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执行的效力(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14736000000008

第8章 优化领导力(6)

有果断力的人,下了决定后会贯彻到底,努力达成目标。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样的人通常不会变来变去,也能够预测,可信任,不易受外界影响,拥有这种个性的人,可以较易地被推为领导者。

在这里,我有几句从罗格利克的著作里摘录的话,他的说法和天尼堡的有些类似:“想想看,如果一个经理人吸引那些自尊低落的人,他认为自己是少数精英中的一分子,拥有特别的天赋,而大多数人们的资质都有限。”

不过,接着我就想反问几个问题:他真的拥有一份不寻常的天赋?他真的是少数精英中的一分子?他在某方面真的非常出类拔萃?罗格利克并没有针对这些问题做深入的探讨。

在这里我必须特别指出,这种超乎寻常的优秀表现绝对可以和Y理论相容。优秀的经理人对一般人的能力和智商都有较高的期待。

这与罗格利克的说法并无冲突:他觉得大部分的人类都具备成长、发展、承担责任和获得成就的能力。他觉得自己的部属都有天赋,能够协助他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也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部属能完全发挥他们的才能。他不觉得员工愚笨、懒惰、没有责任心、不诚实,或喜欢和主管、企业相互对抗。他也了解,有一些员工确实很不合作,不过那只是极少数的人。简单地说,他这个经理人相信Y理论的管理原则。

可是,公认的优秀的经理绝对可以同意所有这些,同时还得承认非同寻常的情形中类似的一些事实。我想关于X理论以及Y理论之间的差异可以从这个角度做更完整的论述。显然,这已经不是一项理论,而是一项事实。有实际证据显示,大多数经理人支持Y理论,而不愿实行X理论。我们几乎可以把这两项理论叫做X事实以及Y事实。

我认为,罗格利克坚持用管理和领导概念解释Y理论是不全面和不完善的。例如,他谈到支配-从属关系,他也谈到权威原则和命令链等。很明显,这些字眼都不适于描述存在型领导和存在型追随者,更不适合解释一个完全整合的团队。我们最好寻找其他更适合的字眼(目前恐怕还不存在),描述存在心理学中的权威和领导特质,但千万不要以传统的某种特定权威情境去定义这些词。

当面对一位倔强而且很难令其完全开放和进行沟通的强人时,领导者为了避免成为权力中心,唯一的方法就是尽量不参与小组讨论。显而易见,如果他占有极大的优势,就会防碍沟通的进行。如果他希望每位员工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他希望培育他们和他们的能力,那么他就必须认识到,只有他不在场时,他们才能自由地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经理人展现对部属的爱、尊敬、信任以及满意的唯一方法。

但是领导人也不能完全不参与小组的讨论,只是在某些条件下尽量少参与,否则,这样的情形有可能对他造成损失。就好比一位美丽的母亲能够为面貌普通的女儿做的一件事,就是当有男孩子在附近时必须避开,不要让女儿因为母亲的美貌而觉得自卑。当然,有智慧、有创意、有才华的父母也知道如何不让自己的小孩觉得不如他们的父母,避免自己的小孩因此而变得被动、无助。

谈到这里,我脑海里又浮起另一个问题:完成自我实现的父母对小孩而言,往往是种压力。因为每个人都认为,优秀的人一定会是优秀的父母,而优秀的父母一定会教育出优秀的小孩。依此推断,对小孩而言,拥有优秀的父母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不称职的父母会产生某些问题,但优秀的父母同样也会有种种麻烦,只是问题的性质有所不同而已。

在这里,我也很想提醒强势的人,不要刻意制造出讨论、询问意见的假象。如果这位强势的人从头到尾就知道答案,却误导组织员工以为是他们自己发现了答案,通常这样的结果只会产生更深的怨恨,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当然,这是关于人性和存在的问题,而且在理论上至今没有什么可行的解决方法。

天生占有优势是不公平的、不应该的,人们的确可以怨恨和抱怨命运的不公。但是命运本身就是不平等的,有的人天生体质就很好,而有的人心脏和肾脏却先天不良。对此,我也无法找到妥善的解决妙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诚实和真相也会造成伤害。

在十全十美的社会中,这一点也是非常清楚的,即要有能力崇尚、追随和选择最佳的领导人,发现最优秀的人才,而且不能有丝毫的敌意或反抗心态存在。所谓的反抗和敌意是在领导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所产生的一些变化,所以我们不可能把它分解成许多不同的变因。例如,其中一项变因是阶级反抗。军队在这方面就处理得很好,因为军官多来自上流社会或中产阶级的家庭,是有教养的绅士;而士兵多半来自低下阶层,很难成为绅士。因此彼此的对立、轻蔑等行为是理所当然的。

即使在高度流动的社会,情况亦是如此。在海军、空军、其他大型组织,甚至是全体社会,都需要一本法律之书,像国家的宪法或真正的法律条文一样详尽。之所以需要如此,有部分原因是组织中的人口过于庞杂,包括有心理不健全、无能、神经质、疯狂的、恶毒的、独裁的和不成熟的人,因此必须制定全面健全的规则,完全不依靠个别法官、船长或将军的判断。

在这里我必须强调,对学习团体人员、Y理论经理人和特定的美国公民都必须经过特别的挑选。任何有智慧的经理人都不会雇用那些能力不足、个性不良的员工。因此,Y理论和人本式管理适用于经过人事挑选的环境。

在我看来,哪怕是在已经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上层经理人和下层员工之间的阶级差异,也说明了彼此的利益和敌意的不同。此外还包括强势、弱势、优势、劣势和支配、从属等变因,例如,妓女对嫖客的敌意、怨恨和轻视等态度,因为在这样的情形中,一个人受到另一个人的剥削,或是一个人以为自己被他人剥削。

另外一个因素是主动性格与被动性格。这是科学家对人类脑波的研究、法瑞斯对新生儿的研究、心理学者对易患胃溃疡性格等研究上发现的,主动与被动或依赖与接收都是与生俱来的性格,也是日后成为领导者或追随者的关键因素。

如果想要人本式管理与领导策略能够顺利地运行,那么管理者就必须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放弃严控属下的想法,给他们一些自由。只有这样,属下才会因为获得自由以及自我实现而感到愉快。这就是达到自我实现、心理健康的人格特质。

健康的人没有必要以权力压迫他人,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感到快乐,更不希望这样做,除非环境需要。当一个人的心理越来越健康时,或其达到自我实现时,他已完全放弃用权力控制他人的想法,甚至是在不知不觉中,从X理论的管理哲学转移至Y理论管理哲学。

我认为,新的管理理论和新的管理教条,其理论架构的重心必须要从领导者身上转移至特定问题或环境的客观需求上,后者才是决定领导与追随策略的关键因素。我们重视的是事实、知识和技能,不是沟通、民主、人际关系或舒服的感觉。我们对事实必须有更多的认知,解决问题必须抱实用主义的态度,这是有效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至少在文化程度足够高、人们心理足够健康时,人们支持参与式管理的倾向会更大一些。功能性领导人的才能或能力以及环境的客观需求重于一切。领导人必须对真相有所觉察,具备创意性的认识,要能看出新的真相,实事求是。当事实说“是”但民众说“不”时,好的领导人必须不顾民众的敌意,坚守事实,而不畏惧公众的敌意。

我认为这不会构成什么障碍,因为大多数人肯定会支持我的看法,同时,这也是大家所希望的。稍有差异之处,不过是重点和理论架构有所不同而已。也许我比其他学者专家更强调这一点,因为我很清楚真正优秀的人不仅会受到景仰,同时也会遭到他人的怨恨,若通过民主表决的形式,他们则不太可能脱颖而出。

这就是艾森豪威尔和史蒂文生当年的情形。显然,资质差的人反而会比优秀的人更容易出头。史蒂文生是美国优秀的政治家,1952年和1956年两度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但均败给艾森豪威尔。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主要是内心的倾向敌意和怨恨所导致。我们必须意识到,优秀的人虽然能够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崇拜,但是相对的也会招来很多人的怨恨与仇视。

在这里,我也参考吉斯丽、杰克森和托罗斯针对具有创意的孩童所做的研究。很显然,有创意的小孩,不仅会遭到同年龄玩伴的排斥,连教导他的老师可能都会觉得他特别聪明,鬼主意特别多,难以驾驭,因而不喜欢他。因此,我们选择领导人时,不应以受欢迎程度为标准,而应该重视客观现实的需要。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考虑,寻找真正适合的领导人,即使他不受大众的欢迎也无所谓。

至此,我引用一些德·瑞达丽的研究结果来加以证明。德·瑞达丽的研究对象是20位具有创新的心理学家。他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不快乐的童年,或至少在童年时有过被同龄小朋友排挤的经验。也许他们都是属于被大众拒绝的一群,虽然人们非常仰慕并且渴望拥有和他们一样的杰出天性与能力,但我怀疑他们任何一个人是否曾经受欢迎过,只是他们的优势是必要的。我们不喜欢他们,因为他们让我们觉得不舒服,造成了情感上的分歧对立,心里产生了冲突矛盾,使我们怀疑自己存在世界上的价值。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应该学习接受并且肯定他们的价值。我想,除非我们能够推崇并且接受这些杰出的领导者,否则,就不可能创造出一个良好完美的社会。

注重管理本身而非价值批判

弗格森主张的概念化,是学习团体的另一个目标。对大部分学员而言,都是经历了一次全新概念化的过程。第一点就是关于人类生活的事实——例如重新认知个人的差异,也就是说人是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许多概念借由瓦解而再建的过程之后,不仅含纳了真实世界的事物,还包括心灵世界的感性、恐惧、希望和期望。因此,全新的理论与态度都可以形成。

我之所以会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每个人对自我、重要的他人、社会群集、自然及物质现实,以及对某些人而言属超自然的力量等所表现出的态度的改变,也就是我所谓的“基本性格态度”,这反映了个人内部的性格结构。任何一种态度的转变,代表性格的转变,也就是员工内心最深处的改变。我认为,某些学员的某些基本性格态度在以一种极为激进的方式改变,当然这种改变相当重要,因此我认为将它纳入训练者的意识目标比较恰当。

说到这里我又回想起某些事。在这些团体中有很多无法估价的东西。他们认识到感觉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他们接受这些感情并把它们放进无意识层面去,并在不做任何价值判断的前提下,勇敢地用口头的方式表述出来。事实上,这是一件好事。

举个例子来说一下,有一个人谈到自己反犹太主义的感觉,当然他很诚实地表露自己的内心感觉,也希望大家能帮助他。他的团体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非常成熟,他们不去争论对与错,而是接受这项事实,完全没有任何的道德与价值批判。如果他们以道德的观点来处理,彼此就会陷入攻击与防卫的对立关系,而这位学员的反犹太主义的态度将会更加严重。

在同样的团体里,当领导者要求员工说出更多关于员工偏见的例证时,而且是不带任何赞同或判断的前提下,某个人可能说出某种心态确实存在,而且他对此感到羞耻,然后他们围成一圈,有一部分人可能犹豫不决、吞吞吐吐,这是他们第一次表达员工对女性、黑人、犹太人、宗教人士或非宗教人士的偏见,而每个员工也都以一种无关紧要的态度接受事实,就好比心理分析师会接受治疗者一样,了解他所说的事确实存在。

我想起一位教授,他是我一个心理分析师朋友的病人。长久以来,他一直苦苦压抑对女童性侵犯的冲动,虽然他从未真正行动过,而他以后也不会,他正逐渐克服这种冲动,但是这股冲动确实存在,就像其他令人不悦的事物——蚊子和癌症。如果我们认为癌症是邪恶的,因而将它拒之门外,与它们划清界线,对癌症就会真的束手无策。一个好的态度,或是每个人对于任何正在改变心灵现实的人应有的态度,不论喜欢与否、赞同与否,即使这件事是不好的,你都必须正视这些事物,接受它存在的事实。

现在我有必要说明一点,以扩大我对爱的定义。在此之前,我已说明爱是无法估价的。爱与正义、判断、评价、报酬、惩罚不同,而团体中的学员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不对任何事采取价值判断,事实上这就是一种爱的表现。学员透过这样的训练,学习去爱,去感受爱。当然,在我的治疗经验中,我也发现,当我越了解一个人,他对我讲述故事的态度就越谦卑,我反而会更喜欢他。

这些学习团体的情形也是一样。他们无意间将自己的恶行全盘托出,却让我更加喜欢他们。因为这个团体没有任何价值批判和惩罚,至少只有接受没有拒绝。喜欢吹毛求疵、有强烈道德主义、不认同他人、希望改变对方、重新塑造对方,这都不是爱的表现,这也是造成婚姻不幸和离婚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只有两人互相接受对方真实的自己并因此感到快乐,不会觉得受到干扰或激怒,也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对真正相爱的情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