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走向未来的现代工业(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14740200000021

第21章 信息技术(2)

电话会议

“电话会议”这个名词,我们已经听得很多了。这种利用电话召集的会议一般要通过人工交换台来进行组织,并提供适当的服务来实现。然而你是否想过,能否不通过人工交换台而由你自己来组织呢?并且什么时候你感觉有开会的需要,就能随时迅速地召集开会呢?这恐怕是一些企业和公司的厂长经理们,以及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所梦寐以求的吧。

由于有了程控交换机,这个理想就已经变为现实了。当你需要召集开会时,可在你的程控电话上按某个规定的键,表示你要召开会议了。然后你就可以拨需要参加会议的人员的电话号码。电话都接通后,就可以开始讲话,别人也可以随便发言,一件件紧急要办的事就可以在这样的会议上得到解决。当然,要使你的程控电话机具有召集会议的功能,先得去电信部门办妥有关手续才行。这种召集会议的功能目前由于技术上的因素,还有人数上的限制,即你只能召集4个人参加会议。不过这对于一个机构的核心人员来说,一般也就够用了。

让我们再扩大一点思路。如果把这种电话新功能用于私人叙谈、家庭成员的空中欢聚、朋友之间的祝贺聚会等等,不也是十分合适的吗?

录音和书写电话

如果家里安装了录音电话,即使外出,也不要紧,录音电话会将外面打来电话的内容录下来。

录音电话主要由一台盒式磁带录音机和一部普通电话机组成。电话机与录音机的连接,相当于两部电话机的同线连接。录音机里除备有盒式磁带外,另外还有一条循环磁带。在循环磁带上预先录制了主人的留言,例如“这里是录音电话,有话请讲。”或“我到××地方去了,请拨电话号码××××”。当主人外出时,只要把录音电话的某个按钮按下即可。如果有人打电话来,电话铃响过一定时间后,录音机便自动开启,话机中便传出循环磁带的留言,循环磁带停止工作后,录音磁带开始工作,把对方讲的话记录在磁带上。对方讲话结束后,隔10秒钟就自动关机,准备接受新的电话。主人回来后,打开录音机,便能清晰地听到电话的详细内容。

另有一种擅长书写记录的“书写电话”。这种电话主要把传真通信同电话通信结合起来,可以发送和接收在电话里说不清楚的文字和图形。要发信时,打开转换开关,拿起话筒再拨号。接通后,就可用发信笔在记录纸上进行书写。发信笔的左右和上下位置,都对应有各自的电信号。所以,笔尖所在位置不同,送到线路上去的电信号也不同。它们传到对方后,分别送到相应的机构,不断改变记录笔的位置,与发信笔的动作相同,就记录到所发送的文字或图形内容了。

转移呼叫电话

当你刚打通了一只BP机,正等着对方回电时,偏偏有急事通知你,要你马上去一次。或者你正在外面某一家公司开会,许多只知道你自己办公室电话的朋友或者客户想要找你,但得到的总是无人接电话的铃声,这样许多可能是重要的事情就会被耽误了。

现在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了。你只需向电话局提出在自己的电话机上增加一种叫“转移呼叫”的功能就行了。当你的电话机具有这种功能时,在离开办公室之前,只要在话机上作一些简单的按钮操作,把你将要去的地点的电话号码登记一下,那么你就可以放心地去了。如果在你外出期间有电话打进来,电话就会自动地接到你指定的电话机去,这时你就可以在新的地点通话了。这种电话好像具有跟踪你去向的功能,因此也称之为“跟踪呼叫”电话。它对于一些工作特别忙碌,使用电话特别频繁而又需要及时找到他们的人员,例如厂长、经理来说,无疑是一位极好的帮手。

BP机

BP机又叫无线电呼叫机。你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话呼叫带有BP机的朋友。他收到呼叫信号后,可以按照你给他留下的电话号码拨打电话,也可以根据你给他提供的信息行动,这寻呼机,又称BP机。使用寻呼机的人们能方便快捷地通信和联系样不在一处的你们便可以进行交流了。

BP机与市内电话连通,只要把电话打到控制台,话务员就立即拨通被呼叫人的BP机。一般的BP机可以分为数字机和中文机,中文机能够接收到文字信息,可以直接留言,对于使用者很方便,数字机可以显示传呼人的回电号码,也可以用数字代表一定的意义,虽然不如中文机直观,但仍可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当你采用自动寻呼台呼叫后,电脑便会自动呼叫你所要找的人,并把你的电话号码查出来显示在BP机上,这一功能的出现更加方便了联系、减少了时间,而深为人们喜爱。

移动通信

所谓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第三代移动电话最初的应用:它们是带有液晶可视装置的手机,同手机一体化的掌上电脑和带有在线购物信用卡解读器的手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移动通信与固定物体之间的通信比较起来,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主要是:(1)移动性。就是要保持物体在移动状态中的通信,因而它必须是无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因移动体可能在各种环境中运动,电磁波在传播时会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多卜勒效应等现象,产生多径干扰、信号传播延迟和展宽等效应。(3)噪声和干扰严重。在城市环境中的汽车火花噪声、各种工业噪声,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等。(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它是一个多用户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市话网、卫星通信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构是很复杂的。(5)要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好。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1)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为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50km,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W。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以是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2)蜂房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系,并与市话局连接。利用超短波电波传播距离有限的特点,离开一定距离的小区可以重复使用频率,使频率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小区的用户在1000以上,全部覆盖区最终的容量可达100万用户。(3)卫星移动通信。利用卫星转发信号也可实现移动通信。对于车载移动通信可采用赤道固定卫星,而对手持终端,采用中低轨道的多颗星座卫星较为有利。(4)无绳电话。对于室内外慢速移动的手持终端的通信,则采用小功率、通信距离近的、轻便的无绳电话机。它们可以经过通信点与市话用户进行单向或双方向的通信。

现有的大量的移动通信都持用模拟识别信号,称为模拟移动通信。但为了解决容量增加,提高通话质量和增加服务功能,目前已开始应用数字识别信号,即数字移动通信。在制式上则有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两种。前者在全世界有欧洲的GSM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和北美的双模制式标准IS—54及日本的JDC标准。对于码分多址,则有美国Qualcomnn公司研制的IS—95标准的系统。总的趋势是数字移动通信将取代模拟移动通信,CDMA体制将更占优势。而移动通信将向个人通信发展。进入21世纪则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通信将有更为辉煌的未来。

自动译码机

过去发电报,是用四个阿拉伯数字代表一个汉字,“嘀嘀哒哒”地拍发出去。报务员收到电报再交给译电员翻译成汉字送给收报人。这样来回译电文,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

现在的发报机,采用了自动译码机而变得非常方便。这种机器由输入设备、字形存贮器、时间电路、扫查器和输出设备组成。

输入设备像一个传递员,把远方来的电报不断地输送给译码机。对方传来的四码电报,先用凿孔机在纸条上凿成相应的孔眼,这些带有不同的孔眼的纸条,飞快地通过“光电读入机”,形成电脉冲,像嘀嘀哒哒的信号一样,告诉字形存贮器。

字形存贮器好像一本活的电码本,依靠成千上万颗小磁芯贮藏着信息,有1万个汉字、26个英文字母、10个阿拉伯数码和常用的标点符号的字形。当输入设备输进一个电报四码,它就将相应的字找出,打上记号,等待复查。

时间电路是一名“调度员”,它按照人们事先拟好的时间表,指挥各部门工作。当字形存贮器找出汉字字形后,时间电路就通知扫查器去查对。查对正确后,就把这个字的信号输送给输出设备,并随手将存贮器打上的记号擦掉。

输出设备好比是书写员,它将扫查器查到的字形信息,在电报纸上“书写”出来,就是人们看到的电文。

译码机全部由电子器件武装,所以译印速度最高可达每分钟2800多个汉字,比人工译报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而且差错率降低到十万分之一以下。

信息高速公路

1992年,被克林顿挑选为竞选伙伴的戈尔在其经济施政纲领中首次提出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随后,克林顿也以此作为竞选口号。克林顿指出,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信息已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源;如果说五六十年代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加速了货物的流通,促成了战后美国经济的腾飞,那么,现在若能建设一条沟通全美的信息高速公路网,加速信息交流,将会使美国在信息化浪潮中保持领先地位,进而实现经济的再度繁荣。

1993年9月,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正式推出。这项跨世纪的高科技信息基础工程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联结所有社会机构和每个普通家庭的光纤通信网,使人们在教育、卫生、娱乐、商业、金融和科研等领域都拥有最佳的信息环境,并且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图像、文字、声音、数据并茂的方式与自己想要联系的对象进行双向信息交流。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近十年来,将计算机、通信和声像技术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迅速崛起,成为各国高技术竞争的制高点之一。目前的信息网络在通信容量和传输速度上远远不能满足传送活动图像和科研数据等信息的需要。为了使不断增加的融图、文、声、数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的传输畅通无阻,改变信息传输服务“车多路窄”的现状,修建能够将现有信息传输速度提升成千上万倍的信息高速公路显然势在必行。

信息高速公路主要由通信网、信息服务设备、相关的软件工具以及信息资源等四大部分组成。

通信网包括主干网和接入网。其中主干网就像高速公路上的主干线一样,是所有的用户所共用的信息通道。在主干网的建设中,将利用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和微波通信等已有的技术,建立起一种能高速传送图、文、声、数等信息的智能化干线网。

广大用户与主干网间的连接网络被称为接入网。由于原有的电话线、有线电视电缆和无线电通信网不能完全适应双向高容量多媒体综合业务的需要,要将它们作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接入网,还必须对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以有线电视为例,由于它只能进行单向式广播,必须按信息高速公路的要求,将其改造成能双向或多向传输信息的开放系统,使用户不仅能任选节目或对节目的播放进行控制,还能与其他任一用户对话甚至进行交易。只有这样,有线电视电缆才能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接入网。

信息服务设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提供信息服务的超级计算机、高性能并行计算机、大中型计算机、专用服务器和微型机;另一类是网络终端的用户设备,个人台式电脑(PC)、手提电脑、可视电话、双向电视等。目前已有的信息服务设备都不完全符合在未来信息高速公路上应用的需要,人们正在研究开发信息处理能力更强、智能化和多功能一体化的新一代信息服务设备。

为了适应信息高速公路所开展的各项业务的需要,必须开发新的软件和工具。它们包括相关的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和服务、用户界面、信息处理和管理软件以及各种帮助用户漫游信息高速公路的软件和硬件工具。视频服务器、双向电视的转换盒、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用户终端(如PC、工作站等)、未来的多功能一体化终端等都需要有相应的软件和工具才能使用、处理、组织和整理由信息高速公路所提供的大量信息。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进一步开发,信息资源的数量和结构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信息量巨大的图、文、声、数数据库和信息库将广泛建立;另一方面,由于信息高速公路支持双向信息传送,每个用户不仅是信息的使用者,还可以成为信息的开发者和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