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科技与发展
14741500000005

第5章 引领生活的信息时代(5)

(4)人工智能化

计算机人工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运行速度,但与人脑相比,其智能化和逻辑能力仍有待提高。人类不断在探索如何让计算机能够更好地反应人类思维,使计算机能够具有人类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可以通过思考与人类沟通交流,抛弃以往依靠编码程序来运行计算机的方法,直接对计算机发出指令。

移动电话

1.起源与发展

移动电话,通常称为手机,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称,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

1973年4月的一天,一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是打给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对方当时也在研制移动电话,但尚未成功。

其实,再往前追溯,我们会发现,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1946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

到2013年4月,手机已经诞生整整40周年了。科技人员之间的竞争产物已经遍地开花,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今的手机早已不像以前那样笨重,已经发展出多种多样的形式。

(1)商务手机

商务手机,顾名思义,就是以商务人士或就职于国家机关单位的人士作为目标用户群的手机产品。由于功能强大,商务手机备受青睐。业内专家指出:“一部好的商务手机,应该帮助用户既能实现快速而顺畅的沟通,又能高效地完成商务活动。”

(2)儿童手机

儿童手机,是指专门为儿童设计、制造的手机产品。与普通手机相比,儿童手机往往设计卡通化、功能定制化,是为了方便家长联系、监护孩子,专门针对4~14岁儿童而研发的儿童专用手机。它的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习性与安全教育需要。而普通成人手机带来的辐射超标、电池品质等问题,也成为生产厂家优先面对的问题,已有厂商采用了锂聚合物电池电池来替代传统的锂电池,并将天线设计在手机下方来降低辐射,有效提高了儿童手机的安全性。

(3)炒股手机

炒股手机就是一款安装了软件可以用来炒股的手机,又称炒股机、股票机、股票交易机。炒股手机的屏幕比较大,这样利于股民看实时的数据。股民用炒股手机使用起来简单方便、易携带,所以一般的股民都选择用炒股手机来进行在线交易。

(4)音乐手机

音乐手机,其实就是除了电话的基本功能(打电话,发短信等)外,它更侧重于音乐播放功能。其特点是音质好,播放音乐时间持久,有音乐播放快捷键。

(5)高清电影手机

高清电影手机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享受高清电影的需求,一般屏幕尺寸较大,分辨率很高,主要侧重于用户的视听感受,同时需要大容量的电池来支持长时间的观看电影。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多款屏幕分辨率为蓝光高清级别的大屏手机。

(6)平板电脑手机

由于平板电脑的便携性和美观性是所有笔记本电脑无法超越的,而传统概念的智能手机虽然具备电脑的操作系统,但是由于功能和使用上又无法达到电脑的程度。在这种环境下,手机平板电脑应运而生,这种平板电脑不但具备手机的所有功能,也具有所有电脑功能,成了名副其实的可打电话的平板电脑。

2.智能手机的崛起

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

智能手机的诞生,是掌上电脑演变而来的。最早的掌上电脑是不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但是随着用户对于掌上电脑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面功能的依赖的提升,又不习惯于随时都携带手机和掌上电脑两个设备,所以厂商将掌上电脑的系统移植到了手机中,于是才出现了智能手机这个概念。

智能手机同传统手机外观和操作方式类似,不仅包含触摸屏也包含非触摸屏数字键盘手机和全尺寸键盘操作的手机。但是传统手机都使用的是生产厂商自行开发的封闭式操作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非常有限,不具备智能手机的扩展性。

从广义上说,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电脑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卫星导航和电子邮件功能。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很多增值业务可以就此展开,如:股票、新闻、天气、交通、商品、应用程序下载、音乐图片下载等等。结合3G通信网络的的支持,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势必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手持终端设备。

3.未来手机的发展趋势

(1)未来手机发展总体趋势就是硬件提升和软件开发?

现在手机的用途很大部分用于通信,包括电话、短信、彩信、网页、QQ等等。但这只是手机内部或者说是手机产业内部模式化的服务。硬件提升和软件开发仅仅是手机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手机的发展不仅仅是手机单方面的,是多个方面的发展。比如:手机将可能成为虚拟货币流通渠道,这就需要运营商等等行业的支持。手机可能出现虚拟人物,这就需要媒体等行业的支持。手机有可能内置其他类别的设备的,比如:医疗,测距,夜视等等就需要很多行业的支持。

(2)未来手机的平台能不能够统一?

现在很多手机是基于不同平台运行的,各种操作系统各有千秋。未来的手机将会逐步通用这些平台,但不是绝对兼容,必然产生不协调的因素。这些平台很可能开发出通用的手机功能软件或共同开发某种功能或软件。但是竞争的加剧很可能促生出通讯运营商协调各种厂商开发通用版本之类的东西,或更甚者通讯运营商开发自主平台模式。所以,以后竞争会更加加剧,人们会更加地难于抉择。

(3)未来手机是不是会更加侧重于特殊人群的需要?

各个阶层的人会对手机的需求不尽相同,特别是特殊的人群,这包括老人、孩子、残疾人、专业技术人员等等。所以未来的手机会分化出特殊人群的使用特别类型,这将是个性化和市场化的必然,这必将带动另一条产业链的产生,这将成为手机以人为本和利益最大化的集中体现。

(4)未来手机技术会有哪些能实现?

新技术的开发与使用很可能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可能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手机将会慢慢发展两大趋势:一是普遍智能化,一是专业智能化。这很可能衍生出普通手机用途和专业人士的特殊用途的两种或几种类型来逐步满足人们的需要。

总之,未来的手机将更加的虚拟化和人性化,当然还会很智能化。

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是用作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人造地球卫星。通信卫星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卫星通信地球站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的通信。

通信卫星按轨道的不同分为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大椭圆轨道通信卫星、中轨道通信卫星和低轨道通信卫星;按服务区域不同分为国际通信卫星、区域通信卫星和国内通信卫星;按用途的不分为军用通信卫星、民用通信卫星和商业通信卫星;按通信业务种类的不同分为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电视广播卫星、海事通信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按用途多少的不同分为专用通信卫星和多用途通信卫星。

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大约能够覆盖40%的地球表面,使覆盖区内的任何地面、海上、空中的通信站能同时相互通信。在赤道上空等间隔分布的3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可以实现除两极部分地区外的全球通信。通信卫星是世界上应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卫星之一,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众多国家都发射了通信卫星。

作为无线电通信中继站,通信卫星像一个国际信使,收集来自地面的各种“信件”,然后再“投递”到另一个地方的用户手里。由于它是“站”在36000千米的高空,所以它的“投递”覆盖面特别大,一颗卫星就可以负责1/3地球表面的通信。如果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均匀地放置三颗通信卫星,便可以实现除南北极之外的全球通信。当卫星接收到从一个地面站发来的微弱无线电信号后,会自动把它变成大功率信号,然后发到另一个地面站,或传送到另一颗通信卫星上后,再发到地球另一侧的地面站上,这样我们就收到了从很远的地方发出的信号。

通信卫星一般采用地球静止轨道,这条轨道位于地球赤道上空35786千米处。卫星在这条轨道上以每秒3075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绕地球旋转,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恰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因此从地面上看,卫星像挂在天上不动,这就使地面接收站的工作方便多了。接收站的天线可以固定对准卫星,昼夜不间断地进行通信,不必像跟踪那些移动不定的卫星一样而四处“晃动”,使通信时间时断时续。现在,通信卫星已承担了全部洲际通信业务和电视传输。

通信卫星是世界上应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卫星之一,许多国家都发射了通信卫星。

1965年4月6日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实用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1号。到目前为止,该型卫星已发展到了很多衍生型号,每一代都在体积、重量、技术性、通信能力、卫星寿命等方面有一定提高。

由于同步卫星通信在高纬度地区有通信“盲区”,而前苏联大部分领土处于北纬50°以上的地区,所以前苏联于1965年发射了名为“闪电”的高倾斜度大椭圆轨道通信卫星,其运行轨道离地球最远处约四万千米,最近约500千米,在同一轨道上运行3颗且相距120°的卫星,构成对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全时覆盖。高倾斜度大椭圆轨道卫星通信,弥补了同步卫星通信在高纬度地区有“盲点”的不足。但这种卫星寿命较短,只有3~4年,约是同步通信卫星的1/3,而且系统中的地球站要长年跟踪卫星,设备磨损较大。

中国的第一颗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是1984年4月8日发射的,命名为“东方红二号”,随后又发射成功了多颗。这些卫星先后承担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远程通讯等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