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行动的策略(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14736200000023

第23章 超越“扮演者”(5)

存在认知与心灵以外的客观现实打交道,集中于实在的性质而不是正在进行认识活动的自我的性质或兴趣。看透人或物的本质、颖悟。存在认知发生的条件。高峰体验。最低点或孤寂体验。死前存在认知。严重精神病倒退状态下的存在认知。存在认知式的治疗洞察。对存在认知的畏惧和躲避;存在认知的危险。

(1)存在认知印象的性质。在存在认知下所描述的和完美推断的实在的性质,即在最佳条件下的描述和推断,实在被设想为不依赖于观察者,非抽象的实在(参看关于存在认知和缺失认知的解释。)

(2)存在认知观察者的性质。真实,因为超脱、无欲念、不自私、“无偏见”、道家思想、无畏、此时此地(参看关于纯洁认知的注释)、承受、谦虚(不骄傲)、没有得失的考虑,等等。我们自己作为最有效的实在观察者。

超越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被遗忘时的状态(被吸引,集中注意,着迷,高峰体验,低点体验),无关或有阻碍或有害时的状态。宇宙、人、物、经验它们之所以永恒、完美,就因为它们无时间、空间所限。

神圣的东西;崇高的、实体的、精神的、超验的、永恒的、无限的、唤起敬仰的、绝对的;敬畏状态;崇拜、供奉状态,等等。“宗教”虔诚状态,就其自然主义的一面而言,从永恒看的日常世界、日常的物和人,统一的生命,统一的意识,暂时和永恒的融合状态,局部和普遍、相对和绝对、事实和价值的融合状态。

单纯状态,用儿童或动物作为范例。存在认知,用成熟的、聪明的、自我实现的人作为范例。单纯感知,典型的状态是对重要和不重要没有分辨;事事都有可能出现,也同样充满趣味;形和基很少区分;只有雏型的环境结构和分化;手段和目的很少分化,因为事事自身通常同样有价值;没有未来,没有预知,没有预警,因而没有惊异忧虑失望期待预测焦虑排练准备或烦恼;一件事情像另一件一样有可能发生;无干预的承爱;接受发生的一切;几乎没有抉择、偏爱、挑选、分辨;对有关和无关很少区分,很少抽象、怀疑。

单纯举止,即自发,表现,冲动;没有畏惧、控制、或抑制;没有狡诈,没有别有用心的动机;诚实;无畏;无企图;无计划、无预谋、无排练;谦恭(不骄傲);当未来未知时,没有不耐烦;没有改善或改造世界的冲动——单纯和存在认知有很多交迭,或许它们将来会证明是完全等同的。

终极整体的状态即是指宇宙的整体、全部实在,要一种统一的方式看的实在;每一事物也都是每一别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和每一事物有联系;这只不过是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所致。帕克的宇宙意识。对世界一部分的着迷观察就好象它是整个世界。看某一事物就象它是所有的一切,这是一种技术,就好比摄影中的扩充、剪裁、放大等等。切断对象和他物的一切联系,从背景中突出出来,去掉它的嵌入状态,等等,让它显现自身,而且是绝对地、新鲜地显现。观察它的一切特征,而不是依据效用、危险、方便等等概念进行抽象。一物的存在即全物;进行抽象必然会从手段的观点进行观察并使它脱离物自身的领域。

超越分割、离散、互相排斥,超越排中律。

观察到或推论出的存在特征或存在价值。存在王国(参看存在价值表)。统一的意识,参看有关存在价值操作定义的备忘录。

二歧或两极、对立、矛盾已得到解决——被超越、相结合、相融合、整合的一切状态。例如,自私和不自私,理智和感情,冲动和控制,信赖和意愿,意识和无意识,相反的或敌对的利益,愉快和悲哀,眼泪和笑,悲剧和喜剧,阿波罗(太阳神)和狄俄尼索斯(酒神),浪漫和经典等等的二歧统一。一切能使对立转化为协作的整合过程,如爱、艺术、理智、幽默,等等。

在世界上,在社会中,在个人内部,在本性中,在自我中,一切的协同状态。自私变得和不自私同一的状态,即当我追求“自私的目的”而必须为其他每一个人造福的时候;当我成为利他的而使我自己也得益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二歧已得到解决并被超越的时候。能使美德得以报酬的社会状态,即在美德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奖赏的时刻;当德性、直爽、智慧、优美、诚实等等不会代价太高的时候。能培养和鼓励存在价值使之实现的一切状态。能使人易于从善的状态。阻止怨忿、反价值和反道德——对卓越的仇视和畏惧,对美、善、真等的仇恨和畏惧的状态。一切能增进真、善、美等等之间相关关系的状态,使这些美德趋向理想统一的状态。

它能使人所处的境遇向超越遗忘、整合与解决等状态转化。例如,高峰体验,存在幽默和笑,“愉快的结局”,存在公道的胜利,“有价值的死”,存在爱,存在艺术,存在悲剧或喜剧,一切整合的时刻、行动和领悟,等等。

超越“扮演者”

在这里,存在包含世界的万事万物,也包括宇宙、一个物或一个人,“似乎”那就是全部存在,全部实在。从整体上看,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唯一完整的东西是整个宇宙。任何个体都是局部的、不完全的,切断了固有的联结和关系,为了暂时的、实际的便利才如此。它也蕴含宇宙意识的意思,并表示层次整合而不是二歧化。

它指代“内核”,个人的生物本性——他的基本需要、能力、爱好;他的不能再简化的本性;“真正的自我”;他的内在的、根本的、固有的本性;同一性。由于“内核”既是遍及全种的(每一婴儿都有被爱的需要),又是个体的(只有莫扎特才是完美莫扎特式的),这个说法能表示“成为丰满人性的”“和/或成为完全特异的”。

存在不是紧张控制、干预、命令等,而是“表现一个人的本性。”含有一只猫就是一只猫的意思,而不是说一位女性扮演者是整体女性,或一个小气鬼“试图”成为慷慨的。它指代不费力的自发性(像一个聪明人表现出智慧,像一个婴儿显得孩子气那样),使最深层的、最内在的本性在行为中表现出来。

在这里要明确一点,因为不易达到自发性,所以大部分人只能处于“扮演者”的水平上,而没有成为他们理想中的人。因此,它也意味着诚实、坦荡、自我揭露。多数运用过自发性的心理学家暗自抱有未经充分审查的想法,认为神经症不是最深层本性的一部分,也不属于内核,还不能归于人的真实存在里,而勉强算是一层表面的人格,它掩盖或歪曲了真实的自我,即,神经症是对真实存在、对一个人内部生物本性的一种防御。而“试图”就有成为实现的可能,它比不试要强上百倍,因为不试就等于放弃了希望、放弃了成功。

存在可指代“人”、“虎”这类类别概念。这样一种概念具有规定特性,以特定的作用表明它的成员资格包括什么,排除什么。就人类心理学而言,这是有局限性的,因为任何一个人既能看作是“人”这一概念或类的一员,又能看作是某一独特类如“爱迪生·西姆斯”的唯一成员。

退一步来讲,类可以使两种毫无关联的方式运用起来,或尽量扩大或尽量扩大规定。尽量减少规定能使类几乎不排除任何一个个体。这能给我们提供任何划分等级的依据或以任何方式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区分。一个人或者是类的一员,或者不是类的一员,或在类内或在类外,两者必居其一。

除此以外,类还能以它的完美范例(楷模,英雄,理想的可能性,柏拉图的理念,推演到理想的极限和可能)来规定。虽然说这种用法有许多可取之处,但应注意它的抽象和静态性制裁。在描绘能找到的现实最优秀人物(自我实现的人,他们没有一个是绝可完美的)和另一方面描绘理论上的纯范例概念(从观现实非完人的描述出发进行推演构成的)之间有很深刻的区别。“自我实现的人”这一概念所表明的不只是那样一些人,而且是他们趋近的理想极限,这应该不难理解。我们习惯于蒸汽机或汽车的蓝图或图解,那自然绝不会和我的汽车或你的蒸汽机的照片相混。

这样概念的提出使我们能够把本质的东西和外在的东西区别开来,它其中所含的标准能区分真实的和不真实的,真的和假的,必需的和可以省却的或可以牺牲的,长远的、永恒的和过渡的,不变的和可变的。

存在可表示事物变化发展的结束,而不指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在下句中表明的这样,存在心理学和变化心理学能和谐一致,儿童,虽然单单是他自己,却能向前运动并成长。这听起来非常像亚里士多德的“终极因”或末端,最终的产物。当然,这是一种诡谲的说法,因为我们有似人化的倾向。说橡籽“试图”成长,它不是这样的。它不过“是”一个婴儿。正如达尔文不会用“试图”一词解释进化,我们也要尽量采用这一用法。我们只能把它向它的极限成长理解为它的存在的副现象,解释为同时期的机制的“盲目”副产品和过程。

优化人性使之丰满

存在的特征也就是存在的价值,可以类比为人性丰满者的特征,存在的特征体现在存在的价值上,就如同一切理想心理治疗(道家的不干预)的长远目标;理想人本主义教育的长远目标;某些类型的宗教的长远目标和表现;理想的良好社会和理想的良好环境的特征。

真:诚实,真实,坦率,本份,丰富,本质,应该,美,善良,洁净和未掺假的完全。

善:性本善,形态匀称,活泼,单纯,广泛,完整,完善,完全,独一无二,诚实。

完整:统一,整合,倾向单一,相互联结,单纯,组织,结构,秩序,不分离,协同,同法则和相结合的倾向。

二歧超越:承认,坚决,二歧,两极,矛盾,矛盾的整合或超越,协同,即对立转化为统一,敌对者转化为相互合作或相互鼓励的伙伴。

活泼:过程,生机盎然,自发,自我调整,充分运转,改变着又保持原样,表现自身。

独特:独具的色彩,别于他人的特征,不能类比,新颖,可感受到的特性,就是那样,不像任何别的东西。

完善:没有什么是多余的,也不缺少任何东西,一切都在合适的位子上,无须改善,恰当,正是如此,适宜,正当,完全,不可超越,应该。

必需:逃脱不掉的,只有与那保持一致,不能有一丝不同那样就很好。

完成:结束,结局,符合规定,事情宣告结束,格式塔不再改变,目的实现,终点和末端,没有缺失,全体,命运的实现,终止,顶点,圆满封闭,生命还没开始,生命的结束。

公道:公正合理,应该,适宜,成体系的性质,只有,不能脱离,无偏私,不偏袒。

秩序:合法则,正确,没有多余的东西,完善安排。

单纯:专一,纯真且稍有无知,基本构造,问题的中心,不转弯抹角,仅仅必需的东西,无修饰,没有多余的东西。

丰富:分化,复杂,错综,全体,无缺失或隐藏,都在眼前,“无所谓重要或不重要”,什么都是重点部分,没有非重点,一切顺其自然,无须改善,简化,抽象,重新安排。

不费力:从容镇定,不慌乱,容易,轻轻松松地完成。

欢娱:玩笑,欢乐,有趣,高兴,幽默,生气勃勃,不费力。

自足:独立性强,需自己,不需别的人或工具突破环境,超越环境,分立,依据自己的法则生活,同一性。

促进存在价值实现的良好条件

最初所见到的有自我实现功能的人的描述特征跟研究者以及和他们关系密切的人所熟识的那样,还有领悟、接受、自我超越、认知的新鲜、更多的高峰体验、社会情感、存在爱、非力争、存在尊重、自我实现的创造性。

这种情况也可见于大多数人,虽然说他们的偏爱、需要很浅弱。假如有相当好的环境条件和相当好的选择者,作为自我实现的人的偏爱、选择、迫切需要、价值,见于他们自身,见于他人,见于外界中,但要有非常好的环境条件和非常好的选择者条件。任何存在价值偏爱可能性的增大有赖于选择者心理健康的增进、环境的合作和选择的力量、勇气、活力、自信等等的增强。

假设:存在价值是很多人(大多数,所有人?)所深深渴望的(能在深蕴治疗中发现)。

假设:存在价值能满足人们希望得到的东西,无论你是积极追求,还是消极渴望,存在价值带来完善、完成、实现、宁静、命运实现等等感受。在引起良好效果(治疗和成长的效果)的意义上说也是如此。

向调查研究者报告的世界的特征(或这类特征的迹象),这些特征是高峰体验者在种种高峰体验的世界中领悟到的。而一些如创造体验、理智领悟、体育运动、躯体感受、爱的体验等可以证明这些资料,也能得到某些宗教著述方面的印证。

高峰体验者对调查研究者所阐述的自我特征却是阐述敏锐的同一性体验,它包括一切价值,除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可能是例外;此时此地的性质、非力争的价值,可以认为是有针对性的阐明;诗意的交流。

调查研究者观察到的高峰体验者的行为特征,而另一些存在认识也不例外,只要你有充足的力量和勇气。例如,某些山麓体验;某些最低点和孤寂体验(精神病倒退、面临死亡、防御的崩溃、价值关系的幻觉、悲剧和悲剧体验、失败、面临人的困境或存在主义的两难处境);一些教理智和哲学的著作、构建和洞察;关于过去的存在认知(“拥抱过去”)。论据的这一“操作”或来源自身是不充分的,即,需要其他的证实。有时支持其他操作的发现,有时和那些发现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