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绿色发展(地球一小时)
14735100000005

第5章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5)

八、绿色发展的五个产业着力点

绿色经济以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为支撑,以发展绿色新兴产业为导向,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促进技术创新,创造就业机会,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消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重点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生产效率,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安全、能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规模。依法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采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二是节能产业。据测算,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推动节能产业发展,一要加大节能关键和共性技术、装备与部件研发和攻关力度,重点攻克低品位余热发电、高效节能电机、高性能隔热材料、中低浓度瓦斯利用等量大面广的节能技术和装备。二要采取财政、税收等措施,促进成熟的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继续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三要创新机制,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三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我国累计堆存工业固体废弃物近70亿吨,大量的废旧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利用,随着蓄积量的不断增加,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一要组织开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城市矿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二要大力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三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尽快建设完善以城市社区和乡村分类回收站和专业回收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分类加工为目的的“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四要推动再生资源国际大循环,增强国际再生资源的获取能力。

四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具有低碳清洁的特点,目前几乎供应着世界电力的1/5。其中风能发电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太阳能增速超过40%,有关机构预计,到205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结构的比重将达到32.2%。我国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每年可再生能源资源可获得量达73亿吨标准煤,而现在开发量不足5000万吨标准煤,提升空间巨大。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太阳能集热面积居世界首位;2009年风电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已居世界第二位,在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在建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已达19台;国内第一个兆瓦级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已经开展。生物质能利用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五是环保产业。研究表明,环保投资对GDP的投资乘数约为1.4,预计“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约为3.1万亿元,增加GDP约为4.34万亿元。一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推动严重缺水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二要加强大气环境保护。深入推进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点耗能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整治,加快实施燃煤电厂和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示范工程,实施城市空气清洁行动计划;三要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场建设,大力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和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

此外,绿色经济还包括大力发展电子技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九、2050实现中国绿色现代化

2050年中国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化?简单来说,就应该是绿色现代化。20多年前,也就是1987年的时候邓小平家,他的伟大性就体现在能够提出这样既有长期宏伟目标又有脚踏实地精神的长期战略。当时邓小平就谈到:“到本世纪末(指20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看来一千美元是有希望的……那时人口是十二亿至十二亿五千万,国民生产总值就是一万至一万二千亿美元了”。这段话的重要含义在于,我国领导人第一次使用了“国民生产总值”或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样的专业化语言去描述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国家目标。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当时邓小平同志是在没有任何经济学家或专家给他提供科学研究依据和参考的情况下提出这些设想的!给出了中国现代化的路线图,简称为到2050年的“三步走”战略。

邓小平同志的这个中国梦是一个伟大的梦,是一条富民强国之路,既有相当的务实主义,又具有相当的理想主义。从他提出的前两步走设想来看,1987年我们提前实现了1990年的目标,1995年我们又提前实现了2000年的目标。现在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到2020年后不久我们将提前实现小平同志的2050年设想,实现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的目标。因此我们作为后人就应该提出新的发展目标,为中国的2050年发展战略赋以新的内涵。对此我们提出,应该进一步建设“绿色中国”,实现绿色现代化。可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2006年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所确定的战略目标,这一时期需要将我国纳入科学发展轨道。这也是我国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阶段,我们希望中国争取能够在202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高峰。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需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从高增长变成低增长,甚至零增长。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降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比重,并提高服务业比重。

第二步,2020年到2030年是提前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也应该进入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阶段,力争将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005年的水平,这个减排比例即使在全世界来看也还是比较高的。

第三步,2030年到2050年是我国实现发达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我国需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进一步大幅下降,并且与世界同步。根据世界的减排路线图,全球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到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一半,因此中国也应该将自己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减到1990年一半的水平。

2000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签署了联合国MDG目标(千年发展目标)。MDG就是到2015年使得全球绝对贫困人口比例要比1990年减少一半。可以说中国已经能够在2015年之前提前实现这个目标。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们对全球做出了减排承诺,可以预计中国也会提前实现上述那些减排目标。过去我们曾经对世界做出过重要的减贫贡献,而现在是需要中国对人类做出绿色贡献的时候了。

链接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制定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使经济变“绿”。

“绿色发展”主要从节能减排及污染物治理的角度测度科技创新对首都绿色发展的作用,具体内容包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城市污水处理率”以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结构面临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格局必将难以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例,从国际经验看,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节能环保投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3%左右,不仅有助于解决经济起飞阶段的资源环境问题,而且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广阔,2008年总产值即达1.55万亿元,就业人数达3700多万人。据保守估计,未来三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可以翻一番。

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随着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崭新的提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词语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白皮书》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能源资源供应、温室气体减排、环境承载容量等严峻挑战,发展方式亟需绿色转型。国家电网公司充分发挥“责任央企”的表率作用,发布了我国首个企业绿色发展白皮书,率先提出绿色发展战略,充分阐述了国家电网公司推进绿色发展的系统思考、战略部署、具体行动及其重大社会价值。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旨在向政府和社会公众传递企业界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考和理性声音,贡献社会榜样型企业推进绿色发展的基本范式,积极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共识,凝聚绿色发展合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只有人均收入达到一万美元左右,人均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增速才会放缓,最后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我国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耕地人均拥有量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3%,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同时,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保持较高的增长,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恶化;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大规模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土地沉陷,水位下降,植被破坏,等等;由于环境问题造成的损害群众健康问题时有发生。

1962年,美国人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对传统工业文明造成环境破坏作了反思,引起各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对西方工业化国家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重质疑。

但在当时,绿色理念主要集中在污染的末端治理方面。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强调通过新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污染排放;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等人在《绿色经济蓝图》中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强调通过对资源环境产品和服务进行适当的估价,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两年,在实现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纷纷提出了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绿色新政”,绿色经济发展迅速,代表着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同样在作出发展战略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