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14740100000027

第27章 蓝天神翼(6)

到AH—1T“超级眼镜蛇”时,机身中部采用的是强化发动机,并采用能承受加大功率的部件以提高有效载荷,改善了整机性能。该型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6350公斤,其20毫米航炮可携弹750发,除8枚“海尔法”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外,还可以挂载“响尾蛇”空对空导弹,从而跨入具有空战防卫能力的新型武装直升机的行列。

天之蛟龙喷射“地狱”之火

AH—64“阿帕奇”其名如雷贯耳,令前苏联制T—72主战坦克望而生畏。其实何止于此,AH—64A“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海湾战争中锋芒毕露的出色表现,使它成为能够完成多种任务,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战斗系统,并与隐形飞机、巡航导弹、反导弹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一起,被公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先进武器。

1991年1月17日夜幕降临,就在多国部队空军对伊拉克发动空袭前的几个小时,美国101空降师的8架AH—64“阿帕奇”直升机以低空方式向北飞入大漠的黑暗之中。原来这支先锋突击队担负着潜入伊军纵深地区,摧毁2座至关重要的雷达设施,为多国部队空袭巴格达开辟空中走廊的重任。快接近目标时,“阿帕奇”编成了两个分队,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爬升到100英尺的高度,向攻击目标发射了15枚“地狱火”激光制导导弹,向其他地面设施发射了100枚70毫米火箭弹,顷刻间两座雷达站及地面设置被摧毁,变为废墟,整个攻击行动“其疾如风”仅用了2分钟,“闪电式”袭击只是“阿帕奇”完成战斗任务的前奏。

参加海湾战争的350余架“阿帕奇”,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凭借装备有先进的光电夜视和夜瞄系统,往往利用夜晚空袭伊军前沿阵地、雷达及导弹发射架。尤其在1月31日收复海夫吉城和1月27日的“沙漠军刀”地面战争中,大量“阿帕奇”对付伊军苏制T—72主战坦克犹如“探囊取物”,战功显赫,创下直升机高效打坦克的新纪录。由于以AH—64A“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A—10攻击机为主力的空中反坦克火力,与以M1A1和“挑战者”为主力的装甲部队密切协同作战,保证了部队的快速机动,缩短了战争的进程,使这场残酷激烈的地面战争仅用了四天就告结束。

美国原休斯直升机公司,后并入麦·道公司研制的“阿帕奇”,是一种双发动机单旋翼中型攻击直升机。1984年初交付部队使用,AH—64A的生产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服役跨入21世纪,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火力最强、防护能力最好且价格最昂贵的一种攻击直升机。

AH—64A“阿帕奇”机翼下有4个悬挂点,可挂载16枚“地狱火”激光制导导弹,有效射程7公里,是一种理想的远程反坦克武器,也可以挂载76枚集束火箭弹。机上还有一个旋转炮塔,装有30毫米口径的航炮,备弹120发。

机载电子装置十分先进,拥有TAD光学/微光电视/红外探测系统/激光测距系统的组合装置,以及头盔式瞄准具,并装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在昼夜复杂气象条件下远距离搜索、识别和攻击目标。

机身能抗得住127毫米枪弹弹击,主要部位耐得住23毫米爆破弹的弹击;传动部分即使失去润滑油,还能运转30分钟;当机部以每秒128米的速度坠落时,乘员的生命率仍可达95%。从各方面看,AH—64A“阿帕奇”堪称世界一流的武装直升机。

就在对“阿帕奇”的一片赞誉声中,以高技术超前自居的美军取消了继续生产这种攻击直升机的计划,将由AH—64C“长弓”直升机取代。AH—64C“长弓”攻击武装直升机配备有威斯汀豪斯公司新研制的雷达和红外制导的“地狱火”导弹,1996年交付使用,总产量为227架。

具有空战能力的新型武装直升机

前些年美陆军的兴奋点在于执行一项最重要的发展计划,就是研制新一代的侦察/攻击直升机,总金额为340亿美元。美陆军1991年已正式宣布,由波音公司和西科尔斯公司负责研制。

RAH—66“科曼奇”是由原预研的LHX轻型多用途直升机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轻型直升机,将用以取代现装备并为美陆军立下汗马功劳的AH—1武装直升和OH—58侦察直升机。

美国的“科曼奇”隐形直升飞机RAH—66“科曼奇”的武器系统包括:1门20毫米双管机炮,6枚激光制导“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或12枚“毒刺”空空导弹,这两种导弹均装在吊舱内。外挂架上也能挂载4枚“地狱火”或8枚“毒刺”导弹,所有这些武器均可用周期变距操装置和总距操纵装置攻击直升机所发现的目标。

机载火控系统有马丁·马丽埃塔公司的夜间驾驶系统,凯译和汉密尔顿公司的头盔式夜视观测仪。直升机并装备有轻型机载毫米波雷达和旋翼轴瞄具。先进的飞机性能,电子设备和强大的武器系统,使RAH—66“科曼奇”成为美陆军20世纪90年代具有空战和反坦克能力的主力武装直升机,总采购量为1292架。

快速敏捷的“小羚羊”

以飞行性能好,小巧轻便著称的SA342M轻型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在1982年以色列侵略黎巴嫩战争期间,第一次武装直升机反坦克的大规模空战中,叙利亚就用“小羚羊”直升机机动性好的优势,隐蔽于障碍物后或丛林之中,突然地发射“霍特”导弹,摧毁了7辆以色列坦克首战告捷。

海湾战争中,法国派出了80架陆航使用的SA342L“小羚羊”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对伊军坦克、雷达设施,弹药库和地面防御工事等目标进行了猛烈攻击,共发射180余发“霍特”反坦克导弹,其命中率达90%以上,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而无一架“小羚羊”武装直升机受损。

“小羚羊”是法国航空工业公司与英国韦斯特公司联手合作研制的一种单旋翼轻型多用途直升机。该机1971年开始装备英国陆、海、空军和法国陆军,并向世界30个多国家出口,总生产约1300架。

“小羚羊”旋翼比较特别,采用半绞接式浆毂和3片复合材料的浆叶构成,并可人工折叠;尾浆是13个叶片组成的涵道风扇式。武器配置的方案很多,可根据不同任务,配置不同的武器。包括:4枚或6枚“霍特”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2个“布朗特”68毫米或70毫米火箭弹发射器2枚AS-12有线制导空地导弹,2挺762毫米机枪或1门GLAT20毫米机炮。

机载反坦克火控系统包括APX397陀螺稳定瞄准具和红外射击控制装置。

米—24、米—28亲如兄弟

米—24,绰号“母鹿”,是1972年问世的前苏联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现相继有A、B、C、D、E、F、六个型号投产问世。除装备前苏空军前线航空兵外,并向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十几个国家出口,总共已生产2300架,现仍在生产。

米—24以其速度快、火力强、用途广为优势,自1979年12月以来,前苏军在阿富汗战争中大量使用了米—24。1983年9月,伊拉克曾用一架米—24击落了一架伊朗的美制AH—1J武装直升机,开创了直升机空战史。

初期的米—24机型前方机体以平面构成,3人纵列驾驶舱位于近锥形机头,且带有防护装甲。1976年出厂的D型,则变成双座串列式的威力更强大的武装直升机。其机载武器包括:机头下方装1挺127毫米机枪,短翼翼尖挂架可带4枚AT—2“蝇拍”反坦克导弹,翼下4个挂架可携带4具32枚S—5型57毫米火箭弹发射器或1500公斤的各种炸弹,反坦克导弹和空空导弹。

米—28“浩劫”是前苏联米里设计局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一种双发动机单旋翼专用武装直升机,具有速度快(最大平飞速度300公里/时,巡航速度250公里/时,最大爬升率1080米/分),灵活性高(悬停高度3600米作战半径240公里),生存能力强(座舱为串列式,座椅两侧和后方均装有防护装甲),火力大等特点。1987年装备于前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主要用于攻击地面坦克等活动目标、空中近距离支援、战场侦察及拦击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

米—28机头下方炮塔装1门23毫米机炮;短翼下4个挂架可携带16枚射程为7~8公里的AT—6“螺旋”反坦克导弹,或携8枚SA—14空空导弹,可在约300~6000米的距离上咬住由脉冲多普勤雷达捕获的敌目标,实施直升机空战。

机载设备主要是:自动导航系统,昼夜目视系统、火控系统、诱骗和干扰器等先进的电子设备。

称职的“开路先锋”——无人机

自从1913年,世界第一台自动驾驶仪问世以来,无人机的发展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无人机的型号已达到300多种,允许市场销售的无人机也有40多种。

无人机又称为空中机器人,最初是从航模飞机发展而来的。在军用机器人家族中,无人机是近年来最受重视的领域。专家们在无人机上安装了不同的设备,使它能够执行侦察监视、对地攻击、电子干扰和目标定位等任务。

“全球鹰”上安装有集成传感器系统,因此具有鹰一样锐利的眼睛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在茫茫沙海里埋藏了一个又一个“飞毛腿”导弹发射器。如果用有人侦察机寻找这些发射器就必须在大漠上空往返飞行,从而长时间暴露于伊拉克军队的高射火力之下。于是,大量的无人机代替有人机,成了美军空中侦察的主力。

美军总共安排了6个无人机连。在整场战争中,这些无人机共出动了522架次,飞行时间达1640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有一架无人机在海湾上空飞行。在各种型号的无人机中,“先锋”号是使用次数最多的一种。它由美国和以色列共同研制成功,最高能飞到4575米,速度达185千米/小时,续航时间为7小时。

为了摧毁伊拉克在沿海修筑的坚固工事,1991年2月4日,“密苏里”号战舰在夜幕的掩护下,驶到近海区。“先锋”号从它的甲板上起飞,用红外侦察仪拍摄了地面目标的图像,迅速传送给指挥中心。几分钟后,战舰上406毫米口径的舰炮开始轰击目标。无人机则在同时不断地为舰炮校射,提高它们的命中率。之后,“威斯康星”号战舰接替了“密苏里”号,继续与“先锋”无人机配合。

连续3天的狂轰滥炸,将伊军部署在沿海的炮兵阵地、雷达网和指挥主枢纽彻底摧毁。

除美国外,英、法、加拿大等参战国也都出动了无人机。比如法国的“幼鹿”师,就装备有一个“马尔特”无人机排。当法军深入伊拉克境内作战时,每次行动都必然先派无人机侦察敌情。根据侦察到的情况,法军成功越过了伊军的坦克及炮兵阵地。为此,法国总统还为无人机的操作人员颁发了十字勋章。

此外,无人机在民用方面也大有可为。它可以代替人前往任何危险的地方,完成场区监控、气象探测、公路巡视、勘探测绘、水灾监视、电力线路查巡、森林火灾防救等任务,难怪各个国家都很重视它。

无人机的优势

无人机为什么会“备受青睐”呢?由于无人机具有很多优势,对于这个问题,也就会得到不同角度的各种答案。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的是比较重要的几个原因。

第一,现代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之间的较量愈演愈烈,即使是美军最先进的高技术飞机,也会经常被地面火力击中,机毁人亡。当有人机黔驴技穷一筹莫展时,无人机却打着“零伤亡”的口号,被军事专家们一眼相中。有了无人机作“替身”,飞行员在很多情况下,都不用再冒着生命危险作战了。

第二,有人机不管是设计制造还是实际使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它们的维护和保养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因此,许多小国家更愿意发展无人机。它不用载员操作,构造也很简单轻便,因此费用也不高,一般只需要花几万到几十万美元,仅个别最先进的大型无人机的成本会超过2000万美元。

第三,美国的“911”事件和俄罗斯的绑架事件都在向全世界报警:恐怖分子的活动已经发展到很高的层次,反恐斗争将变得更加艰难。要想及时掌握有关恐怖主义的准确情报,单靠人造卫星、U-2侦察机是没有用的。虽然无人机也并非全能,但它可以从超低空飞到超高空,在非常广阔的空间内长期盘旋,监视战场,随时提供有关恐怖活动的详细情报。

第四,现有无人机的最大缺陷是需要有人在地面遥控操作。未来的智能型无人机,将实现搜索、跟踪、摧毁目标的自动化。到时,一个人就可以同时监测多架无人机,显著提高作战效率。

正因为无人机有如此突出的优点,各个国家都在竞相开发新一代产品。有人估计说,无人机的增加速度,将达到每10年翻一番的水平。目前全球的无人机总量大约为4.8万架,根据这种速度,2010年时,这个数目将剧增至12万架。如此发展下去,无人机很可能会取代有人机,成为新一届的天空主宰。

无人机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