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时尚养花栽培大全
14734800000042

第42章 各种花卉的养护(12)

实用价值:镜面草自20世纪初期传入欧洲以后,在英国、瑞典、挪威等国已为植物园和园艺爱好者引种栽培,被视为室内观叶花卉的珍品,深受人们喜爱。它的叶形奇特,姿态美观,生长迅速,繁殖容易,适合于温室、庭院和室内栽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盆栽观叶植物,同时也是制作和装饰盆景的良好材料。

69.瓶子草

别名:紫瓶子草。

分类地位:瓶子草科,瓶子草属。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无茎,叶自地下部的根茎上长出,叶有两种类型:春季长出的叶呈筒状,如喇叭开口,有盖叶,有紫脉,叶筒内分泌出带甜味的黏液,有麻醉作用,可将滑入的小虫粘住和消化;盛夏长的叶呈剑状。花紫色,雌蕊的柱头先端展开如伞形,成为花柱板。

原产地: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地。

生态习性:喜温暖、潮湿和半阴环境。较耐寒,冬季需温暖,夏季宜凉爽,不耐干燥和高温,怕强光直射,夏季生长适温为20~26℃,冬季温度不低于-5℃。从11月至翌年3月初为休眠期,宜保持一定湿度,不能干燥。喜疏松、瘠薄酸性土壤。

莳养管理:盆栽宜选用10~15厘米盆,用泥炭苔藓和沙的混合基质,盆底放一层粗瓦块或陶粒作排水层。幼苗种植后,可用少量苔藓覆盖盆面保湿,同时把盆钵放3~4厘米高的浅水中。生长期要经常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夏季避免干热风和重肥,防止水温过高,否则会引起烂根。秋冬生长期应充分接受光照,但盛夏季节要适当遮阴,以免在强光暴晒下叶筒发生灼伤。在露地充足阳光下生长的瓶子草比在温室和大棚中生长的,其瓶状叶更鲜绿美观。有时发生叶斑病和红蜘蛛危害,叶斑病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红蜘蛛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

繁殖方法:常用分株和播种繁殖。分株多在4~5月进行,将根茎切断直接分栽,根茎长3~4厘米,栽植不宜深,根茎一半露出盆面。播种宜在8~9月进行,播种基质用切碎的水苔填入盆内,将种子均匀撒入,不覆盖,放在20~25℃条件下,保持较高的湿度,播后1个月左右发芽,幼苗需经2~3次移栽。自播种至成熟植株需3年。

实用价值:瓶子草常用于盆栽观赏,点缀室内窗台、阳台或几案,异常新奇,十分有趣。也可在庭院内开辟长方形花槽,专门栽植色彩不一的瓶子草,争妍斗丽,别具一格。

70.虎尾兰

别名:虎皮兰、虎皮令箭、虎耳兰、虎草兰、虎皮掌、虎尾掌、老虎尾、千岁兰、锦兰等。

分类地位:龙舌兰科(过去定为百合科),虎尾兰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在地下有粗短的匍匐根状茎,地上却无茎。叶直立,挺伸、硬厚、线状披针形或狭长披针形,先端短尖形似绿剑,长30~60厘米。叶片基出,常数枝簇生,有浅绿、白绿、灰绿或墨绿色的横斑纹,宛如虎尾,所以得名“虎尾兰”。四季开花,色白及淡绿,散发幽香。

原产地:非洲西部热带。

生态习性:性喜暖,不耐寒,但耐干燥。冬季需阳光照射,夏季却怕曝晒。能适应半阴的环境,可长期在室内观赏。

莳养管理:栽培不择场地,室内外,阴阳处皆可,管理比较简单。幼苗不要浇水过多,否则会引起根状茎腐烂,甚至死亡。夏季稍加遮阴,喷水雾,使叶片鲜嫩翠绿。生长期每月施薄腐熟饼肥水1次。冬季移入室内,室温在5℃以上,就能生长越冬,并能继续生长。虎尾兰生长健壮,就是茎叶已经长满了花盆,也不能抑制它的生长。因此,每1~2年就要换盆1次,春天换盆时结合施基肥,并进行分株繁殖。

繁殖方法:如需大量繁殖,可进行扦插,以5~6月为好。如在温室内月月都可进行。剪取长7~8厘米一段健壮叶片,先行阴干,待萎蔫后,按叶生长方向,不能颠倒,2/3插于沙土盆中。放在室内光亮的地方,保持湿润,4周后生根,成活率高。但有些品种扦插后会引起变异,如金边虎尾兰,扦插成活后,叶缘美丽的金黄色会消失,仅留下“虎皮”式的白绿横带斑纹。因此,金边虎尾兰以分株繁殖为好。分株繁殖,四季都可进行。从基生叶根茎的地方,长出匍匐茎,从中萌发出许多新株,长到8~15厘米时,翻盆倒出土团,去土“亮”出根状茎,细心切割,每丛有3~4片叶,移栽到花盆中就行了。如盆土加入碎蛋壳更为理想。

实用价值:叶片和根状茎入药,性味酸凉,有清热、解毒、消肿功效。主治感冒、支气管炎,外治痈肿、烫伤、腮腺炎、跌打损伤等症。

二、观花类

1.百合

分类地位:百合科,百合属。

形态特征:地下部均具肉质鳞片抱合而成的鳞茎,一般扁球形,鳞茎中有芽;芽伸出地面形成直立的茎,不分枝;有些品种在叶腋内也生出小鳞茎,多呈绿色或紫色,称“珠芽”。叶披针形,互生或轮生,平行叶脉。花开于茎顶,单生或簇生,花裂片6,全花漏斗状或杯状,常具芳香,花丝纤细,花柱长。花期夏秋。花形、花色丰富。

原产地: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

生态习性:绝大多数性喜冷凉湿润气候,要求肥沃、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喜阳光,但也耐半阴环境,多数种类耐寒性较强,耐热性较差,忌连作。秋季根和芽生长,但不出土,春季回暖后,迅速生长开花,休眠期一般较短。

莳养管理:百合一般在春季栽植,夏秋开花,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过于粘重积水的土质,鳞茎易腐烂。秋季应将鳞茎挖出贮藏越冬。百合常作促成栽培,若培养春节开花的百合,可于10月前后,选充实饱满的鳞茎,栽植于花盆或浅匣内,保持10℃左右的温度,12月份前后芽出土后,逐渐提高温度至20℃以上,并注意补光,可达到预期开花的效果。

繁殖方法:多用鳞茎繁殖,也可播种和珠芽繁殖。鳞茎生长数年后可自然分成数个小鳞茎,在土壤中的一段茎节上也常形成小鳞茎,都可分栽繁殖。播种一般在春季进行,露地直播,1个月后发芽,当年可形成小鳞茎,2~3年后开花。有些品种,珠芽也可用于繁殖。

实用价值:百合适应性强,花期长,花大艳丽,为重要球根花卉,多作切花栽培和盆栽观赏。鳞茎多可食用或入药,是滋补上品。百合也可点缀草坪或丛植林下,花坛、花境亦可栽植。

2.郁金香

分类地位:百合科,郁金香属。

形态特征:鳞茎圆锥形,有棕褐色膜质外皮。茎叶光滑,被白粉,叶基生,边缘波皱,先端尖。花单生花茎顶端,直立杯状,花色丰富,有鲜红、黄、白、橙黄、紫红等色。花期3~5月。

原产地:伊朗和土耳其高山地带和地中海沿岸。

生态习性:性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稍干燥、向阳或半阴的环境。耐寒性强,冬季可耐-35℃的低温,喜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生长适温为9~13℃,夏季休眠,秋冬季生根并萌发新芽,但不出土,需经低温后翌年春季展叶开花,单朵花期10~15天,花白天开放,对日光敏感,因此雨天、阴天和夜晚均花瓣闭合。鳞茎在贮藏期间进行花芽分化,适宜的温度范围为9~28℃,最适温度为17~20℃。

莳养管理:选择充实饱满、大小正常的种球,周长为12厘米以上的球,可供切花栽培;周长为9~11厘米的球,可供露地栽植观赏。宜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充分翻耕,施入基肥,应注意土壤消毒。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展叶初期和现蕾初期可追施2次氮肥,花期要有充足的阳光。

繁殖方法:以分球繁殖为主,母球当年开花形成的新球和子球,可于秋季分栽,华北地区一般9~10月进行,暖地可延迟。新球栽植不可过深,覆土厚度达球高2倍即可。子球可继续培养。利用种子繁殖需经7~9℃的低温处理,30~40天萌动,约经5~6年才开花。

实用价值:郁金香为世界著名球根花卉,花姿秀丽,色彩丰润,可布置花坛和花境,多成片栽植。同时也是重要的切花和盆花。

3.风信子

别名:洋水仙、五色水仙。

分类地位:百合科,风信子属。

形态特征:鳞茎球形或扁球形,有膜质外皮,其色常与花色有关。叶基生,带状披针形,肉质,上有凹沟。花茎肉质,中空,总状花序顶生,花5~15朵或20朵以上。小花具小苞片,横生或下倾,呈漏斗形,基部膨大,裂片端部向外反卷,花色丰富,有芳香。花期4~5月。

原产地:南欧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

生态习性:喜排水良好而肥沃的沙质壤土和充足的阳光,性耐寒,夏季休眠,秋季生长,冬春开花。花芽分化温度范围为20~28℃,最适温度为25℃左右,分化过程1个月左右。

莳养管理:露地栽培宜于10~11月栽植,要求土壤排水良好,种植前先施腐熟牛粪或骨粉作基肥,株距15~20厘米,覆土约5~8厘米,保持土壤湿润。一次栽植后,数年后再分球。如需分球可于6月份挖出,晒干贮存在干燥凉爽处。

促成栽培首先应选择适宜的品种,25.5℃条件下可促进花芽分化。栽植初期在13℃条件下放45~60天,然后在18~25℃条件下促进生长,花蕾抽出后放于15~17℃条件下直至开花。

繁殖方法:以分球繁殖为主,育种时用种子繁殖。母球周围子球可另行栽植,但自然分球率低。多对鳞茎进行人工切割,即在花芽分化后将鳞茎基部切割成十字形或放射形切口,深约1厘米,注意晒干勿使鳞茎腐烂,以后在切伤部分可发生许多子球,秋季即时分栽。

实用价值:风信子是重要球根花卉,目前我国多作盆栽或水养观赏,摆设在居室、阳台供人欣赏,艳丽夺目,清香宜人。

4.贝母

别名:浙贝母、象贝

分类地位:百合科,贝母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具鳞茎,鳞片肥厚2~3枚。叶长披针形至线形,常3叶轮生。总状花序有花数朵,花钟形,倒垂,淡黄色或黄绿色,里面具紫色网纹。花期3~4月。

原产地:北半球温带。

生态习性:性喜凉爽湿润气候,怕炎热,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喜阳光充足,但夏季宜半阴。要求腐殖质丰富、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莳养管理:贝母栽培管理容易,栽植地应施用充足的腐叶土和腐熟厩肥。栽植后注意保持湿润和凉爽,尤其生长期应水分充足。夏季地上部枯黄,植株进入休眠期,此时应保持适当干燥;雨水多时要注意防涝,使鳞茎在半阴凉爽环境中安全越夏。

繁殖方法:多用分栽小鳞茎或扦插鳞片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通常在9~10月种植鳞茎,栽前要充分翻耕土壤,株距15~20厘米,深8~10厘米,可每2~3年分栽一次。播种可秋播或用湿沙层积贮藏后春播,播种苗经3~4年始可开花。

实用价值:贝母叶片翠绿,花色艳丽,宜作林下地被花卉。有些种类也可作切花,有些种类为名贵中药材,鳞茎和花入药,治疗伤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常见病、多发病。

5.花贝母

别名:皇冠贝母。

分类地位:百合科,贝母属。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地下具肥厚的鳞茎,周长8~10厘米,黄色。株高80~120厘米。叶互生,波状披针形。花大,花被钟状或漏斗状,数朵悬垂聚生在花茎顶端,花色有红、黄、橙、白等。

原产地:亚洲东部和美国西部。

生态习性:喜凉爽、湿润和半阴环境。怕炎热,忌积水。宜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pH值6~7.5。

莳养管理:露地栽植前要深翻土地,施足基肥,以厩肥和骨粉为宜。盆栽选用15~20厘米深盆,用腐叶土、园土和沙等量混合的基质,在底部加少量腐熟饼肥或骨粉作基肥。一般多在9~10月种植,栽植深度8~10厘米。早春新芽露出土面,施速效液肥一次,有助于茎叶生长。天气干旱时,浇水要及时,生长期间保持土壤一定湿度。4月花期适当遮阴。夏季叶片开始枯萎,进入休眠期,此时土壤不宜过湿,否则地下鳞茎容易腐烂。

繁殖方法:常用播种、分株或鳞片扦插繁殖。果实秋季成熟,采种后用湿沙层积贮藏,翌年春季播种,发芽适温为23~26℃,播后10~15天发芽,播种苗生长缓慢,需培育4~6年才能开花。播种繁殖主要用于培育新品种。分株繁殖多在夏季叶片枯萎后将鳞茎挖出,按大小分级用湿沙贮藏,贮藏温度为22~25℃,待秋季栽植用。一般周径在18~22厘米为开花种鳞茎。在生长初期,选择健壮鳞茎,剥中层鳞片插入沙床,保持湿润,当年能长出小鳞茎,小鳞茎需培育2~4年成为种鳞茎。

实用价值:花贝母植株挺拔,茎叶娇柔,花朵钟状下垂,精致美丽,在欧美小庭园中广泛栽培。高秆品种用于花境或建筑物前后布置,显得格外典雅和谐;矮生品种盆栽供室内摆放,精巧雅致,具有极佳的观赏性和装饰效果。此外,有些高秆品种也可作切花观赏。

6.西伯利亚蓝钟花

别名:西伯利亚绵枣儿。

分类地位:百合科,绵枣儿属。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球根植物。鳞茎大,有皮,近球形,白色。株高20厘米,叶基生,线形,平卧地面呈莲座状,开花后渐渐竖起。总状花序通常有花3朵,稍下垂,深蓝色。蒴果。

原产地: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一带。喜凉爽、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强,冬季可耐-20℃低温。宜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pH值在6.5~7之间。