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A卷 新编科技大博览)
14739500000017

第17章 走进人体(6)

这是为什么?

科学家原以为那是小儿胳臂肌肉开始发育的结果,如果右胳臂长得快,那就成了右利;左臂有力,则成为左利。可是,实际测量结果,却否定了这一看法。一些研究大脑发育的科学家,发现孩子是左利或右利,要看哪一半大脑占优势。

我们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称为左大脑半球和右大脑半球。它们各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左半球主管一个人的说话,兼管手脚和身体的各种技巧动作;右半球对时间和地理位置一类的概念特别敏感,而且掌握得很得当。3岁~6岁以前,脑的发育还不完全,它们的分工不细,还管不了那么多事,所以想用手抓东西的时候,两只手就一齐上,而且摇摇晃晃,很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内部开始出现分工。科学家发现,右利的人,右手的活动绝大多数归左半大脑管。那么,左利的人,他的左手活动该由哪半边大脑来负责呢?

这个问题引起好些科学家的兴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975年,一位名叫拉司麦山的科学家,对122个左利和双利(就是两手都能写字能干活)的人进行测试。他的测试方法,是先让他们高举双手,然后从右边颈动脉注入镇静药,注药之后,右边大脑半球必然先被麻醉。假如左利和双利的人,他们负责左手活动的脑中枢确实在右脑的话,那么,右半大脑一麻痹,左手必定会举不动而落下。结果,你猜怎么着,只有15%的人左手落了下来。后来,这位科学家又从他们左边颈动脉注入同一种药物,结果,70%的人左手落下了。要是双侧颈动脉同时注药,有15%的人左手举不起来。这个测试告诉我们,左利的人,管左手的脑中枢在右大脑半球的只占15%,有70%在左大脑半球(这和右利的人一样);而有15%的人,两边大脑都在负责左手的活动。这就是说,左利的主管脑中枢比右利要复杂(因为这位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测试右利的人,其中有96%的人右手由左半大脑管,只有4%的人归右大脑半球管,而两边都管的,一个也没有)。

可是,另一些科学家,从脑伤病人中,却得出另一种结论:病人左脑受伤之后,他们双手的动作会显得迟钝;要是伤在右脑,病人只有左手显得迟钝,而右手仍是那么利索可靠,一点也不受影响。

这么一来,把人们搞糊涂了,左利和右利到底归哪个大脑半球管?直到今天,还不太清楚!

任重而道远的双脚

脚的结构精妙绝伦,被生理学家称为“解剖学上的奇迹”。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两只脚占了52块。也就是说,在块数上,全身四分之一以上的骨头在脚上。除此之外,每只脚还有33个关节,20条大小不一的肌肉,100多条韧带以及无数的神经和血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脚是伟大的。

人的胚胎在第三四周时已经有了脚,出生后几个月的婴儿就会站立,一岁左右就可学走路,从此开始了真正的人的历程。

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承受全身的体重。人们发现,一个50千克体重的人,脚每天累积承受的总压力有好几百吨。据统计,足球运动员在一场球赛中,两脚发力起步多达万次,每只脚累积承受的力量超过1000吨。

脚的最重要功能是走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现代人一生要走42万千米的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0圈。看来,人体的双脚,确实任重而道远。

人体细胞膜上的火眼金睛——受体

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组成人体各组织、各器官的细胞则在微观方面显示其功能,形态的相异性和多样性。如皮肤上皮细胞呈鳞状紧密排列,形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呼吸道上的上皮细胞则通过其表面纤毛的摆动清除异物;垂体细胞、性腺、可分泌不同激素以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同一种细胞在人体的发生发育中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红细胞所合成的血红蛋白在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结构。

细胞表面的细胞膜是由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物质构成的。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和糖蛋白,专门负责识别和接受外来的抗原、激白细胞围歼酵母菌孢子素、毒素等生物大分子或药物的化学物质讯息,它们被称为“受体”。受体就是长在细胞膜上的“眼睛”。它能识别将与之结合的讯息传送到细胞内部,引起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促使人体代谢发生变化。

受体这只“眼睛”灵敏异常,哪怕是小到几个毫微克的物质也能看得清楚,识别出是“朋友”还是“敌人”。如果体内受到病毒、细菌的侵犯,会很快被受体发现,迅速将讯息向大脑“司令部”报告,机体就会立即调动免疫大军,产生出大量的抗体、淋巴因子等“卫士”奔赴战场,围歼入侵之敌。一旦发现有癌细胞作乱,便会通过大脑调集众多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去平叛,将癌细胞吞噬,使人体幸免于难。

白细胞发现了酵母菌孢子入侵,立即在受入侵的地方集合,围歼入侵白细胞吞噬酵母菌细胞过程完成者。最后,如右图所示,酵母菌孢子被白细胞完全吞噬掉。

细胞上的“眼睛”有各种各样,这是由于它的蛋白质有各种各样的结构构成;细胞核染色体不同,“眼睛”所能识别的对象也不同。

一种“眼睛”只能识别一种外表讯息,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只有当“眼睛”(受体)的三维空面构型与外来讯息的构型一致时,受体眼睛才能识别并与之结合。反之,则拒之门外。

“眼睛”(受体)识别讯息事关人体健康。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并由此导致的心脑血管病,究其原因,是这些人体内缺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眼睛”。人体大部分细胞表面,有一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它可吸收血液中的胆固醇,调节体内的胆固醇水平,这种“眼睛”(受体)一旦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分子,就将其“吃”掉,不让胆固醇为非作歹。

如果细胞膜上的这种“眼睛”缺乏或丧失功能,体内低密度脂蛋白不能被及时清除,血中胆固醇升高,从而引起动脉硬化。

在器官移植方面,令医学家头痛的是因异体器官上的移植抗原与接受者不同。以致接受者体内淋巴细胞上的“眼睛”(受体)识别出不是同类而加以排斥,导致器官移植的失败。所以这种“眼睛”也有麻烦的一面。

没有字的名片

每个人的脸都不一样。在学校里,一个班几十个同学,没有两张脸是一模一样的;一个大公司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人里,也找不出完全一样的两张脸来。双胞胎的脸算是很相像了,但也不完全一样。也就是说,世界上根本找不到两张完全相同的脸。但是人的脸尽管千差万别,却有许多共性。

首先,人脸是从动物的脸进化而来。鱼、鸟、狮、虎,都各有自己的脸。与人脸最相像的,是猿猴的脸。人类祖先南猿的脸,和今天的黑猩猩十分相似;低斜的前额,隆起的眉弓,不发达的下巴。

科学家发现,识别人脸的中枢在大脑皮质的颞叶。一旦这一部位受到损伤,人们就无法识别人脸,不但认不出自己最亲近的人,甚至把自己在镜子里的映像当作陌生人。

人的脸虽然不一样,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甚至包括与世隔绝的土著部落居民,或生来双目失明的人,都具有6种基本的面部表情,这就是厌恶、愤怒、害怕、悲伤、高兴和惊奇。不过,由于各民族的习惯和礼节不一样,脸部的表情也会有一些差别。

颇为有趣的是,有些恋人或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在相貌上会变得相似起来。对此,美国的伯威士迪教授认为,人的面容具有“可塑性”,恋人或夫妻的相貌会“相互学习”,接受对方的影响,变得像兄妹一样。

中国人的脸谱

根据脸可以知道一个人是黄种人、白种人还是黑种人。黄种人的脸扁而宽,颧骨高而突出,嘴唇稍微突出,厚度中等,眼睑内有褶皱。白种人头发较软,呈直形、波状或卷曲状,胡须非常发达,鼻子狭而高,嘴唇薄而不突出。黑种人头发卷曲或成波浪形,鼻子很宽,鼻梁较塌,嘴唇厚而突出。

科学家经过调查,给中国人的脸画了个像:最多的是鹅蛋脸,南方人中菱形脸和五角形脸的数量较多;面部扁平;颧骨突出;皮肤多为浅黄或棕黄;头发较黑,较直;多数是丹凤眼;鼻梁不太高;嘴不前突,嘴唇不厚不薄。

根据中国人的审美习惯,鹅蛋脸比较美。这是由于鹅蛋脸的宽度为五只眼睛长度,两眼的中间为一只眼睛长,从左右眼角到左右耳轮各为一只眼睛长度,看上去比较协调。长方脸、圆形脸和菱形脸、五角形脸的人,也不必为此而懊丧,因为长有长的美,圆有圆的美,每一种脸型都有它美的地方。

有人对中国人头部的长度和宽度,作过一番测量和统计。同样是中国人,头的长度最小的只有164毫米,最大的却有206毫米;头的宽度最小的仅129毫米,最大的可达164毫米。东北黑龙江、吉林的人,头的长度最短,平均在184毫米以下,而华南的广东、广西、福建人,头的长度比北方人长,平均在187毫米以上。北方人和南方人头的宽度也不一样: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人,头部宽度平均在155毫米以上;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人,头部宽度平均在155毫米以下。由此可见,中国北方人的头部短而宽,而南方人的头部长而窄。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发现,中国人的面部大体可分成三段相等的部分:由前额发际(也就是脑门上长头发的那条线)到两只眼睛相连水平线的距离,由两眼水平线到两侧口角水平线的距离,由鼻孔底部到下巴尖端的距离,三者基本相等。一般来说,脸上这三段距离不相近的人,看上去就显得不那么顺眼。当然,儿童与青年人、成年人是不同的,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般这三段距离是不等的,而且年龄越小,头部发际到两眼水平线的距离,越是大于下面的两段。

头发面面观

人有多少头发?中国古时候习惯用“青丝三千”来形容头发之多。实际上,一个人的头发大约有10~12万根。每一根头发都是由毛干黑色毛发中含有等量的铜和铁和毛根组成的。毛干是露出在皮肤外面的部分。毛根埋在皮肤里,外面包着筒状的毛囊,头发就是从毛囊里长出来的。因为毛干是已经死去的细胞,所以人们在理发时毛干本身一点也没有感觉。

头发从长出来到脱落,一般寿命是2~6年,最长的可达25年。通常,头发每天可以长0.2~0.4毫米,一个月大约长1厘米。如果以10万根头发计算,那么每天可长30米左右。然而,头发不是一年到头始终都在长的。每天大约有90%的头发在长,而10%的头发却处于停止生长状态。头发的生长速度会随着年龄和人体的健康状况而发生变化。老年人、体弱者、病人和孕妇的头发,长得较慢。健康人16~24岁时,头发长得最快,质量也最好。

人的头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直发,头发又硬又直;另一种是波发,头发像波浪一样;第三种是卷发,又有微卷、松卷、紧卷和螺旋形之分。中亚、北亚、东亚的大多数居民以及美洲的印第安人,都是直发。欧洲人波发比较多,澳大利亚和南亚、东南亚的一些居民也是波发。非洲黑人和新几内亚等地的居民,则是卷发。非洲的布须曼人和霍顿特人的头发成螺旋形,往往一簇一簇地缠绕在一起,像羊毛一样。中国人的头发大多是直发。黑龙江、吉林和河北人中,很少见到波发,他们的头发比较粗而硬。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地的人,头发细而软,在部分人中出现了波发。据统计,在中国越往南去,波发的人越多,甚至还出现极少数卷发的。

指甲

指甲的状况与多种内脏的疾病相关。美国马里兰大学家庭医学中心的华德高华列夫斯基博士,在其专门研究指甲诊断法的著作中指出,人类的双手和指甲,是一个精确度颇高的天然的健康测量仪。如果懂得观察和判断的话,指甲会及时地将身体是否健康的信息透露给你。下面是几种比较简单容易掌握的指甲诊断法:

(1)在阳光或强光之下观察十指指甲,使指甲在光照之下上下移动,如果指甲表面对强光做出闪耀的反射,则提示机体健康状况良好,体内各器官的功能也正常。

(2)健康人的指甲呈粉红色。如果指甲表面出现棕色纵纹,由指甲尖向指甲根部垂落,那表示可能已患上发炎性的肠道疾病;指甲表面出现白色黄纹,可能预示肝脏有病;若是棕黄色线纹横过指甲尖部位,则是肾脏有病的警告。不过这些症候应当是同时出现在十只手指甲上才有参考意义。

(3)指甲上如果出现轻微的内陷坑纹,可能是干癣病的早期症候。

(4)指甲顶端及指甲尖部位向横扩展,医学上称为“杵状指”,是肺部有慢性疾病的征象。多种内脏方面的病变也可能出现这种变化。

(5)指甲向里凹陷称为“匙状指”,是糖尿病、盆血和营养不良等病的表现。

成人的指甲平均每星期大约长0.5毫米也有人研究认为,五个手指的指甲与某些内脏的疾病有对应关系,原因是五脏六腑与五指有某种对应关系。比如其他指甲正常而只有大拇指指甲生得较为粗劣,且色泽灰暗时,其人有在脑部、泌尿生殖系统方面患病的倾向;食指指甲粗劣硬脆,且色泽灰黄或青暗时,易患肝胆方面或神经系统方面的病患;中指指甲异常,色泽不佳和偏曲瘦小,其人有心脏或血液循环系统方面的疾患;无名指与盆骨和生殖系统的强弱有关,因此该指甲异常可预示盆骨或生殖系统出了故障;至于小指指甲,若其他指甲正常惟有该指甲外形或色泽较差,则可能提示消化系统功能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