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未解之谜之宇宙地球之谜
14739200000035

第35章 另类谜团(8)

月亮离地球有38万千米之遥。科学家在研究地球上一种罕见的“玻璃体”时,却在月亮上找到了答案;科学家在研究生活在太平洋中的鹦鹉螺时,却发现了月亮正悄悄离地球而去。

1787年以来,在中国、美国、菲律宾、象牙海岸和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发现了一种细小的“玻璃体”,有淡绿色的,也有棕黄色的,一般像胡桃大小,最小的像米粒,最大的像柚子。它们的形状有的像球形,有的像扁圆形,它们的含水量比任何岩石都低。

1979年,中国国家地震局北京地质大队、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在分析处理北京顺义1号钻井岩石样品中,在显微镜下有一种有趣的透明玻璃质物体,形象非常奇特。它没有棱角,在1000℃高温中,只是颜色变深,它不是生物的分泌物,也不是火山物质。

通过光性测定、电子探针成分测定,这些玻璃物质是“显微熔融石”。熔融石又叫“玻陨石”,我国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早有发现。

这种自然玻璃体在地球上是罕见的,它们从哪儿来的呢?许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它的来源,始终是个谜。有人说,这些玻璃体是陨石从地球外面进入大气层的重新熔化而形成的,叫它“玻璃陨石”。也有人说,大陨石撞击月面时,产生的高温和高压,引起爆炸,使岩石粉末和石块抛向四面八方,形成了辐射纹,一部分飞离月亮,落到了地球上。

1961年,“阿波罗11号”登上月亮以后,人类的足迹不断登上月亮。在月亮上,人们发现这种玻璃体到处都有,俯拾即是。“阿波罗11号”取回的月尘样品中,玻璃体占了1/2。“阿波罗12号”

取回的月尘样品中,玻璃体有着不同的形态,有球形、椭球形、拉长状、不规则哑铃状,表面有着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洞。这证明了地球上的玻璃体来自月亮。

1978年10月,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地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卡姆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普姆庇对鹦鹉螺进行研究,解剖了千百只鹦鹉螺后,发现它们是一种奇妙的“时钟”,外壁上的生长纹默默地记载着月亮在地质年代中的变化历程。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生活在太平洋南部水域里的一种鹦鹉螺,是地球上的“活化石”。它是一种奇异的软体动物,身上背着一个大贝壳,外貌同蜗牛有点相似。外壳呈灰白色,腹部洁白,背部有棕黄色的横条纹。壳内由隔膜分隔成许多“小室”,最外的一个小室最大,是它居住的地方,叫“住室”。以后的其地小室,体积较小,可贮存空气,叫做“气室”。隔板中央有细管通气室和肉体相联系。鹦鹉螺依靠调节气室里空气的数量,使自身在海中沉浮,夜间来到洋面吸取氧气,白天就转移到海洋深处,改为厌氧呼吸。鹦鹉螺在吸取氧气的时候,要分泌出一种碳酸钙,并在它的贝壳出口处储存起来。白天,在厌氧呼吸过程中,碳酸钙会慢慢地溶解,并留下一条条小槽——生长纹。

有趣的是,鹦鹉螺的壳很大,有许多弧形隔板分成许多个小室,每个气室之间的生长纹约三十条左右,同现代的朔望月十分接近。生长纹每天长一圈,气室一个月长一隔。

两位美国学者还考察、研究了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的鹦鹉螺化石,发现同一地质年代化石长生纹相同,不同地质年代化石的生长纹就不同。新生代渐新世的螺壳上,是26条;中生代白垩纪的螺壳上,是22条;侏罗纪的螺壳上是18条;古生代石炭纪的螺壳上,是15条;奥陶纪的螺壳上是9条。由此,人们就设想到,在4亿多年前,月亮绕地球一周是9天,而随着时间的变迁,月亮的公转周期,逐渐变成15天、18天、22天、26天,而到今天的29天多。

他们还根据引力等法则作了进一步推算,所得的结果是,4亿年前,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只等于现在的43%左右,7000万年来,月亮以每年94.5厘米的速度在离地球而去。

月亮是地球的天然伴侣,从它开始围绕地球转第一圈的时候起,就已经存在着离开地球的可能,只是因为它被地球强大的吸引力给“挽留”住,所以没有能走脱。

那么,今后会怎样呢?另一些科学家通过对日食的观察,根据3000年间的天文记录的计算,发现月亮正在以每年5.8厘米的平均速度,在悄悄地离地球而远去。

科学家得出的月亮脱离地球的速度虽然不同,可是一致的是,月亮正在缓慢地离地球而去。长此下去,月亮总有一天会飞离地球,逃之夭夭。这倒不用杞人忧天,因为那将是千百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以后的事。到那时候,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也许有可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来挽留月亮,让这颗美丽的星球永远陪伴着地球。

火星人面石、金字塔之谜我们从1976年美国“海盗”l号飞船发回的火星圣多利亚多山的沙漠地区上空的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一座高山上,耸立着一块巨大的五官俱全的人面石像,从头顶到下巴足足有16公里长。脸宽度达14公里,与埃及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十分相似。这尊人面石像似仰望苍穹,凝神静思。在人面像对面约9公里的地方,还有4座类似金字塔的对称排列的建筑物。

从此,火星“斯芬克斯”便成了爆炸性消息。科学家对人面像究竟是如何出现在火星的问题,依然非常谨慎。认为这不过是自然侵蚀的结果,由一些自然物质凑巧地形成的,或者是自然物体在光线影响下及阴影的运动造成的。但是,仍有很多人相信“火星人面”是非自然的,他们宣称,用精密仪器对照片进行分析,发现人面石像有非常对称的眼睛,并且还有瞳孔。霍格伦小组认真分析对比认为,最有说服证据的是“对称原理”,一个物体正因为符合绝对对称后才证明其出自人手,而非自然天成。五角大楼制图和地质学家埃罗尔托伦同样说:“那种对称现象自然界根本不存在”。人们继续对这些照片研究,又有许多发现,火星上的石像不止一座,而有许多座,并且连眼、鼻、嘴,甚至头发都能看得很清。金字塔同样有许多座。在火星的南极地区,美国科学家发现有几何构图十分方整的结构体,专家们称之为“印加人城市”。在火星北半球的基道尼亚地区,在类似埃及金字塔东侧发现奇特的黑色图形构成体。还有道路及奇怪的圆形广场,直径1公里。道路基本完整,有的道路在修建时特意绕过坑坑洼洼。在火星尘暴漫天的条件下一般道路在5000—10000年内消失无影。估计建成时间不会太长,研究者将火星上金字塔与地球上金字塔作比较,认为两者相似,火星金字塔的短边与长边之比恰恰符合著名的黄金定律,肯定和地球上建立金字塔过程中运用了相同的数字运算。只是火星上的金字塔高1000米,底边长1500米,地球上最高的第四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才高146.5米,不过也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楼了。但它在火星金字塔面前却相形见绌。火星照片上那些奇特的图像都集中在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专家们估计,人像、金字塔有50万年历史了。50万年前的火星气候正处于适合生物生存的时期,因此他们推断,这很可能是火星人留下的艺术珍品。甚至可能是外星人在火星上活动所留下的杰作。

事隔20年,在火星轨道上进行测绘任务的美国“火星观察者”

太空飞船又飞越了“火星人面”区域拍到了更为清晰的照片。与1976年相比,这次的图片将“火星人面”放大了10倍,并是在逆光中拍摄的。它像什么呢?

负责“观察者”号太空飞船任务的科学家,加州科技学院的阿顿·安尔比断定是自然形成的图案。他说:“它是自然岩石形状,只是一片独立的山地,只不过是峰峦沟谷在光线的影响下形成了‘人面’。并说,这种现象坐在飞机上的任何人都会遇到,从华盛顿到洛杉矶的飞机上就可以看到很多像那样的景色,而非人工建筑。”

地理学家也认为,形成“人面”的山上和阴影部分只不过是光线变化所致,也很可能是几百万年来气候变化的偶然结果。

但是,仍有很多人坚持“火星人面”是非自然的。科学家马克卡罗特是“行星科技研究学会”的成员,他指出,人脸的比例十分真实。还说:“这不是一张夸张搞笑的脸,也不是张笑脸,它的口中有牙齿,眼眶中有瞳孔。”通过计算机放大处理后,眉毛及头巾上的条纹也都清晰可辨,“人面”看上去更像人工建造的了。卡罗特也承认这只是偶然的证据,卡罗特说,这不是有力的证据,但可以积少成多,由弱变强,我们想了解更多。

火星上的“警报器”

现代探测表明,火星表面所以呈红色,是由于火星大气能够发出红外线激光,使火星形成一个巨大的气体激光器。火星地表亦富含氧化铁而呈红色。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幻想着“火星人”的存在。但实际上,火星远不具备地球上的生存环境。这里的大气极其稀薄,只相当于地球3万米高空的大气;同时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而且异常干燥。火星赤道地区全年平均气温仅达到摄氏——15℃。春季的大风暴异常猛烈,可在火星上空形成经久不散的、面积极大的“大黄云”。火星表面类似月球,球形山密布,大约有几万座。

经过地球人的探测努力,尽管未能发现“火星人”的现实踪影,但从“人面石”到金字塔等古建筑物的发现,已经表明火星上确有文明遗迹的存在。而最先为揭示火星文明秘密提供证据的,是美国于1976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海盗1号”。

同年7月31日,“海盗1号”拍下了著名的火星表面照片,这就是火星“人面石”照片。从照片上看,一处巨大的建筑犹如五官俱全的人脸仰视着天空。该照片受到了美国宇航局的重视,为此还成立了由3名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门研究小组,来分析这令人莫名其妙的画面,以鉴别是否属于自然侵蚀或自然光影所致。

专门研究小组成员采用计算机最新的处理技术对火星“人面石”照片进行分析。他们认定:“人面石”是修建在一个极大的长方形台座上,刻有轮廓分明、鼻子以及左右对称的眼睛,还有略张开的嘴巴。“人面石”全长(从头顶至下巴颌)为2.6公里,宽度为2.3公里。

美国宇航局共存有6张火星“人面石”的照片,这是当初“海盗1号”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同一物体。此外,从这些照片上还发现有类似金字塔的火星古建筑,它们地处“人面石”

西南向约16公里处,其边长是埃及金字塔的10倍、体积超过其倍。它们对称排列在“人面石”的对面;除了塔形建筑,还有其他形状的一些建筑。

门森德·伊比特罗是美国宇航局电子工程技师,也是专门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他在介绍对火星“人面石”的检测情形时说:“眼睛部分里面有眼球,也就是有瞳孔。眼睛部分经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分析,看出内部面积很大。越往外越狭小,明显地能看出刻有半球似的眼珠。更有趣的是,仔细一看眼睛下方还刻有像眼泪似的东西。这意味着什么就弄不明白了……”

专门研究小组对于“人面石”照片上出现的塔形物体和排列在其附近的人工建筑物,也进行了放大处理和仔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火星上的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相同,都是面向正北方修建的。研究人员还在照片上发现,在类似古代都市遗迹的建筑物和金字塔群附近,有人工修建的城堡似的墙壁向前延伸。其墙壁的一面长达2公里,呈V字形耸立。从形式上看,就像地球上的古城堡似的,不知用途何在。

对于火星上出现人工建筑物的事实,由于有已向公众公开过的火星“人面石”照片为证,是不容否认的了。前不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的一些火星研究专家,将他们从旧资料堆中偶然发现的一组有趣的火星照片公布在报纸上;这些照片都是1976年由“维京1号”、“维京2号”探测器在飞临火星上空时成功地摄取下来的,只是因为当时照片太多而被积压下来。在这些拍摄于十多年前的火星照片上,人们可以看到一尊尊石头人像(眼、鼻、口甚至头发都清楚可辨);一座座高耸的金字塔;一片片类似城市废墟的奇迹。

显然,在久远的火星历史上,曾有过智能生物的大规模的文明活动。那么,这些智能生物究竟源于火星本土,还是来自于火星之外的世界呢?对此,没有任何可供追究与探索的凭据。不过,应该肯定的一点是:火星的自然环境已发生过不可逆转的悲剧性演变。

据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的调查分析,在距今5亿年前,火星上不仅有辽阔的海洋和大陆,而且空气同地球上一样湿润,空气成分也同现在的地球几乎相同,因此很可能存在与人相似的生物。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火星问题专家说:“火星上的水,比一般人一度所认为的要多得多,而且火星上仍发生类似地球上的季节变化。”“火星的水,足够填满一个10米至100米深的海洋。”

尽管对于有关火星残存生态环境的情报,美国与苏联都采取了秘而不宣的态度,但既然美国科学家已说明火星上发现了大量水的存在,那么显而易见,作为水的载体,河流海洋以及其间鱼类等生物的存在,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