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14740500000030

第30章 植物家族(12)

何首乌常野生于草坡、路边、灌木丛中,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均有栽培。人工栽培的何首乌3~4年以后,即可挖掘块根。春季或秋季,将采挖来的块根洗净后切去两头。大的可对半剖开,或切成厚片晒干、烘干或煮后晒干,供药用。有时,还可将块根制粉或酿酒。

中医认为,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可主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其主要化学成分有卵磷脂及蒽醌衍生物,如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洋地黄蒽醌和食用大黄甙等。

何首乌的藤名为首乌藤或夜交藤,其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功能养心安神,通络祛风,能治失眠、多汗、血虚肢体酸痛。将首乌藤煎汤擦洗,还可治皮肤疮疹。

近来,人们发现,何首乌的嫩叶也能作菜吃。春天,将嫩叶采来,经开水烫过,炒食后味道十分别致。经化验,每100克何首乌嫩叶竟含有7.3毫克胡萝卜素和131毫克维生素C。抗癌新药——三尖杉三尖杉是一种常绿灌木或者小乔木,高不过12米,在森林这个大家庭里,它可算是小弟弟。树皮灰色,叶长条形,前端尖,其貌也并不惊人。可自从发现它对癌症有一定疗效后,它的名声便扬遍天下。

三尖杉的枝、叶、花和种子都含有多种生物碱。尤其是高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和淋巴瘤有显著的疗效。据报导:250公斤的三尖杉木材才能提取1克的高三尖杉酯碱。

三尖杉在地球上分布很狭窄,主要在我国长江流域少数地区以及日本和东南亚一带。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肥厚的土壤。它也是古代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

三尖杉终年翠绿,树姿优雅,尤其是在它的叶下有两条洁白的气孔带,微风吹拂,绿白相间,风韵别致,也可以成为风景树。

天然解毒机——木槿

如果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如二氧化硫(SO2)达到十万分之一时,人就不能长时间工作;当它的浓度达到万分这四时,人就会中毒死亡。而有些植物却有自行解毒的本领。将有毒物质在体内分解,转化为无毒物质。木槿就是一种,被称为“天然解毒机”。

生态学家曾采集了九种抗污能力较强的植物叶片进行分析,发现木槿叶片中的含氯量及粘附在叶片上的氯量最多。它对二氧化碳有很强的抗性,二氧化硫对木槿的叶肉细胞危害极小;木槿叶片的滞尖量在18种植物中名列第三。因此人们常常把木槿当作环境保护的帮手种植。

木槿又名朱槿、槿树条,属锦葵科落叶灌木。它的叶互生,卵形或菱状卵形,常有不整齐三裂,边缘有锯齿。6-7月间开发,有红、白、紫红、粉红等色,单生叶腋,结圆形蒴果。木槿原产我国和印度。

木槿花色美观,但南方各地多作绿篱用材;北方各省常栽植于庭园,供作观赏。它是一种多功能的绿化树种,而且适应性强,扦插栽植容易。

木槿花和根皮入药,性平味甘,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神农断肠草——钩吻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在炎黄子孙中流传已久。他为了找寻能解除人民疾病痛苦的药草,在华夏的山林原野中遍尝百草,往往中毒而在所不惜,以至“一日而遇七十毒”。在我国江南一些地区,至今还流传着神农之死的奇特故事。传说中的神农,生就一副水晶般透明的肚肠,他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吃到腹中的食物。一次他吃下茶叶后,惊奇地发现,这种翠绿的叶子在自己腹内上下往来,将胃肠洗擦的非常清爽。以后,茶叶成了神农尝百草时解毒的宝物,只要毒草在腹中作怪,就将茶叶吞下去清除毒物。借助茶叶的帮助,神农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有毒植物。后来,在一个晴朗的早上,他在一处向阳的山坡上见到一种叶片相对而生的藤子,正开着淡黄色的小花。于是神农照例摘了几片嫩叶放到口中品尝。可这次却出了意外!这几片嫩叶刚被咽下,就毒性大发,神农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解救,他的肠子已断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结果,这位华夏人民的伟大祖先就这样牺牲了。这种令神农断肠而死的藤子,就被后人称之为“断肠草”。

虽然这段神农断肠而死的故事,只是民间传说,在现实中人不可能有透明的肚腹,茶叶也没有如此大的解毒功能,但断肠草却确有其物。如果误食了它的嫩叶,虽然不能让人真的肠断,却能引起神经、消化、循环和呼吸各系统的强烈反应,使人口腔、咽喉及腹内有烧灼或疼痛感,产生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症状,很快就会因窒息而死。断肠草又被称为钩吻、胡蔓藤,是马钱科植物,自然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一些省区,东南亚及印度也有。这种植物因其剧毒,自古就名气很大。它的全身都有毒,甚至连花粉也不例外,尤其是根和嫩叶毒性极强。据说,刚从土中挖出来的钩吻根还略带香味,但多闻一会儿就让人感到头晕目眩。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说:“胡蔓藤(即钩吻)合香,焚之,令人昏迷。”成人只要吃3克钩吻根或几个嫩叶芽,就会毙命。因此,自古以来,用钩吻来害人或自杀的案例不少。说来令人称奇,如此剧毒之物,却是一种具有祛风、攻毒、消肿、止痛等功效的中国传统药物,但主要外用治疗疥癞、湿疹、痈肿、疔疮等症。今天,科学家已基本查明,钩吻体内的有毒物质,主要是多种生物碱。

麻沸散与蒙汗药——曼陀罗轶事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在与曹军作战时,关羽中了乌头毒箭,伤势严重,后经华佗之手“刮骨疗毒”很快痊愈。人们在赞赏关羽英雄气概和华佗医术高明时,很难想到一种叫曼陀罗的植物。但据后人考证,华佗施外科手术时,所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主要仰仗他的秘方“麻沸散”,有了它的帮助,华佗可以为人施剖腹手术。今天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华佗“麻沸散”的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罗。

无独有偶,在另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也有与曼陀罗有关的故事。书中智取生辰纲和孙二娘开店的成功之处在于蒙汗药的威力。今天看来,蒙汗药就是一种麻醉剂,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也是曼陀罗。在宋代人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就直接记述了广西盗匪如何将曼陀罗植株磨成末,置于客商的饮食中,使之醉闷,然后将其财物从容搬走的轶闻。更有甚者,在《宋人轶事汇编》中还收载了一条官方借曼陀罗大屠杀的事例,令人发指:“杜杞,字伟长,为湖南转运使。五溪蛮反,杞以金帛、官爵诱之出,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凡数千人。立大宋平蛮碑。”

曼陀罗是茄科曼陀罗属植物,分布极广,几乎世界上的温带和热带地区都有野生。在我国各地的山坡上、草丛中、道路旁,以至农舍的房前屋后,都不难见到它的踪迹。它那长长的喇叭形白色或淡紫色花朵和长满硬刺、大如鸡卵的果实,往往令人过目难忘。

曼陀罗不仅有很强的麻醉作用,而且几乎全身都有毒,适量服用还会令人产生幻觉、神经失控等状态,中毒较重时会出现抽搐、痉挛以至昏迷不醒。在美洲的土著居民中,自古就将曼陀罗用作致幻剂和麻醉药。在许多印第安部落中,都有服曼陀罗种子、根、茎和叶以求进入幻境的习俗。但他们也深知曼陀罗的厉害,因此严禁未成年的男孩服用。

曼陀罗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麻醉和致幻作用呢?原来也是生物碱在作怪。曼陀罗体内含有多种对神经、循环和呼吸系统有强烈使用的生物碱,如东莨菪碱、莨菪碱、曼陀罗碱、阿托品等等。它们进入人体后便干扰和破坏体内的正常神经传导作用和其他生理活动,产生各种中毒症状。因此,我们在用曼陀罗作麻醉药或定喘药时,一定要适时、适量、适症,并与其他药物合理配伍,千万不可滥用。

以人名命名的药

中药里常有以人名为名的药,往往令人生异,实际都是由药效传说来的。例如“刘寄奴”这种药,其原植物有两种,南方产的是菊科蒿属的奇蒿的全草,北方产的是玄参科的阴行草的带果实全草,此草实际南方也有。

刘寄奴的药效,据《开宝本草》:“刘寄奴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余疾,下血,止痛。”现代临床研究证实刘寄奴外用治烧伤,外伤出血时用刘寄奴煎水汁洗伤口能消炎止痛。

为什么叫刘寄奴?传说此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当他尚未当上皇帝时,曾带兵打了胜仗,在追歼敌残兵到一山边时遇一大蛇挡路,他一箭射伤大蛇,次日又去那里看看,听见有人声在捣烂什么东西,发现有几个小孩在捣药,一打听,才知是他们的大王被箭伤,正捣药为之敷治,刘裕赶走小孩,把他们的药取回,就是治金疮的好药,人们不知此药名就叫“刘寄奴”了。

徐长卿为多年生草本,叶对生,叶片狭长,披针形,全缘。顶生圆锥花序,花黄绿色。果实刺刀形,长达6厘米,种子顶端有白色绢质种毛。分布自辽宁、河北至中南、华东地区。习生于山坡向阳的草丛中。

徐长卿的全草带根入药。有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解毒的作用,治胃痛、风湿疼痛、慢性气管炎、痢疾、肠炎等。为什么叫徐长卿?据说古代有一个医生,名叫徐长卿,他常用一种草做成药粉来帮助人们治各种瘟病,群众不知药的名字,就称这种药为徐长卿,而这种草也相应的叫徐长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