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奇案未解之谜
14738200000008

第8章 尘封的悬案(3)

马其顿一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聚敛财富之多,在历代文武大臣中当首屈一指,他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富的贪官。乾隆对和珅贪污这方面也是十分清楚,那么,为什么乾隆竟然对这位特大的贪官没有给予一定的制裁,没有杀掉他呢?和珅姓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家世并不显赫,乾隆三十四年以文生员充任三等侍卫。侍卫一职虽然起自宋代,但到了清代却有了根本变化,不再由兵马司管辖和挑选,而是由满洲、蒙古王公大有能力的子弟及武进士充任,其职责是皇帝的宿卫和扈从。由于他们总是在皇帝的身边,最容易受到宠信,因而,许多重臣将相都出自侍卫。和珅是三等侍卫,据说是以其仪表堂堂而为乾隆选中,并步步高升,直至文华殿大学士。当然和珅受到乾隆的宠信绝不仅仅是其仪表堂堂,而是由于他最能体察“圣意”,顺从“圣意”,事事让乾隆这位皇帝感到满意。即使有人弹劾和珅,他也充耳不闻。和珅在当政的二十五年里,聚敛了难以想象的钱财,令人惊骇的是,他竟然在乾隆皇帝眼皮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清朝几乎十五年的国库收入卷入私囊。因此被列为大清国第一贪官。

和珅府一角

和珅靠贪污受贿聚敛了多少财产,是无法精确计算的。有一句民谣说的好,“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足以看出和珅当年贪污的财产数量之多。仅看一看嘉庆四年查抄和珅家财时查抄官进呈的清单,就能令人十分吃惊。器物类:金碗碟32桌共4288件,银碗碟4288件,白玉唾壶200余个,金唾壶120个,银唾壶600余个,另外还有数量可观的金面盆,银面盆,金银翠宝手饰。金银类:金元定1000个(每个重100两),银元宝1000个(每个重100两),赤金580万两,生沙金200余万两,另外还有元宝银、洋钱、制钱,数字均以万计。店铺:当铺75座(资本银3000万两),银号42座(资本银4000万两),古玩铺13座(资本银20万两),另外还有玉器库、绸缎库、洋货库、皮张库、玻璃器皿库。皮衣类:貂皮男女衣1417件,杂皮男女衣1243件,貂帽、貂袍、貂褂、貂靴各有数十件(双)。田地类:地亩8000余顷(估银800万两)。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和珅家产共109号,内有83号还未估价,巳估26号,算银22389万两。以上并不是和珅的全部家财,那么占几成呢?没有人详细核算过,但从一些官员要求提讯掌管金银内账使女、发掘窖埋的条陈奏章看,未被查抄的家产还是很多很多的。据正史的记载,嘉庆四年,和珅因“诸臣兢劾,被指列大罪二十款,褫职下狱,赐自尽,籍其家”。其实,嘉庆早就对和砷不满意了,因为他事事都要提及“太上皇”(即乾隆),让嘉庆办事感到掣肘,甚至要见一见父亲,也需经和珅“批准”。和珅的豪华宅邸那么,乾隆在位的时候,乾隆对和珅贪污如此多财产之事就没有一点耳闻?还是对此事听而不闻呢?他为什么不把这位头号大贪官杀一儆百呢?许多史学家对此进行了很多研究,得出的观点也不一而论。第一种观点是,乾隆十分钦佩和珅身兼数职却丝毫不乱的能力。和珅本是个三品的宫廷侍卫出身,他最辉煌的时候一人身兼六个重要大臣职务,这个就说明了他还是有点本事的。一人担当那么多的职务,但是丝毫没有凌乱,这份驾驭的能力就值得让人钦佩了。第二种观点是,和珅十分会讨乾隆的欢心,乾隆怕杀掉和珅就没有人来恭维奉承自己了。历史上的和珅很会巴结人,他会为了讨好皇帝模仿皇帝的字体,会揣测皇帝的心意,这点也是他成功的原因。和珅无论在何时,哪怕到他后来成了军机大臣,每每皇帝要吐痰时,他都恭恭敬敬的去拿痰盂去伺候皇帝吐痰。所以,一个有才能,而且又会体贴人的奴才,只是贪过了点。乾隆怎么会不知道和珅贪呢?他心里最为清楚不过了。因此,乾隆就把处置和珅的任务交给了嘉庆帝来办理。第三种观点是,和珅能急乾隆所急。乾隆喜欢什么,和珅先就猜到,赶快准备;乾隆决心要做什么,和绅也立刻遵办,而且办得妥妥贴贴。不应该做的事,只要乾隆想做,和绅决不反对;应该做的而乾隆不想做或想不到去做的事,和绅也决不自作主张,露出比乾隆更聪明的样子。乾隆本身好享受,讲排场,六下江南修的行宫三十余座,八十大寿时从西直门到颐和园沿街两旁全都张灯结彩,到处都要花钱,从哪儿来?和绅作为户部尚书,用各种方法总能凑到。因此,乾隆就特别喜欢他,认为他比谁都好。第四种观点是,乾隆认为和珅就是自己原来已故爱妃的转世。乾隆有个宠妃,因病去世了,乾隆非常喜欢这个妃子,便咬破指头在妃子脸上的某一个部位点了下去。并和宠妃相约如果见到这个脸有红痣的人必是她投胎要和乾隆再续前缘。而当乾隆第一次注意到和珅的时候,乾隆一眼就看到和珅脸上有那颗当年乾隆咬破手指按于宠妃脸上的记号了。而且和珅长得很俊朗,所以乾隆就想到了也许这就是他的宠妃转世,因此对和珅关爱有加,不舍得杀掉和珅。第五种观点是,乾隆因为要留和绅给嘉庆杀,其目的是要让嘉庆立威。第六种观点是,和珅曾经救过乾隆的命,所以乾隆向和珅保证说在他有生之年,决不会杀他。综上所述,乾隆不杀贪官和珅的原因很多,究竟哪个原因是其根本原因,我们也不得而知,或许只有乾隆自己知道其中奥秘吧!

李莲英为何身首异处?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身边的一个太监,其身份极为卑贱。但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然而,李莲英死后却身首异处,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桩难解的奇案。据说李莲英原名叫李英泰,是直隶河间府人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根据李莲英的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年九岁入内廷充役使。”清宫档案的记载也证明,李莲英是于“咸丰七年十月十一日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的,当时年龄是十三岁。也许李莲英在净了身之后,没有直接到皇宫当差,而是在王府当了几年的差,才被郑亲王送进皇宫的。关于李莲英的发迹史,历来有很多种传说。有人说李莲英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太监,而是一位专门做熟皮子工作的硝皮工,被人称为“皮硝李”。后来到了北京在一些理发店学了一些来天南地北比较新的发型式样,随后便托同乡的太监介绍进宫当了太监。因为他头梳得好,很快便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从一个刚入宫的小太监提升到太监总管的位子。甚至还有人给他起了一个“小篦李”的外号。李莲英进宫十四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莲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十六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不过他仍然是一个打杂的小太监。此时在慈禧面前得宠的还是安德海。后来安德海因为过于张扬,在南巡替慈禧置办龙衣的时候,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斩于山东。安德海死后的最初几年中李莲英也没有在慈禧面前得宠。李莲英陪慈禧太后下棋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安德海被斩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同治十一年(1872年),李莲英被赏戴六品顶戴。同治十三年,二十六岁的李莲英又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光绪五年,李莲英被慈禧赏戴四品花翎,这已经是清朝祖制规定的赏于太监的最高的品位了。但是,由于李莲英实在是讨慈禧太后的欢心,光绪二十年,又被赏戴了二品顶戴花翎。李莲英就这样成为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红人,官品节节高升。但是,李莲英在慈禧走红之后,并没有像前一任太监安德海那么得志便猖狂。他还是像以前作小太监时候一样,在主子面前老老实实地做人。无论是对宫外的王公大臣,还是对宫里的宫女太监,李莲英总是拿出一副宽以待人的样子。正如他的墓志铭中所说,他做事“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李莲英的这些做法让慈禧太后也更加地喜欢他。当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确实也引起朝野的议论和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野,收受贿赂,投到他门下就能当高官;有人说他“干预朝政,广植私党”;甚至还有人说他陷害拥护维新、站在光绪一边的大臣。李莲英李莲英是在慈禧死后,托辞年老体衰出宫的,六十四岁时去世。《清稗类钞·阉寺类》中记载,慈禧死后,李莲英又受宠于隆裕太后。在李莲英死时,隆裕太后还特赏银两千两。在宫中四十年,李莲英借着得势的机会,收敛了大量的钱财。关于李莲英到底积聚了多少钱财,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不过据说他曾经一次就收受过袁世凯二十万两白银的贿赂。还有人说李莲英在光绪末年,仅仅存放在京城各银号中的白银就有一千六百多万两。同时李莲英还收敛了大量的地产和无数的玉器珠宝。李莲英到底积聚了多少钱财,具体的数目今天恐怕已经难以知晓。不过从当时的不完全记载来看,绝对是一个大数目。1966年在北京海淀恩济庄,发现了清慈禧太后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墓。墓里陪葬品件件都是稀世珍宝。李莲英的棺材是紫红色金丝楠木做成的,四角各有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宝珠,还有金烟碟及珍珠、翡翠、玛瑙,不计其数。其中最罕见的是一颗钻石帽针,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戴的那颗还大。还有三件宝物:一柄汉朝的青玉土浸剑,一只汉朝的满黄浸玉镯,一件宋代的青玉褐浸环,堪称无价之宝。奇怪的是,这么豪华富丽的棺椁里,只有一颗腐烂干净的骷髅头!头部以下的被子里空空荡荡,连一节小骨头也没有!据考证,他的墓里宝物俱在,墓壁完好,肯定没经过任何盗墓和发掘。他才死了五十多年,尸骨不可能腐烂到一点不见的程度。结论只能是,他死以前,就已经“身首异处”了。那么,究竟李莲英的尸首为什么异处呢?有关专家研究认为,极有可能李莲英是被人暗杀的。那么究竟是谁干的呢?有人认为李莲英一生大量收贿于朝廷内外官员,在慈禧面前呼风唤雨得罪了不少的人。再加上手中的巨额财产也实在是为众多的贪财之徒垂涎三尺,想夺为己有。于是,李莲英在离开皇宫后不久就被人给暗杀了。也有人说,他是病死的。他的后人曾说他是善终,是因得了痢疾,医治无效病故的。由得病到病终前后仅四天时间。他一生虽然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始终因自己是个太监,因“半残之身”而羞耻,以为死后没脸去见自己的列祖列宗,于是留下遗嘱,死后只留头颅,将身体舍弃掉了。还有人说,李莲英是在山东和河北交界处被大盗给劫杀的。据说李莲英的私产有五百余万两白银,眼红他财产的人早就要下手,再加上李莲英生前对人勒索甚多,伤害了许多人。李莲英被大盗给杀害了。他的两个侍从急着逃走,便只捡了个头回来。现在葬在李莲英墓里的只有一个头颅,没有尸身。还有的人说,他是被革命党暗杀的。因为当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前夕,暗杀成风。李莲英是慈禧的鹰犬,与慈禧狼狈为奸,卖国求荣,干尽了坏事,为了打击封建势力和旧王朝,革命党人刺杀了他。那么,这位在慈禧左右呼风唤雨的人,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没有任何史料和传说来为我们解释这一问题。因此,至今李莲英身首异处仍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