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执行的效力(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14736000000027

第27章 发挥企业的综效协同优势(4)

在这里,本尼迪克特过多谈论直线连续系统中的极端、自私和不自私的二歧化。但我显然觉得她的意思又分明含有对这种二歧式的一种超越,在严格的、格塔式的、创造上方位统一意义上的超越,它将证明,看来似乎是一种二重性的东西,仅仅是因为它还没有充分发展到统一才是如此的。在高度发展的、精神病学上健康的人中,自我实现的人中,或不论你愿怎样称呼的这一类人中,假如你试图评价他们,你将发现,在某些方面他们是非常不自私的,但在另一些方面,他们又极度自私。由于某种原因,两极性、二歧式、关于某一“多”意味着另一“少”的假设,所有这一切都将消失。它们彼此融合,而你有了一种单一的概念,一种我们现在还没有适当字眼表示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高综效只能代表一种二歧化的超越,一种对立的融合,融合成一种单一的概念。

最后,综效概念对于理解个人内部的心理动力是有价值的。有时这是非常明显的,如把个人内部的整合认知转作高综效,把普通病态的精神分裂看作低综效,如某人的极度不安而自己折磨自已。

在种种对于动物和婴儿自由选择的研究中,我认为可以用综效说进行理论陈述方面的改善。我们可以说,这些实验证明有一种认知和意动的综效作用或融合。打个比喻说,能使头脑和心脏、理性和非理性都说同一种语言,使我们的冲动引导我们沿着明智的方向前进。这也适用于坎农的体内平衡概念,他称为躯体“智慧”的概念。

也有一些情境能使特别焦虑的、不安的人有这样的倾向,认为他们想得到的东西对于他们一定是不好的,味道好的很可能是腐败的。明智的、正确的或应该做的事,非常有可能是某种你不得不督促自己去做的事。你不得不强迫自己那样做,因为在我们很多人中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认为我们所希望的、渴求的、喜爱的,以及那些味道好的,很可能是不明智的、不好的、不正确的。但食欲实验和其他自由选择实验表明,恰恰相反,更可能的是我们享受的正是对我们有益的,至少相当好的选择者在相当好的条件下是如此。

我愿用弗洛姆的一句话作为结论,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所谓病态就是想得到不利于我们自身的东西。”

优秀经理的综效思考

在这里我可以运用的一个例子,便是弗洛伊德主张个人的本能欲望是有限的。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可知,每个人都只有一定限量的爱,如果给这个多一点,给其他人的爱就变少了。例如他对自爱的主张,他觉得一个人愈爱他自己,对别人的爱就愈少。这就好比一个人只拥有一定数量的钱,花掉的钱好比是给自己的爱,而剩下的钱好比是对别人的爱。显而易见的,这和弗洛姆、荷妮(德国女精神分析学家,但是她反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原则,她认为在人格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一个人的本能,而是他的文化及社会条件;文化及社会条件是人们产生焦虑及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以及其他人所定义的爱刚好相反。最终他们一致认为,至少在一个良好正常发展的社会下,爱会衍生出更多的爱。也就是说,你所付出的爱愈多,将会因此创造出更多爱的财富。这就好比一对热恋中的年轻男女,如果能互相为彼此付出,真心爱对方,就有能力去爱整个世界。他愈爱他的爱人或妻子,就愈有能力去爱自己的小孩、朋友甚至全体人类。

另外是一个使用金钱的例子。如果你以前有一笔钱,必须非常小心地拥有,你尽量不去花钱,还把它藏在地底下或锁在保险柜里。但我们却忽略这样一个规律,钱应该是用来创造利润的,尽量利用、投资,而非保持它的价值。在经济王国里,应该提高钱的价值,增加钱的数量。事实上,慷慨往往能增加更多财富而不是减少财富。

就这点考虑,与南美洲人和欧洲人相比,我认为美国生意人的作法以及想法非常特别。前者比较倾向堆积大量的存货,以最高的价格卖出,以赚取最好的利润。不过,拥有比较先进思想的美国人在很早以前就学到,周转率愈高,所能赚到的钱就愈多,即使每一次所获得的利润可能不是很好,但因为周转迅速,最后反而累积了比较多的利润和财富。反过来看,一些手头拮据、小气又小心眼的拉丁美洲的杂货店老板,可能会在一次的交易中赚到很多钱,但是却不能累积更多的财富。例如汽车大亨亨利·福特的例子,亨利·福特通过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堆积大量的财富,通过把产品的价钱降低去提升销售量,因此他能累积庞大的财富,而且变得越来越富有。

利开特所写的著作《新管理模式》中曾研究过这样一个案例——影响力,使他发展出“影响派”的理论,我引用他在57页中所写的内容:

企业或工厂中的影响力是一定的。因此可能的结果是:若部属对组织的影响力愈大,主管的影响力就愈小。企业的权限是固定的,如果某些人拥有得愈多,其他人占有的就愈少。

然后他在58页写着:

较好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属下的影响力,同时也增加高生产力主管的影响力。

总体来说,在团体运作的情形下,你给予员工愈多的影响力和权限,你所得到的就会愈多。我们必须朝此方向发展努力,我们必须使每位员工都变成将军,而不是墨守陈旧的教条,认为只能有一位将军。在此项假设下,将军领袖就等于领导一群得到很大自主权的将军队伍。领导者赋予每位员工较大的权力,然后他将会惊讶地发现,实际上所获得的权力和影响力比原来的做法还要多出许多。因此,他付出得愈多,得到的也就愈多。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科学领域中的慷慨和开放的问题。科学家最在意的是权力和科学秘密以及拥有一份安全感。但事实上,这种行为比起监控(前)苏联科学家更能造成无可比拟的伤害。这是一种伤害我们自己而非(前)苏联的方式,原因何在?因为科学依赖于慷慨,知识能创造更多的知识。

企业界也有类似的商业情形。当我问凯依他是如何处理商业机密时,他却说他们没有任何商业机密,唯一的秘密就是未来的运作计划,至于电压计实际生产过程的知识,都是公开的。如果有人抄袭他们的生产过程,其实并没有多大好处,因为那是他们管理制度所产生出来的结果。即使是最高明的小偷,也无法偷走创造力或良好的管理制度。

或者我们可以换用别的方式来阐述这个问题。任何发掘电压计制造秘诀的人,最终会成为一个发明者,因为他们会发现制造这种东西的方式,就是成为一个有创作力的人。如果我们让工厂自行全力运转,并将所有信息公开,对我们社会的经济体系将有很大助益。因为,企业不断地运作,就会自动培养好的工厂、好的管理者以及好的员工,而不会关门大吉或减少产量。

在我还是个大学生的时候,经过一连串的事件后,我再也不担心自己的想法会被别人窃取。理由很简单,偷盗者是一个品质低下的人,偷走的都是最差的东西。我不再为此生气或想全力保住秘密,反而觉得他们的行为有趣、好玩,所以我也不用烦恼如何隐藏我的想法。对于想法的讨论过程,才真正有助于创造力的发挥,使得原本只有一打数量的点子,暴增为100个点子。抄袭或窃取就像只偷到蛋、没偷到下蛋的鸡一样。简单地说,钱必须充分被运用,心智必须充分被运用,创造力必须充分激发,而不是将其囤积起来,吝于花费,担心一使用就会减少数量。

上述的所有一切都表明,拒绝和别人分享是一个非常不理智的想法。比方说,有关兄弟姐妹之间的敌对现象就反应出利益有限的想法。每一个小孩都想一个人霸占母爱,所以对新生的弟弟或妹妹也拥有母亲的爱感到气愤,因为他认为,如果母亲把爱给了弟弟或妹妹,那么就没有多余的爱可以分给他。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他才会了解,母亲的爱其实是可以同时分给2个孩子,或4个孩子,甚至18个孩子。他还会明白母亲愈爱其中一个孩子,也就会愈爱另外的几个孩子,而不会减少对任何一个孩子的爱。

有关综效原则的另一个方面是,你享受着使别人快乐的滋味,别人快乐你也跟着快乐。或者实际一点地说,综效是指你自私地享受着让别人快乐的因素,所以你比以前更懂得去爱别人。因此综效性的经济体系应是制造无限量的更低价格的产品,而非有限数量的高利润产品。一个人如果愈慷慨、愈懂得爱、愈具综效性,他就愈喜欢赠送1000台收音机而不是100台,因为这项慷慨行为会创造更大的快乐,他也更能享受自己的慷慨。无限量的生产代表着对他人更多的关爱,更具有利他主义;有限量生产的人关心自己甚于他人,也就是倾向于利已主义。

在这里,我认为有必要把解决分化的问题讲得更清楚一些。荣格与达丽文强调相互冲突的好处,他们认为冲突所造成的动态影响与结果可强化个人心灵。冲突的结果有好有坏。但我所强调的是自私与无私的极性超越。也可以这么说,个人必须超越冲突,而非从中获益。我们必须认识到,过去认为自我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自私与无私是不同且相互排斥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当我们更健康,察觉更高层次的需求时,当世界更健全更富有、没有饥饿时,就会发现所有人类的利益都将统一为一个整体,对某人有益的事,也对我或其他的任何一个人有益。

从新的角度着眼,我们也可能从达成自我实现的人身上看到这种高层结合——自私和无私彼此融合,我们可以把这种新的形态叫做健康的自私,或者也可以说是有如被虐狂的病态无私。实际上,在自我实现的人身上,我们会发现一种非常独特的特质,你无法从他们身上区别自私或不自私,他们同时自私与无私,但你也可以说他们既不自私也不无私。但这违反了亚里士多德逻辑,亚里士多德强调A级与非A级的双向排斥。再看一看科日布斯基(波兰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创立了普通语义学,这是一种语言哲学体系,试图改进使用语言的方以及对语言的反应方法,提升人类传达思想的能力)等非亚里士多德学派对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考模式的批判。他们都反映出一项事实:综效代表超越分化,而非从冲突中获益。

在有关什么是真相、什么是事实的问题上,其中有许多模糊地带很难搞清。我认为所谓的综效,是对高层真相与事实的客观感知,这些真相与事实的确存在。综效的发展就好比从眼盲变为目明的过程。当然这项假设很难用实验给予证实,但只要有完整的操作性定义,并在务实性健全的环境下,综效的民主具有优势即可。事实上,当人们相互了解、彼此相爱,所有人类的利益就能整合在一起,不会相互排斥,所有关于幸福婚姻的分析都证实了这一点。所有关于企业中合作关系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所有关于科学伦理的研究更证实了这一点。依次类推,对任何一位科学家有益的事,也对于我这样的科学家有益。对老师有益的事也对所有的学生有益。

这部分工作表明,非A即B的思考模式,或是二元对立、非综效的思考是轻微的心理病态的征兆。我认为,对独裁者性格结构的研究分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如果丛林世界观是成立的,唯一可能的现实就是独裁管理。如果有人认同我们过的是丛林式的生活,人都变成了丛林动物,他们都只顾自己互相排斥的利益,那么,这种想法就不疯狂,反而相当有理、有逻辑性、有概括性,甚至是非常必要的。再检测一次这里的用词,我用的是“互相排斥的利益”这个名词,这是个不错的教学沟通方式,可以让整件事更清楚、更合理、更容易沟通。

综效的概念是整体性的;而整体性愈强,综效的程度就愈高。相反,即是所谓原子式思考。一个结构体的整体性愈强,其中个人的相互依赖度就愈高,彼此的沟通就愈畅通,面对团队的影响就愈深,也就是说,社会的综效性是高度整合的。

篮球队即是一个例证,球队由五位主力球员组成,如果每位球员都只从自己争取分数的自身利益观点出发,完全没把球队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那么这个球队就不可能是一个真正好的团队。好团队的球员会将团队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甚至可以这样说,假设真是好的团队,完全没有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之分。因为二者已没有任何区别,只要是能进球,谁得分已显得不重要了。团队的利益就是个人的利益。所有的球员都以团队为荣,好的助攻手和投篮手一样优秀。一旦球队的综效性瓦解,个人利益超越团队利益,球队就成了一盘散沙。

经济领域的活动也是一样。例如一个负责某项产品制造的数人小组,亦适用综效原则。团队合作的程度愈高,彼此的依赖就愈深,就愈信任对方,当然综效程度也就愈高。这是可以经由实验研究证明的。

层次整合也是同样的情形,每个层次彼此之间亦是相互关连的,存在着高度的综效性。考虑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