一群人中最棒的!”甚至你在与自己的朋友相处时,也会不自觉地比较一番:哪个朋友在人格上更高尚一些?哪一个最值得信赖?哪一个应该深交?

对比,有个体与个体的对比,个体与众人的对比。前者的对比,会使别人在两者之中选中你,如果你在对比之中是个优胜者的话;同样,如果在后者对比中你也占了上风,那么人们也会在众人之中选中你。在社交场上,如果巧妙地运用对比,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你与众不同的优点,也会无形中大大增加你的社交魅力,从而大大增加你社交成功的砝码。

朋友刘某,两年前他还只是在一家小公司任职,而现在已经成为某合资公司的副总裁。他就是一位深谙对比之道的人物。两年前,恰逢一台商来内地投资寻找合作伙伴,许多内地企业界和商界人士视之为发展的大好时机,都想抓住这个机会。刘某也完全可以像其他人那样通过单独上门拜访的办法结识台商并引起他的兴趣,然而他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在一次台商举办的公开招待会上达到了他的目的。在这次招待会上,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大谈自己的公司的潜力、优势及合作的前景等,而是与台商谈起了世界局势,谈起了两岸交流,谈起了人生哲学,充分显示了他的个性、知识以及他对人生、对他人的理解。结果正如他所料,台商对他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与他成为了朋友。以后,他就成为了合资公司的副总裁,做到了现在的位置上。

“美的东西,便是最具魅力的东西。”不知哪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之魅力,似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美”字。这个“美”,在人身上可以通过静态、动态和修饰三方面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