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存的探索(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14735700000030

第30章 幸福的生活(2)

为了有效地防止疲劳,应该在感到疲劳之前就休息。这一点为何重要呢?因为疲劳增加的速度快得出奇。美国陆军曾经用几次实验,证明即使是年轻人,如果不带背包,每一小时休息10分钟,他们行军的速度就加快,也更持久,所以陆军强迫他们这样做。一个人的心脏每天压出来流过你全身的血液,足够装满一节火车上装油的车厢;每24小时所供应出来的能力,也足够用铲子把20吨的煤铲上一个三尺高的平台所需的能量。你的心脏能完成这么多令人难以相信的工作量,而且持续50、70甚至可能90年之久。你的心脏怎么能够承受得了呢?哈佛医院的华特·坎农博士解释说:“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人的心脏整天不停地在跳动着。事实上,在每一次收缩之后,它有完全静止的一段时间。当心脏按正常速度每分钟跳动70下的时候,一天24小时里,实际的工作时间只有9小时。也就是说,心脏每天休息了整整15个小时。”

一般常人每天大概需睡足8个小时,但也有些人多,有些人少,完全视个人的情况而定。重要的是,如果你夜晚必须睡8个小时,第二天才有足够的精神,则工作再忙碌,也应该尽量避免减缩睡眠时间。你如果常因工作而夜晚无法成眠,则不妨考虑运用沃克教授推荐的下列方法改变自己的睡眠习惯。

“一躺下,便即刻入睡”是最理想的睡眠习惯,可设法使它变成一种条件反射。譬如夜晚定时在10点左右上床睡觉,习惯既成,则每晚一到这个时间就会想睡,一上床便能很快睡去。

停止延长工作时间的坏习惯,将未完成的思考先预留在潜意识中,让大脑获得完全休息,将烦恼事一律抛到九霄云外。实际做法是,你不妨想些与工作无关,美好的回忆或描绘一些甜美的画面,渐渐地,睡意上升,你便会朦胧入睡。

一般而言,人在有意识的情况之下就有警觉心,有警觉就难以成眠。因此,想睡个好觉,则必须命令自己不去想任何事情,进人无意识状态。如此,你便能安心地睡好觉。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上床后,立刻闭上眼睛,使头脑里一片漆黑,没有任何影像,并进入完全停止思考的状态,则很快地,5分钟后就能产生睡意。

心中总惦记着一件事情时,也不容易入睡。此时,你应将事情先记在备忘录上,留待明天再去思考,让头脑完全停止运作,不久,便会睡去。

上床之后,你是倒头就睡,还是辗转难以成眠呢?基本上,晚上能放松自己,完全进入沉睡状态的人,白天也能如此,其秘诀便在于同时调整身心。

心理学家认为,有智慧的人都能意识到全身放松的好处,而在追求目标前先找了可使自己放松的方法。人们在10个星期内就能学成放松精神的方法。

其方法是这样的:首先,全身放松,仰卧在床上,将头部垫高。然后,拿一个枕头放在膝下,使腿略往上抬起;另外,持二个枕头放在身体两侧,使双臂搁在上面,全身放松。

接着,闭上嘴,眼睑轻合,使下颚肌肉放松,双臂亦尽量放松。然后每开始吐一口气,就对自己的手臂说:“放松、放松、放松……”不能有所间断。不久之后,双臂肌肉便能完全放松。然后,对其他部位的肌肉及呼吸器官、胸部、肩部、腿都、颈部、脸部、头部乃至于眼球都利用相同的方法取得放松,直至全身放松为止。

习惯这种方式之后,没有床和枕头,也随时随地都能做。

在人的一生中,大脑的作用太重要了,它是人体各种活动的指挥官,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它的保健,是任何人都不能忽略的。

大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在思维活动中,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需要经常加强大脑部分的营养。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基础,摄取大量的蛋白质,就使脑细胞取得了充足的营养源,就可增强大脑的代谢,加速大脑皮层细胞的抑制和兴奋,提高大脑工作的效率,同时增加对大脑的保护作用。因此平时要多吃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如蛋类、豆类和奶类食品。

葡萄糖是人脑中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人脑从事脑力活动的能量,大部分都靠葡萄糖分解而产生,正常的大脑每天需要消耗130克左右的葡萄糖,否则人脑所需要的能量就不充足,人就会感到疲劳,思路不清。

大脑中维生系含量虽然较少,但对人体神经功能的调节却起到重要的作用。维生素A对人的视力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缺乏就能导致夜盲症;维生素B,能促进大脑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从而保护神经系统;维生素C是蛋白质和糖类分解不可缺少的物质;而维生素B6和B12则能对大脑神经起保护和镇定的作用。因此,要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蔬菜和水果。

钙和铁在人脑中能平衡和调节神经系统,对人脑正常的生理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补充钙、铁等,主要从水果和蔬菜类食品及动物肝脏中获得。

当然,大脑还需要其它的许多种养分。食物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不一样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不偏食,不挑食,就可以获得大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大脑皮层的兴奋,就促使与脑皮层相关的细胞处于“劳动”状态,使人完成某项活动。然而大脑皮层细胞兴奋过度,就导致大脑过度疲劳。神经系统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功能就会紊乱,表现在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甚至导致疾病的产生。因此,要谨防大脑疲劳过度。

防止大脑疲劳过度的方法首先就是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使大脑皮层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其次是要有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大脑细胞的活动能力和各种神经细胞的调节能力。再次就是转移大脑皮层中细胞的兴奋中心。大脑中各个功能是分区的,不同的细胞负责不同的生理功能,在某一活动中感到疲劳时,可用另一种活动代替这一活动,让细胞交替兴奋或抑制,使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都得到休息,从而避免过度兴奋而导致疲劳过度。

研究证明,对大脑功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有三种:空气、声音和颜色。

空气中含有丰富的氧气,对大脑生理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获得清新的空气,就要保持空气新鲜和常进行室外活动。声音的频率的不同,对大脑功能发挥的影响也就不同,悦耳的声音,使人振奋,而杂乱的声音,会使大脑反应迟钝。有的颜色使人平静,有的颜色则使人躁动不安。因此,为使大脑发挥正确的生理功能,需要营造适宜其发挥的环境。

大脑和人的生命一样,是有成长、衰老和死亡规律的。大脑的衰老我们虽然不可以控制,但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延缓其衰老,使其尽可能长地保持旺盛的生理功能。

首先,勤用。脑是劳动器官的一部分。手经常使用,肌肉就粗壮有力,伸缩性和灵活性就越高。脑和手一样,经常使用,会提高其灵敏度。反之,手经常不用,肌肉就会萎缩、退化。脑也一样,因此在工作学习中,要勤用脑,保持脑中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使脑青春永驻。

其次,提倡劳逸结合。用脑是有限度的,脑细胞不可能无穷尽地一直活动下去,要注意脑的休息,另外脑是人的指挥中枢,它发出的指令需要身体的其它部位来协助执行,因此要注意身体其它部分的协调性,做到脑力与体力相结合。

再次,生活要有一定的规律。生活有一定的规律,人脑也会养成一种规律,使得大脑中不同区域的细胞活动有秩序,大脑细胞才能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保持大脑进行良好的生理营养。

另外,乐观向上的情绪,也是使人脑青春永驻的奥秘。

金钱的哲学

在所有具体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比金钱和金钱所代表的财产问题更迫切地需要我们去解决。一个人在世界上生活一天,他就要同金钱打一天的交道。而一个人与金钱发生的关系,包括他如何赚钱、如何存钱和如何花钱,或许是检测他的才智高低的最好的方法。

虽然金钱决不能作为一个人生活的主要目的,不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东西,但是,它也决不是无关痛痒的东西,我们决不能从观念上加以蔑视。亨利·詹姆士曾经说过:“人不能光靠感情生活,人还得靠钱生活。”有钱的父亲比不富裕的父亲重要些,而且有钱的家庭也要比不富裕的家庭稳固些。概言之,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所以,通过诚实劳动使自己变得富有,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自古以来,对金钱赞美者有之,咒诅者有之。实际上,正如拉罗什福科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根据我们对待财富的恶劣方式来谴责财富,看我们在获得财富和使用财富上有无罪恶;他们认为财富并不像木柴延续火焰一样养育和增加罪恶,而是能够被我们用来奉献给所有德性,甚至使他们更令人愉悦和光辉灿烂。”

在实际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金钱是一个人获得幸福、快乐和社会地位的手段。金钱的多少,虽然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但是,一个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甚至需要靠别人的施舍才能维持生活的人,是很难为别人、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的。正如培根爵士所说:“财富之于德能正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是必不可少的,也决不能抛之脑后。但是,它阻碍行军;并且,有时候因为顾忌辎重而失却或扰乱胜利。巨大的财富并没有什么真实的用途,它只有一种用处,就是施众,其余的全不过是幻想而已。”

一方面,金钱就是力量。金钱,代表着房屋、家具、衣服、食物和其他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一个人有钱的时候能够比他没有钱的时候多做许多好事;正当地使用金钱,金钱就是美德之源。人性中的一些最优秀的品质,是与正确使用金钱密切相关的。例如,慷慨大方、诚实正直、公平公正和自我牺牲精神,都与金钱的使用有关,更不用说经济、节俭的美德了。在善良、高尚人的手中,金钱能够成为也确实成为了美德。

另一方面,金钱又是万恶之源。一位作家曾经指出:“金钱真正是人间一切下流行为的渊轰。有了钱,那些最黑暗的勾当的沉渣往往会在生活的表面泛起,并支配整个国家的命运。”人性中最为恶劣的品质,也是与金钱的使用密切有关的。这些美德的对立面,如贪婪、欺诈、不公平和自私,都会在一个爱财如命的人身上表现出来。一部分人丧失了正确运用金钱的智慧和道德,滥用或误用了金钱这种手段,产生了浪费、铺张、挥霍、奢侈等罪恶。亨利·泰勒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写成了《生活备忘录》一书,他指出:“在赚钱、储蓄、花销、送礼、收礼、借进、借出和遗赠等金钱的使用方面,正确的行为原则和做法,为一个人的完美无缺做出了最有力的论证。”

人生活在世界上,舒适快乐,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努力追求的一种状况。金钱,使人的肉体需要和精神需要得到满足,而这种需要对于人性中更完美的方面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金钱,也使每个人能为自己的家人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如果没有这些物质条件,那么,就正如《圣经》中的使徒所讲的,这个人会“比一个不信教的人更坏,更可恶”。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这种义务和职责是义不容辞的,是不可漠不关心的。

有些基督徒认为,只有极度贫困、生活捉襟见肘的人才能信仰虔诚。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耶稣也并不是一个苦行主义者,基督并不是不鼓励人们发家致富。他知道要使人们生活幸福,就不能缺衣少食。一定的财富对个人的自由是必不可少的。《圣经》上说:“嗜好金钱是万恶的渊蔽”,意思只不过是说人们不能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不能把金钱当作偶像来崇拜,不要为了金钱而陷入无休止的争斗。否则,就掉进了罪恶的深渊。福音书的原则是不但自己生存而且也帮助别人生存。如果你在生活上还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你有什么资格、有什么资本去帮助别人呢?

人们对我们的尊敬完全取决于我们抓住机遇取得辉煌成就,从而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正确的使用金钱,就必须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会激起一个人的自尊感,会使他产生精明能干的品质,并且培养出耐心。坚韧和诸如此类的美德。这个精明能干、小心谨慎的人,还必须是个办事考虑周全的人,他不仅仅要考虑当下的生活,而且要有先见之明地为将来做出安排。同时,他还必须是个有节制的人,培养自己自我克制的美德,而不应该丝毫不考虑个人品格的力量。

约翰·斯特林指出:“懂得自我克制的教师的最坏的教育,也强于那些自以为是而不知节制的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罗马人恰好也用了同一个词“美德”来命名勇气。勇气存在于一个人的肉体感官之中,而美德存在于一个人的精神灵魂之中。最崇高的美德就在于自我克制。

因此,自我克制一课——即为了将来的利益暂时牺牲当下的享乐——是最后要学习的一课。这些最难上的课程自然是期望人们发挥他们所赚的钱的最大的价值。然而,很多人习惯于他们所赚的钱用于眼前的吃喝,直至挥霍殆尽。其结果是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陷入被动,只有靠节俭度日。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平日里任性恣意,挥霍尤度,贪图享乐,可是一旦时势艰难,他们却发现自己囊中所剩无几,生活难以为继。这也是出现社会上一些人无依无靠、穷困潦倒和生活悲惨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