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时尚养花栽培大全
14734800000045

第45章 各种花卉的养护(15)

18.万寿菊

别名:臭芙蓉、蜂窝菊。

分类地位:菊科,万寿菊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粗壮,绿色或有棕褐色晕。叶对生,羽状全裂,裂片披针形,叶缘背面有油腺点,具强香味。头状花序顶生,花径5~13厘米;花乳白、黄或橙黄色乃至复色等深浅不一;花形有重瓣、单瓣、托桂、绣球等。花期6~10月,果熟8~10月,瘦果黑色,有光泽。

原产地:墨西哥。

生态习性: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也能耐早霜,短期3~5℃低温仍能生长。在半阴处也可生长开花,但花较少。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仍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为好。花多色艳。耐移植,生长迅速,栽培容易,病虫害较少。

莳养管理:万寿菊较耐旱,露地栽植,除夏季特别干旱外,一般可不浇水,盆栽不宜浇水过多。根据栽培目的不同,苗期可分别进行摘顶芽或摘侧芽。顶芽易扦插生根,植株较矮时即能开花,花期容易控制,适于布置花坛。摘除侧芽后,有利于顶芽生长,花梗伸长,适合作切花。作切花栽培的,尤需施足基肥,并在孕蕾期及开花期,追肥2~3次。因万寿菊花期长,至初霜后仍开花繁茂,但后期植株易倒伏,枝叶枯老,有碍观赏,应及时摘掉残花,疏去过密的茎叶,及时追肥,以便再次开花。

繁殖方法:多用种子育苗,亦可扦插繁殖。一年四季均可播种,通常春播秋花,夏播秋、冬花。种子极易萌发,可自播繁殖。发芽最适温度为20~21℃,播种后1周即可发芽出苗,10天左右即可移植,幼苗生长最适温度为15℃。苗高10~13厘米时,可出圃定植或上盆。早熟品种植株矮小,营养生长期较短,约需40天,即可开花。晚熟品种则需90天左右,花期约2个月。扦插繁殖于5~6月在露地阴棚下进行,采取10厘米长的嫩枝作插条,2周生根,3周可出圃,约1个月即可开花。

实用价值:万寿菊花大色艳,花期长。中矮型品种,宜作花坛、花境、花丛,也可盆栽。高型品种可作切花,用于插花、花篮、花束、花圈等。瓶插花期可保持半个月以上。叶、花可入药。

19.桂圆菊

分类地位:菊科,金纽扣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30~40厘米。多分枝,植株分散,叶对生,广卵形。头状花序短圆筒形,花黄褐色无舌状花,筒状花两性。花期7~10月。

原产地:亚洲热带。

生态习性:喜温暖、向阳、湿润的环境,忌干旱,不耐寒,要求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

莳养管理:栽培期间适当施肥,干旱时浇水。花序枯黄后即可采种,种子轻而薄,选种时需轻扬,以防损失种子;同时勿与苞片混杂,其他栽培管理工作比较简单。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春季播于露地苗床,幼苗生长缓慢,经间苗移植后,5~6月定植,株行距30~40厘米。

实用价值:桂圆菊花型、花色均较特殊,可布置花坛、花境,也可盆栽。嫩叶可作蔬菜,味辛辣。

20.松叶菊

别名:龙须牡丹、龙须海棠、松叶牡丹、日中花。

分类地位:番杏科,松叶菊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多浆肉质草本花卉,茎基部木质化,株高约30厘米。茎匍匐,纤细,分枝多而上升,红褐色。叶对生,绿色,被白粉,基部抱茎,肉质三棱,挺直像松叶,4~5月单花腋生,形似菊花,故得名松叶菊。花瓣多数叶窄条形,有光泽,紫红色或粉红色,色彩鲜艳;在阳光下开花,阴天一般不开放或不完全开放。蒴果肉质,星状开裂成5瓣,有多数种子。

原产地:非洲南部,我国各地亦有栽培。

生态习性:喜温暖,强光照,干燥及通风的环境。对土壤不甚苛求,肥沃与贫瘠均能适应,耐寒力差,怕高温、怕水湿。

莳养管理:扦插成活的幼苗,可3~5株共栽一个花盆中,盆土宜用沙质培养土,并加入一些腐熟的饼肥作基肥。生长初期摘心一次。在生长季节,每天至少要受到6小时的阳光照射,这样会生长繁茂,开花鲜艳。生长适温为18~25℃,盛夏季节要放在凉爽的地方,控制浇水,让其半休眠。冬季要放到室内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室温保持在5~10℃之间。生长期应充分浇水,在梅雨和多雨季节要控制浇水。每半月施一次薄肥,这样可促进植株发育良好,叶茂花盛,花后要适当修剪整型,保持株形美观。因老株开花不良,应2~3年需更新培育新株。

繁殖方法:因果实不易成熟,收种子困难,故多采用扦插繁殖。春秋两季为扦插期,选择充实饱满的枝条,剪取有3~4叶片,长约5厘米的嫩梢作插穗。插入沙壤土中,保持一定的温度与湿度,一个月左右可生根。如在插前用2%的糖水处理插穗10小时,生根效果更好。也可在春季播种繁殖,种子出苗容易,就是种子不易采收到。

实用价值:植株平卧悬垂,开花繁茂,花朵玫红,光亮而有丝绒感,极其娇柔艳丽,常置于室内、阳台、走廊盆栽,摆设及悬挂装饰观赏,亦可作庭院花坛栽培,是理想的肉质观花植物。

21.雏菊

别名:延命菊、春菊。

分类地位:菊科,雏菊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常作二年生栽培。植株高7~15厘米,全株被毛。叶基生,莲座状。头状花序单生,花梗长7~15厘米,花径约5厘米,花有白、粉、桃红、大红、紫色等。花期4~6月,果熟期5~7月。

原产地:西欧。

生态习性:喜冷凉、湿润,较耐寒,冬季如地表温度不低于3~4℃,且有雪覆盖,可以露地越冬,但重瓣大花品种耐寒力较差。要求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忌炎热,夏季高温时,生长势及开花均衰退,如在半阴下,则可延长花期。

莳养管理:雏菊定植后,在生长季节应给予充足肥水,使其生长茂盛、延长花期。花后将老株分株上盆,置冷凉处越夏。秋凉后施2~3次追肥,移入室内冬季可继续开花。在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地区,调节播种期,可周年开花。雏菊种子极小,成熟期不一,需及时采种,以免散失。其品种极易退化,花期要注意选留采种母株,以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

繁殖方法:常用播种繁殖,个别生长良好的植株也可采用分株繁殖。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2~28℃。华北地区可于8~9月露地播种,种子播种后经5~10天萌发,经一次移植,于10月下旬移入阳畦中越冬,次年3~4月即可定植于露地,株行距10~15厘米。寒冷地区可于早春在温室内播种。

实用价值:雏菊植株小巧玲珑,花期较长,是华北地区早春至“五一”节布置花坛、花境、草坪边缘的重要花卉,亦可盆栽装饰室内案边、窗台,优美别致。还可用于岩石园栽培。

22.翠菊

别名:蓝菊、江西腊、七月菊。

分类地位:菊科,翠菊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株高20~100厘米,叶形至长椭圆形,有柄,上部叶匙形,无柄。头状花序单生枝顶,花期春播则夏、秋开花,秋播则春季开花。园艺品种花色繁多,有绯红、橙红、粉红、浅粉、紫、墨紫、蓝、天蓝、白、乳白、乳黄、浅黄等色,近年已培育出黄花品种。翠菊花略有清香味。

原产地:我国东北、华北及四川、云南,日本及朝鲜也有分布。

生态习性:翠菊喜阳光充足、气候凉爽的湿润地,不耐酷热多湿。高温高湿易有病虫害。为浅根性植物,生长期应经常灌水,干燥季节尤其要注意水分的供给。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壤稍加管理即能生长,但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耐寒性不强,秋播越冬最低温度为2~3℃。花期依品种和播种期不同,从5~10月都可开花,但单株盛花期仅10天。

莳养管理:翠菊移植要带土坨,并施足基肥,花蕾形成期及开花期需追肥2~4次,施入的肥料要腐熟。夏季干旱时,需勤灌水,不要过湿或过干。翠菊在通风不良而又阴湿的环境中,则易患白粉病。对茎秆较高者,应用竹竿支撑,防止风吹倒伏。根据栽培目的不同,进行摘心和摘蕾。用于盆栽的,苗期摘去顶芽,促使多分枝,每枝留一朵花蕾,除去下部弱枝小蕾,可形成造型美观的盆花。用作切花的品种,则应摘去侧芽和侧蕾,促使顶芽发达,形成顶端单花。

翠菊属植物既可自花授粉,又能异花授粉。重瓣品种天然杂交率很低,基本上是自花授粉。在栽培过程中,只要注意选择,及时淘汰少量杂交变异的植株,就可以保证品种的纯正;少量异地花授粉,又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但是,单瓣花品种天然杂交率很高,而且容易与重瓣品种杂交使其退化,产生许多单瓣类型的后代。为防止品种间的异花授粉,有效隔离距离约为10~15米。为了避免昆虫传粉,应于花前设纱罩,将采种母株罩起来。秋季利于翠菊种子发育成熟,当头状花序上的舌状花枯干,开始散落,有白色冠毛露出时,就应采种,这时采收的种子品质好,以防气候干燥,种子散落。

繁殖方法:主要采用播种繁殖。春季2~3月播种于温床或露地苗床,适宜温度为18~21℃,10~14天可发芽,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假植一次,幼苗长至6~10片真叶时即可移苗定植于露地或花盆。从苗期到花期,大约需要100天。因夏季炎热不利于结实,若要留种,应适当晚播,避开7~8月份。翠菊幼苗极耐移栽,容易成活,但大苗忌移植。

实用价值:翠菊用途广泛,矮型品种适于作毛毡花坛和花坛边缘,也可盆栽;中高型品种,适于各种类型的园林配置;高型品种还因为它花梗长而坚挺,水养持久且略带清香,又是良好的切花材料。花叶可入药,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23.荷兰菊

别名:紫菀、柳叶菊。

分类地位:菊科,紫菀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株高可达1米,全株光滑。叶互生,线状披针形。伞房状头状花序,径约2~3厘米,花蓝紫色或白色,花期夏秋季。

原产地:北美。

生态习性:耐寒、耐旱,喜阳光充足、高燥和通风良好的环境,要求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土壤。

莳养管理:荷兰菊幼苗定植露地后,需适当的追肥、灌水、除草、摘心。开花前追肥2~3次,生长期根据对花期的要求,适当摘心,一般摘心20天后又可显花,摘心后植株生长茂盛,花色艳丽。根据对花期的要求,还可进行促成栽培,即在生长期日温不要超过25℃,夜温控制在5℃以上,温度过高或昼夜温差过大,则不开花。

繁殖方法:播种、扦插、分株均可繁殖。3月下旬在温室内盆播或温床播种育苗,在15~22℃条件下,约1周可以发芽;当幼苗长至3~4厘米高时,间苗一次,6~8厘米高时以株行距8厘米×8厘米移植。4月中下旬定植露地,株行距30~50厘米,如果盆栽每盆栽植3~5株。扦插繁殖多在5~6月间进行,剪取嫩枝,在沙床上进行扦插,2周后生根即可移植;也可在9月份扦插,第二年“五一”即可开花;7~8月扦插,可为“十一”布置花坛提供花苗。分株繁殖,在秋季或春季将自根老株根际处发生的萌蘖取下分栽,每丛3个芽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即可移栽,一般品种可隔年分株一次。

实用价值:荷兰菊枝叶繁茂,小花明丽素雅,缀满枝头,适合布置花坛、花境。也可盆栽或作切花,供室内装饰用。根可入药。

24.菊花

别名:秋菊、黄花、节花、金蕊、鞠等。

分类地位:菊科,菊属。

形态特征:菊花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茎基部半木质化,高60~150厘米。叶大,互生,卵形,羽状浅裂至深裂,依品种不同,其叶形变化较大。头状花序单生或数朵聚生茎顶,微香;花径2~30厘米;边缘为舌状的雌花,有白、粉红、雪青、紫红、墨红、黄、棕色、淡绿色及复色等颜色;中心为管状花,两性,可结实,多为黄绿色。花期10~12月,也有夏季、冬季及四季开花等不同生态型。

原产地:中国。

生态习性:菊花性喜凉爽气候,其生长最适温度为18~25℃,忌烈日高温。菊花有一定的耐寒性,其中尤以小菊类耐寒性更强。部分品种在华北地区可露地越冬,在东北地区可覆盖越冬。菊花喜光,为典型的短日照植物,人工控制光照时间,可以提早或延迟开花。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忌积涝及连作。

莳养管理:因栽培目的不同,造型各异,其栽培技术也不同。现将家庭养花常用的独本菊、盆栽菊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独本菊。又名品种菊、标本菊,即一盆一株,一株一花,使养分集中,能充分表现出品种的特征。其技术要点有以下四个环节,即冬存、春种、夏定和秋养。

①冬存:秋末冬初选母株茎基发出的脚芽扦插,放在向阳、低温(5℃左右)的室内养护,不干透不浇水,以防徒长。

②春种:翌年4月将冬存的脚芽苗分栽在装有培养土的盆内,放在室外背风向阳处养护,适当浇水并注意松土,以促进根系生长。

③夏定:当菊苗长到高约40厘米时,通过分期摘心,促使萌发新的脚芽。7月中旬以后,经摘心和抹芽后的植株会从盆土内萌发出几个新的脚芽苗,这时选留一个顶芽饱满、长势旺盛茁壮的苗留下,其余的全部挖掉。待留下的脚芽苗长到约15厘米时,换盆栽到加腐叶肥土盆中,先不要将老本剪掉,待新苗长到40厘米高时,此时新根已充实,再把老本齐土剪掉。为了使夏定苗形成老、中、青三段根,因此要随着新株生长先后分3次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