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日益重要的环境科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14739900000019

第19章 生物与环境(9)

1965年,智利科学家首次对南极洲动物进行了普查,发现了毛色都为上乘的小海狼的踪迹,还有海豹和象海豹群。1975年以来,各国海洋学家加紧了对海狼、海豹生活习性的研究。目前,不仅在南极洲,而且在智利、秘鲁、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等海域也发现了海狼的踪迹。人类对海狼等动物进一步研究将为在规模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南极条约》缔约国达成了严禁商业性捕猎海狼的协议,现在南极海域的海狼已繁育到了20多万头了。

伶俐的小熊猫

小熊猫又叫小猫熊,它跟大熊猫名字相似,但不是同一科动物。大熊猫是单独的大熊猫科,而小熊猫是浣熊科的动物,生活习性和浣熊相似。小熊猫个儿比大熊猫小得多,长60厘米左右,又粗又长的大尾巴有40多厘米长。圆头宽脸,长着一对白毛的大耳朵,耳内黑褐色,细眼睛,眼睛上面各有一块白斑,远看好像多了两只眼睛。逗人发笑的白花脸上长着一个短鼻子,鼻尖上的皮肤有不少颗粒状的东西,四周也长着乳白色的毛;上下嘴唇都长白色的胡须。它的脸孔有点儿像猫,爪子有半收缩性,足底生毛,也像猫;身子和粗壮的四肢像熊。因此得名。

小熊猫上身披着棕红色的短毛,下身覆盖着黑褐色的细毛,像狼一样的尾巴上镶着9个黄白相同的环节,又叫“九节狼”。

小熊猫也是世界珍贵动物。它分布范围很小,繁殖数量也少,除了中国四川、云南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以外,只有缅甸、尼泊尔和印度阿萨密等狭窄地区才有少数分布。

小熊猫世世代代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大熊猫的故乡也常常能见到它。它喜寒怕热,喜欢爬树,白天大都在树上休息或睡觉,一条抟茸茸的尾巴从树枝上悬垂下来,不时用前爪擦洗自己的白花脸,或者用舌头不断舐弄自己的细毛。到了晚上,它就下来四处觅食,植物的根、茎、竹笋、嫩叶和果实是它的主食,也吃鸟蛋和小鸟。早晨和傍晚时候,活动最频繁。

小熊猫是一种孤独性的动物,栖息在崎岖的山林、人迹罕至的地方。夏天大都栖息在溪流河谷盆地有树阴的坡地,冬天转移到有太阳的山坡河谷边。那里绿树成荫,长满冷杉、白桦和箭竹林。它们三五成群,栖息在树洞或岩隙、石洞内,从没有发现大群活动过。

风和日丽的天气,小熊猫喜欢在岩石上蹲着晒太阳,悠闲自乐,人们叫它“山门蹲”。

小熊猫十分灵活,遇到敌害,一下子就能爬到很高很细的枝头上去躲避。它们在地面上活动反而显得笨拙,加上性情温和,自卫能力差,容易被捕猎。

春天是小熊猫的繁殖季节,三五成群,择偶交配,发出“咯——咯”的嘶叫声,雄兽在岩石、树桩上留下小便,作为信号。到了交配时期,亲兽就将“儿女”驱散,让它们各自择偶组成新家庭。雌小熊猫怀孕两个多月后,在树洞或岩缝中产仔,每胎2~3头。刚产下的幼仔只有6厘米长,身披乳白色毛,重约100克,眼睛睁不开。7天后,白毛慢慢变为深灰色,以后逐渐变成和“父母”同一个颜色了。小熊猫20多天后才睁开眼睛,在妈妈身边过上一年后,才开始独立生活。

小熊猫是观赏动物。在动物园里,它伶俐温驯,活泼可爱,但人工不易繁殖。毛皮美丽柔软,在自然界中数量稀少,因此更显得珍贵。

珍奇的金丝猴

熊猫的故乡,也是我国特有动物金丝猴和白唇鹿的产地。

金丝猴是世界稀有动物。它有3种:普通金丝猴、灰金丝猴和黑金丝猴。在国外至今还没有金丝猴展出。

普通金丝猴体形大,性耐寒,分布在中国的四川、甘肃和陕西南部,栖息在山区的云杉和冷杉林里。

金丝猴的尾巴比身躯长,身披细软长毛,背毛长达35厘米以上,宛如肩披金黄的蓑衣。小猴的毛色浅黄,大猴则黄中带红,像金丝那样闪闪发光,因此叫金丝猴。

金丝猴脸面呈青色,周围长着绒毛,圆溜溜的黑眼珠,朝天的鼻子,这在猴类中是绝无仅有的。又叫仰鼻猴。嘴角有“瘤”,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瘤也愈大愈硬。它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密林中,喜欢群居,有的在树上晒太阳,有的吃野果、嫩芽和竹笋,蹦来跳去,吵个不停。每群至少30头以上,最多时有几百头聚集在一起。

金丝猴机智倔强,动作灵活,脾气急躁,跑得比人快,力气也大。它们过着集体生活。猴王是种群的“领袖”,大猴、小猴都得听它指挥。猴王走到哪里,群猴就跟向那里,亦步亦趋,左右相随。周围只要稍有动静,它们立刻骚动起来,在树梢上发出“呼哈——呼哈”的叫声,像飞一样地跳跃,向四处逃散。它翘着尾巴,纵身一跃,就稳稳当当地跳到6米远的大树上。

金丝猴有垂直迁徙的现象。夏天,天气炎热,它们到较高的山林中生活;冬天,天气寒冷,便下到较低的地方栖息。

金丝猴很珍贵,不能用枪打,捕捉很困难。人们得组织大批捕猴队,深入密林,先是追踪寻觅,然后是日夜紧跟,夜晚,猴群栖息在树梢间,人们就在树下守候。稍一疏忽,猴王一声呼啸,群猴就溜走啦。

金丝猴的皮毛十分柔软,极其珍贵。在动物园里,是受人们喜爱的观赏动物。

灰金丝猴,又叫黔金丝猴,比金丝猴小些,身披灰褐色长毛,却没有金丝,因此又叫它贵州仰鼻猴。在国外,只有英国自然博物馆藏有一张灰金丝猴的皮。黔金丝猴的定名是在1903年,从这以后,就杳无音讯。直到1967年,才在贵州梵净山发现并捕猎到一只成年雌猴。1970年又捕获一只雄猴,没多久,它们都相继因病死去。

灰金丝猴的生态和生活习性同金丝猴相似。不同的是,除了没有金丝外,它两肩之间的颈背处有一块白斑,又叫白肩仰鼻猴。它的尾巴比身躯长,当地人叫它牛尾猴。

黑金丝猴又叫滇金丝猴,身披黑色长毛,胸部、腹部、臂部和四肢内侧都是白色,又叫它云南仰鼻猴。它栖息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滇北大雪山地区,19世纪70年代有人见到它。20年后,才获得7只这种猴子的标本。后来,就不再有任何消息了。到了1962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德钦收集到8张不完整的滇金丝猴皮张,1979年才亲自采集到标本。

滇金丝猴栖息在海拔2800米左右的针叶林带,林下有茂密的箭竹。它们是惟一以针叶为食的猴子,常采集松萝、松针和杉树的嫩尖。在每年5~7月间,下地吃新笋和嫩竹叶。

南美怪猴

灵长类动物大约有200种,其中,数量、种类最多的是猴类。根据科学家在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的最新研究,进一步发现,新大陆(美洲)猴类和旧大陆(亚洲、非洲)猴类大都是在3000万年以前,从同一个祖先分支出来的。

美洲猴类同亚、非两洲猴类在身体结构和行为习性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在不同的环境里,它们又产生了变异。亚洲和非洲的猴,一般都有臀疣,鼻孔距离近,好争斗,强者为王。而美洲的猴,长相奇特,大多无臀疣,鼻孔间距离较宽,鼻孔向左右稍偏,呈圆形,很少争斗,过着和睦相处的生活。

美洲著名的猴有:柽柳猴、秃猴、白胡子猴、白脸僧面猴、绒毛猴、狨猴、夜猴、吼猴、蜘蛛猴、卷尾猴等。

在巴西东南部沿海岸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奇特的猴子——柽柳猴。柽柳猴是狨科动物,大柽柳猴个子很小,长不过20多厘米,跟兔子大小差不多,头部长着一双大而圆的眼睛,长长的胡须,背后拖着一条长尾巴,长满了细密的茸毛。

另一种金狮柽柳猴就更稀奇珍贵了。它个儿不大,身披长毛,头部长而蓬松的金黄色长毛,仿佛一只幼小的“雄狮”,加上大大的鼻子,突出的嘴巴,也同狮子相似。

金狮柽柳猴栖息在热带森林暗绿色的叶丛中,它躲在那里,同环境不相一致,金色毛皮十分醒目。近看时,毛色闪耀着金属光泽,更显光彩。这种缺少保护色的动物为什么能生存下来,这可能同它的感官灵敏有关。巴西的一位动物学家在热带森林考察时,每到一处,但闻金狮柽柳猴的鸣叫,却见不到猴影。这说明它的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一发现敌情,就远远躲开啦。野生的金狮柽柳猴只剩下100多只了,可是世界动物园有饲养的金狮柽柳猴,“猴口”倒也兴旺,有1000多只。看来,它可以免遭灭绝之灾了。

秃猴是南美洲珍稀的猴类,它只有猫那么大,尾巴很短,不能卷缠。它脸部无毛,连整个额头都是光秃秃的,头后的头发又少又蓬乱,红色或褐色的秃额高高突出在脸的上部,宽阔的下巴又翘起在脸的下方,两只红里带黑的眼珠,无精打采地埋藏在深邃的眼窝内,脸上似乎永远带有忧伤的神色。它又叫“秃额猴”。雄猴的嘴中长着细长的白獠牙,在口角两旁伸出,模样比雌猴更丑。它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丑的猴子。

秃猴栖息在亚马孙河两岸很偏僻的沼泽森林中,适宜在树冠上生活,在树上行进的速度很快,它通常四肢并用,沿着树干飞快爬行。有时,它会从一棵树上腾身跃起,凌空“飞”向另一棵树,表演那不常见的惊险“杂技”。秃猴不能用尾巴攀援,常常用双脚倒挂在树枝上,寻找水果和坚果吃。秃猴母崽形影不离,幼猴常常用前肢紧紧地抱住妈妈不放。

从秃猴的行为可以判断出它那感情上的变化。秃猴有一种惊人的习性,有时会发出狂笑般的叫声,这是在发怒。当它摇晃树枝、弓起背脊、竖起背毛的时候,这是在显示自己的强大和勇猛。

当地印第安人猎捕秃猴,把大秃猴吃掉,留下幼秃猴,饲养当作玩物。小秃猴对主人很忠实,如果主人抛弃它,就会绝食,憔悴死去。成年秃猴不很驯顺,较难饲养。

南美洲珍稀的白胡子猴,嘴上长着向下弯的白胡子,比头还长,非常有趣,是珍贵的观赏动物。德国海拉勃伦动物园里有饲养。现在,这种白胡子猴已经有了后代,是一对双胞胎,刚生下来时每只约50克重。绒毛猴浑身披着茸毛,背后拖着一条又粗又长的长尾巴,出没在厄瓜多尔的丛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