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14740100000013

第13章 陆地雄师(10)

意大利在效法德国上总是紧紧跟上,德国设计88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信息为意大利法西斯军队指挥官们所道好。他们利用M41式坦克底盘加装90毫米的高射炮,制成了“塞莫温特”9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于1942年装备意军,用于在西西里岛对抗盟军作战。它虽然只生产30辆,可影响不小。它的炮弹初速比88毫米反坦克炮稍高,威力相当。在450米距离上,“塞莫温特”的炮弹能击穿厚140毫米的坦克装甲。它的缺点是顶部和后部没有装甲防护,车上士兵易受敌方轻兵器和弹片的伤害。携带只有6发,限制了攻击能力。

由“乐天牌”到“追猎者”

其实,反坦克炮一直是相伴坦克发展的。1916年9月坦克驰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索姆河前线不久,法国就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名为“乐天牌”的反坦克炮。

“乐天牌”的炮管长,膛压大,能把实心的穿甲炮弹高速推出炮口,进而飞向目标穿透装甲。然而,“乐天牌”没有令士兵乐起来,它口径小,火力威胁并不大,还不如野炮,况且机动性差,不如反坦克枪好用,因而没什么影响,发展一时迟滞。

20世纪30年代初,欧洲伴随坦克的发展有了一次大发展。先是20毫米反坦克机关炮出世,1933年后有30多毫米的反坦克炮服役,瑞典的“博福斯”35毫米反坦克炮和德国的37毫米反坦克炮较为著名,都是牵引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坦克炮与坦克一起竞争着、对抗着进入发展的高潮。德国先造出了TI型反坦克炮,开始运炮和用炮皆采用和普通炮兵一样的方法,效果不佳。他们很快认识到,如果反坦克炮不配置在敌人坦克威胁的方向上,那就不会起什么作用。不可能有那么多反坦克炮构筑群网设防阵地,优选的解决办法是设法使这些火炮跑得和敌人的坦克一样快。这种设想直接导致将反坦克炮与坦克底盘结合。1939年,德军占领捷克后发现有大量的47毫米炮,捷克产的47毫米炮性能出色,很适合作反坦克炮。于是,德国人把TI型坦克去掉炮塔只留底盘,然后将捷克47毫米炮安装在这底盘上,这便是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自行反坦克炮。TI自行反坦克炮携带炮弹86发,射速每秒760米,炮弹攻击力强,1940年装备部队后就参加了入侵法国的战争。TI47毫米反坦克炮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第一种参加实战的自行反坦克炮,参战的成功推动了自行反坦克炮的技术进步。

英国原有发射77公斤重炮弹的牵引式反坦克炮。它的穿甲能力不弱,能攻击当时战场上的许多德军坦克,可由于机动能力差,使用受到了限制。德军在北非战场用上了TI式自行反坦克炮,英军坦克吃到它的苦头。这也加快了英国研制自行反坦克炮的步伐。1944年初,英国生产了第一批“箭手”自行反坦克炮。这种炮公路行驶时速32公里,最大行程225公里,装置一门762毫米火炮,机动力和火力皆不差,被兵器专家评为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成功的自行反坦克炮。

苏联针对德国前装甲增至140毫米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研制了口径100毫米的反坦克炮,它能在450米的距离上穿透200毫米厚的装甲。德国“虎”式重型坦克虽然炮塔前装甲增至180毫米厚,但也怕遇上苏军100毫米反坦克炮。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反坦克炮型号最大的国家,仅在1941年就有5种反坦克炮进入战场。75毫米反坦克炮配用钢芯和钨芯两种穿甲弹,是性能较好的一种反坦克炮。另有一种28毫米锥膛式反坦克炮,虽然口径不大,但发射钨芯穿甲弹有每秒1402米的初速,夺其时反坦克炮初速之最,还以穿甲力强引人注目。这时反坦克炮结构仍属简单,没有方向机和高低机,炮身沿支轴转动,重量相对轻,在100公斤左右,操作便利。

自88毫米反坦克炮出场后,德国反坦克炮威力大增。88毫米反坦克炮穿透苏制坦克装甲的消息给德国兵器专家们打了一针强心剂。接着“猎虎”、“猎豹”和“追猎者”三种自行反坦克炮相继杀向前线。猎虎”式当时叫坦克歼击车。1943年冬造出样车,只有48辆在战争快要结束时装备部队。主要用于西线,在掩护德军往本土退却,阻滞盟军推进速度时起了一定的作用。它采用“虎”Ⅱ式坦克底盘,装置一门128毫米火炮,能发射单发重283公斤的炮弹,携带38发炮弹。因射程远,穿甲力强而成为战时德军威力最强大的反坦克炮。然而,它过重,达71吨多,发动机和传动装置时常处于超载状态,只能走硬道,过桥、渡河和穿过雨后田野或沼泽地,那就如同做一场噩梦。外加它燃料消耗过大,这就使手中油料紧缺的部队长官对它冷淡了。

“猎豹”式坦克歼击车,也可说是一种改进型88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它采用“豹”式坦克底盘,便有了同“猎虎”式联系和比较的“猎豹”式的名字。第一批“猎豹”式1944年2月服役,其主要特色在于安置了双节式的88毫米炮管。双节式的优点是方便更换磨损较快的一节炮管。战场上“猎豹”式机动能力较强,最大行驶速度达时速46公里,越野也达24公里。它携带88毫米炮弹60发和600发762毫米机枪子弹。跑得快,火炮威力大,装甲防护力也可以,“猎豹”式因而是德国战时最好的自行反坦克炮。“猎豹”式部队也直接归战地最高兵团指挥官指挥。“猎豹”式自行反坦克炮的弱点是行动结构太复杂,炮弹击中负重轮后往往导致车辆停车,从而带来遭受敌方打击的危险。

在1944年和1945年的北欧战场上,德军出动了车身涂有迷彩和“十”字标志的一种新型自行反坦克炮,那便是德军称作“追猎式”的坦克歼击车。“追猎者”式用的是德国抢夺到手的捷克T38坦克底盘。T是捷克代号,38是生产年份代表。德国兵器工程师按照古德里安将军的要求,在T38坦克底盘上加装75毫米炮,便制成了“追猎式”75毫米轻型自行反坦克炮。“追猎式”1944年5月服役,到战争结束时共生产了1577辆。它全重17吨,车身低矮而紧凑,倾斜的甲板提供了良好的防护,火炮装在车体前部能作有限转动的炮架上,设计合理,很受士兵欢迎。战后,瑞士陆军给“追猎者”式换上了160马力的发动机,改名为G13式自行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功卓著。据兵器史家统计,在英军损失的坦克中,占总数45%是被反坦克炮击毁的。德军损失的坦克中有60%是遇上反坦克炮而遭殃的。

认识反坦克炮的面目

反坦克炮是专门攻打坦克的重磅职业杀手,是一种重型反坦克武器。它可分不同类别。如果按有无膛线来分,则有线膛反坦克炮和滑膛反坦克炮。要按机动方式分,便有牵引式反坦克炮和自行式反坦克炮。后者也被欧美一些兵器专家称作歼击坦克或坦克歼击车。

炮管很长,一般是口径的40多倍,这是反坦克炮的一大特点。它是平射炮,用于直接瞄准射击。发射炮弹初速大,弹道低伸,大多不超过坦克的高度,紧贴距地面不高的路线前飞,炮弹飞得远,穿甲劲头足。在1000~2000米距离内,攻杀坦克很有效。假如发射破甲弹和碎甲弹,还能攻击更远一些距离上的坦克。

自行反坦克炮虽然与坦克穿一样的鞋,即履带铁脚板,但外观和内部结构上还是有明显的区别。通常的,自行反坦克炮发动机在前,坦克发动机在后;自行反坦克炮的炮塔有的不能转,能转的也有角度限制,而坦克的炮塔却能转360度;前者装甲相对薄,后者却厚。所以坦克的单辆价值要高于自行反坦克炮一两倍。自行反坦克炮的起落部分有装甲防护,采用了护栏、退壳筒、送弹机、输弹机,并安装了炮膛抽气装置和战斗室排烟装置以及高效能的炮口制退系统。这也是反坦克炮的特点。

牵引式反坦克炮和自行式反坦克炮各有优长和短处。自行反坦克炮比牵引式反坦克炮机动能力和防护力强,但它体积比较大,不便于伪装和隐蔽。假若发动机和底盘被打坏,整个火炮随着便失去作用。再说,它的造价要比牵引式反坦克炮贵得多,需要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资金条件才能大批量生产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