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态的激励(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14735900000013

第13章 正确思考有助积极心态(7)

绝大多数的人有个错觉,认为情绪是完全无法控制的,它是一种自然的制约反应,这个错觉使大家视情绪如病毒,当我们的“心理体质”不佳时就会被入侵;有时候我们也把情绪看成是理智的“堂兄弟”,会拖累理智所能发挥的力量;甚至有时候我们的情绪只不过是对别人所言或所为的直觉反应而已。到底这些看法有何共同之处呢?那就是认为它是个看不透的东西,是我们所不能掌握的。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避开痛苦的情绪,然而有些人因为矫枉过正,结果连那些他想得到的情绪也失去了。譬如说他们害怕失望,因此极力想避开会导致失望的情况,如畏缩于拓展人际关系、不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当一个人有这种现象时就如同掉进陷饼之中。就短期来看,他是避开了会使他失望的可能,可是却也失去了能使他得到关怀和信心的机会,也许这正是他渴望得到的情绪。除非你完全失去感受的能力,否则你就免不了产生情绪,一心想逃避自认为是负面的情绪并不是办法,积极的作法是你应该从这些负面的情绪中挖掘它正面的意义及功能。

有些人经常不愿让恶劣的情绪为他人所知晓,便会这么说:“我并不觉得有那么糟。”然而他们的心里却一直惦记着那些事,为什么自己就那么“衰”、为什么别人会想占自己的便宜或为什么自己已经尽了力却仍不如意?他们就只会往这些负面想,却不去想如何来改变自己的意焦。一个人如果真的遇上不如意,却想一味地隐瞒,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带给自己更多痛苦;如果一味不理情绪所带来的讯息,那也不会使你觉得更好受,反倒更加强了那种负面的情绪,直到最后你不得不正视。处理这类情绪最好的方法不是漠视,而应是去了解它的成因,从其中找出有利于你的策略。

有些人对于痛苦的情绪很容易便屈服了,甚至于甘于被其俘虏。他们无心从其中学到宝贵的教训,反倒刻意加强它们的威力,甚至于还不服气地对别人说:“你们以为能够应付得来,让我告诉你们,它远比你们所想的困难得多。”当他们说过话时,就真觉得好像是在说一个事实,好像自己遇到的是别人所未曾经历过的,自己能有此经历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可以想:一个人如果常常有此举动,那就真是掉进致命的陷饼里,若不尽全力抽出身来,人生最后就必然如他自己所预言的那样潦倒一生。处理痛苦情绪最有效且最健康的方法,就是要学会看出它对你的正面意义。

如果你真想过个有意义的人生,那么就得让情绪为你所用。只要你有感受的能力,就摆脱不了各种各样的情绪,所以你别想逃离它、别想消除它、别想视而不见它、别想歪曲它的意义、当然更别想让它控制你的人生。情绪,就算是会带给你短期的痛苦,但它绝对是一座你内心的指南针,指引你应走的方向,以得到所想追求的目标。如果你不晓得如何使用这座指南针,那么就有如行驶在心理的狂风暴雨之中,永远找不出一条脱困的航线。

许多人在忧郁不乐时,就会跑到游乐场所去调剂一下情绪。同样地,如果在忧郁的时候,读一读漫画或幽默小说,心情也立刻会开朗起来。同样,不管想尽什么办法,都不易把忧郁症消除殆尽。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先创造一个令人发笑的环境。

如果某种工作进展非常缓慢,就叫做低潮现象。这时候不能丧失信心,更不能把为了飞跃而积蓄下来的精力,用到无益的地方去。

在低潮现象里,一个人之所以会失去信心,主要的原因是对自己的现状或未来满怀忧虑。甚至对整个过去的生长状况也疑惑丛生。这时候,他对目前所学的内容,就会感到惶恐,由于内心产生了不安,当然就把眼前的成绩看成不可靠的东西。

如要避免这种状态,必须要用冷静的态度,去评价过去的成就。说得更具体些,就是将自己目前所完成的工作,以及足以显示过去成绩的东西,放在眼前。如果是生意人,不妨将自己独力经办过的工作表格,或合同书等摆在桌子上;同样地,学生也可以把仔细阅读过的参考书或笔记簿等拿出来看看。只要目睹这些真实的成绩,必能恢复内心的喜悦和自信。

心理学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心理现象跟穿衣服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非由气氛来决定服饰,而是由服饰决定气氛。在忧郁的时候,穿上鲜艳与轻便的服装,往往能使人的心胸开朗,生气蓬勃。

我们许多人犯的一个错误便是我们为自己,或为他人感到悲哀,认为生活应该是公平的,或有一天将会公平。事实并非如此也不将如此。当我们犯这个错误时,我们往往去花大量时间沉溺或困惑于生活的不公正。我们同别人一同悲叹,讨论着生活的不平之处。“这不公平!”我们抱怨着,没有认识到,也许,生活并没打算去公平。

认可“生活是不公平的”这一事实的一个好处便是,它可通过鼓励我们尽我们最大可能妥善处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以此来阻止我们自怨自艾。我们知道使一切完美并不是“生活的义务”,它是我们自己的挑战。接受这一事实也使我们不再为他人感到悲哀,因为我们被提醒道:人各有命,每人都有各自的力量和挑战。这一理解力帮助我们处理养育孩子的问题,以及我们必须做出的关于帮谁和不帮谁的困难决定,同样地帮我们应付我们自身的、在我们感到被牺牲或被不公平对待时的个人奋斗。

生活不公平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尽我们一切力量去改善我们的生活或整个世界。正相反,它建议我们应该如此。当我们没有认识到或不承认生活的不公平时,我们往往会为他人和我们自己感到遗憾。当然,遗憾是一种除了使大家感到更加糟糕以外别无它用的、自暴自弃的情绪。而当我们确实认识到生活是不公平的时候,我们对他人和自己感到同情。同情是种诚挚的情感,它向它所触及到的人们传达友善。下次当你发现自己在考虑世界的不公平时,尝试提醒自己这个基本的事实。你可能会对它能够使你跨出自哀自怜、转向有益的行动而感到惊奇。

当前,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好像过于严肃。就连我们中那些保证自己不严肃的人都可能过于严肃了。人们几乎对任何事都倍感受挫和焦虑——迟到五分钟,别人晚出现一分钟,陷于交通堵塞之中,注意到某人看我们不顺眼或说不中听的话,付账单、排队等待、烧焦饭菜,犯了个普通的错误——你可列举出它们,我们因它们而气急败坏。

焦虑不安的根源,是当生活以任何方式与我们的期望不符时,我们不愿去接受它。很简单,我们希望事物以某一特定方式发展,但它们并不如此发展。也许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得最好:“我们有限的理解力,我们的希望和恐惧变为我们生活的标准,而当情况不符合我们的想法时,它们就成了我们的困难。”我们将生活花费在想要所有事物、人们和情况成为我们希望的样子——而当事与愿违时,我们抗争,我们痛苦。

治愈严肃的第一步便是承认自己有问题。你必须有所改变,变得更随和。你必须看到,你自己的焦虑不安主要是出于你自己的创造———它是由你自己建立的生活方式以及你反应生活的方式所组成的。

下一步就是去理解你的期望与你的受挫程度之间的联系。每当你期望某事成为某一特定方式而它却没有,你就会不安并感到痛苦。另一方面,当你放弃你的期望,当你接受生活的本来面目,你就自由了。太过于固执就会严肃和焦虑。放得开就会高兴起来。

一个好的练习便是尽力去不抱希望地度过一天。不要期望人们会友好。当他们不友好时,你不会惊诧和烦恼。如果他们友好的话,你将会高兴。不要指望你的一天没有麻烦。相反,当麻烦出现时,对自己说,“哈哈,又有个困难要去克服了。”当你以这种态度度过你的一天时,你就会注意到,生活将会多么美好。不要对抗生活,你要与之共舞。很快,通过实践,你将会使你的整个生活轻松起来。而当你轻松起来时,生活就更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