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存的探索(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14735700000033

第33章 幸福的生活(5)

一个人如果接受了这种负面的观点,就会早早地从经济战场上撤退下来。所以千万不要把这种批评当一回事。许多百万富翁实际上只是把这样的批评看成是说教,而他们就是喜欢反驳说教。恶意的、负面的批评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唯一的本事就是鼓吹负面的预言。他们常常妒忌真正有才能的人、有可能成功的人。但是,多数职业批评家都缺乏相同的素质——他们不能接受别人对他们的批评。那么,他们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不受到批评呢?他们以攻为守。他们挑衅性地和攻击性地批评那些已经取得或将要取得成功的人。这就是他们通过扮演审判官、陪审团甚至上帝的角色以加强自己地位的一种方法。

成功人士懂得,应当谨慎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并且能够容易地从所谓的劝告者那里获取动力。如果你有远大志向,而且能吃苦耐劳,你的事业正蒸蒸日上,那么,你也许会成为某些人的威胁。可怕的是,这些人中有许多却是我们不少年轻人所信赖并听从其职业忠告的人。

多数成功人士不会把他们的批评者当作一回事;而且坚决不接受那种会削弱自己决心的负面评论或预言。不理会恶意的批评与经济成功或事业有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请记住这样一个事实:成功者,不论其智力如何,都会比不成功者受到更多的批评。事实上,成功人士相信,批评对于锻炼人来说是有必要的,就像百炼成钢,就像是对新兵的训练。问问当今有代表性的百万富翁,他们也许都经历过许多这样的“新兵训练”。

成功者是与众不同的,他们从不跟在别人后面;而那些不愿跟在别人后面的人往往因其与众不同而受到批评。有一位很有成就的大学教授说:“如果你不发表著作,你就不可能到好的学校任职。但是,你会有很多朋友。你发表了很多著作,你就不可能在你的同事中真正受到欢迎。”

成功的获得往往以失去一些人、失去一些老朋友为代价。事实上,百万富翁中有76%的人说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与众不同的思考,并认为,这是他们后来逐渐成为有成就的人所具备的重要因素。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说:“他人对我们的期望使我们受到约束。社会生活就是一出戏,每个人都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扮演者的行为举止应和角色相符。但他们往往做不到,因为他们常常会遭到排斥,受到旁人的讥笑。你可能并不乐意扮演你所分配到的角色,剧组又不同意你更换,你应该意识到你有离开剧组,选择另一出戏的自由。”

我们为人处事经常按别人的反应来决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尤其是在向“成功”、“幸福”之类美丽的字眼跋涉的路上,一切似乎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弗洛依德说:“简直不可能不得出这样的印象:人们常常运用错误的判断标准——他们为自己追求权利。成功和财富,并羡慕别人拥有这些东西,他们低估了生活的真正价值。”可是已经没有什么能够使我们停留了——除了目的。每一个人都像童话里那个被老巫婆套上了红舞鞋的姑娘,只有不停地跳舞。

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匆匆忙忙的人。可是想找到真正的生活却要大费周折。文明中的男女都不得不发挥才能并且在各自不相上下却又彼此矛盾的价值中做出选择:既希望保持人际间的感受,又不能放弃积极进取、事业有成;既希望自己感觉机敏,同时又要不失坚忍自若。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说:“是不是所有忙碌的人都不想体验简单生活呢?我想也许他们试过,但是他们发现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不同就放弃了尝试。这种‘放弃’固然有爱慕虚荣的成份,但更多的是人的心理定势在作怪。”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认为自己表现非常出色的时候,如果有人肯定你的行为,你会相当满足;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说你做得并不好,你在沮丧的同时是不是也会随之否定自己呢?人类具有一种先天性的趋同心理,即使是无聊的事,如果是大家一起去做也会显得有意思许多。我们往往不怕自己错了,只是深深害怕只有自己一个人错了,也就是孤独地错。成千上万人一起走向毁灭时,每个人不需要多大勇气就可以走下去。希特勒站在他的士兵们面前说“为我们的民族而战”的时候,摩拳擦掌的人其实并不是勇士,但是如果有一个人说“我不想去”,那么他才是真的勇士——这需要不可估量的勇气。

生活不只是找到可以感觉安全的稳当藏身处而已,生活是要勇于活活泼泼过日子,并且对自己独特的经验做诚实的反应。人只有在愿意冒险评估一下什么才能真正增进、缔造安全,并愿意抛开所有会造成和限制的东西时,才能藉由生活得到不断的变化与成长。虽然我们并没有真的背着一个重重的壳,可是我们的生活确实像蜗牛一样。只有背着个人财富、荣誉、地位、学历、朋友、所属教会或职业团体,有了这些背景、来历和渊源,我们才感到安全。这些非常外在的东西却构成了我们的“安全岛”。没有它,我们好像就不知所措了。

人可以借钱,同样,也可以从先祖的成就、某一协会或运动俱乐部的会员资格、有势利的朋友、荣誉联谊会钥匙、名牌汽车、服饰、地位或银行账款等,借到和安全。这些借来的东西,其最明显的共同点是它们的“外来性质”。它们源于自我之外,通常也不是经由个人努力获得的。凡依靠它们而得安全的,注定一生要过“二手”的日子,并且自觉地牺牲掉了自信和独立精神。

我们需要的安全岛并不是真正可以依赖的根。只要把希望寄托在自身以外的东西上,我们就有危险。因为财富可能丧失,财产可能被偷,曾经可靠的关系会突然告终,社会、宗教、职业团体可能失宠、解散,支持我们的信仰也可能变得与个人的经验相互矛盾。紧抱外在的安全岛只能提供假的安全感,然而,它可能掩饰发展内在资源的需要,因此你的内心深处会一直不安。只有我们内在的力量才是唯一的源泉。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一书中描写了对于某些人来讲,自由是如何地导向焦虑和怀疑,因而使他们感到不安全。书上说,有人顶喜欢权威声音带来的安全感,以及篱墙围起来的舒适,而不愿理智地承认,他们必须为自己设想,并在内心寻得一个安全的位置。“寻求安全”的人往往预备从个人独立的自由逃进群体的安全中——即使此举意味着自我的屈服也在所不惜。

人的一生当中也许都有因为拥有安全感而觉得适意的时候,当然这对我们的幼年相当有益。但是,某一时期为某一种安全的生活形态所作的决定,或者某一时期适用的特殊哲学未必适合后来的时期。就像许多昆虫需要蜕皮一样,人也应当找一个恰当的时机来挣脱旧有的壳,因为它已经限制了我们的成长,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你所面临的挑战是:你是否能适时地摆脱安全岛?这需要勇气,而且只有将自由置于安全之上的人才更会这样做。

一种出生不久的婴儿依附母亲的消极被动,深深地陷于今日的美国文化之中,这是一种被人称作“跟他人看齐”的复杂情结。这种情绪的根本理由是:如果你的邻居或友人买了一部新车,你也必须买它一部;如果他买了一栋新屋,你也必须买它一栋。

马尔登说:“记着这句话,你的最可靠的指针,是接受你自己的意见,尽你所能办到的去好好生活。”

一个穷人可比一个国王活得更成功——只要他的自我心像比国王更坚强。

如果你以讥讽的眼光去读这句话,想想你自己,“他并不真的相信那一点。”想想那些因为没有与自己好好相处,而以另一些不幸方式自杀的大政治家、百万富豪、电影明星以及其他名流。

因为一个穷人可比国王活得更成功。

你,不论贫富老少,都可以尝到成功的滋味——只要能澄清你的思想、心像和意愿的力量——一种成功的感觉。

“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我们对但丁的这句名言并不陌生。可是,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信奉它,实践它呢?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有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只有做出了举世无二的事业,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第一。其实,如果总是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只想功成名就,那么世界上也就没有成功者了。俄国作家契河夫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实际上,追求一种充实有益的生活,其本质并不是竞争性的,并不是把夺取第一看得高于一切,它只是个人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美好幸福的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一早来到公园练武打拳、练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那些只要有空就练习书法绘画。设计剪裁服装和唱戏奏乐的人,根本不在意别人对他们姿态和成果品头论足,也不会因没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练习、情绪消沉。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当众展示、参赛获奖,而是自得其乐、自有收益,满足自己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渴求。

所以说,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努力地去实现自我,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说:“认清自我、发挥自身独特的潜力是非常必要的,千万不能总是模仿别人,否则,最终就只能失去‘自我’。”

人有别于犬,这是光看一眼即可知晓的事。当然,人是不会去模仿犬仔的,这是因为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保持了那种人之为人的自尊。

然而,光凭眼睛却看不出分晓的,是人类自己。诚然人与人之间,其貌不同,气质亦有异,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所以,谁都不愿别人将自己误认作别人。但是,奇怪的是,为什么一般的人,还是希望做着与别人差不多同样的事呢?

自己就是自己,就算是居住在百亿个人群中间,我还是我。这包含了人的自尊、包含了一份自信。这种认识,也是为繁荣社会所必须保持的态度。

但是,当一个人失却了自我时,就算拥有百亿人之众,那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若是不能认清、了解自己,而只为学得别人举止的真髓而自满,那不是跟人去模仿狗仔异曲同工吗?

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之处好好地作一番思考吧。如此,我们才不会一味地去模仿他人,而能凭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道路——那是迈向我们大家共同幸福与繁荣的一条道路。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对社会的一种义务,也是使自己走上正确方向的必由之路。人类怎样来评价自己,是件重要的事。能够正确的判断是很幸运的,假定他是具有特殊能力的木工,人家请他说:“请你当银行的分行经理好吗!”“这我有困难,我是最适合做木工的,发挥木工的特殊技能,才合乎我的兴趣,而且我才会觉得幸福。”

个人对于社会的第一义务是判定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商店的老板无法对自己做正确的判断,那他一定会失败的。别人改造了店面装演,雇用很多人,有时候我们也照这样做的话,失败的可能性一定会增大的。应该说别人可以做,但自己不一定跟着做,要自己把握自己的经营方法,正确地判断自己的能力,好好把握,这才是处世上很重要的事,这样对个人才算有个责任感,不然会遭到失败的。

常有人说某种生意赚了钱,就有人来试试看,这样一窝蜂地做生意,结果形成恶性竞争,倒闭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就是不能判断自己,老是羡慕别人,想模仿别人,使彼此发生困难。

至于公司的经营,也应对公司的实力做正确的判定,做适合自己实力的经营,公司才会平稳地发展,公司对社会也才能有贡献。国家也一样,对自己的国力做判定,才能保持相互间的友谊,对世界各国,做出与自己国力相称的贡献,相对的,外国也才会以相对的厚谊对待自己。

松下常常自问,自己到底有多少力量,自己的情况究竟如何。虽然要完全认清自己比较困难,但心里常常抱有认清自己的心意,才能有平平安安的今日。也许就是有这种心态的原因,因此,若人家告诉他说:“这行业能赚钱,你可以做。”他也不会去试的,因为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人才,没有资金,所以不做。假如有上面的条件也会考虑是否会妨害其他事业之后,才决定自己该走的方向,对每件事都该如此,由此就能使每人各得其所,安于其位,各得其乐,享受心理的满足与喜悦。

成功的人都强调:“决不去做另一种人所做的工作。”

据调查统计,近约15%的百万富翁认定“具有优秀的证券投资顾问”是解释他们在经济上成功的非常重要因素。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35%的百万富翁相信“进行明智的投资”是非常重要因素。这比那些相信证券投资顾问的人多出两倍还多。为什么不那么相信“证券投资顾问”呢?尽管多数百万富翁都至少在一家服务性经纪公司开立账户,但绝大多数还是自己作投资决定。

百万富翁对证券经纪人所提出的许多建议并不放在眼里,至少要“打折扣”。他们认为,证券经纪人擅长于买进卖出,但是,如果他们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在买进卖出上,那么就几乎没时间去研究投资机会。正如一位百万富翁所说:“如果证券投资经纪人真能够预测未来,那他们就用不着老当证券经纪人。他们不可能是预测家。他们只是用钱买进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