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奇案未解之谜
14738200000012

第12章 对历史的拷问(1)

历史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记事本,世间一切发生的事情必然要经过这个记事本的记载,才使得每个事件以及人物重新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后人面前。正是由于这个记事本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追寻探求一些问题时,就要对历史提出一些疑问。对历史的拷问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历史的一点一滴,对历史的拷问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方便地解开历史上难以解开的谜团。

古罗马远征安息的大军流落何处?

在历史记载中有不少关于人类失踪的实例,但是古罗马远征安息的大军六千多人一下子突然消失,这在历史上简直就是个骇人听闻的奇迹,那么,这六千人到底下落何处呢?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3年,古罗马帝国“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率领一支约4万人的军团向东远征安息(法斯,今伊朗),但出师不利,在卡尔莱(今叙利亚的帕提亚)遭围歼,克拉苏本人被杀。他儿子普布利乌斯率领的第一军团六千余人拼死突围成功。之后,这支突围的罗马军团就从史学家们的视线中神秘消失了,成为古罗马史上的一个谜团。《汉书·陈汤传》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公元前36年,北匈奴郅支单于攻占乌孙、大宛,威胁我国西域地区。汉武帝派都护甘延寿和都护副校尉陈汤出兵至康居,剿灭郅支单于。汉军在康居见到一支奇特的军队,“土城外有重木城”拱卫,“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西汉军队把这支军队降服后,又将俘虏的士兵全部收编。后来,西汉政府又在祁连山下设立骊蚠县,安顿了这批俘虏的士兵。有人认为,这是证明这支军队就是卡尔莱战役中溃退并失踪的古罗马残军的最好证据。澳大利亚专家戴维·哈里斯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推断这支奇特军队就是克拉苏东征部队的残部。戴维·哈里斯认为,当年克拉苏东征部队从帕提亚的卡雷突围之后,辗转各地。后来又突破安息东部防线,进入中亚,被郅支单于收编为雇佣军。在公元前36年西汉与郅支之战中被陈汤收降,带回中国。经过对一些相关资料进行研究之后,戴维·哈里斯推断,骊蚠城旧址实际上就在今甘肃省永昌县境内。有历史学家认为,在古代的记载中,只有古罗马军队采用构筑“重木城”防御工事和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形状的防御阵式,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支军队可能就是卡雷战役中突围而出的普布利乌斯领导的罗马第一军团的残部。甘肃省永昌县汉代古城墙遗址另外,中国、澳大利亚和前苏联的一些史学家也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他们找到一张公元前9年绘制的地图,根据地图指示,确认骊蚠县就是现在的焦家庄乡者来寨。一个古罗马军团战败后神秘消失在华夏大地的故事,早已渗进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长河里。1989年,部分中外学者将这一悬案与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永昌骊蚠古城和当地一些高鼻梁、深眼窝、黄头发的居民联系起来,推测骊蚠古城乃是西汉时为安置流落到中国的古罗马人所建,这些极具欧洲人外形特征的居民则是古罗马人的“后裔”。那么,中国和古罗马远隔万里,中间有荒原大漠和高山雪岭横亘相阻,根据史书记载,两国之间从未有过交战历史,罗马军团何以能流落至中国西部的甘肃,是杜撰,还是真实的历史?有人认为,这么多外貌特征像欧洲人的当地居民,还有汉代古城墙,以及卡尔莱战役、陈汤发现奇怪的军队与西汉设骊蚠县三者的时间如此接近等等,各种事情极有可能是巧合,可以认为骊蚠人不一定就是罗马人,但骊蚠人应该与古罗马军团有关,是混合了许多民族的一个群体。另外也有人认为,这个地区外来人口一直比较复杂,很难依据现在那些地区存在酷似欧洲人的居民这一事实判定罗马人后裔生活在这里。此外,也有人否定戴维·哈里斯的推断。他们说,“重木城”和“鱼鳞阵”并非是完全属于罗马人的军事艺术。在中国,编木或夯土为城古已有之,外城为郭、内城为城是中国古代通制。而且,《左传》中记载,中国古代也曾使用“鱼鳞阵”,当时其正式名称叫“鱼丽阵”。因为在对骊蚠古城遗址发掘过程中没有取得什么有价值的成果,所以人们推断骊蚠古城可能早已深埋地下,成为城下之城了。两千年来,这个千古之谜一直都在困扰着考古学家、史学家们。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那么,这6000多名士兵组成的军团到底消失在何方了呢?有人还提出,或许这个军团在突出重围之后被一股狂风卷入了突如其来的时空隧道里去了。或许这种解释也不无道理。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留给后人们思考去吧!

古埃及图坦卡蒙王死亡谜团

古埃及本来就是一个充满了神秘感的国度,埃及法老作为这个国度的首领也必将成为人们探寻、研究古埃及的一个桥梁,图坦卡蒙王的死亡之谜牵动了许多考古学家们的心……考古学家们对探寻宝藏的工作一直没有中止过,而且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发现给考古学家们带来了很多意外的惊喜。1915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尔德·卡特开始在尼罗河西岸的路克索一带探寻珍宝。1922年11月,一次偶然的发掘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卡特和赞助人加纳凡一同来到了路克索的“帝王谷”,他们发现了图坦卡蒙王墓穴的入口,当他们启开陵墓巨门时,“死亡将张大翅膀扼杀敢于扰乱法老安宁的任何人!”这一串大字醒目地闪现在面前,起初他们大惊失色,这些诅咒会不会真的应验呢?但是,顺着墓道一直往里走后,逐渐映入眼帘的是墓室内陈列的豪华陪葬品,这些陪葬品使他们的恐慌感逐渐消失,因为对苦苦找寻珍宝的这些考古学家和探险家来说,到手的珍宝才是最重要的。打开用黄金锻打的人形金棺,只见已制成木乃伊的图坦卡蒙王躺在那里,脸上罩着和他生前容貌一模一样的金面具,黑宝石般的眼睛仿佛在诉说着一切。尼罗河沿岸当这个消息传遍全世界时,人们纷纷前来造访这位已经逝去的法老,眼前这具默默无闻的图坦卡蒙法老吸引了众多考古学家的眼球,而他的死因更加引起人们众多的猜测。埃及的第一王朝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一共经历了三十一个王朝,而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朝第十八朝的一位国王。第十八朝创立于公元前16世纪,是古埃及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当时的埃及正处在所谓“阿马纳”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由于第十八王朝向外扩张和掠夺,使贵族和祭司阶层财富激增,底比斯阿蒙神庙的祭司成为威胁王权的主要势力。图坦卡蒙的父亲易克唐纳(安门荷特普四世),为了摆脱祭司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削弱阿蒙神庙祭司的势力,便开始了宗教改革,创立了新的太阳神“阿顿”,用一神教来代替传统的多神教,并把国都从底比斯迁到了另一个小城,命名为“阿肯塔顿”,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阿马纳时期”。然而,易克唐纳是一个执着追逐太阳神阿唐的信仰与艺术的人,由于他疏于治理国家,以致埃及在亚洲的殖民地也在他的手上丧失,国内政局也出现了动荡不安的局面。易克唐纳死后,九岁的图坦阿唐继承了王位,之后旧朝元老将他改名为图坦卡蒙,重新恢复了对阿蒙神的信仰,补偿了阿蒙神庙的损失,还都底比斯。但是,眼前的一切都是徒有虚名,由于这些元老掌握了王国的政治大权,所以图坦卡蒙从未真正统治过他的王国。于是,这位埃及国王的死亡便成了一个人们未知并急于研究的话题。图坦卡蒙王让人吃惊不已的是:当揭开图坦卡蒙木乃伊脸上的最后一层亚麻布时,在图坦卡蒙脸上靠近左耳的地方有一处致命的创伤,这个创伤不得不让人提出一些疑问:图坦卡蒙为什么早逝呢?难道他是被谋害致死?如果是的话,那么杀害他的凶手又是谁呢?很遗憾的是,由于图坦卡蒙在新王国第十八朝的历代法老中是最微不足道的人物,因此在世书中并没有关于图坦卡蒙王的死亡记载。1954年,在卡纳克发现的一块石碑上写着阿伊是图坦卡蒙的共同摄政王,这块石碑表明图坦卡蒙的后期,一个老练的大臣——阿伊掌握了国家实权。同时也说明一个尚未成年的男孩,其所在位的十年是埃及历史上毫无建树的年代。后来又在一个被发现了的戒指圈上看到了阿伊和安克赛纳曼二人的名字,后者是图坦卡蒙王的王后。据传说,当图坦卡蒙年少早逝后,安克赛纳曼王后悲痛欲绝,决心用最盛大的殡礼仪式来厚葬其夫,使其夫在阴界能享尽荣华富贵。图坦卡蒙王墓中有一幅浮雕,上面刻着王后和丈夫在御花园里柔情蜜意地散步。安眠在金棺里的图坦卡蒙额上套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这是王后送给国王的临别标记。看来这对夫妇感情笃深,而为什么王后的名字会和老臣阿伊的名字刻在一起呢?有的历史学家据此分析,在图坦卡蒙法老死后,阿伊娶了图坦卡蒙法老的寡妻,实际上操纵了国家的实权。另外,有些专家从赫梯人方面的史料分析,在图坦卡蒙暴毙后,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迷人的安克赛纳曼王后给西亚的强国——赫梯王国的国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失去了丈夫,没有男孩子。请把您的王子送给我一个,做我的丈夫吧……”赫梯国王满足了这位可怜王后的请求,送给他一个年轻健壮的王子。不料,王后的计划败露了,赫梯王子在叙利亚被埃及的军队杀死。最后,阿伊继承了王位,而不是由王室中任何一位成员继任。王后安克赛纳曼也不知所终。种种这些迹象表明:图坦卡蒙王和安克赛纳曼王后都死得不明不白。因此人们纷纷猜测:他俩死时都非常年轻,会不会都和老臣阿伊有关?有人提议:如果从安克赛纳曼王后的木乃伊,那里也能发现有明显的致命创伤的话,那么答案就会变得十分明了了。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在这方面进行过很多的尝试,但这位皇后的坟墓或木乃伊至今也没有现身。因为根据古埃及奇特的墓葬风俗,男性法老可以在自己墓中安排大量的少女殉葬(图坦卡蒙王墓中就有殉葬少女三百名),却不能与自己的王后共穴,所以安克赛纳曼王后死后并没能和亡夫安葬在一起。因此,这就给寻找王后的墓葬带来了不便。在底比斯的“王陵之谷”南面数公里外,专门设有后妃墓,人称“王后谷”。“王后谷”里的后妃墓与法老墓不仅形制不同,而且规模也相去甚远。但是,安克赛纳曼王后的墓葬散落在“王后谷”中众多的墓葬当中,虽然考古学家们进行过长时间搜寻,但是遗憾的是,至今并没有找到其所在地,可谓下落不明。图坦卡蒙王究竟是怎么死的?安克赛纳曼王后的墓葬为何至今也没有找到呢?这些问题一直是考古学家们所关注的话题。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图坦卡蒙王的死亡之谜终将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