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14739800000033

第33章 信息科学探秘(1)

怎样提高网上冲浪速度现在,因特网严重超载,尤其是国内,由于带宽严重不足,其冲浪速度常常比不过林间漫步。

这里有一些小窍门,可以稍稍加快你的速度。

过一会儿再试。因特网服务器允许很多人在同一时刻访问同一页。但有时有些服务器可能来不及处理多人发来的浏览器请求。这时候请耐心等待。最合适的方法是等一会儿再试,而抓紧时间浏览其他Web节点。因为浏览器是可以同时打开好几个窗口,同时浏览好几个地方的。

如果经济上许可,升级调制解调器是必不可少的,至少需要14.4Kbps的调制解调器。28.8Kbps的调制解调器至少比14.4Kbps的快两倍。如今56K的MODEM已成为主流,如果使用56K的话,那么网速将大为改善,省下的电话费和网费不久就会抵消其升级的费用。

一般情况下,可以把显示图片的功能关掉,这样可以省去许多下载图片的时间。如果有些地方没有图片就不可辨别的话,可以用鼠标的右键单击,然后选择“显示图片”的命令。

如果在浏览器工具栏右上角的飞行Windows标志飘动了很长时间,就应该使用“停止”按钮暂停对目标地点的访问。呆一会儿再刷新。

下载软件时,最好用断点续传的下载软件,比如网络吸血鬼软件,这样在你掉线之后在此上网,它可以接着上次下载的地方继续下载。这样可要方便很多,因为可以随时停止下载,等下一次上网时再接着下载,不用眼巴巴地等待着下载完毕了。

什么是MPMn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俊男靓女喜欢腰中、包中带着个磁带随身听或CD随身听的话,那么,2000年后,有很多人在兜里揣上的是MPMn。

所谓MPMn,实际上就是一个播放MP3音乐的随身听,它内部采用大容量闪存,体积很小,不过如同一个小小的香烟盒,重量也很轻,完全可以随身携带,一点儿也不是负担。

MPMn不同于磁带机和光盘机,它不怕震动,不容易损坏、失真。磁带随身听和CD随身听都是用机械系统传动的,所以特别怕震动。而MPMn从闪存中读取数据,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MPMn可以说是MP3的硬解压,实际效果比计算机上播放的要好一些,究其原因,是计算机使用的声卡会受到机箱里的电磁干扰的缘故。对于一般人来讲,MPMn的声音效果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MPMn操作很简单,可以用传输电缆将MPMn和计算机的并口相连,用MPMn提供的软件即可实现计算机与MPMn的数据传输。可以将任何格式的文件拷到MPMn机,就像往磁盘中读写文件一样方便快捷,而且传输速度相当快。这其实就是说,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移动的较大容量的磁盘。

一般来讲,MPMn提供的充电电池可连续使用6个小时以上。

至于MP3音乐源,更不用费心,如今因特网上到处都是MP3音乐的下载服务,你拥有取之不尽的MP3音乐资源,而且,国内市场上MP3光盘也越来越流行,一张盘上存有100多首歌曲,价格也很便宜。你也可以自己制作MP3音乐来欣赏。

通常,根据闪存卡的容量不同,MPMn存储歌曲的时间也不同。32MB内存的MPMn可播放40分钟CD音质的音乐,只有这一点不太令人满意。

总的说来,MPMn集中了磁带随身听和CD随身听的优势,克服了他们的不足,它体积小、重量轻、不怕震、携带方便,音质又十分的优秀。它是传统家电产品与当代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如何给CPU降温

电脑中工作最繁忙的是CPU,CPU是一个大型的集成电路,工作时发热量当然不会小。随着CPU的速度越来越快,CPU的温度也越来越高。过高的温度会使CPU的基本单位二级管发生“电子迁移”现象,从而缩短CPU的寿命,而且容易发生运算错误,使系统不稳定,频繁“死机”。一般来说,CPU内部温度要小于80℃、外部温度要小于50℃是安全的。

由此可见,采取一些措施给CPU降温还是很必要的。

一般来讲,给CPU加上散热片和风扇散热就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这二者现在已是必不可少的了。这也就提醒我们,如果系统总是死机,可以打开机箱看一看,是不是风扇坏了,这往往是朋友们容易忽略的事情。另外,现在一些“智能型”主板往往带有监测CPU温度的功能,一旦过热,就自动降低CPU速度,以减少发热。

以上的措施只是常规措施,如果电脑“发烧友”追求高速度将CPU超频使用,超频后CPU发热量会大大地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来解决散热问题了。我们并不建议读者超频,可是如果你一定要超频玩的话,就要特别小心了。

换用大散热片、大功率CPU风扇是最最基本的要求。注意,散热片表面积要尽量大,而且,与CPU接触面要涂以专用导热硅胶来增强效果。风扇的功率要以它转起来风的大小为准。

如果机箱许可,可加装第二个CPU风扇。现在不少机箱提供第二个风扇的安装口,这时候,加装一个风扇的效果会意外地良好。

有经验的工作者可以使用CPU制冷器。这是一种由特殊半导体制成的类冷却装置,接通电源后,贴近CPU的一面制冷,另一面发热,在辅助以散热片和CPU风扇,最厉害的半导体制冷器可以把CPU降温到0℃。

但是,使用这种制冷器时一定要注意,由于制冷器温度比周围低,可能出现水汽冷凝的情况,所以,还要采取措施解决冷凝问题,在潮湿的南方这个问题尤其严重,所以这个方案只能推荐给有经验的发烧友使用。

软件降温也是一个途径。著名的CPU降温软件cpuidle能够使CPU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进入深度休眠状态,降温效果还是不错的,这套软件在网上提供免费的下载。但是,如果打游戏,玩超频,就不灵了。可见,它只是能够让CPU在相对空闲的时候,“打打盹”、“歇一歇”。

如何“装修”Windows98桌面

现代办公和家居环境装修越来越讲究,那么,你有没有想过,电脑的桌面也可以装修一下呢?

首先是找到自己和家人喜欢的图片,这就好像是装修的第一步——买料,现在不少网站都提供精美的壁纸图片,它们是我们装修的原材料。除了上网搜索之外,还可扫描朋友、家人的照片或各种图片,从各种渠道选择屏幕保护程序。

找一个适当的屏幕保护程序也是必不可少的,从网络下载或光盘中的屏幕保护程序一般以EXE文件出现,运行此文件可直接将文件安装到系统里。

在Wind·ws95或Wind·ws98中装修桌面,第一步是先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在“显示器属性”框中通过选择“设置”,确定显示器的色彩、分辨率、字体大小。一般来说,不要低于16位色,最好是32位色。分辨率不要太小,一般15的显示器应该使用800*600的分辨率才好,刷新率不要低于75Hz。

通过选择“背景”确定底纹的图案和墙纸的方案。单击“浏览”按钮,可以选择已扫描好的BMP格式的图形为墙纸。在Wind·ws98里,图像可以选择“拉伸”,这样图像就会满屏了。另外,选择适当的字体、图标也很重要。

然后是选择“屏幕保护程序”,你安装的屏幕保护程序在这里也可以找到,选中它就可以了。这时,点按“预览”按钮可以看到屏幕保护程序的效果,点按“设置”按钮,可选择屏幕保护程序的有关设置,例如多少星星,多少飞行的窗户等等。调整“等待时间”可控制停止运行程序到屏幕保护程序启动的时间。选择“口令保护”,然后选择更改口令,输入你的口令,这样,在你离开时,别人无法使用你的机器。

值得一提的是Wind·ws95和Wind·ws98中带的“三维文字”屏幕保护程序,选定“设置”后可以在文字框中输入文字,你可以把离开时间和事由输入框中,起到留言板的作用。当然,也可以写下自己的座右铭,或者喜欢的诗句等等。

装修不厌精,桌面的更新也不止于此,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图库,每天更换一张壁纸,桌面上的图标也是可以更换的,这样,你每天开机,都可以有一种新的心情。

最后,需要提醒你的是,如果你的电脑配置不高,特别是内存较少,应当从实用出发,不要把桌面搞得太花,须知壁纸的安装是很占用内存的。

什么是LINUX

近来,信息产业媒体正在悄悄地掀起一股热浪,这就是Linux。人们说,Linux很有可能会击败微软,那么,Linux到底是什么?

Linux的发明者是一个名叫利林斯·托瓦德(Linus Torvalds)的年轻的芬兰人。后来,无数的网上编程高手参与了工作,造就了这个全新的操作系统。因此,我们知道了,Linux实际上是一个操作系统,从性质上讲,它和Windows是一样的。所以才会成为微软公司的对手。

Linux是免费的,一张光盘可以在几百个用户中流传,安装几百次。所以在一些诸如南非、古巴、克罗地亚、印度、尼加拉瓜、菲律宾、玻利维亚等国家和地区十分流行。而Wind·ws的使用权是要购买的,并且每安装一台机器,就要再掏一次钱。

这个操作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源代码开放,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对系统的内核进行修改,而Wind·ws的源代码一直是个讳莫如深的秘密。这样,Linux的使用者在一起交流,就可以不断地开发出新的功能,而最大程度地填补漏洞。

Linux创始人表示:Linux将打垮微软。Linux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业界的支持,这种源代码开放操作系统将会迎来灿烂的未来。

而盖茨则说:微软并不畏惧Linux。Linux将来只能扮演一个小角色,人们对它的看好并不完全正确。

目前,Linux确实显示出它的缺点,易用性较差,不易安装,不易配置,应用软件不易使用。但是,如果用之于网络服务器,就算不得什么了,因此在服务器操作系统竞争中Linux会是Windows NT最强劲的对手。

而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上,Linux替代Windows还为时过早。对普通用户来说,Linux实在是太复杂了。从安装到调试,绝对不是一个电脑水平一般的家庭用户可以胜任的。

Linux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开发平台,人们依靠这个平台,就有可能开发出更为好用的系统来。从安全角度考虑,开放源代码当然更适合机密场合的计算机应用,因为管理者可以对系统做到了如指掌,而不必担心系统内核是否隐藏着某些被人攻击或者是故意留下的漏洞。所以,现在各国的政府都很看好Linux。

什么是计算机战

计算机战又称信息战。信息战是现代战争中一种新的作战模式,信息战场已成为继陆、海、空之后当代及未来战争的又一个战场。在这一战场中,计算机担任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人们评价说,计算机已经从计算工具发展为信息战中的可以向敌方发动攻击的武器。

专家认为,计算机在信息战中有两种主要形式的作用,一种是情报刺探,一种是病毒攻击。这些事情都是极其隐秘的,因此有人称计算机战是一种黑色艺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多次领教了这种黑色艺术对他们网络入侵的威力。

我们先来看一看科索沃冲突时全球黑客展开的攻防战。

据报道,1999年,在北约空袭南联盟并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同时,美国及北约的其他成员国也遭受到来自全球范围的计算机黑客的攻击。战争的阴云蔓延到了因特网上,地面上是轰炸与反轰炸的军事较量,网络上是黑客之间的你来我往。

北约认为,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因此可以利用网络为侵略行径辩护、蛊惑人心、欺骗世界舆论和瓦解南联盟军心和民心。北约国家政府的官方网站自轰炸一开始,每天频繁更新网站的内容,开展大范围的网络宣传站。

南斯拉夫网络事业不够发达,官方站点只有塞尔维亚新闻社一家,势单力薄,寡不敌众。但是南联盟的黑客们却技术比较高超,他们向北约的网络宣传站发起了反击,使北约许多网站的正常运作受到很大的干扰,甚至陷于瘫痪状态。

南联盟黑客对北约网站的攻击行动,是紧随着空中打击的开始而展开的。开始轰炸的当天,愤怒的南联盟黑客就闯入了北约的网站,这可以算是打响了针对北约网络系统的第一枪。紧接着,贝尔格莱德的另一名黑客,用2000封垃圾邮件做武器,向北约的另一个网站发起了铺天盖地的攻击,这些垃圾邮件携带了5种计算机病毒,其中还包括一度给因特网电子邮件系统造成重大损失的的“梅莉莎病毒”。于是,这个站点的邮件服务器因无法及时进行处理而最终被迫关闭。

白宫的站点也遭到攻击,据分析,这是美国本土的一些黑客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不满,他们闯入白宫的两个镜像站点,甚至于把白宫的站点彻底地黑掉。

实际上,美国军事系统的计算机也遭到了黑客们的攻击。

人们评价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而引发的黑客战,就是未来信息战的雏形。

什么是网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