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14739700000031

第31章 医学新视野(8)

O-157菌是大肠杆菌的一种,也属微生物。大肠杆菌是健康人肠道中数量最多的正常菌群,这是通常有益而无害的细菌,但有部分大肠杆菌可以致病,O-157即是其中之一。

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相当密切。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有益或无害,少数微生物则可使我们生病。

能伤害我们健康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当然,人体也完全不是“弱不禁风”的。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多种自我防御手段,使病原微生物无法逞凶作恶。只有自身抵抗力降低或病原微生物数量过大时,人才会得病。

除了微生物外,寄生虫也是讨厌的生物致病因素。

某些低等动物丧失了在外界环境中自主生活的能力,它们必须暂时或永久地在动物身上居住和取食,人们称之为寄生虫。

危害人体的寄生虫有两大类,即蠕虫和原虫。

蠕虫包括线虫类,如蛔虫、蛲虫、钩虫、丝虫;吸虫类,如肝吸虫、姜片虫、血吸虫;绦虫类,如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和短小绦虫。

原虫以疟原虫、痢疾阿米巴原虫、杜氏利什曼虫和阴道滴虫最常见。

寄生虫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及发病程度,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预防上述生物致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搞好环境卫生,注重个人卫生,并从各方面增强自身的抗病本领。

心脏病也会传染吗?

最近,科学家在寻找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因沉积胆固醇而变窄致使心脏受损)原因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医生和生物学家已找到该病新的罪魁祸首——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分布很广,常会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这种微生物的蛛丝马迹是不难发现的。比如,在心脏局部缺血患者的血管里,肺炎衣原体抗体水平常常很高,说明这些人体内携带这种衣原体,体内免疫系统正在同它们作斗争。肺炎衣原体所特有的DNA和蛋白质,常存在于堵塞血管的胆固醇沉积层中。

多数科学家认为,肺炎衣原体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心脏病是会传染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科学家对心脏血管中存在肺炎衣原体表示怀疑,就像10年前有科学家提出胃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时候,有些胃肠病专家对此不屑一顾一样。

试管婴儿会比常人聪明吗?

从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出生以来,全世界现在大约有15万名试管婴儿出生了。这些不是一般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孩子会不会不如平常的孩子,智商是否会受影响,身体发育能够正常吗?

法国的一个医学研究小组对370名成长中的试管婴儿进行了跟踪调查。这些孩子的年龄为6~13岁,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身体发育情况都是研究小组的调查内容。

通过长期的观察,这些研究人员发现,试管婴儿的情况从总体上看与常人并无很大的差异,虽然他们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早产儿,但其身高和体重随着年纪的增加逐渐都达到了正常的水平,身体发育与同龄孩子基本相同。查看他们的病历卡,不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会患上普通婴孩都会患的疾病,比如像感冒、哮喘、过敏反应之类。这370名孩子中间,19%需要经常配戴眼镜,7.7%看过牙科医生,10%做过矫形外科手术,6%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而这些比例与普通儿童中也比较相似。

给研究人员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已经成为中学生的试管婴儿的学习或成绩非常出众。通过向家长的询问,被调查的370个孩子中有8个表现得“特别有天赋”,24个学习课程比同龄孩子超前一半,180个在各自的年级中成绩名列前茅。

虽然法国医学专家的调查已不是第一次表明,这些逐渐长大的试管婴儿比正常的同龄人的才能高,但是,这并不能证明试管婴儿肯定比常人聪明。因为科学家同时还注意到,这些聪明的试管婴儿的家庭背景比较好,收入水平高,父母的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在成长过程中,也能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其中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因此可以说,教育和知识的接受在试管婴儿家庭成长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试管婴儿真比常人聪明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容易,不能仅凭这些科研人员的观察结果就得出试管婴儿的特别天赋是来源于试管的结论,这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回答。

助听器也可以“隐形”吗?

大家都知道,现代科技的发展可以把飞机、船舰都制造成隐形的,称为“隐形飞机”、“隐形潜艇”,但它们并不名符其实。人的眼睛就可以把这些隐形的东西看得清清楚楚,实际上,这些“隐形”的东西是相对于雷达来说的,并不是针对人眼来说的,人眼明察秋毫,有形的东西一般都能看到。

不过,微型化技术可以把东西做成隐形的。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听力不好,一小部分人甚至没有听力,对于听不清外界声音的人来说,这是件非常痛苦的事,美妙的音乐、婉转的鸟鸣、嘹亮的歌声甚至于人群的嘈杂之声他都无缘听到了。这些人要想恢复听力,一般只能借助助听器。可是,传统的助听器不仅体形大,他人一眼就可以看到,而且效果也不好,戴在耳朵里常常把外界的一些正常声音转变成嗡嗡的杂音。所以,一些人虽然听力不好,也不愿佩戴助听器。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助听器,是一种隐形的助听器。这种助听器体积很小,主要部件只有隐形眼镜镜片的一半大小,医生用一滴油的表面张力就可以把它附着在耳朵的鼓室里。佩戴者还得再使用其他两个器件:一个是无线电麦克风,可以夹在衣服上;另一个是由电池驱动的小线圈,可以放在身上的其他地方。当佩戴的人与人交谈或听外界声音时,与线圈相连的电子电路就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由此产生一个电磁场,从而引起佩戴在鼓室里的耳机的相应振动,使人产生听觉。

荷兰菲利浦公司也研制出一种隐形的助听器,它完全是一体化的,可以直接深藏在耳朵里面,几乎可以碰到耳膜,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种助听器的性能十分好,采用的是一种新发明的外壳材料,柔软而富于弹性,牢固可靠,能稳稳地承托其中的精细电子器件。

有了隐形的助听器,听力不好的人不仅可以弥补外观不雅与使用不便的缺陷,还分享到新技术带来的听觉效果,真可谓是“耳福不浅”。

什么是高压氧舱

在日本群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地下一层里,摆着两个圆筒似的装置,一个大一点,另一个则要小得多。大的透明的圆筒里,有一位老年人正躺在那儿,这个圆筒很像科幻小说中的宇宙飞船上的冬眠装置。小的那个是用不锈钢制成的,里面有技术人员在控制仪器。大筒的周围,纵横交错地安装了许多配置。看上去很像是发电厂的控制房,一点也不觉得这是在医院里。

这就是高压氧舱,一种先进的医疗装置。大筒是患者接受高压氧的地方,患者得戴上面罩接受治疗。高压氧舱用纯氧加压,一般可以达到3个标准大气压。

人体耗氧量最大的器官是心脏,人必须随时从空气中吸收氧气。但是空气中氧气含量只占21%,所以人对氧气的需求迫使人吸入很多的空气。如果得不到满足,人就会由于缺氧而产生一些疾病,比如潜水病高山病等。

在高压氧舱里,3个大气压的压力可以使血液溶解更多的氧,这样一来,从理论上说,向人的全身细胞运送氧的红血球就显得不必要了。不管红血球有无必要,只要把人置身于高于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就会增加患者体内的含氧量,从而促进细胞组织活性化,增强人体的活动功能,这就是高压氧疗法的原理。

高压氧舱原来只用来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或潜水病,现在人们发现,高压氧疗法可在很多方面得到应用,比如治疗突发性耳聋和麻痹性肠梗阻。这几年,由于保健意识的强化,人们甚至无病也去高压氧舱里躺上一躺,呼吸一下高压氧,放松一下紧张的身体和心理。

由于高压氧舱是用纯氧加压的,因此很容易出现火灾事故。据报道,日本某家医院里,一位病人揣着怀炉进高压氧舱,结果引发大火,患者被烧死;日本的东大医院也因使用高压氧舱发生过大爆炸事故。所以,使用高压氧舱得非常小心,以免“惹火烧身”。

为什么医院里禁用“大哥大”

不久以前,发生在以色列的一起医疗事故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一辆载着危重病人的救护车正风驰电掣般地向医院奔驰着,突然之间,遥控的车后门意外地被打开了,救护床滑落到了地上,病人几个翻身,还来不及呼救便断了气。是谋杀,还是意外?经过侦讯人员的仔细调查,事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当时车内正在使用的“大哥大”。

现在,使用“大哥大”已经非常普遍了,全世界有1亿多人在使用“大哥大”。这么多的“大哥大”,医院里是不可能没有的,但是,医院里有许多高科技设备,比如CT、B超、核磁共振、心电图、人工呼吸器等,这些设备对“大哥大”发出的信号极为敏感。当两者使用的频率一致时,“大哥大”就会起到开关作用,致使医疗设备程序紊乱或者信号中断,给正常的医疗工作带来很大干扰;如果出现严重的失误,还会使病人有生命危险。即使不在医院里使用“大哥大”,而仅仅是携带,其发出的电磁波也会给一些医疗设备带来影响,对正在使用的人工心肺机、血液透析机等都会有直接的干扰作用。

日本冈山市一家医院,曾因为探视病人的亲属使用了“大哥大”而导致输液泵自动关闭,中断了病人的输液,造成了重大医疗事故。北京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幸亏护士及时发现,才避免了悲剧发生。

最令人担忧的是心脏起搏器。如果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自己或周围有人使用“大哥大”的话,就会造成电磁干扰,诱使起搏器起动程序发生紊乱。一旦自动停止,就会给心脏病人带来生命危险。

据研究,手机对使用者大脑的伤害也是明显的,但是,与酿成医疗事故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这就像抽烟一样,抽烟者自己受害,而周围的人受害更大。

许多国家鉴于已经发生的多起事故,决定禁止在医院的病房、手术室和医疗设备集中的场所附近使用“大哥大”,在医院住院的患者和家属都不得使用“大哥大”,以免发生事故。尤其是急救室、监护室,更属禁区。人们正在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划定“大哥大”的使用禁区。我国有些医院已经明文规定,严禁在医院里使用“大哥大”。

生物疗法是与肿瘤作战的新方法吗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是一个人见人怕的恶魔,得了恶性肿瘤就像与死亡之神接近了一大步,人的生命受到很大的威胁。人类想方设法与肿瘤作战,希望能够杀死肿瘤,保护自身,维持宝贵的生命。

在长期的战斗中,人们找到了三种比较好的办法与恶性肿瘤进行战斗,这三种方法就是手术、化疗和放疗。但是,这些方法有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依靠外部力量而不是身体的自身力量来与疾病作斗争。比如说手术,对于还未来得及转移、扩散的肿瘤来说,只要用手术的方法把它摘除就能消灭敌人,但一旦肿瘤已经转移,那它就无能为力了。

化疗、放疗有更致命的缺点,它们是“敌我不分,见人就杀”,不论是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只要被它们碰到了就一视同仁,不加区分地一一消灭。因此,好多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放疗之后,不得不停止了治疗。

那么,我们现在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战胜肿瘤呢?现代医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战斗方法,那就是生物疗法。

要了解生物疗法,我们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免疫功能,因为生物疗法正是通过人体的免疫功能起作用的。免疫就是人体自身能产生一些物质,抵抗外来病毒的侵犯,保护机体的正常功能。免疫功能有三大作用:一是免疫防御,阻止病毒入侵;二是免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细胞,好比是清洁工;三是免疫监视,就像警察抓小偷那样消灭体内的突变细胞。这第三个功能就是人体的抗肿瘤功能。突变细胞一旦越积越多,不被及时消除掉,就可能形成肿瘤。

生物疗法就是通过生产、制造并给予机体一些天然存在的免疫物质或药物,或是通过其他促进机体免疫能力的方法,使机体抗肿瘤功能大大增强。这种方法有个优点,就是它能分清敌我,只杀坏蛋不杀好人,避免在杀敌的同时造成不必要的自我伤亡,这比化疗、放疗两种方法优越得多。

但是,生物疗法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科学家们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明白,所以现在还不能完全依靠生物疗法来战胜恶性肿瘤。

什么是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法,是用非性交的方法将精子置入女性生殖道内,使精子与卵子结合,从而达到妊娠的目的所实施的方法。早在18世纪,英国伦敦就实施了人类第一例人工授精;19世纪,美国费城实施了人类第一例供精(非丈夫精液)人工授精。事实上,人工授精术早就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在人类则由于心理学、社会道德、法律等诸多原因不能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