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行动的策略(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14736200000028

第28章 加强自身欲望(3)

我们对于获得情感态度、趣味和爱好了解不足,“心灵的心理学”被忽视了。现在的教育主要训练孩子听话,不惹大人生气,不干扰大人的活动等,而更理想的教育是以能使孩子成为自我实现的人为教育宗旨的。教育应该教给孩子坚强、自尊、有正义感、抵制控制和利用,抵制宣传和盲目地适应文化,抵制暗示和时髦。对此我们又知道什么呢?

我们对于那种无目的的和无动机的学习所知甚少,例如,那种完全从自身兴趣出发的学习。

心理盲目性

知觉多数情况下被理解为对错觉、曲解、错误的有限研究,韦特海默把它称之为心理盲目性的研究,为什么不再加上对于真觉、阈下知觉和无意识知觉的研究?良好趣味的研究不算吗?真、善、美的研究不算吗?那么审美知觉呢?为什么有的人具有发现美的眼光,而另一些人没有呢?在知觉这个总概念下,我们还可以包括用希望、梦想、幻想、创造性、组织和安排来建设性地控制现实。

无动机、无偏见、无私的知觉、鉴赏、敬畏、景仰、无选择的注意。有大量对于陈规俗套的研究,却几乎没有对于新鲜的、具体的、柏格森主义的现实的研究。研究弗洛伊德所谈的那种游离注意。

健康者凭借了什么东西把未来预测得更准?把现实问题解决得更稳妥?对人们的面目认识得更清楚了呢?是什么因素使他们能够容忍或者享受未知的、无结构且意义不明的、神秘的事物?为什么健康人的希望和愿望对他们知觉的歪曲程度这样小?

这是因为健康的人,各种机能联系性比较强,这其中也包括各种感觉,这些感觉使联觉在原则上成为对于独立的感觉的孤立研究更为根本的研究。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整体的感觉系统与机体的运动方面是联系在一起的。对于这些相互间的联系需要更多的研究。

对于内在意识,存在认知,启发、超越各人的和超越人的知觉,神秘体验和高峰体验的认知方面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积极情绪的正面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表现为神情愉快、坦然从容、满足,也可由怜悯、同情、博爱引起。

对于嬉戏、高兴、玩耍、游戏、消遣没有充分的理解。

狂喜、鼓舞、热情、振奋、快乐、异常欢欣、幸福、神秘体验、政治和宗教上的皈依体验,情欲高潮所产生的情绪。

心理病态者与心理健康者之间的区别在斗争、冲突、焦虑、内疚、挫折中得到充足的体现。在开朗者身上,这些情绪才能够是好的影响。

对于情绪的组织性的和其他好的、适意的作用的研究比对其瓦解性作用的研究少。在什么情况下,情绪与知觉、学习、思想等的功效的增加有关系?

认识的情绪方面,比如,顿悟使人情绪激昂,了解使人沉着,对于恶劣行为的深刻理解产生接受和宽恕。

爱情和友谊的感情方面,它们带来的满足和快乐。

健康者的认知、意动以及情感之间是相互配合的,绝不是对抗性或相互排斥的,对此我们必须找出原因,找出基本的机制排列。比如,健康人的下丘脑和大脑之间的联系与众不同吗?我们必须了解,如:意动和情感的动员怎样帮助认识,认识与意动的合作支持怎样影响情感,等等。应该把心理生活的这三方面放在它们的相互联系中来研究,而不是孤立地研究它们。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心理学家把吃、喝、抽烟等感官满足放在了重要位置,而把鉴赏力放在次要位置上。

建设尤赛琴的背后是什么冲动?什么是希望?人们为什么编造、设计、创造关于天堂、健康生活和更好的社会的想象?

景仰意味着什么?敬畏和惊异又各代表了什么?

如何使对灵感的研究更进一步,又怎样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为着更好的目标奋斗?等等。

为什么欢乐比痛苦消逝得更快?如何使欢乐、满足、幸福感常新?我们能否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不会对它们熟视无睹?

冲破盲目防御的内驱力

父母出于什么动机而喜爱自己的孩子,而人们要孩子的动机又是什么?他们为孩子甘作牺牲的动机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有些行为被他人看来是牺牲,而父母却不感觉如此?

研究正义、平等、自由,研究对于自由和正义的渴望。人们为什么会不惜付出巨大代价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为正义而斗争呢?为什么有人会不计个人利益帮助遭受蹂躏、遭受非正义对待的人以及不幸的人?

人类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动和内驱力的攻击,但人们对此己有所防御。当然,盲目的冲动也会出现,但不是单独出现,两种情况加在一起就完整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研究了挫折的致病作用,忽视了它的“导致健康”作用。

体内平衡,均衡,适应,自卫本能,防御以及调节,这些仅仅是消极的概念,我们必须补充积极的概念。一切似乎都是旨在保护生命,很少努力使生命有意义,他的困难不是挣饭吃,而是在不吃饭的时候保持不厌烦。假如从自卫本能的角度上我们把机能心理学用来对有用的研究,那么它的外延,超越人性机能心理学就是从自我完善的角度来研究有用。

人们往往不注重高级需要以及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之间的区别,而这种态度的后果将使人们更感沮丧。满足导致的不是欲望的终止,而是在暂时的满足之后,高级欲望和高水平的挫折的出现,以及重新恢复不平静和不满足。

食欲,爱好和味道,以及野兽般的,生死攸关的饥饿和不顾一切的食欲。

希望完美,追求高尚的情绪渴求(相当于挂正一幅歪斜的画、完成一件未完成的工作或苦思一个未解决的问题的冲动)。尤赛琴冲动,改进客观世界,纠正错误的欲望。

弗洛伊德以及学院派心理学家对于认知需要的忽视。

美学的意动方面,审美需要。

我们虽还不十分明了英雄们、爱国者以及殉道者的行为动机,但我们也知道如果只用弗洛伊德主义的“不过是”和还原论是解释不清健康人的。

那么是非心理学和伦理、道理心理学呢?

科学心理学、科学家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关于对知识的追求的心理学,关于追求知识的冲动,关于哲学冲动的心理学。

鉴赏、冥想、沉思。

通常似乎是把性交当作怎样避免瘟疫的问题来讨论。这种看法错在把性交的弊端扩大化、严重化、单一化,性交或者应该是一种非常快乐的消遣,而且它很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医疗和教育手段。

限定智力的思想倾向

我们限定智力的思想应倾向于根据现在怎样而不是应该怎样,智商的整体概念与智慧涵义不一样,它属于纯技术概念。比如,戈林的智商很高,但从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说却是个蠢人,他无疑是个恶人。我不认为确立高智商这样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多么大的害处。问题仅在于,在一个以此限制自己的心理学中,更重要的主题——智慧、知识、洞察力、理解力、常识、良好的判断力——被忽视了,以利于智商,因为它在技术上更令人满意。当然,对人本主义者来说是个恼人的概念。

提高智商的有效智力、常识、判断力等的法宝有哪些?我们只知道什么东西不利于它们,而不知道什么东西对它们有利。是否可能出现智力心理疗法?

一个智力的机体概念?

这种智力测验在多大程度上与文化背景相关联?

见解的改变、皈依;精神分析的顿悟;突然理解;原则知觉。

智慧与良好的趣味、道德、仁慈等的关系是什么?

纯知识的性和生产的研究在心理学中应该占有重要位置。关于思维,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研究新颖、独创性、产生新思维,而不是为在思维研究中使用的先定智力测验寻找答案。既然最佳状态中的思维是创造,为什么不研究它的最佳状态?

柏格森主义的直觉。所谓直觉的人怎样如此迅速地得出正确结论?

科学和科学家的心理学。哲学和哲学家的心理学。

如果一个身体健康、思维也极其灵活,那他不仅仅有杜威型的思维。即,由某个打乱均衡的问题或者麻烦所刺激,问题解决后即消失。思维同时也是自发的、愉快的,并且常常自动地、毫不费力地产生出来,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对这样的人来说,做思维动物是享受,他们用不着在受折磨或烦恼时才产生思维。

思维有时也是相混的,无方向性、无组织性及无动机无思维。幻想,梦想,象征主义,无意识思维,稚气的情感的思维,精神分析的自由联想,这些按照它们自己的方式都是生产性的。正是借助于这些方法,健康者得以做出那么多结论和决定,它们在传统上与理性对立,但实际上与理性是合作的。

客观的概念无偏见、被动地对现实的本质做出反应,不掺杂任何个人或自我的成分,问题中心而不是自我中心的认识。

顺应欲望的发展

我们应该把任何形式的自我实现的失败都归在心理病理学病例,这其中包括健康人和精神病患者,尽管前者的状况不像后者那样明显、紧急。

积极地理解心理治疗的目标和目的有一定的意义。当然,对于教育、家庭、医疗、宗教以及哲学的目标也应这样看待。应该强调好的和成功的生活经验的治疗价值,例如,婚姻、友谊、经济上的成功,等等。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要比病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要广,临床心理学还可以研究幸福、成功以及满足的个人实例。临床心理学既可以研究健康又可以研究疾病,既研究强健、勇敢、仁慈的人又研究软弱、胆怯、残酷的人。

病态心理学不应该仅限于研究精神分裂症,还应该研究像玩世不恭、独裁主义、失乐症、丧失价值观念、偏见、仇恨、贪婪、自私等等这样的问题,这些表现在价值观念看来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而从技术角度看,早发性痴呆、强迫性行为以及忧郁症也是严重疾病的表现,因为它们限制了效率。

不过,如果希特勒或者墨索里尼当时因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而倒台,那是上帝的赐福,可不是灾祸。按照积极的注重价值的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努力方向使人在价值意义上变坏或使人得到空间的阻碍。因此,从社会角度看,玩世不恭当然比抑郁症更重要。

既然肯为犯罪行为耗费时间,为什么不同时研究遵守法律,参与社会,社会道德感,社会感情?

除了研究好的生活经验的心理治疗作用,如婚姻,成功,生儿育女、恋爱、教育等等,我们还应该研究坏体验的心理治疗作用,特别是不幸,也包括疾病、匮乏,挫折、冲突,等等。健康者甚至似乎能将这类体验化弊为利。

研究富有生命力的人对于生活的希望,对于死亡的抵抗,他们的热情。

由于对病人的研究,我们得到了人格动力、健康以及调节的有关知识,而现时对健康人的研究将改善这些知识,也能直接教给我们心里健康的知识。而且我肯定,还将教给我们远远多于我们现有水平的关于神经病、精神病,心理变态和超越性的心理病理学的知识。

对能力、智能、技术、技艺的临床研究。

实际上,我们的研究有所失调,我们对智者的研究要比对低能者的研究少得多。

如通常所说,挫折理论是残废心理学的一个好例子。许多关于儿童养育的理论都以最初弗洛伊德的方法将儿童设想为一个纯粹保守的机体,紧抓住已经完成的顺应,没有继续新的顺应,按自己的风格成长,发展的欲望。

直到现在,心理诊断的技术应用在病状的诊断上,而非健康的检查上,我们没有为自我力量、健康、自我实现、创造力、疾病抵抗力来测验,主题理解测验或者明尼苏达多祖人人格检查表的常模。大多数人格调查表仍旧遵从伍德沃斯最初的模式,它们开列了许多病状,好的或表示健康的测验评分就是对于这些病状缺乏反应。

人们的能力是能够用心理治疗的方法而加以改进的,而忽略对治疗后的人格的研究则是失去一个了解人们最佳状态的机会。

对于“高峰者”和“非高峰者”的研究,即对有高峰体验和没有高峰体验的人的研究。

限制人性发展的因素

饥和渴是动物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课程,我们之所以没有进行一些高级课程的研究,是因为我们实际上并不知道白鼠是否有任何可与我们对于爱、美、理解、地位等的高级需要相比的东西。用目前动物心理学家所掌握的方法我们怎么能够知道呢?对于我们人类来讲,这种绝望的老鼠的心理学最要不得,这些老鼠不是被逼在死亡线上,就是由于害怕电击和疼痛而萎缩逃避。在这样一种处境里,人类是很难认识和发现它们自身。类似一些研究也在猴子和猿身上实验过。

从重视程度上考虑,对理解和洞察力的研究要比对智力的高低水平、思维的简单而复杂程度以及机械识记、盲目联系学习法上要重得多。对于一般动物的研究常使人忽视动物智力的高级水准。

当哈日邦德指出一只老鼠能够同人一样绕出迷宫之后,迷宫就不应当再作为研究智力的工具。我们早已得知人类比动物具有更高的学习本领,任何不能显示这一区别的研究方法就如同测量一个在低矮的屋顶下弯腰弓背的人的身高,在这种情况下,测量所得到的只是屋顶的高度。以迷宫作测量智力工具的游戏是无法测出其智力高低的,也不能探知老鼠的潜力有多大?这种传统研究方式只能造成一种结果——限制人性发展。

显然,以高级动物作为研究对象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人类心理的成果。值得深深反思的是,研究对象为动物的研究势必把人类所特有的能力扼杀,比如说惭愧心理,运用符号和语言的能力、爱情、幽默感、艺术审美力、良知、内疚感、爱国主义、理想追求、诗歌与音乐创作,哲学与科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