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14740400000021

第21章 水底世界(5)

把文昌鱼的结构与正常状态下的具有脊椎的鱼的结构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何等的相似。只要大自然把文昌鱼的结构稍微进行加工和改造,就是一个十分完美的真正的鱼了。因此,文昌鱼构造上十分接近一切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它很可能在很早很早就出现了,但在漫长的时间里,由于它安于现状不求上进,所以在进化上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是,至少我们可以通过文昌鱼,看到所有现生脊椎动物,包括人类在内距今6亿年前的祖先大致是一个什么样子。

会飞的鱼

飞鱼是因为能在海面飞翔而得名。其实所谓的“飞”,不过是借助胸前的一对发达的胸鳍,在水面上滑翔而已。

飞鱼有一对相当大的胸鳍,其长度为体长的2/3。飞鱼在起飞之前,先是在水中以高速游泳,胸鳍和腹鳍都紧紧贴在身体的两边,好像一只潜水艇。当速度达到足以出水面时,胸鳍完全张开,像飞机的机翼一样。但是,此时的腹鳍在身体两边,尾鳍仍在水里。当飞鱼要离开水面时,尾鳍迅速而有力地拍打着水面,得到冲力,便腾空而起。飞鱼滑翔一段距离后,落入水面,尾部再次用力击水,身体又跃出水面,做第二次滑翔飞行。在通常情况下,飞鱼能连续几次飞行。飞鱼飞离海面的高度多在几米、十几米,滑翔速度为每秒20~30米,滑翔距离为数百米,顺风时,最远距离甚至可以达到近千米。

飞鱼在空中虽然不靠扇动胸鳍、腹鳍来增加飞行速度,但是利用鳍,可以控制飞行速度、方向。不论水平或垂直的方向,都能控制得很准确。所以,虽然飞鱼有时离船只很近,也不会碰撞到船上。

飞鱼为什么要飞呢?这主要是为了逃避大鱼的追逐。因为不少的凶猛鱼类如鲨鱼、剑鱼以及金枪鱼都经常追击飞鱼并吞吃它。飞鱼为了保存生命,就“练”出一身与众不同的飞翔本领。

飞鱼的视力极差,渔民利用它这一缺陷,投以诱饵。因为飞鱼爱吃海藻,渔民就在网的内侧系上一些海藻,撒到海里,懵懵懂懂的飞鱼看不出破绽,常常错把罗网当成佳肴丰富的乐园,最终成了渔民的捕获物。不过,有时飞鱼也和渔民开个小小的玩笑:飞鱼对汗腥、血腥的味道特别喜欢,有时它趁滑翔之际,抢走渔民的帽子和汗巾,然后投入水中。

会飞的鱼不止飞鱼一种。生活在地中海里的一种叫豹鲂的鱼,它全身为角质骨板,胸鳍相当发达。它能飞出水面0.3米,飞出20米远。还有一种生活在非洲热带水域里的鱼叫飞鲽鱼,当它离开水面,胸鳍张开的一瞬间,还会闪烁出五光十色的图案,与大海相辉映,十分诱人。

远游万里不忘家的大麻哈鱼

大麻哈鱼属于鲑科。它的老家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及图门江。每年的秋天,它们便雌雄鱼结伴而行,千里迢迢地从大洋中远游到它的出生地——内陆江河来繁殖后代。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大麻哈鱼原本是淡水鱼类,可是那里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河水干涸,食物日趋减少。于是,它们成群结队地往很远很远的海洋里游去。起初,不少鱼儿由于不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而死了,但是,也有极少部分的鱼,顽强地活了下来。天长日久,大麻哈鱼在海洋里生活得很舒服,而且食物丰盛。按说,安心“定居”海洋岂不很好吗?说来也怪,它们的“思乡”观念很强,每年都要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大江大河里去繁殖后代,这已成为“家规”,所以它们每年要出来进行一次艰难的旅游。

大麻哈鱼在淡水里孵化,待长到4~5厘米时,它们又集体返回大海,在大洋里无忧无虑地生活。过了4年左右,性成熟后,它们又一齐出发,返回出生地产卵。

有人目睹了大麻哈鱼的集体“北上”的精彩镜头:大麻哈鱼从海里出发,一路历尽艰辛。它们的普通游速为每小时35千米,但在生殖季节,能达到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即使遇到浅滩、瀑布或急流,它们也会拿出百折不挠的精神,一冲而过。它们一路上不进食,不休息,顶风破浪,一鼓作气地前进,前进!

红大麻哈鱼行程几千千米,到达目的地后,它们还要忙着自己“动手”筑巢。因为雌鱼已经大腹便便,本来行动就很不方便了,再加上长途旅行,已消耗了不少精力,建巢的工作就由雄鱼担任了。这时成双成对的大麻哈鱼已面目皆非。原来俊美的雄鱼这时背部高高隆起,上下颔也弯成了钩状,牙齿变得又大又长,简直变成一条丑鱼了。

在产卵区,有些雄鱼还要护理着雌鱼,不时地和其他雄鱼进行搏斗,从而又加倍地消耗了自己的体力。

挖好“新房”后,雌、雄鱼双双进入,过一会雌鱼便产下一堆亮晶晶的卵粒。

雌鱼由于过于劳累,还来不及多看几眼自己的小宝宝,就结束了生命。雄鱼因为疲倦不堪,加上进行“护妻”搏斗,精力已全部耗尽,不久也死了。

凶猛的剑鱼

剑鱼属于海洋中的凶猛鱼类,它的上颚延长,形成了一支“宝剑”,这支“宝剑”可厉害了,就像最凶猛的长尾鲨的尾巴一样。剑鱼平时生活在大洋深处,挺安分守己的,如果招惹了它,那么它就会不顾一切地向着“来犯之敌”(军舰、船只或其他海洋动物)猛冲过去,有时会因剑鱼的猛烈冲撞,弄得船毁人亡。这个时候,鱼类学家测定它的游速,每小时高达100千米。

剑鱼在鱼类的大家族中算得上是引人注目的,它那纺锤形的身体行动起来异常敏捷。两个背鳍长得也很奇怪,一个是又长又尖,另一个则短得让人看不出来。剑鱼的尾鳍又像一弯新月。剑鱼的身体表面为深蓝色,腹部浅蓝色,这种体色在一般沿海鱼类中是很少见的。

剑鱼的食物是一些小型鱼类。它们经常闯进鲭鱼群中,追捕猎物。因为鲭鱼喜欢群居扎堆,这正合剑鱼的心意。剑鱼闯进鱼群,并不马上追捕它们。剑鱼先是将身体放平,然后忽然从水中跃起,落下来,再跃起,又落下来,就这样几跃之后,一些鲭鱼已被震昏。就在此时,剑鱼又以闪电般的速度在鱼群中横冲直撞,它的“宝剑”大显了威风,不一会儿,十多条鲭鱼死在它的“剑”下。然后,剑鱼便狼吞虎咽地饱餐一顿。

有时,剑鱼还会在海上给正在航行的船只开一个不寻常的“玩笑”。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艘轮船正在大西洋作定期航行。突然,值班水手发出一声绝望的惊叫:“鱼雷!左弦发现鱼雷!”随后响起警报,船员们慌作一团。舵手转舵,改变航向,躲避射来的鱼雷。只见一个黑色的东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着轮船冲过来。随之,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可是,轮船并没有发生爆炸。这时,人们发现,船体破了一个窟窿。原来,那不是什么“鱼雷”,而是一条大剑鱼和这只轮船开了一个玩笑。

一次,一艘军舰正在海上训练。突然一声巨响,水兵们一时不知出了什么事。经仔细检查,原来在船尾侧面的抛锚处有一尾剑鱼刺入船板。眼看着这条剑鱼正在挣脱欲逃,说时迟,那时快,也不知是谁用一根粗大的绳子准确无误地套住了它的尾部,大剑鱼被吊上了甲板。经测量,这尾剑鱼全长528米,其中“剑”长就有1.54米。体重为660千克。

有时在海上可以看到这种情景:一群鲨鱼把一头巨鲸围困在中间,它们用锐利的牙齿在鲸身上撕咬,不一会儿鲸鱼就昏迷过去。这时剑鱼也赶来了,用自己的“长剑”在鲸鱼身上左右乱拨,奇怪的是它却一口不吃,看样子它是专门为鲨鱼服务的。剑鱼的这种举动,至今令人捉摸不透。

“吸血鬼”七鳃鳗

在我国黑龙江流域以及朝鲜和日本等国海域,生活着一种古老的鱼类——七鳃鳗。它是现代脊椎动物中最古老的种类之一,骨骼为软骨,没有鳞片,没有偶鳍,鼻孔与口腔不通,开口在头部背面。

七鳃鳗过着半寄生生活。它有一个“口漏斗”,像吸盘一样,内面生有许多角质齿。它的舌肌很发达,适应吸血生活,起到唧筒作用,使口漏斗吸附于其他鱼身上,吸收寄主的营养。它们头部鳃下肌中有一个特殊的“唾液腺”包在有色囊中,能分泌一种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还能制造蛋白水解酶。

七鳃鳗白天隐藏在水底,晚上出来觅食,它用吸盘吸在其他鱼身上,用牙齿及舌上的齿锉破鱼体,然后吸食寄主血肉。直到被害鱼体只剩皮囊和骨骼。它的行为就像传说中的“吸血鬼”一样。

七鳃鳗成长需经过变态,幼鱼期长达3~4年。成鱼产卵量大,产卵后亲鱼就死亡了。所以七鳃鳗妈妈是见不到孩子们成长的。

七鳃鳗肉味美,多脂肪,烤后蘸醋吃,据说可以滋补健身。

七鳃鳗是现存的两种无颌类的一种,另一种是在海洋里过营生生活的盲鳗。它们同为最古老的鱼类,嘴像一个圆洞洞,所以也称为圆口类。

盲鳗常袭击病鱼或已落网的鱼类,刮穿其体壁,通常是从鳃部钻入寄主体腔,先食内脏再食肌肉。盲鳗的皮肤有大量黏液,受刺激则分泌加强,如果粘到鱼网上,则不易清洗。所以盲鳗多的地方,对渔业会造成一定危害。

刺鲀

刺生活在海洋的底层,它本身不太爱活动,游泳速度也不快,个体也小,要不是长了一身的硬刺,恐怕早就被无情的大自然给淘汰了。

刺不但没被淘汰,而且在大海里生活得很开心,连海洋一霸大鲨鱼看到刺都要绕“道”而游。有一次,生物学家亲眼看到一个非常滑稽的场面:一条大鲨鱼由远而近,照直向刺冲来,只见鲨鱼把小刺撞出2米多远后,转身又向别的地方冲去……这说明大鲨鱼游近了才看出是刺,又不敢吃掉它,由于惯性而把刺撞出老远。

鲨鱼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别的海洋动物了。大多数鱼类见到刺都退避三舍,因为弄不好就会被刺刺伤。

一天,一条凶猛的斑条张着长满利齿的大嘴,向刺冲来。这时只见刺“突”的一下把身上的刺全部张开,一只大“刺球”在等待着斑条。穷凶极恶的斑条,刺鲀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身上披满了硬而尖的硬棘因冲杀力太强,来不及刹住“车”,竟被小小刺扎得满嘴流血,受了伤的斑条只好忍住疼,狼狈地赶快游走了。

刺怎么能把身上的硬刺膨胀起来呢?原来这种鱼的身体构造很特殊,在肠子的前下方,有个向后扩大成袋状的气尖。刺一旦遇敌,立即冲向水面上,张开嘴吞入空气,使气尖中充满气体。又因为刺腹面的皮肤比背面的皮肤松弛,加上气尖又位于肠子的前下方,因此,头部和腹部胀得较大,使它浮于水面。待危险过后,刺又要以很大的力量从鳃孔及口中排出空气,身体才能恢复正常。

前面刚说完,即使大鲨鱼都不敢惹刺,它还能遇到什么敌害呢?这里要介绍的是海洋里的一种雀鳝。有人目睹雀鳝吞吃刺的一幕:小刺在静静的水下,轻轻地游动着。一条长得像蛇的雀鳝,弯曲地照着刺游过来,奇怪的是这条雀鳝在距小刺1米左右的地方,突然停下,一动不动。小刺的头是背对着雀鳝的,它仍然在那里慢悠悠地活动着。当刺的头转向雀鳝时,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雀鳝一下子死死咬住刺,三下两下便吞进了肚里。看来雀鳝很聪明,如果从尾部吃掉小刺,显然不可能,从头部吞下是完全合乎道理的,因为刺的刺如果在不使用时,便从头部往后倒下。这样,雀鳝在刺不留意的时候,一口吞下。没想到连鲨鱼都惧怕三分的刺竟败在雀鳝的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